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牛的村镇(世界上哪个村最有钱)

bj0012024-11-06奇闻异事0

广东世界遗产第一村,受全人类保护的村落,海外同胞比村里人还多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腾飞,同时也催生出了一批批网红村庄,例如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因拆迁一夜暴富的广州猎德村,以及山水如画的黄山西递村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广东最牛的世界遗产第一村—自力村,一座在海内海外都颇有知名度的古村庄。

自力村位于广东省开平市塘口镇,俗称黄泥岭,距离开平市区12公里,由安和里、合安里和永安里三条方姓自然村组成。2001年,自力村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自力村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受全人类保护的古村落,2017年,自力村上榜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名村榜单。

立村之初,自力村只有两间民居,甚至称不上“村”。不过这里土地平坦,水源优渥,十分适合种植。慢慢地,购田移居此地者越来越多,人口世代增加,逐渐形成了三个自然村,分别是 安和里、合安里和永安里。

建国之后的土地改革中,自力村又由原来的几个方姓村落合成自力村,取自自食其力之意。现在,自力村内还有63户人家,175口人。

自力村的地势低洼,周围有众多的河流穿过,是一片水源充裕的水乡泽国,但这也带来了不少的忧患,自力村的村民每年都要遭受台风和洪涝的侵扰,连年欠收。鸦片战争过后,内忧外患的环境加上当地长达十几年的土客械斗让自力村的人民苦不堪言。

此时又正好赶上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需要大批的苦力,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自力村的年轻劳动力收起行囊,背井离乡到国外谋生。别看自力村现在村内的居民不多,但是他们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却有几百人,比现在的村民多得多。

中国人向来吃苦耐劳,开平人也不例外。这些在外讨生活的年轻人赚了钱,便纷纷回来购田置业,帮衬家里。但在20世纪20年代,开平的土匪猖獗,常常出来打劫,而有侨汇收入的自力村自然也成为他们眼中的香饽饽。

在多次和劫匪抗争的过程中,自力村的村民得知“瑞云楼” (碉楼的前身)具有抗击劫匪的功能。从那以后,旅居海外的自力村村民便拿出大半生的积蓄兴建碉楼和居庐用以防洪和抗匪,实力保护家人和财产的安全。

由于自力村的村民旅居各国,接收到的西式建筑风格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修建自己居所的时候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例如,旅居欧洲的村民可能更偏好古希腊的柱廊或者古罗马的拱券,而到了澳门的村民可能更喜欢葡萄牙式的骑楼,或者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风格等。

每家每户接受到的审美情趣不一样,因此在修建碉楼的时候也是百花齐放,各有各的特色。可以这样说,自力村的碉楼几乎集齐了世界上几大不同的建筑风格,并将西方风格建筑和中式建筑风格杂糅在一起,形成罕见的具有时代意义的特殊建筑,堪称世界建筑风格的小型博物馆。

当然,不管碉楼的顶层多么天花乱坠,碉楼的底层都是一样的,主要以防盗为主,配备的是加厚的墙体和不怕火攻的小型铁窗和铁门。为了抵抗劫匪,大部分的碉楼还在各层设立了射击孔或者探照灯、警报器等反攻措施。可以这样说,碉楼不仅解决了居住问题,也成了当地人保护自己的武器。在碉楼的庇护下,村民们才能度过那段艰苦的时光。

目前,自力村的这些已经成为保护文物的碉楼基本上都不再住人。这些碉楼大都修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距今已有八九十年的 历史 ,算是高龄建筑了,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很多碉楼都是关闭起来的,不对外开放,我们只能通过这些经历风霜的外表去揣测它的故事。

相对其它的古城古镇来说,自力村虽然是世界遗产,虽然是5A级景区,但却并没有很高的知名度,现在只能算是一个比较小众的景点,游客并不算多。但相信不久的将来,文化 旅游 会受到更多人的青睐,自力村也会迎来更多对这些建筑感兴趣的游客。这些饱受风霜的建筑,不但记录着民国时期动荡的 历史 ,也是开平人民在逆境中越挫越勇,顽强奋斗的见证者!

最牛小山村有什么历史,二千年间出过59位宰相,素有“中华宰相村”之称?

如果村里能出个宰相,绝对是光宗耀祖之事,那如果一个村里几千年来出了59个宰相呢?这个神奇的小山村就是有着“中华宰相村”美誉的裴柏村,同时也是裴氏宗祠之地,据说当年的裴家后人裴晔,跑遍了整个河东才决定这块地方的。

古人向来相信风水,裴柏村之所以出了许多知名人物,除去有极佳的风水条件外,和裴氏的严谨的家风也是脱不了关系。首先,裴柏村所在的位置是被群岭环绕,有山有水且坐北朝南。这种与世无争,适合陶冶情操的环境,自然让裴氏后人能更加安稳的读书。再加上裴氏的家风甚严,注重学识的同时,更加注意为人处事。裴氏家规中有规定,如果子孙后代不中秀才,则终身不得踏入宗祠大门;如果为官有劣迹者,死后不得进祖坟。也就是因为这个家规,以至于裴家后人哪怕习武的,也是满腹经纶。

要说起裴家的优秀的后人,可能好几天都说不完。众所周知的人物有协助李渊出兵,建立了李唐王朝的裴寂;唐朝名响西域将裴行俭;甚至《白蛇传》中的法海也是裴家后代。而据《裴氏世谱》记载,除去59为宰相,50多位大将军外,家族中海油中书侍郎十余人,尚书五十余人,侍郎四十多人,其他大大小小的官职或者有能之士属于裴家子孙的就六百余人。更夸张的是,在唐代裴柏,当时一个村就出了5个状元,真的让人直呼不可思议。

综上所述,裴柏村之所以能有出那么多宰相,和村内良好的风气,严谨的家规脱不了关系。而如今,当地的政府为了保护裴氏的文物历史,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也对裴柏村进行了修复,来自全国不少的游客,都抱着沾沾福气的心态前去旅游,也希望裴氏的精神和风气能继续流传下去。

世界第一村是哪

天下第一村--周村

周村区位于山东省中部,是淄博市辖区之一,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总面积263平方公里,辖北郊镇、南郊镇、王村镇、萌水镇、外向型工业加工区及城北路、丝绸路、青年路、大街、永安街5个街道办事处,215个村民委员会、212个自然村。人口31万,其中城市人口13万,农业人口18万。城市建成面积12.8平方公里,是一座古老而又新兴的工商业城市,也是山东省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

华西村为什么称为天下第一村呀

华西村被称为天下第一村是因为:

1、华西村的生活水平是中国最高的,甚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从整个村子来说)。

2、华西村的社会风气好,村民素质高,所受的教育水平高。

3.经济水平好,工农业发展好,纳税多。

4.华西村很注重环境质量,发展经济时,不忘保护环境。

5、华西村有完善的福利制度。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始建于1961年。多年来,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带领下,华西人努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归口,服务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建设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华西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工业园”等殊荣。2009年,华西村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并被国内外各界人士,赞誉为 “天下第一村”!

世界第一村是什么村

奥运会离不开奥运村,北京2008奥运村堪称是世界第一村。无论从规模到设施,北京奥运村都是有史以来首屈一指的奥运村。 奥运村位于北京奥运中心的西北部,占地66公顷,容纳了来自世界200多个国家的1.68万名运动员、教练员及代表团官员。在奥运会期间,除了有证件的“村民”之外,普通人将很难一窥奥运村真面目。 8月中,swissinfo在瑞士奥委会负责媒体工作的Denise Paris女士的陪同下,参观了奥运村。 最好的奥运村 走进奥运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色国旗随风飘舞,堪与日内瓦联合国总部万国宫前媲美。这里是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各代表团欢迎仪式及其他接待活动的国际区。 居住区是奥运村的主要组成部分,这里除了运动员公寓外,还设有运动员综合诊所、餐厅、多功能图书馆、娱乐中心、休闲体育区等相关服务设施,尤其还为各国运动员们设立了一个学中文的地方,甚至为了方便各国运动员们的生活,还提供美发和美甲服务。休闲体育区包括健身房、游泳池、网球场、篮球场、慢跑道等。 奥运村公寓地上总建筑面积为37万平方米。所有公寓均位于永久建筑楼内,包括22栋6层楼建筑和20栋9层楼建筑,大楼建筑风格一致,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2平方米以上。 除此之外,每套运动员公寓将装备宽带网络、电话、有线电视、闭路电视、红外线防盗警报系统和指纹锁。奥运会时将为所有的“村民”提供ID卡和网上购物的途径。村内设有网吧,运动员可以在村内免费上网,便捷地发送和接收信息,与家人保持联系。一些宗教礼拜场所也为各种宗教活动提供了便利。 瑞士奥委会的Paris女士说她曾去过2004年的雅典奥运村,她认为相比之下,北京奥运村更胜一筹,就连经历过多界奥运会的瑞士奥林匹克代表团团长Augsburger也认为北京奥运村是至今他见过的最好的奥运村。 瑞士运动员在奥运村 在Paris女士的陪同下,swissinfo记者来到了瑞士运动员的居住区,这是一幢6层的小楼,远远地就会看到费德勒的巨幅照片悬挂在入口处的玻璃窗上。 进入里面楼道整洁干净,两旁分别是运动员的休息厅和会议室,当时电视中正在播放水上芭蕾的比赛,瑞士队的一对选手正在表演,因此电视节前围坐着不少运动员在屏息观看。 同一层中还设有医疗室,swissinfo记者“欣慰”地看到,医务室中“空空如也”,只有医师一人在值班,Paris告诉swissinfo记者,因为出发之前医疗组一再向队员们强调空气问题,使他们做好了足够的思想准备,因此来京后对于北京空气的反响基本上是正面的,尤其经过一场大雨之后,北京的空气质量也明显提高,蓝色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初秋的清爽在逐渐替代盛夏的酷热。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