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十大贫困问题(世界十大贫困问题有哪些)

bj0012024-05-23奇闻异事0

怎么解决世界贫困问题

当今世界现代文明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然而即使是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也仍然存在着贫穷的现象.尽管那里的贫穷,在极不发达地区的人们看来,差不多已经可以算是富裕;但是对发达国家的穷人自己而言,则实实在在是一种无可怀疑的贫穷.再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科学与文明的进步,并没有使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均衡地得到好处,富国贫国之间的差距比前工业文明时代更大.甚至在一些极不发达地区,人们的绝对生活水平,都没有比他们的过去有任何提高,甚至还有所倒退.从下面的分析我们将看到,这种世界性的贫困与不均现象,是现代化文明的直接成果.

我们可以拿粮食问题为例,说明世界范围内的这种贫困与不均现象.

有关世界上一些贫困地区持续性的粮食短缺与饥荒的报导,经常出现于各种新闻媒体中.全世界有近10亿人处于某种程度的营养不良状态.他们当中5岁以下儿童受害尤深,不少儿童或直接死于营养不良,或死于对于营养良好儿童来说不至于死亡的一些疾病.

一种通行的看法以为,人类有史以来就一直有饥饿现象,一直有人吃不饱肚子,人类一直在同饥饿作斗争.然而人类学家对这种说法提供不出肯定性的证据.相反,一些民族志的材料证明,近几十年来出现于非洲、南亚一些地区的大范围的、持续的严重营养不良状况,在前工业文明时代是罕见的,至少是在“国家”产生之后才出现的.这些地区在前工业文明时代,虽然也会发生季节性的饥荒,也有时会遇到全年的自然灾害.但是象本世纪出现的这种年复一年的严重饥荒,并对大批人群的健康、活力和幸福造成严重影响的现象,在前工业文明时代都不常见.

为什么在现代文明和科学技术,包括农业技术,据称已经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的当今世界上,却还有一部分人类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食品饥荒,过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营养不良的生活?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究竟谁应当对此承担责任?

对这个问题有两种常见的不同解释.一种是直接从“贫富”上找原因,认为是这些地区资源匮乏,人口众多,造成了粮食的绝对短缺,可以称之为“贫寡”论.另一种观点认为无论就整个世界还是就某个国家来说,资源的总量本来足以养活其现有人口,饥荒和贫穷完全是由于对资源的控制和分配的不平等造成的,可以称之为“不均”论.

持“贫寡”论的人是大多数.他们认为象印度、斯里兰卡、马里、埃塞俄比亚、萨尔瓦多这些国家,主要的问题就是人口太多.他们有限的土地难以生产出养活这么多人口的粮食来.在平常年份人民已生活在饥饿的边缘,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就必然出现大规模的饥荒.象孟加拉地区在60年代,埃塞俄比亚在80年代发生的大饥荒,就是由干旱引发的.总之,这种观点认为,造成大饥荒的原因无他,人口过剩加自然灾害而已.由于人口太多,那里的人民平时即处于营养不良之中,一旦遇到自然灾害造成疾病流行,则大批人口的死亡便不可避免.在“贫寡”论者看来,这些地区的粮食、水、土地和其他生活资源绝对短缺,所以一切只能归咎于这些地区人口增长太快,以及生产力低下,不能开发出新的资源,等等.

另一种看法则与此相反,认为人口、自然灾害固然是触发或加剧粮食短缺和饥荒的因素,但却不是根本原因.事实上并不存在所谓绝对短缺问题,佛朗西斯·摩尔·拉贝(Francis Moore Lappé)和约瑟夫·科林斯(Joseph Collins)在他们的专著《粮食第一》和《世界饥荒十二种神话》[2]中,对绝对短缺的神话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任何国家的土地资源本来都可以养活本国人口.造成贫穷和饥荒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资源的不平等的占有与使用.换句话说,是由于从前西方殖民主义者在这些国家留下了一种极不平等的经济体系,使资源掌握在少数富人手中.同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整个世界经济秩序,也仍然影响到这些国家资源不平等、不合理的配置与使用,对这些国家的饥荒与贫穷也负有不可逃脱的责任.这种观点可称之为“不均论”.

按照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理念建立起来的这些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体系,是根据支付能力,而不是根据本国人民的生活需要,来决定生产什么以及如何配置与使用资源的.例如,美国人要喝咔啡,要吃糖,他们有支付能力买这些东西.于是中美洲的富有的大农场主们便纷纷把他们的土地用来种植咔啡豆和甘蔗,因为这些农作物可以为他们带来高利润,赚到更多的钱.赚了钱以后,他们可能又会拿出一些钱来再买更多的土地,用来种植美国人肯花钱买的东西.至于本国农民需要土地种粮食养家糊口,则谁也管不了了.

西方大国通过自由贸易及经济互补等原理来控制其他国家经济的伎俩,两千六百多年前中国的管仲就成功地使用过.他在齐国铸造货币,向周边国家单一购买某种农产品,迫使这些国家种植单一的农作物.而一旦齐国停止向这些国家购买这种农产品,便使这些国家出现粮食饥荒,不得不听命于管仲所在的齐国.

世界最落后贫穷的十个国家是什么情况?

我不知道世界最落后最贫穷的十个国家都是那些,但我确实体验过世界上经济最不发达的一些国家。

有的国家本来经济基础还可以,但后来饱经战乱,战争的创伤很难医治,导致国家非常落后和贫穷。这类国家里最好的例子,就是利比里亚。

还有一些国家,比如坦桑尼亚,加纳,莫桑比克等,这些国家自然条件非常好,资源丰富,但依然发展不起来,国家很贫穷,老百姓的生活自然也很困苦。

有多穷呢?许多人一天的生活费不到1美元,吃不饱饭的现象很普遍。据说,在海地有专门制作和销售用泥土制作的饼干,我在非洲见过类似的东西,但好像是一种比较疏松的石头。经济落后,自然失业率高,很多年轻人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来源,乞讨或偷窃的现象就比较普遍。

社会基础设施差,一些公共服务设施就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在有的国家的首都还是有一些柏油路或者水泥路,但背街和小巷子里就是泥水路了。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水横流。大部分城区没有市政供电和自来水,打水要跑很远的地方或者自己打井。一到晚上,当地人照明就用小油灯,或者黑漆漆一片。在大城市有医院有诊所,但医疗条件非常差!在坦桑尼亚的一个省级医院里,他们用的X光机还是我们国家60年代援助的,检查效果可想而知。我曾在当地一家药店买过一盒阿莫西林,花了40元人民币。过了一个周,我再去买药,已经没货了。原来,这盒从菲律宾进口的阿莫西林是当地唯一的一盒。

我们知道,在非洲许多热带疾病流行,但当地老百姓缺医少药,生了病没钱医治,也没有药,只能靠自己的身体去扛。就拿疟疾来说吧,这种病在我们国家早已被消灭,但在非洲仍很猖獗,很多老百姓得了疟疾之后,只能躺在地上听天由命。就这样,好好的一个青壮年突然就可能死于疟疾。在非洲,一年死于疟疾的人要远远高于艾滋病!

我的深刻领悟就是,非洲贫穷国家老百姓的凄惨生活,我们国内的人根本无法想象!幸好,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如果没有国家的富强,哪来的个人幸福?可能你我的生命都会贱如草芥!

2020年之后的世界贫困原因是什么

疫情、政策等原因。2020年之后的世界贫困原因有一下几点:

1、疫情影响经济衰退。

2、贫困线标准太高了。

3、“二八”定律,社会中有一个很有趣也是很残忍的“二八”定律。20%的人掌握的财富资源比剩余80%的多。

如何解决世界贫困问题?

国际减贫措施:

提高经济增长率,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是摆脱贫困的一项长期战略。实践证明,保持高速经济增长,可以提高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减少生活在绝对贫困之中的人口总数。

从地理分布的角度看,全球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发展农业生产对发展中国家减贫来说十分重要,否则高的经济增长率不一定能达到减贫的效果。例如印度上世纪80年代经济增长率为6%,但是由于农业发展缓慢,不能有效地吸纳劳动力,贫困问题没有因此得以缓解。

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口素质:人口素质特别是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减贫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韩国、印尼、马来西亚十分重视教育对减贫的作用,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农村人口的教育与培训,成功地解决了农业过剩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过渡。

在农业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如果不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可能会加剧贫困程度。例如上世纪80年代的印度,大量向城市转移的农村贫困人口由于缺乏足够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在城市中很难找到工作,致使城市出现许多的“贫民窟”。

设立特殊就业项目,建立减贫制度:在南亚、非洲和拉美地区,设立特殊就业项目,建立减贫制度是直接有效的大规模减贫办法。发展中国家常用的减贫制度有两种形式:一是建立自营职业制度;二是实施公共工程项目。

建立自营职业制度,主要是以贷款形式,使贫困者有能力购买基本生产资料,并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技术、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

公共工程项目制度,是指在发生饥荒、自然灾害以及经济调整和萧条等紧急情况时,农村或城市出现大量临时性的贫困者或失业者,政府组织实施公共基础工程项目,为贫困者提供短期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通过调整经济、就业结构,执行价格和社会保障政策,改善收入分配关系: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贫困既受平均收入变化的影响,也受社会收入分配关系和社会保障政策的影响。

为此,许多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重视通过调整经济、就业结构和价格政策,改善社会收入分配关系;完善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改善贫困者的生活条件。

贫困的定义

对于解决贫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贫困实际上是分层次的,应区别“宏观贫困”与“微观贫困”, 一是区域意义上的贫困,即宏观贫困,它是从整体角度来看待贫困。

例如,国家贫困、地区贫困、农村贫困、城市贫困等。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那么,所有低收入国家都是贫困的国家,而所有高收入的国家则不是贫困国家。这种贫困问题也称不发达状态,它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二是个体意义的贫困,即为微观贫困,即从个人和家庭角度看待贫困。

从这种角度来理解,所有国家都有贫困问题。例如, 2004 年美国的贫困人口比例高达 12.7%,即平均8个人中就有一个穷人。这种意义上的贫困可以说是个永恒的问题,除非收入和财富分配是绝对的平均。如果将这两种贫困概念混为一谈,就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贫困的概念在不断深入,研究贫困的视角也在不断变化。不管给贫困下一个什么样的定义,要给出一个全面而科学的定义是十分困难的。也许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世界银行宁愿对贫困的概念给出一个描述性的解释:

“贫困就是这样一种人们想逃避的生存状态,贫困就意味着饥饿,意味着没有栖身之地;贫困就是缺衣少药,没有机会上学也不知道怎样获得知识;贫困就是失业,害怕面对未来,生命时刻受到威胁;贫困就是因为缺少清洁的饮用水而导致儿童生病甚至死亡;贫困就是权力和自由的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