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结冰(世界上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哪一条)

bj0012025-01-01奇闻异事0

世界河流结冰期最长的是

c鄂毕河.

解释:

尼罗河、亚马逊河在热带或流经热带地区,无冰期。

莱茵河处于北温带,无明显冰期。

鄂毕河,流域结冰期很长,在森林地带,比如克季河、瓦修干河以及托博尔河(都是鄂毕河的支流)等地结冰期往往达到4~6个月,下游地区冰厚达1~1.5m,许多支流冰冻到底。封冻前有连续5~15天的秋季流冰期。在下游,春季流冰常常同时发生很大的冰塞。

世界上最难结冰的液体是哪种?

是液氦。He

氦一直到了20世纪初才能够液化,其液化温度为4.3k,接近于绝对零度。

而要将液氦结冰则需要在2.6Mpa的高压下在0.95k才能固化。即-272.20度。绝对零度是-273.15度

越接近于绝对零度,要降低温度的难度越大。绝对零度是达不到的。

历史以来全球结冰有几次?

冰期 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川时期。两次冰期之间唯一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冰期,最近一次是第四纪冰期。 地球在40多亿年的历史中,曾出现过多次显著降温变冷,形成冰期。特别是在前寒武纪晚期、石炭纪至二叠纪和新生代的冰期都是持续时间很长的地质事件,通常称为大冰期。大冰期的时间尺度达107~108万年。大冰期内又有多次大幅度的气候冷暖交替和冰盖规模的扩展或退缩时期,这种扩展和退缩时期即为冰期和间冰期。

在地球发展史上有冰期的时间只占整个地球历史时期的十分之一左右,而绝大部分时间是处于温暖期。已被确认的大冰期有以下几次。

1 前寒武纪中期大冰期

是已知地球上最早的大冰期。以加拿大南部和美国大湖区西部的休伦

寒冷的冰期

群高干达组冰碛层为代表,该地层年代为距今27~23.5亿年前。另外,在南非、澳大利亚西部、印度都有这次冰期的产物。这次大冰期持续约4000万年。

2 前寒武纪晚期大冰期

约距今9.5~6.15亿年前的一次影响广泛的大冰期。其遗迹除南极大陆尚未发现外,世界各大陆的许多地方都有保存,并多被非冰川沉积岩层所隔开,表明该冰期是多阶段性的。最早发现于苏格兰、挪威,此后在中国、澳大利亚、非洲、格陵兰和北美相继发现。以挪威北部芬马克的冰碛岩为其代表。在中国则为震旦系底部带擦痕的南沱冰碛层,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等处。

3 早古生代大冰期

发生在奥陶纪晚期至志留纪早期的大冰期。约距今4.6~4.4亿年前,有人认为可能延续到泥盆纪晚期(3.6 亿年前)。其混碛岩见于法国、西班牙、加拿大、南美、北非及苏联新地岛。北非的冰碛岩露头极佳,并保存有若干冰川地貌的遗迹,如保存极好的冰壅构造、鼓丘、蛇形丘和砂楔等地形。

4 晚古生代大冰期

发生在石炭纪中期至二叠纪初期的一次冰期。当时全球气温普遍下降,形成大面积的冰盖与冰川,持续时间长达8000万年,是地球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大冰期。见于印度、澳大利亚、南美、非洲及南极大陆的边缘。澳大利亚东南部和塔斯马尼亚岛是这次大冰期冰川作用最强的地区。

5 晚新生代大冰期

是地球历史上最近的一次大冰期。自新第三纪出现冰期与间冰期交替,一直延续至今。早在渐新世南极就开始出现冰盖,中新世中期冰盖已具规模,是最早进入冰期的地区。第四纪初期的冰期环境波及全球,中期达到最盛,所以晚新生代大冰期主要指第四纪冰期。当时,北半球有两个大冰盖,即斯堪的纳维亚冰盖和北美劳伦冰盖。前者的南界到达北纬50°,后者达北纬38°附近。此外,在中、低纬的一些高山区还发育了山麓冰川或小冰帽。大约在8000~10000年前,全球又普遍转暖,大量冰川和冰盖消失或收缩,地球进入冰后期。但是,诸大陆的冰川和冰盖并未完全消失。

6第四纪冰期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结冰可以看到40米下的鱼,有一首歌写的就是它

它就是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是全世界最深的湖泊,是全球很多远行者心中的圣地。

贝加尔湖风光秀丽,这里本是无人区,每年却有数十万来自世界各地的远行者。

46亿年前地球形成之后,在39亿年前 ,空气 中的水蒸汽凝结成水珠降回地表形成海洋,这时的海洋覆盖这整个地球,深度1.2万米。

5.2亿年前,由于地球发生了大的膨裂,海水流入地壳的裂缝,海水从大陆上逐步退出,大陆逐渐露出海面,一些海洋生物就留在了大陆上低洼地区的湖泊里。5.2亿年前的海水是咸的,因此贝加尔湖的湖水也是咸的,但由于大量的雨水、河水不断流入贝加尔湖,湖水逐渐变淡。一些在海洋咸水中生存的海洋生物,逐渐适应了贝加尔湖中的淡水环境。

到冬季时,贝加尔湖被冰雪覆盖,冰层厚达70到115厘米,远行者完全可放心大胆站在冰面上。

神奇的是,当结冰时,人们能看到水下40米的水草和鱼。只因为贝加尔湖太清澈了。事实上,贝加尔湖是全世界最没被污染的大型湖泊。

冬天的贝加尔湖,凄厉呼号的风把湖水表面化成晶莹透明的冰,看上去显得那样薄,水在冰下,宛如从放大镜里看下去似的,微微颤动,你甚至会望而不敢投足。其实你脚下的冰足以支撑一头大象。

到了初春时节,冰层开始破裂,发生轰鸣和爆裂声。这时人们要远离冰面。几乎每年都有人因此掉下去。

世界上最奇特的物质现象 热水比冷水更快结冰的姆潘巴现象(2)

最先肯定“姆潘巴现象”存在的那位博士在对其进行细致研究过程中发现,当把热水放入电冰箱冷却的最初时刻,热水水体的上表面与底部不存在温度差,但一经急剧冷却,温度差就立即出现,其中初温为70℃的热水内产生的高低温度差接近14℃,而初温为47℃的热水内产生的高低温度差只有10℃。这说明在冻结前的降温过程中,较热的液体的温度差在一段时间里大于相对较冷的液体的温度差。

但为什么温差大的水要先冻结呢?这只能有一种解释比较合理,那就是水体上表面的温度愈高,从上表面散发的热量就愈多,因而降温就愈快,冻结也就愈快。这便是热牛奶比冷牛奶先结冰的秘密。但后来其他研究人员的实验和上面的实验结果就不大相同了。有研究人员用纯净水反复做了类似实验,结果始终没有发现“姆潘巴现象”。

还有对此感兴趣的研究者通过实验证实,只有当冰箱内有显著温差、或牛奶含糖量不同、或糖没有溶解、或做冰淇淋的液体中含有较多淀粉等非液体成分时,“姆潘巴现象”才会出现。这就是说“姆潘巴现象”是个别现象,其所包含的物理现象并不能否定我们的常识。但姆潘巴现象并不是指热水一定会比冷水先结冰,两者的温度如果有较大差异,那么仍然将是冷水先结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世界上的几大洋在冬季时有结冰的吗

有的,北冰洋。

海水当然可以结冰,只是情况比淡水复杂。

纯水的密度随着温度下降而增加,但当到达4℃以下时反而出现随温度下降而降低。当气温降低,表层水温下降,密度变大,下沉,造成对流。直到全部水温降低到4℃,对流停止,表层继续降温,直到0℃开始结冰。

当盐度低于24.695(也就是含盐量2.4695%)时,海水的行为跟淡水类似,对流,到达最大密度温度,对流停止,上层结冰;当盐度恰好是24.695的时候,最大密度温度和冰点都是-1.33℃;当盐度大于24.695(开放大洋中海水的盐度通常在30左右)时,海水在整体到达冰点之前会持续不断的对流,所以很难结冰。

但是在近岸区域,由于水深较浅,对流规模很小,当温度剧烈降低(比如遭遇强寒潮),海水会迅速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