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的山脉(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bj0012024-12-05奇闻异事0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哪个平原?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海拔高达8848.86米。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髙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哪个?

喜马拉雅山脉,藏语意为雪的故乡。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海拔8125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全长2450千米,宽200~350千米。

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又名***,藏语名:Qomolangma) ,是藏语第三女神的意思,海拔高达8848.86米。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哪个?

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中下游,介于圭亚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之间,西接安第斯山,东滨大西洋,跨居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四国领土,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其中巴西境内22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该国领土1/3),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哪个?

青藏髙原旧称青康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它的边界,向东是横断山脉,向南和向西是喜马拉雅山脉,向北是昆仑山脉。它包括中国西藏自治区全部和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的部分,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总面积250万平方千米。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流发源地;高原上湖泊众多,有纳木措、青海湖等。

世界最高的山脉

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海拔8125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全长2450千米,宽200~350千米。

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藏语第三女神的意思,海拔高达8848.86米。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澳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印度板块仍在以每年大于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同时还处于板块边界碰撞型地震构造带上。

据地质考察证实,早在20亿年前,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称古地中海,它经历了整个漫长的地质时期,一直持续到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早第三纪末期,那时这个地区的地壳运动,总的趋势是连续下降,在下降过程中,海盆里堆积了厚达30000米的海相沉积岩层。

到早第三纪末期,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在地质上称为“喜马拉雅运动”,使这一地区逐渐隆起,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经地质考察证明,喜马拉雅的构造运动尚未结束,仅在第四纪冰期之后,它又升高了1300~1500米。还在缓缓地上升之中。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什么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北侧就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的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海拔8125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全长2450千米,宽200~350千米。

喜马拉雅山脉由几列大致平行的山脉组成,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在中国和尼泊尔境内是它的主干部分。平均海拔高达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0座(截止1997年,全世界8000米以上高峰仅14座)。

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梵语:hima alaya,意为雪域),藏语意为“雪的故乡”。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海拔8125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全长3400km,宽200~350km。喜马拉雅山脉由19条主要河流排水,其中以印度河与布拉马普得拉河为最大,各拥有约259,000平方公里的山地汇水面积。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又名圣母峰,藏语名:Qomolangma) ,是藏语第三女神的意思,海拔高达8844.43米。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

1、基本概述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也是最年轻的山脉之一。据地质学家考证,7000万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到了3000万年前,由于造山运动,南方的印度洋板块与北方的欧亚大陆板块相互碰撞,交叠相挤,使喜马拉雅山不断抬高。到了300万年前,已上升到3500米,而近10万年以来,上升更快,平均高度今已达到6000米以上,现在还在继续上升。喜马拉雅山骤然隆起,构成一道凌空屏障,阻挡了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北上,造成青藏高寒干旱气候,一直影响到大西北。

“ 珠穆朗玛”是藏语雪山女神的意思。她银装素裹,亭亭玉立于地球之巅,俯视人间,保护着善良的人们。时而出现在湛蓝的天空中,时而隐藏在雪白的祥云里,更显出她那圣洁、端庄、美丽和神秘的形象。作为地球最高峰的珠穆朗玛峰,对于中外登山队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攀登目标。

2、地理位置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它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分布在中国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等国境内,其主要部分在中国和尼泊尔交接处。西起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南迦帕尔巴特峰,东至雅鲁藏布江急转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全长2450千米,宽200~350千米。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珠穆朗玛峰(又名圣母峰,藏语名:Qomolangma)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

3、形成历史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澳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印度板块仍在以每年大于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同时还处于板块边界碰撞型地震构造带上。

早在20亿年前,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称古地中海,它经历了整个漫长的地质时期,一直持续到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早第三纪末期,那时这个地区的地壳运动,总的趋势是连续下降,在下降过程中,海盆里堆积了厚达30000米的海相沉积岩层。到早第三纪末期,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在地质上称为“喜马拉雅运动”,使这一地区逐渐隆起,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经地质考察证明,喜马拉雅的构造运动至今尚未结束,仅在第四纪冰期之后,它又升高了1300~1500米。还在缓缓地上升之中。

喜马拉雅山脉是从阿尔卑斯山脉到东南亚山脉这一连串欧亚大陆山脉的组成部分,所有这些山脉都是在过去6500万年间由造成地壳巨大隆起的环球板块构造力形成的。

大约18000万年以前,在侏罗纪,一条深深的地槽——特提斯洋与整个欧亚大陆的南缘交界,古老的贡德瓦纳超级大陆开始解体。贡德瓦纳的碎块之一、形成印度次大陆的岩石圈板块,在随后的13000万年间向北运动,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印度-澳大利亚板块逐渐将特提斯地槽局限于自身与欧亚板块之间的巨钳之内。

在其次的3000万年间,由于特提斯洋海底被向前猛冲的印-澳板块推动起来,它的较浅部分逐渐干涸;形成西藏高原。在高原的南缘,边际山脉(外喜马拉雅山脉)成为这一地区的首要分水岭并升高到足以成为气候屏障。

中国地处欧亚板块东南部,为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所夹峙。自早第三纪以来,各个板块相互碰撞,对中国现代地貌格局和演变发生重要影响。自始新世以来,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产生强大的南北向挤压力,致使青藏高原快速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地,这次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分早、晚两期,早喜马拉雅运动,印度洋板块与亚洲大陆之间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发生强烈碰撞。喜马拉雅地槽封闭褶皱成陆,使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合并相连。与此同时中国东部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则发生张裂,海盆下沉,使中国大陆东部边缘开始进入边缘海-岛屿发展阶段。

尤其重要的是发生于上新世-更新世的晚喜马拉雅运动。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相互作用下,发生了强烈的差异性升降运动,中国地势出现了大规模的高低分异。差异运动的强度自东向西由弱变强。由于印度洋不断扩张,推动着刚硬的印度洋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向亚洲大陆南缘俯冲挤压,使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这种以小的倾角俯冲于亚欧板块之下的印度洋板块持续向北的强大挤压力,在北部遇到固结历史悠久的刚性地块(塔里木、中朝、扬子)的抵抗,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使构造作用力高度集中,引起地壳的重叠,上地幔物质运动的加强和深层及表层构造运动的激化,导致地壳急剧加厚,促使地表大面积大幅度急剧抬升,于是形成雄伟的青藏高原,构成中国地形的第一级阶梯。

4、地貌特征

喜马拉雅山脉最典型的特征是扶摇直上的高度,一侧陡峭参差不齐的山峰,令人惊叹不止的山谷和高山冰川,被侵蚀作用深深切割的地形,深不可测的河流峡谷,复杂的地质构造,表现出动植物和气候不同生态联系的系列海拔带(或区)。从南面看,喜马拉雅山脉就像是一弯硕大的新月,主光轴超出雪线之上,雪原、高山冰川和雪崩全都向低谷冰川供水,后者从而成为大多数喜马拉雅山脉河流的源头。不过,喜马拉雅山脉的大部却在雪线之下。创造了这一山脉的造山作用至今依然活跃,并有水流侵蚀和大规模的山崩。

喜马拉雅山脉可以分为4条平行的纵向的不同宽度的山带,每条山带都具鲜明的地形特征和自己的地质史。它们从南至北被命名为外或亚喜马拉雅山脉;小或低喜马拉雅山脉;大或高喜马拉雅山脉;以及特提斯或西藏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东西绵延2400多公里,南北宽约200—300公里,由几列大致平行的山脉组成,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在我国境内是它的主干部分。平均海拔高达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1座,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5、地质结构

喜马拉雅山脉在地势结构上并不对称,北坡平缓,南坡陡峻。在北坡山麓地带,是我国青藏高原湖盆带,湖滨牧草丰美,是良好的牧场。流向印度洋的大河,几乎都发源于北坡,切穿大喜马拉雅山脉,形成3000—4000米深的大峡谷,河水奔流,势如飞瀑,蕴藏着巨大的水力资源。喜马拉雅山连绵成群的高峰挡住了从印度洋上吹来的湿润气流。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雨量充沛,植被茂盛,而北坡的雨量较少,植被稀疏,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高山地区的自然景象也不断变化,形成明显的垂直自然带。

世界上最大的山脉是什么

喜马拉雅-喀喇昆仑山脉是世界上最大的山脉。

   喜马拉雅-喀喇昆仑山脉

喀喇昆仑山脉,突厥语意为“黑色岩山”。喀喇昆仑山是世界山岳冰川最发达的高大山脉,亚洲著名山脉之一。从阿富汗最东部向东南延伸约480公里。宽度约为240公里,长度为800公里。平均海拔超过5500米。为世界上高山和高纬度之外最长的冰川最集中的地方。塔吉克斯坦、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印度的边界全都辐辏于这一山系之内,赋予这一僻远的地区巨大的地缘政治意义。喀喇昆仑缘自夏语即上古蒙古语“黑河”或“黑水”一词的音译,出19世纪初的英语作品中。按突厥语解释,喀喇昆仑意为“黑色的磐石”,此名称的出现早于英文作品。1954年,由阿迪托·代西奥率领的意大利登山队首次登上了喀喇昆仑山。有时它被称为“凶险的山”,因为已有许多人丧生于这里。

地质地貌

喀喇昆仑山脉是中国新疆与克什米尔间的一条走向与旁遮普·喜马拉雅山(大喜马拉雅山脉的一部分)相平行的大山脉。也是世界第二高山脉。西北--东南走向,通过印度和巴基斯坦北部。

喀喇昆仑山脉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共有19座山超过7260米,8座山峰超过7500米,其中4座超过8000米,诸山峰通常具有尖削、陡峻的外形,多雪峰及巨大的冰川。其周围簇拥着数以百计的石塔和尖峰。

该山由一组平行的山脉和几条支脉组成。仅中部是磐石山脉。这一山系的宽度约为241公里;如果最东面的延伸部分——西藏高原的羌臣摩和班公山区——包括在内,长度就从480公里增加到800公里。喀喇昆仑群山的平均海拔约为6100米,有4座山峰超过7900米;最高峰K2峰【亦称戈德温奥斯汀峰、达普桑峰(Dapsang)】或乔戈里峰(Chogori)高达8611米,为世界第二高峰。

地形以巍峨的山峰和陡峭的山坡为特征。南坡长而陡,北坡陡而短。绝壁和塌磊(大块落石的巨大堆积)占据了广阔区域。在山间峡谷中,乱石斜坡广泛出现。横向山谷通常有狭窄、深邃、陡峭山涧的气象。

喀喇昆仑山属燕山褶皱系。大地构造的发育主要与南亚次大陆向北位移并与欧亚大陆碰撞有关。主要大地构造期开始于白垩纪,并继续到第三纪;山地抬升开始于晚第三纪,仍在进行。岩性以花岗岩、片麻岩、结晶板岩及千枚岩为主,南北两侧主要为石灰岩和云母板岩。南侧沉积岩常为花岗岩侵入体所切割,若干地区有板岩出露。喀喇昆仑山地震活动频繁,震级甚至有达9级以上者。有温泉分布。耸立于青藏高原西北侧,连结着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及昆仑山脉。其主体部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克什米尔的交界线上,青藏高原西北部是它的东延部分。

气候特点

喀喇昆仑山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如印度河上游一些海拔3000米以下的谷地,年降水量均不足100毫米,属干旱荒漠。大冰积累区的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冬春受西风环流影响降水丰富,夏季亦有一定数量的降水,形成降水的两个明显峰值,以冬春为主。在正常年份,喀喇昆仑山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范围较小,但西南季风强大年份常带来暴雨性降水,造成洪水与泥石流灾害。年最热月0℃等温线约在海拔5600米处。年0℃等温线约与4200米等高线相一致,广大山区终年低温。喀喇昆仑山区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温度变化巨大,并常有强风。

该山脉的气候主要是半乾旱和十足大陆性的气候。南坡因受到来自印度洋季风的影响而湿润,但北坡却极为干燥。在山坡的底部和中部,雨雪量少;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00毫米。在超过4877米的高度,降水总取固态形式,然而,即使高度再降低一些,6月雪也属常见。在约5700米的高度,在最暖月的平均温度低於0℃,在海拔3900~5700米之间,温度低於10℃。稀薄的空气、强烈的太阳辐射、强风和日温差,是这一地区独有的气候特征。高海拔雪原的极端状况会形成融雪圆丘。向上运动的风促成广泛的风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