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努力的少年(世界上最高的少年)
求古今名人在青少年时期立志成才,勤勉努力的故事
1、凿壁偷光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
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2、战胜残疾的巴雷尼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
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 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3、萤囊映雪
车胤(公元333-401),字武子,东晋时期南平郡离县人(今临澧县柏枝乡)。
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其囊萤夜读 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鼓舞后辈,永世垂范。他功名仕途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先后曾任:中书侍郎、待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两次进爵后,被朝廷封为关内侯与临湘候。职守功勋,颇极一时之盛。
4、海伦·凯勒为梦想坚持不懈
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的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
她完全可以放弃她的梦想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没有人会责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像一个植物人一样由人服侍。
可是这一切,她都没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仅仅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5、米勒学画
米勒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生于农家,年轻时跟人学画,因为不满其老师浮华的艺术风格,便离开了他的老师。后来,他在巴黎以画裸体画糊口,渐渐地他对此种艺术感到厌倦,但其他题材的画也卖不出去,因此,一度陷于贫困、苦恼和绝望的深渊。
为生活所迫,他只好离开巴黎,住到乡下。在农村,他依然未能摆脱贫困,但美丽的大自然、淳朴的农民和农家生活,激起了画家的创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艰难,坚持创作,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种者》等。
当年造全球最小卫星的18岁天才少年,倍受全世界关注,后来怎样?
爱因斯坦大家不陌生吧,那个拥有超高智商的天才,是世界伟大的物理学家。上天给予他与常人不同的天赋,造就了他辉煌的一生。
天赋是你成功最重要的前提,努力只不过是你出生后与命运的对抗。我们不能否认天赋对人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人生而不同,有的人智商很高,有的人却连基本的思考的不会,当我们在感概命运的不公时,也在羡慕那些智商极高的天才,以及他们所作出的成就。RifathSharook就是我们讲的天才那一类人,他出生在印度,一个贫富差距极大的国度,不过这个天才少年很幸运,他的家境很优越,从小就能受到很好的教育。
由于对航空事业的极其热爱,18岁的他,在最美好的年纪参加了美国宇航局NASA举办的校园航空器大赛。凭借他在航空领域的天赋与自己的钻研,他设计出了"全球最小的卫星",在他的作品下,其他参赛者的作品都黯然失色,不出所料,他获得了大赛的冠军,赢得了全世界人的关注。
Rifath Sharook发明创造的迷你卫星,运用的是当今社会最流行的3D打印技术,材料也是稀有的碳纤维聚合物,别看这颗卫星体积小,可它的功能和普通卫星差不多,测量温度、射线、磁场、大气......都可以操作。
后来,美国宇航局为了奖励第一名,真的将这颗迷你卫星送上太空,没有令人失望,这颗卫星可以在太空中正常运营,并且可以完成普通卫星的任务。Sharook的天才少年的称号也因此红遍全球,在印度更是家喻户晓,印度人民都以他为骄傲,Sharook就成为了爸妈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由于在大赛中的出色表现,Sharook在比赛结束后,受邀成为印度政府最年轻的技术研究员,更让人惊讶的是印度政府还授予他"国家首席科学家"的荣誉。功成名就后的他,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活跃在印度科学界中。小小年纪获得这么多的荣誉,看来一定智商极高呀!
受到无数荣誉,拿了很多证书,赢得全世界人民的瞩目,成为印度人民的骄傲。Sharook凭借自己的努力与天赋走在科学的最前沿,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成为了我们最羡慕的那一类人。
据悉,Sharook现在是一个18人研究团队的带头人。相信在天赋与努力的支持下,这个天才少年会在自己的领域下干出一边令人惊叹的事业。也相信在他的带领下,他的团队会走向世界的最前沿。Sharook肩负着印度乃至全世界航空领域的发展的伟大使命,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Sharook更多的发明作品。期待,他会用自己的天赋为人类航空事业更上一层阶梯。
现在,他的梦想刚开始启航;未来,更多的成就在向他招手!我们期待他梦想成真的那一天。
励志故事:世界上最顽强的少年
几个月之前,就在“知乎”网站上,读过程浩那个著名的回答:“你觉得自己牛逼在哪儿?为什么会这样觉得?”他平静地叙述着自己还不到20岁的人生:一出生就没有下地走过路,被医生判断活不到五岁,家人多次收到病危通知书。震动我的,是他写道:“命运嘛!休道公平!”
这句话史铁生也说过。几乎所有人都曾经抱怨过命运的不公平,抱怨过自己承担的比他人多,获得的却比别人少。然而面对史铁生,面对程浩,我们并没有资格妄论命运。
“这往下,你必须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不管怎么样。因为除此之外,这世界上没有你赖以存活之路,为此你自己一定要理解真正的顽强是怎么回事。”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里这样写道。
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少年,除此之外,程浩没有其他的选择。
我曾经试图揣摩和代入程浩的命运,去模拟病榻上度过的童年与青春、去想象每隔一段时间都要面对的崭新的疼痛。我发现,自己能够想象的,只有肉体崩坏带来的痛苦,却没有办法真正体会到他的心理活动:每天晚上睡去之前对第二天能否醒来的忐忑、每早起床看到太阳依旧升起的喜悦、他对母亲的感激与歉疚,以及敏感地察觉到母亲这种感激愧疚的反应时,心中涌起的复杂情绪。
——这么多微小的涟漪,是他人完全无法想象的。而最悲哀的是,连身边最亲的人都无法感受。
程浩身边最亲的人,大概是他的母亲。他把医生预言的死亡时间推后了15年,他的母亲常常把这称之为奇迹。
程浩却说:“老妈特别喜欢把这些没有变成现实的预言挂在嘴上,就好像奇迹说得多了,就会真的.发生奇迹一样。
很多人会用“积极”“乐观”去形容程浩,但我想,这都是旁人理所当然的想法,轻率得近乎粗暴。奇迹也好,希望也罢,这些都是疗效甚微的镇痛剂,敏感如程浩,怎么可能轻易被这些词说服?
大象死前半个月,会意识到死亡已经找上来,然后孤独和平静面向它、走向它,这是动物性的生命本能。
死亡、恐惧,当我们谈论这些词语时,我们在讨论遥远的时空以外、目光尽头的一件事物。对程浩而言,那却是生活里扑面而来的每个细节。
有网友看到程浩的文章,回复道:“还是活下去最重要!”
有两种层面的活着,一种是单纯生命的延续,是再多一轮的心跳与呼吸,再多吃一口饭,多睡一觉,并且醒来;另一种层面的活着,是像一个活人一样活下去。
这就是电影1942与小说活着的区别。前者只是要活下来,受尽xx也要活着。后者是不仅活着,还要笑着活下来——哪怕是苦笑,不仅活着,还不时要和命运开个粗鲁的玩笑。
活下去,本身并没有什么牛逼之处,不过是向命运乞讨一个容身之处而已。而程浩,是少有的像活人一样活着的人,他能每天每分每秒都意识到自己活着。
程浩给自己制定了每天必须阅读十万字的计划。他上午阅读、下午写作。读书是在网络上和读电子书,写作是用鼠标点击屏幕上的软键盘。他有着12小时阅读二十一万字的读书记录。
程浩在“知乎”上回答过很多关于读书的问题,回答问题时,他有种不符合年龄的严厉以及不容置喙。他批评生活态度浮躁的人,读不进书的人。
这种严厉,我总觉得超乎于教导,而有种更深层面的怨悔。他看待每个人,并不仅仅看到此人的此时,而是此人人生的横剖面,生命时钟经历过的每一秒,他看到的是人生命结束之前的每一秒。
“为什么不抓紧让每一秒都有意义?”我仿佛看到程浩在文字背后的诘问。
我们的人生或许都比他长,他不敢浪费的每一分每一秒,却被我们轻易地置弃、荒废。他感激的每一天升起的太阳,打在身上阳光温暖的味道,却被我们抱怨和诅咒。程浩是不平的,也是委屈的。
程浩的日记里写:“我在不停地解答别人的问题。别人迷惘时,我在不停地指路。我要顾忌到所有的问题,所有的人,我这样也很累,但我很充实。”
在写下这个句子之后,程浩再也没有写一个字,三个月后,他去世了。
去世之后,很多网友才开始浏览程浩的文章、问答,开始在他的微博评论里留下感慨的话语。
在此之前,微博上有一个ID叫做“走饭”的网友,一个女大学生,因为抑郁症自杀了。她的微博可爱、有趣、机智,可每句话又都隐隐有些悲哀,像是深海发出的一种渺茫的求救。
走饭走了之后,很多人开始一条条翻阅她的微博,怀念,惋惜。对于程浩也是,逝者已逝,生者才开始翻阅他们的人生。
我在想,死亡到底是什么呢?
对于死者而言,死亡只有终结的意义。可是也因为死亡,死者的存在才再次被发现,他们的言语显得如此富有重量,他们活过的瞬间显得如此的鲜活,他们的意义变得重要,甚至超过生前好几百倍。
死亡,只有对于生者才有意义。
程浩说:“励志这个词,现在很大程度上被人糟蹋了。”他大概也不喜欢别人从自己20年的人生经历上得出“励志”两个字的结论吧。如果“志”需要被“励”才能存在的话,那这“志”恐怕也是虚伪不堪的。
死亡是人生命里少数必须庄重对待的事物,他人的死亡,若是只能给自己带来一截和五号电池的电量差不多的“正能量”,那我们便是亵渎了他。
而最好的怀念方式,就是代替他充实地去活,活在他不能去经历的每一秒。
- 上一篇:世界上最稀罕的水果(世界上有什么水果最罕见)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