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失落的村庄(世界上最失落的村庄是什么)

bj0012024-11-13奇闻异事0

71年后一失落村庄从意大利的湖中重新浮现,这是个什么样的村庄?

据英国《镜报》5月19日报道,随着意大利北部一个湖泊的排水工作进行中,一个因水淹而“消失”的老旧村落再次出现,此处曾经有着163户人家的村庄,其存在的唯一标志就是南蒂罗尔州雷西亚水库水面上一个14世纪教堂的塔尖。阿尔卑斯山脉的Curon村庄,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南蒂罗尔。1950年,尽管遭到数百名居民的反对,当局修建了一座水库,将村庄淹没在水下。

一、失落村庄是个不幸的村庄。这个村庄在一九五零年的时候被强制执行修建水库,可以说这个村庄是不幸的,因为当时的村民并没有能力去反对当时的统治者,没有能力保护他们的村庄。这个村庄人数大约有一千人左右,房屋数量暂未可知,不过可以知道的是如今有一百六十三间房屋已经受到破坏。

二、这是个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村庄。我觉得对于失落村庄来说当时将村庄淹没在水中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在水中使得它被保存了下来,而没有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摧毁。而且这个被水淹了的地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挥了作用,这个地方是被作为供电站而被水淹没的。所以它代表着意大利的历史之一。

三、现在的失落村庄是略显失落的。现如今失落村庄重新露面,风采却不显当年,现在的失落村庄经历了九十多年的水浸之后,许多房屋都已经坍塌变形,看起来就像是电影里面的恐怖片段一样阴森恐怖,不过在它被淹没期间,这里倒是因为露出水面的教堂塔尖部分而成为了旅游景点。虽然现在的失落村庄模样失落了许多,但是意大利人们却并没有忘记这样的村庄,因为这是它们历史的一部分。

失落的村庄的散文

有这样两组数据:民部门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的自然村十年前有360万个,现在则降到了270万个,也就是说,过去10年全国每天消失80个自然村;另一则,2012年6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11年,全国村民委员会的数量逐年递减,从64.4万下降到59.0万,平均每年减少7700多个村委会(平均每天减少21个村)。与此同时,居委会数量从2004年的7.8万增加到去年的8.9万,说明城市化加快了和发展了。

从这两个数据中可以看出,有一种选择叫离开,有一种趋势叫进城。随着城镇一体化的有力推进中,这些情况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在自己的身边时时刻刻发生着。面对这样的局面,这样的一种城市化发展的态势,我不禁要问:这样的模式和生活方式真的适合人们长期的生活健康吗?虽然说现在,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国家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一个大国向着强国迈进。但是,在中国的历史脉络中,几度繁荣,几度没落,最终大部分的人们还是选择了村庄。

在当下这种城市化的进程中,以土地为生的人们是去是留?被陷入到选择的两难境地中。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千百年来,形成了居住在村落人们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特别是具体到一个村落时,就有“十里乡俗就不同”之说,可见以村落为单位的协作劳动,生产生活,情感交流,成为了以土地为生人们的根基,有个共同的名字“家乡”。家乡——形成了人们的精神寄托,情感交流的纽带,包含了“落叶归根”安放灵魂的净土之情。

从一个人出生在村落开始,不管是以后的人生经历了多少,到一定的时候,家乡那种质朴和纯净,就成为了一种抹不去的情结。因为,在那里有亲人的牵挂,有童年的发小,有成长的快乐。在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留给生活过的人,最美好的记忆。在那里,居住的人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父老乡亲”。这种从内心自发的情感,是他乡的“游子”回归的期盼。特别是到了佳节来临的时候,就有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情,不由地就会对着家乡的方向凝望或者祭拜。

到今天,许多的自然村落,已经不能留住人们在此安宁的生活和耕作了。特别是不足千人的小村落,人口流失更加严重。面对着现在社会高速的发展,高消费时代的到来,让许许多多的人们选择了离开自己的家乡,或者出外打工。特别是对于依靠土地的农民,在土地上耕作的收入,已经维持不了自己的日常开销,因此,只有背井离乡去发展或打工。这样以来,现在很多的村庄,只有老人和孩子居住,成为了留守在村庄人们的主力军,因此显得特别地萧条,毫无生机。

许多自然村落形成了这样的局面以后,看到的是,学校的撤销,医疗室的滞后简陋,文化活动室的冷清,常常伴有荒草杂生的情景出现。当一个村落,没有了发展的生机,留不住人们生活的安宁,那么只有失落了。因此,在当下的现代化进程中,小村落的生存状态,正在被人们一点点地放弃了。特别是中年人,面对这种社会现实,只有无奈和叹息。在这些人群中,以60,70后的生人为主,因为他们的孩子,如果考上了大学,就选择了城市生活;他们的孩子即使没有上大学,也会在城镇选择定居。所以小村庄的后续发展已经被划上句号了。

现在,这些涌入到城市生活的人们,真的生活的幸福吗?这些离开了土地的人们,放弃了自己的生活方式,离开了特有的文化供养,能快乐吗?虽然此时他们住着楼房,甚至开着小车,但是这是他们想要的吗?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物质的充盈,物欲的膨胀,却失去了自己灵魂深处情感归宿的根。总有一种漂泊感,无处安放自己的心。在钢筋水泥都市的丛林里,真的有利于人们的生存健康吗?我想,千篇一律的生活模式是不会长久的。更重要的是,抹杀了许许多多的地域文化和自然生活模式。

以我生活的关中道为例,千百年来人们居住的房子,是“房子半边盖”的土木结构。这样的房子有着冬暖夏凉,接地气、通风利,住着舒坦等等优点。但是,现在材料的高涨,工价的高昂,让许多人已经盖不起这样的房子。因而只有选择千篇一律的水泥平房,在这种现实矛盾中,可以说明一点,对于居住的选择,更多的人们只是无奈和感慨。本来,民居建筑,就包括了建筑结构,文化内涵,风土人情等等,可是现在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特点了。从这种民居的现状中,可以证明一点,在发展中,人们更应该重视自身的文化和生存方式。

在每个人平日的“衣食住行”中,失去了原有的东西太多了。民以食为天,现在都市的饮食中,从表面上看,丰盛而多彩,但是没有家常菜的味道,就是让每个人心中常常挂念得母亲的拿手菜。因为在都市里吃的`主食、蔬菜、鸡鸭鱼肉等等都是商品化和工业化的产品,已经失去了食品原有的味道了。在我们所穿的衣服中,虽然已经是精彩纷呈,风格迥异的时代,但是这些衣服只是商品,没有情感的寄托。是永远比不上母亲做的千层底或者织的毛衣那样温暖和合适。在我们住的房子中,都是千篇一律的面目,没有睡在家乡土炕上的那种踏实感。虽然说现在的出行工具有汽车、飞机、高铁等等,但是没有坐在牛背上或者拖拉机上的亲切感和悠闲之心。

失去了村落文化,可以说是现在当代人最大的一种悲哀。现在,当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兴致勃勃,高谈阔论所谓的时尚生活,是否能从自己内心自问一下:我来自哪里?我的本根文化呢?属于我的精神寄托呢?灯红酒绿,流光溢彩,车水马龙,忙忙碌碌的都市生活,真的是每个人需要的吗?面对着失落的村庄,如果现在的人们不珍惜,不去延续,那么当有一天完全荒芜了,成为了一种纸张上的记录之时,我们该怎样面对自己的后人呢?我想,从村落中走出的孩子,能够多一份回归之情,常回家看看,留住自己的根吧。

我认为:保护村落生态文明和保护村落文化势在必行。在现在的村落发展中,要以人为本,注重人们的生活健康,精神愉悦为根本。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为了经济利益,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在国内外村庄发展的事例中,不是发展地越快越好,而是有着自己独特文化的村庄,是人们一直向往的地方。因此,定位好村落发展的基调,势在必行。国外具有代表的名镇威尼斯,就是保持着工业革命前村落的状态,拒绝现代工业产品,以手制品闻名于世。国内具有代表的乌镇,就做得不错,成为江南小镇的文化符号。

要想村庄不消失,就需要有产业支撑。现在,一些乡村的产业空、青年人空、住房空、乡村干部空,“四大皆空”是造成村落凋敝和衰落的重要原因。对于当下的时代变迁,政府有必要给村落建立起科学地管理机制,完善有效地引导和保护方法,而不是一味地鼓励农民进城发展和居住。特别是对于离退休的老人,或者有故乡的人,我建议还是去村落居住,更有利于身体的健康。最重要的一点,可以把他们的人生经验和余热回馈给家乡。荣归故里,热爱家乡,同时也了却了,落叶归根,魂归故里的人生圆满。

罗阿诺克岛-离奇消失的村庄到底去了哪里?

罗阿诺克(Roanoke)是一个不是很大的村庄,但却很出名,因为在英国16世纪时,这个村庄是第一个被建立起来的殖民地。但是真正令罗阿诺克村名声大噪的,是这个村的全部村民在一夜之间全部消失的诡异事件。

这是发生在1590年的事情,当时一队英国士兵悄悄地进入罗阿诺克村。当他们来到村庄的时候发现村民每家的门都是开着,但是诡异的是罗阿诺克村总共116个居民,以及家禽、家畜等活物,全部都消失了,像突然之间他们就从人间蒸发一样。他们还发现了餐桌上还燃烧着蜡烛,灶上做好的饭菜都还热着。在这个村子里唯一留下算是线索的是在神父家附近的一棵树上刻出来的“CROATOAN“几个不知含义的一串字母……

当时英军仅仅在1590年这一年就派去了4支搜寻队,但是最后都没有发现一点线索。最后搜寻队只好向上级报告称:“是魔鬼弄走了他们。”

罗阿诺克村”已经消失400多年,原因众说纷纭,有的说当时爆发瘟疫,所以村里人都匆匆地跑了;有的说是海盗进攻,将他们都捉去当了俘虏;也有的说是拓居者坐著一艘破旧的帆船去了英国,但途中遭遇暴风,全部葬身海底。还有更离奇的一种说法,说是有那么一位印第安巫师给拓居者施了催眠术,结果整村116个村民便集体走进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然后统统被淹死。针对种种谣言,有人一一提出反驳,因为海盗从来就没到达过北部诸海。还有拓居者也从来没有过帆船,1587年他们是乘坐3艘小船来到岛上,而他们不见的那天,3艘船还停靠在港口。

至于说有印第安人的袭击,这也不会令拓居者措手不及,因为”罗阿诺克村”的拓居者都是全副武装,他们有能力保卫好自己的村子。在找不到合理的解释之前,有观光客宁愿相信,”是魔鬼弄走了村民”。”罗阿诺克村”消失事件,也成了人类史上最离奇的未解之谜之一。

第一殖民地基金会及大英博物馆专家根据怀特留下的地图加以分析,发现上面有两处''补丁'',一个确实是掩饰地图上的错误,但另一处则在隐匿北卡罗莱纳州东北部的一块菱形图纹,这在地图上代表着堡垒的意思。专家表示,目前无从得知遮盖堡垒图案的原因,但它或许真的是罗阿诺克殖民者预计开拓的地点。现在这处隐藏堡垒的位置已是私人土地,被规画成高尔夫球场及住宅区,因此考古学者的发掘行动无法很快展开。不过专家仍保持乐观,认为凭借现代先进技术,终究能揭开罗阿诺克的失落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