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奇葩的降旗(世上最奇葩的十个国旗)

bj0012024-11-01奇闻异事0

联合国降半旗纪念的伟人

一、1948年,印度的国父“圣雄”甘地(遇刺),联合国降半旗表示默哀。

二、1953年,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去世,斯大林在苏联的地位可想而知。

三、1962年,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逝世1周年(这可以说只是补办,也可说是破例)。

四、1968年,美国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世界为他降半旗。

五、1976年1月9日(逝世次日)至15日(葬礼日),周恩来。

六、1976年7月,为朱德降半旗两日,也属于规定中的“特殊情况”了。

七、1976年9月9日(逝世当日),纪念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八、1981年6月1日,宋庆龄(5月29日逝世,联合国会旗下半旗半天志哀)。

九、1995年11月6日(葬礼次日),以色列总理拉宾(4日遇刺)。

十、1997年2月20日(逝世次日),纪念邓小平同志。

十一、1997年,印度修女德蕾莎,这也是一个特例。

十二、2001年1月23日(安葬日),刚果(金)总统劳伦特•卡比拉(16日遇刺)。

十三、2001年6月5日(2日为安葬日),尼泊尔前国王比兰德拉(1日争执中遭枪杀)。

十四、2003年8月,伊拉克问题特别代表、巴西籍政治家德梅洛。

十五、2004年11月11日(逝世当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

十六、2006年1月,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艾哈迈德•萨巴赫。

十七、2006年7月28日,中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在内的4名联合国观察员(26日因以色列军队对黎巴嫩南部进行空袭而丧生)。

“肛好有你”!全网被医生收到的这面锦旗笑疯,你见过最奇葩的锦旗是什么?

广西南宁,肛肠科实习医学生收到“肛好有你”四字锦旗在社交平台晒出。他表示:这四个字倒过来也是对患者的祝福。“肛好有你”!全网被医生收到的这面锦旗笑疯,你见过最奇葩的锦旗是什么?

1、事件内容

收到锦旗的实习医生称,当时收到这面锦旗的时候大为震惊,“病人是我的粉丝”,平时自己也是比较搞笑开朗的人,遇到这样的病人也很开心,但也表示虽然自己有搞笑的性格,但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十分严谨的态度。

2、你见过最奇葩的锦旗是什么?

据了解,一名上海读书的江苏女孩8号左右因朋友相约,不料下午返程途中遇到大雪封山,情急之下报警救助。警方及时开越野车前往救援,现场发现两位女孩并及时送他们下山休息。走之前,为了感激救命之恩,派出所收到了一件来自江苏的快递,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大雪封山,救我狗命的锦旗,还有一些火腿肠和方便面,真的是也是让民警也哭笑不得。

3、送锦旗是中国传统文化吗?

“礼”有表面和实质两部分。表面形式,是随时代而变迁的,所以“变易”;内中实质,是任何时间地点都不变的,所以“不易”。“礼”的实质,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这个不变的核心、发展出各种具体的规则规范。锦旗是病人对医生的肯定,更是一种美好且和谐的医患关系,理应得到宣扬和广泛的社会认同,它是医生的价值追求,具有一种医德的光辉。

后记:其实我们要看懂锦旗背后隐藏着医患双方的真实世界。只有在了解了病人的真实世界之后,才能更好地解决病人的问题,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

历史上有几位领袖人物死后联合国降半旗

第一位:周恩来周恩来逝世后成联合国为我国降半旗第一人。因周总理深受全国人民爱戴,在他逝世后,关于联合国为总理破格降半旗的故事流传甚广,并认为周总理开了联合国为某人降半旗之先河。

第二位:朱德联合国为朱德委员长逝世降半旗三天。从目前中国的政治格局来分析,人大委员长并不符合联合国降半旗的规定。但从当时我国实际出发,国家主席早已取消,因此,按照西方国家制度,国家无正副元首时,国会首脑担负国家元首职责。

第三位:毛泽东联合国在毛泽东逝世当天降半旗并深切哀悼。从形式上,毛主席已经早已不当主席好多年,国家主席也不复存在,国务院和人大分由周、朱领导,因而,毛泽东已经不再是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但没有人可以否认,毛泽东就是新中国的象征,甚至可以说是第三世界国家解放运动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臆想,联合国设定为国家象征人物降半旗的条款就是为毛泽东这样的为人而设定。

第四位:宋庆龄联合国破格为宋庆龄降半旗半日。联合国为宋庆龄降半旗为什么能够算是破格呢?我们根据《联合国旗典》知道,联合国降半旗的人都符合a、或d、或f条资格,宋庆龄虽贵为国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誉主席,但是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府首脑或者国家元首。

第五位:邓小平联合国在中方要求下为邓小平逝世降半旗。周总理、朱德元帅、毛主席在同一年让联合国降了三次半旗,这无疑显示了当时中国领导集体在世界的重要影响力和崇高地位,宋庆龄作为人类解放运动史上妇女领袖,享受联合国降半天半旗致哀随不合规定,但也合情理。

扩展资料

1990年6月《国旗法》通过至今,有11位国家领导人在出殡时下半旗,其中除了元帅徐向前、聂荣臻外,李先念、邓颖超、王震、姚依林、陈云、邓小平、彭真、杨尚昆全部担任过政治局常委或其他正国级领导职务。这表明,在1990年之后,为国家领导人下半旗志哀的标准,事实上进一步明朗化。

2015年6月19日清晨, 为悼念乔石同志,北京天安门、新华门、人民大会堂、外交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所在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各边境口岸、对外海空港口,中国驻外使领馆将下半旗志哀。

2015年7月22日清晨, 为悼念万里同志,北京天安门、新华门、人民大会堂、外交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所在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各边境口岸、对外海空港口,中国驻外使领馆将下半旗志哀。

2019年7月29日清晨, 为悼念李鹏同志,北京天安门、新华门、人民大会堂、外交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所在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各边境口岸、对外海空港口,中国驻外使领馆将下半旗志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下半旗

那一届奥运会降半旗,为什么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发生了震惊世界的血案,体育场降半旗。

资料图

“欢乐与和平”的背后

1972年8月26日下午3时,第20届奥运会在联邦德国城市慕尼黑开幕。这是德国第二次成为奥运会举办国。上一次是1936年柏林奥运会,那是后来让国际奥委会懊丧不已的一届奥运会。当时的希特勒纳粹把柏林奥运会办成了一个宣扬纳粹主义的舞台。经过多年的努力,德国终于再次争得世界和平盛事奥运会的举办权。

为了洗刷36年前柏林奥运会给世界留下的阴影,这次慕尼黑奥运会提出的奥运口号是“欢乐与和平”。奥运村没有警察出现,保安人员不携带枪支,整个奥运村体现轻松、和平、欢乐。慕尼黑奥运会组委会期望并且相信这是一届真正体现奥运和平精神的盛会。

在这次奥运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以色列代表团的出现,所有人都知道当年犹太人在德国的遭遇,而慕尼黑正是纳粹党发迹的地方。开幕那天,以色列代表团走进慕尼黑奥运会的主会场,队列前是一面大卫之星的以色列国旗。看到这面国旗,人们就会想起,1938年那个水晶之夜之后,所有在德国的犹太人都必须佩戴的标志。如今这个标志成为一面国旗走进慕尼黑奥运会的主会场,观众为眼前的这一场景鼓掌欢呼,犹太运动员带着舒心的微笑,自信地走进这个曾经是灾难地狱般的土地。他们相信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

完成了一场比赛之后,犹太运动员安达说那边是黎巴嫩国家队。他要过去打招呼。当时,以色列正在与黎巴嫩交战。安达说:“在这里,我可以走过去跟他们交谈,这就是奥运会存在的意义。”然后他走过去问对方的成绩。他说:“我是来自以色列的。”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发生,最惊讶的是对方的回应,对方与他握手、说话,也问他的成绩。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这种和平与欢乐,在以色列代表团步入会场

的时候,还有几双眼睛怀着特殊目的,盯着这个场景,他们是极端组织“黑九月”的成员。

“黑九月”袭击奥运会

这个1970年成立于约旦巴勒斯坦难民营的极端组织。现在,他们绑架人质的目标就是眼前的这些以色列运动员。27日凌晨4点,行动开始。8名“黑九月”绑架者装扮成运动员,运动包里是自动步枪,来到奥运村东面围栏处。他们越过了高高的围栏,进入了奥运村。

4点25分,绑架者用万能钥匙插进了运动员房间的门锁里。房间有6个以色列教练员。摔跤队领队约瑟夫听到不正常的开锁声,他听到门外阿拉伯语低声交谈,他突然意识到大祸临头!约瑟夫跳下床用粗壮的身体抵住门,几秒钟内,金属门框和铰链在双方殊死较量中扭弯变形,只有一位举重教练破窗逃走,另外4个教练员被绑架者的枪口逼住。

这时,摔跤教练温伯格正好踏进房间,搏斗中,绑架者开枪打穿他的面颊。这是第一次开枪。绑架者随即又撞开了隔壁的3号房间,抓住了5名以色列运动员,只有一名轻量级摔跤运动员贾德·祖巴理在子弹追击中冒死逃出虎口。这是第二次开枪。此时,身负重伤的温伯格再次与绑架者搏斗,打碎一名绑架者的上颌骨。另一个绑架者朝温伯格胸部连开数枪,这是第三次开枪。举重运动员鲁马努在绑架者捆绑他时,试图反抗,却被横射来一梭子子弹几乎打成两截,流血而亡。这是第四次开枪。凌晨5点左右,绑架者在奥运村4次开枪,打死两名以色列教练员,绑架了9名人质。两名死里逃生的以色列运动员分别逃出打了电话报警。

5点30分,慕尼黑警察局收到绑架者的英文信,他们要求在9点以前释放被以色列政府关押的234名巴勒斯坦人和被联邦德国政府囚禁的“巴德尔——迈因霍夫帮”成员,一共是236人。然后派3架飞机把他们都送往一个安全的目的地,在那里,他们将释放以色列运动员,否则,他们就要“将人质同时或者一个一个地处决”。“欢乐与和平”的期望被恐怖主义打碎,慕尼黑奥运会面临人质危机。

解救中的闹剧

慕尼黑警察局迅速将事件报告联邦政府,联邦政府为之震惊,国际奥委会也被事件所震惊。尽管奥运会从一开始就主张摆脱政治影响,但是历届奥运会似乎总是或多或少的受到国际政治的左右。现在,竟然出现了绑架者潜入奥运村,开枪射杀、绑架奥运代表团教练员、运动员,扣为人质,发出政治要挟。

国际奥委会决定赛事正常进行。国际奥委会这一决定立即遭到无数媒体的批评,人们不能想象,在奥运会比赛热火朝天的隔壁,参加奥运会的以色列运动员、教练员正在备受成为人质的煎熬。德国政府与以色列政府取得联系。以色列当时的政府总理是梅厄夫人,这是一个强有力的女政治家,她非常清楚接受绑架者的条件将意味着以色列人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遭到各种激进组织没完没了的绑架。

按照一贯的原则,以色列政府严词拒绝了绑架者的要求,但同时又派出反恐专家官员,前往慕尼黑参与事件处理。不与恐怖分子妥协这是国际社会在处理类似事件的一个共识。既然不可能妥协,拖延时间,寻机武力解救就成为唯一的方法。根据信息,警方综合判断认为,室内最多只有5名绑架者。

5名从未参加过实战的狙击手就位,志愿者化装成运动员开始攀墙越脊,靠近人质关押的房屋。但是,一个忙中出错将这次偷袭变成了笑话。现场对事件进行跟踪报道的电视台,将突击队员的行动全部通过电视直播送到屋内绑架者的眼前。谈判余地更加狭窄。这一天的奥运会停止了所有的赛事,并且为死难的以色列教练员志哀。这是奥运会悲痛的一天。绑架者肯定看到自己的要求在慕尼黑很难实现,他们提出要求,要大客车、飞机,押送人质前往机场,飞往中东国家。机场成为解救人质的最后机会。当绑架者押着人质从车上下来的时候,警方才看清楚,绑架者是8个,而不是估计的5个!

这意味着至少有3个绑架者可以躲过第一次攻击。更要命的是,仅有的5个狙击手射击点布置不当;射击点之间没有通讯设备,狙击手不知道各自的目标到底是哪一个。仓促中,攻击的命令下达,第一次射击之后,只有一个绑架者倒地,一名狙击手未发一枪,因为他的射击线上有一个自己人。

绑架者开始选定掩体还击,枪战在机场持续,人质被绑在两架直升机上,警方的攻击投鼠忌器,只能高声劝降。匆忙调集前来的装甲车却又被社会闲杂车辆堵在路上,一个多小时后才到达现场。警方借助装甲车向前推进,垂死的绑架者丧心病狂将一颗手榴弹丢进一架押有人质的直升机内。另外一个绑架者向另一架直升机内疯狂扫射。一阵枪声,一声巨响,9名以色列运动员、教练员全部身亡。

两名化装成机组人员的德国警察也在枪战中被自己人误射死亡,8名绑架者被击毙7个,一个被抓获。事后,警方看到被扫射打死的4名人质,他们身上的绳索布满牙痕,如果装甲车能够晚一点进攻,绳索就会被咬断,事件的结果有可能不会如此悲惨。

第二天,奥运会降下半旗,向死难的运动员、教练员志哀,恐怖主义的暴行使欢乐和平的奥运会流出鲜血。1972慕尼黑奥运会,成为奥运历史上极为特殊的一届奥运会。

(据央视《传奇奥运》整理)

戴高乐为什么让全世界降半旗

首先,雄心勃勃的年轻的戴高乐。

1890年一个深秋的夜晚,法国北部城市里尔的戴高乐家族出生了一个男孩。快乐的父母给孩子取名为戴高乐。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这个孩子将书写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在法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戴高乐的父亲亨利·戴高乐先生是一位历史老师,一位退伍军人,一位非常热爱祖国法兰西的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

戴高乐出生前20年,普法战争开始了。法国在这场战争中遭受了惨败。亨利·戴高乐参加了普法战争。

亲眼目睹这一切,他常常深情地向戴高乐讲述法国的光辉历史,含泪提及普法战争给法国人民带来的屈辱。

亨利·戴高乐把未实现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戴高乐能为国家做贡献,报效祖国。

在父亲的影响下,年轻的戴高乐暗暗下定决心:要像年轻时的父亲一样,在军队里报效国家,披挂上阵杀敌,洗刷国耻!好事多磨。经过不懈的努力,年轻的戴高乐终于考取了著名的圣赛勒斯军事学院。毕业后,戴高乐成为法国陆军少尉,正式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第二,年轻军官戴高乐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情况。

1914年,当上尉·戴高乐24岁时,德法之间的战争重燃。上尉·戴高乐如愿以偿,带着他的枪投入战斗,杀死敌人,为国家服务。在战场上,上尉·戴高乐英勇作战,赢得了上级军官的赞许,并因功绩而被提升为上尉。

然而,1916年,也就是两年后,在德法两军伤亡惨重的凡尔登战争中,26岁的戴高乐上尉在激战中负伤倒地,结果被关进了德军战俘营。

被俘的戴高乐上尉渴望重返军队,继续为国效力。因此,他多次试图越狱,但都失败了,被德军送进了惩罚营(关押越狱失败的战俘的地方)。

直到1918年,也就是两年后,由于一战英法联军的胜利,28岁的戴高乐上尉才被释放回国继续他的军旅生涯。

才华横溢的戴高乐少校曾指出,下一场战争必将是一场“坦克战”。但当时法国军政高层思想陈旧保守,戴高乐少校的观点没有得到法国军政高层的重视,他的先进军事思想被无情地埋葬在法国。

3.举起救国旗帜的戴高乐将军。

时过境迁,30年代末的戴高乐上校已经是50多岁的中年人了。至此,转眼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再次爆发。法国和德国的宿敌之间又爆发了一场战争。1940年,德国人突袭了西欧。西线很脆弱,正在节节败退。

这时,戴高乐已经晋升为法国陆军准将。面对强大的德军,戴高乐将军率领部队英勇作战,取得了一些胜利。

但是,这些局部的胜利并不能扭转法国的全面溃败。法国高层对形势悲观,充斥着向德国投降的声音。在主要战役中作战的戴高乐将军也被视为投降派的眼中钉,受到他们的监视。

戴高乐将军不愧为勇敢和足智多谋。他设法避开了投降派的监视,成功地到达了英国,从投降派的魔爪中逃脱,得以继续从事抗日救国的工作。

法国政府宣布投降后,留在英国的戴高乐将军并没有屈服,而是庄严地告诉全世界,法国将一直战斗到胜利的那一刻!

戴高乐将军在英国创立了“自由法国”运动,高举反德旗帜。法国自由军成立不久,就跟随英军,参加了对抗轴心国的战斗,打了许多漂亮仗,表现了法国军民不屈不挠的斗争。

全世界最奇葩的国旗,非矩形的它究竟有着什么含义?

世界上唯一的非矩形的国旗是尼泊尔的国旗,它的外形是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在一个世纪以前,尼泊尔就曾经出现过这种样子的三角旗,后来把两面三角旗连在一起,就变成了国旗的样子。

尼泊尔的国旗由上小下大、上下相叠的两个三角形组成,旗面是红色的,红色是尼泊尔的国花,红杜鹃的颜色;然后旗边由蓝色填充,蓝色寓意着和平。两个旗角则表示喜马拉雅山脉的两个山峰。位于上方的三角形旗中由白色的弯月和星星图案构成,这代表了尼泊尔的皇室;位于下方的三角形旗中,突出的白色太阳图案是来自拉纳家族的标志,而太阳和月亮的图案也代表着尼泊尔人民期盼自己的国家就像日月一样能够长存,寄托了他们美好的愿望。

尼泊尔的全称是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北邻中国,喜玛拉雅山脉是中尼的天然国界,然后其余的三面都与印度接壤。尼泊尔是一个拥有多个民族,信仰多种宗教,有多种姓以及讲多种语言的国家。尼泊尔的国语就是尼泊尔语,但是它的上层社会主要通用英语。尼泊尔的居民大部分信奉印度教,剩余的主要信奉佛教、伊斯兰教以及其他宗教。尼泊尔的北部即喜马拉雅地区,海拔高度在五千到九千之间。世界上共有14座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其中有8座都是在中尼边界的喜马拉雅山区。而且中部的山区就占了尼泊尔国土面积一半以上,主要由最高峰达到4877米的马哈布哈拉山系和相对较矮的丘日山系组成。尼泊尔的整体地势是属于北高南低,国家境内的大部分地形都属于丘陵地带,而海拔1000米以上的土地就占了国土总面积的将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