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粗的铁柱(最粗的柱子叫什么)

bj0012024-11-01奇闻异事0

叙利亚铁柱是铁柱吗

叙利亚铁柱是铁柱的,抖音为你提供叙利亚铁柱、王者荣耀叙利亚铁柱、尼古拉斯铁柱等铁柱视频信息,帮你找到更多精彩的铁柱视频内容!让每一个人看见并连接更大的世界。

印度的德里铁柱拥有非常高的冶炼技术,有没有可能是外星人留下的?

德里铁柱在一个叫做库塔布塔的景点中。这个库塔布塔是印度的七大奇迹之一,早在1193年,由阿富汗出生的穆斯林君王古特伯·乌德·丁建造,相当宏伟,高达70多米。 而德里铁柱,就在库塔布塔傍边。 这是一根高6米多,直径约1米,重达6吨的铁柱,柱顶有着古色古香的装饰花纹。

这根铁柱本来不在印度的德里,而是在库塔布塔建成以后搬到这里来的。传说它有1500年的历史,比库塔布塔要老得多。 印度人认为,这根铁柱很有可能在三四千年就存在了,并不是印度人铸造的,而是天上掉下来的。

德里铁柱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会生锈。 众所周知,铁器是非常容易生锈的。古代的铁器几乎无法保存到现代,就是因为生锈。挖掘秦始皇兵马俑的时候,也曾经发现了一些铁剑,早已腐朽的面目全非。 要知道,埋在地下的铁器不和外界接触,尚且不太容易生锈。

这根德里铁柱,则恰好相反。 萨沙亲眼看到,它完全是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任凭风吹雨打。印度是第三世界国家。即便是德里铁柱,也不过和路边电线杆一样随意的摆放,只是外面有层栏杆而已。 萨沙肉眼去看,德里铁柱确实没有生锈的痕迹。 唯一的解释就是印度人说的那样,这根本不是印度人铸造的,而是天上掉下来,也就是外星人的作品。

印度的德里铁柱为何会千年不生锈?

这里面有很多的化学知识。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南部郊区,Kudubu塔的墙壁占据着一根高约7米,直径半米的铁柱。深色铁柱在72米高的Kudubu塔旁边可能看起来很小,但正是它吸引了游客和科学家的注意。因为尽管这种铁柱在露天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但它并不生锈,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的奇迹。

铁柱上的梵文铭文表明,它不是原地铸造的,而是由公元5世纪统治德里的伊斯兰王朝从印度东部比哈尔邦迁出的,据说是为了纪念钱德拉国王而建的。但是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了它,在2300年前的印度,一代英雄阿育王(Ashoka)称其为“阿修卡铁柱”。

根据现代科学分析,铁柱的铸造时间应该在1500多年前,但科学家们不解,铁柱仍然找不到锈迹。要知道铁是最容易生锈的金属,不用说千禧年的普通铸铁,就已经生锈了几十年。即使在科学时代,铁锈仍然没有治愈的方法,令人惊讶的是古代印度人可以做到这一点。最奇怪的是,如果印第安人掌握了这种手工艺,为什么他们不制作其他不生锈的铁器呢?

为什么在印度历史的大量文献中没有提到这个秘密?当地人说,只要能将铁柱围起来便会被包围,愿望就能够实现,也许这个铁柱确实具有魔力,所以在它前面的现代智慧也显得无能为力。印度理工学院的一位研究人员解决了为何铁柱不生锈的谜团,因为铁柱中的铁含量如此之高,以至于磷与铁和水发生反应,在空气中与氧气发生反应,形成了一种含铁氢的化合物。 磷酸盐,形成保护层以防止铁和氧的内层接触和生锈。

亚洲古遗迹未解之谜,日本海底古城,印度千年铁柱,你知道吗?

前几年上映了一部电影名叫《海神》,虽然属于神话剧,但是他里面涉及的很多内容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都存在着,且像电视剧里一样带有神秘色彩,让人着迷又令人捉摸不透,比如海底的城堡,究竟是怎样由陆地转入海里,一个文明的国度是怎么在顷刻之间灭亡的?

这些千古之谜一直吸引着科学家和考古学家去探索去研究,但始终没有揭开那层神秘面纱。在太平洋靠近日本的地方有个日本岛屿与那国岛,20世纪80年代有潜水爱好者在这里发现了一个神秘建筑,消息一经传出,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观看。尤其是琉球当地学者,他们组建队伍并对海底建筑开启了学术性考古研究。

在这片海域,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金字塔,这个金字塔体型巨大由岩石堆砌而成。上面有类似于城门、瞭望塔等建筑物,城门上有雕刻纹样像极了象形文字,此外在金字塔周围还发现了一些城池建筑构件。因此很多学者认为这是一个淹没在海里的一座水下古城市。

前几年日本曾利用碳十四的测算,推算出这座地下金字塔始大概建与公元前3000年,在距今学2000年前的一次大地震中陷入海底。但是这座古城究竟由谁所建至今无确切说法。有人说这有可能是消失的MU大陆及MU文明;也有人说这可能是外星智慧的产物。

在印度也有一个建筑物披着神秘的面纱。它就是德里铁柱。据考古学家和科学家研究推测,它建于公元415年,距今约有1600多年的历史。它的神奇之处就是历经千年风雨却从不生锈,依旧完好如初。这根柱子高7.2米,直径最粗的地方达40.6厘米,总重高达5865千克。

因柱子上刻有“钱德拉”的铭文,又因铁柱所在地德里因此称它为德里铁柱。据史料不完全记载,德里铁柱最初并不在这里,而是在印度西部一个不知名的寺庙里,后来因寺庙被毁才被移居德里。之前很多考古学者、冶金专家对铁柱做了大量分析研究,但始终没有找到铁柱不生锈的根本原因。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科学家分析:德里铁柱能有这么好的防锈性能,可能与它自身含有的磷有关,因为磷在发生化学反应时,会在周围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使金属不生锈。可是问题又来了,难道早在1600年前的古印度人就已经掌握了这种高端冶炼工艺?因此有人猜测印度人的冶炼技术是由外星人传授的。

在地中海东岸有座古老建筑,它与埃及国王胡夫的金字塔为同一时期建造,被考古界称为“地球上最古老的城镇之一”。它的名叫“巴勒贝克”历史古城遗迹,由腓尼基人建造,距今已有4500年历史。这座古建筑特别精美,很多石头上雕刻着精细的图案。

在这里有一个三石塔,塔由三块凿好的巨石搭建而成形状呈门洞式。这三块石头每块重约750吨,其中有一块巨石放在两块石头上面,距离地面6.6米。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就是在那个没有想现代化设备全靠人力的年代,石块怎么会打磨的如此平整,重750吨的石块是怎么被抬起的,建筑工艺怎么能如此精准?法国曾经有研究机构就对巴勒贝克古城进行过调查,最终得出的结果是这可能出于非人类之“手”。

印度德里的铁柱有何神奇之处,为什么能千年不生锈呢?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南郊的库都布高塔墙内耸立着一根约7米高、直径约半米的铁柱。与身旁72米高的库都布高塔相比,这根黑黝黝的铁柱显得很不起眼,但正是它吸引着大批游客和科学家们的注意。因为这铁柱虽在露天经历了上千年的风吹雨打,却居然一点不生锈,堪称世界奇迹。

从铁柱上刻着的梵文看,这根铁柱并非就地铸造,而是公元5世纪时,被统治德里的伊斯兰王朝从印度东部的比哈尔邦搬移过来的,传说是为了纪念旃陀罗王而造。不过现在人们都习惯把它和2300多年前叱咤印度的一代枭雄———阿育王联系在一起,叫它“阿育王铁柱”。

据现代科学分析鉴定,这根铁柱的铸造时间应在1500多年前,但令科学家疑惑不解的是,至今铁柱通体仍找不到一块锈迹。要知道铁是最容易生锈的金属,一般的铸铁不用说千年,几十年就锈迹斑斑了。即使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人们仍然没有找到防止铁器生锈的良方,而古代印度人居然可以做到这一点,真是不可思议。最奇怪的是,如果印度人当时已掌握了如此高超的工艺,那他们为什么没有代冶炼出其他不生锈的铁器制品呢?汗牛充栋的古印度典籍中为

什么也没有关于这种秘技的任何记载呢?

当地人称,只要能背靠铁柱将它环抱,许下的心愿就一定能够实现,也许这铁柱真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现代人的智慧在它面前也显得无力。

从铁柱上刻着的梵文看,这根铁柱并非就地铸造,而是公元5世纪时,被统治德里的伊斯兰王朝从印度东部的比哈尔邦搬移过来的,传说是为了纪念旃陀罗王而造。不过现在人们都习惯把它和2300多年前叱咤印度的一代枭雄---阿育王联系在一起,叫它“阿育王铁柱”。

据现代科学分析鉴定,这根铁柱的铸造时间应在1500多年前,但令科学家疑惑不解的是,至今铁柱通体仍找不到一块锈迹。要知道铁是最容易生锈的金属,一般的铸铁不用说千年,几十年就锈迹斑斑了。即使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人们仍然没有找到防止铁器生锈的良方,而古代印度人居然可以做到这一点,真是不可思议。最奇怪的是,如果印度人当时已掌握了如此高超的工艺,那他们为什么没有代冶炼出其他不生锈的铁器制品.

远古神秘铁柱矗立千年为何都不生锈呢?

铁柱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好像一个不可理解的物证,在向人类的智慧挑战。

在印度德里城附近的麦哈洛里,矗立着一根公元五世纪铸造的巨大铁柱。这根铁柱高6.7米,直径约1.37米,用熟铁铸成,实心,柱顶有着古色古香的装饰花纹。据说这根铁柱是为纪念旃陀罗王而铸造的。

但最令人惊异的是,铁柱在露天中耸立了1500余年,经历了无数风吹雨打,至今仍没有一点生锈的痕迹!人们都知道,铁是最容易生锈的金属,一般的铸铁,不用说千年,几十年就锈蚀贻尽了。

直到现在,人们也没有找到能够防止铁器生锈的有效办法。尽管从理论上说,纯铁是不生锈的,但纯铁难以提炼,造价高昂。而且有些科学家分析了铁柱的成份,发现其中含有很多杂质,绝非纯铁。照理说应该比平常的熟铁更容易生锈才是。

如果说古代的印度人早已掌握了冶炼不锈铁器的技术,只是这种技术后来失传了,那他们为什么没有在同时代冶炼出其它任何不生锈的铁制器具呢?而且古印度的典籍中,也没有任何关于这方面的记载。

几个世纪以来,印度德里的铁柱一直高高耸立,欢迎着来参观图布尖塔的游客。由于它位于入口的正前方,所以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这根柱子建于公元4世纪前后,高6.7米,最细的地方直径为32厘米,底部直径42厘米,埋在地下的部分仅有0.5米,地下部分的形状似一个洋葱头,重6.5吨。

若干世纪的光阴给人类历史留下了不可魔灭的印迹,但这根柱子却似乎不为所动:尽管通身由铁铸成,但是表面几乎没有任何锈迹。然而,始建于700年前、位于印度普里和科纳克的庙宇内的铁梁却有明显腐蚀过的痕迹。即使在现代,钢铁的防腐蚀也是一个难题,那么究竟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守卫着古老的德里之柱?

德里铁柱一直都惹人注目,亚历山大·克宁奥姆爵士在1862年至1865年发表的《印度的考古学概述》中报告该铁柱是一根锻造的铁柄,上端直径为16英寸,长约22英尺,他在书中提到铁柱的上端呈现奇怪的金黄色,这种表现引致一段时间的猜疑,该铁柱是钢做的,其后很多研究者都对此做了一番评论,据该铁柱上的刻印文字非常清晰,这些文字使人们能将它的制造时间定到公元310年。

似乎没有疑问这根铁柱是由铁盘焊接而成,据说焊接的标志仍然清晰可辨,罗伯特·哈德费尔德爵士在1911年从铁柱上取了一小块铁做检验,后来又对一块大的铁柱样品做了一番详尽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铁柱含(%)0.08的碳,0.046的硫,0.114的磷,0.032的氮,99.72的铁,铜和其它元素0.034,哈德费尔德爵士说这块铁柱是一个完全没有杂质的加工铁制品中的精品,从铁的纯度和统一性来看,甚至比现代瑞典的碳铁还好,从结构上看,该铁柱由大的铁晶粒组成,只有一小部分水泥,有时在晶粒的边缘,偶然在铁柱体上,一个更小的粒状结构,独立于大粒子,几乎看不见。

此外还有大量的正常形态的小线条,似乎与小颗粒结构有关,据记载可能归因于老化。哈德费尔德的实验室将铁柱上的一小片取下来后,上面淋上水,结果发现一夜之间铁片就生锈了,但是铁柱的断端在同样的实验室条件下四天都不腐蚀。哈德费尔德记述到铁柱的地下部分却有腐蚀。

这根神奇的柱子吸引着全世界许多科学家的眼光,从考古学家到腐蚀化学家都对这个现象提出各种各样的理论,一般归结为:气候条件以及大块铸件。但最终是当地的一位学者、坎普尔(Kanpur)大学的材料工程师拉马穆尔西·巴拉苏布拉马尼安发现了这根柱子的奥秘。

他首先分析了铁柱的表面,提取了上面的一块锈斑,发现它含磷量很高。这种元素与铁和空气接触发生了化学反应,形成磷酸氢盐的水合物(FePO4·H3PO4·4h3O),在铁柱开始生锈时,由磷、铁和空气形成的保护膜防止了锈迹的进一步发展。

通常,铁的生锈是由两种原因造成的,一是化学腐蚀,与一些非金属元素直接发生化学反应,如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另一种是电化学腐蚀,即当两种不同的金属接触时,由于它们的电位不同,在电解质存在的情况下就会形成微电池,从而造成其中一种金属的腐蚀。同一种金属在经过热处理和机械加工之后会造成内部的不均匀,也会形成微电池,使金属受到腐蚀,在这种情况下,潮湿的空气往往充当了电解质。

因此,德里铁柱在建立起来之后就面临着生锈的可能,由于浇铸和锻造时必定会形成一些不均匀和细小的瑕疵,直接面临着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网络配图

但是,德里铁柱中的磷是使其免遭锈蚀厄运的直接保护神。正是这种元素促成了保护膜的形成,保护了这根柱子,一开始就阻止了腐蚀反应的发生。

另外,巴拉苏布拉马尼安认为德里温和的气候也是这根柱子免受腐蚀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地区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相对湿度从未超过70%。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空气才足以凝结成为传导微电流的导体。而在德里,这样高的湿度一年只有20天,湿度超过70%的天数仅2个多月。

这根柱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锻造物,锻造工艺非常精细。考古学家们发现,印度人使用非常高超的技术加工铁器,比欧洲人提前了至少1000年。巴拉苏布拉马尼安认为,尽管古代的印度铁匠们可能不知道会发生何种化学反应,但他们很可能有意选择了已经证明具有抗腐蚀特性的铁质材料。

这根柱子的底部看起来相当粗糙,也许应归咎于加工过程中铸造得不够精细,或者是为了埋入地下而故意做得粗糙不平。而其上部则非常光滑干净。柱子的上部如此精细,以致于参观者常误以为它是用青铜制作的。

似乎毫无疑问的是在很早以前古印度人就知道了铁的存在。最早在公元前1000年的古老的记载中就提到了铁。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00年时,波斯国王薛西斯在印度的分遣军队就用铁来用做军用物资。从古代医书中提到的铁制手术设备、从墓地挖掘出的金属武器以及保存至今的铁制金属柱比如印度德里和达哈铁柱反映出随着岁月的增长,铁制品稳步增多。

印度制造钢铁的方法以及钢铁的质量很早就引起英国统治者的好奇。在1795年,乔治·皮尔森博士发表了一篇文章,论述一种名为“Wootz”的钢,然后在印度的孟买开始制造这种钢,那时可行的分析和检验方法只能得到非常模糊的结论,比如金属很硬,含有大约0.03%的碳,据信铁是直接通过矿石的还原而制造出来的,布卡南博士在1807年出版的《在南印度旅游》一书中,描述了印度人加工制造钢铁的土着方法,这些方法相信是从祖辈上传下来的。随着检验方法的改进,大量的有关铁的研究开始增多,并且研究深度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