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愚蠢的大臣(世界上最愚蠢的主意)
三国时期的蠢人,都分别是历史上的哪几个人物?
题主这个问题很蠢,敢于回答问题的人更蠢。
任何一个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都很了不起,没有一个是蠢人。
但这不影响后世一蠢更比一蠢蠢。
新年啦,豹眼没有红包送给友友们,那就狠狠地蠢一下,以博大家快乐!!!
如果后世有一天,因为这个把豹眼看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蠢人,那豹眼就得意了哈。
10 董卓
董卓如果稍微收敛一下,收买一下人心,稳定一下政局,过了风头,自己称帝也未尝不可。但自己心爱的东西,特别是女人,被别人惦记,的确很不爽。没有吕不韦那个套路,也就比较难成功。不过,吕不韦的下场也没好到哪里去。
张贤亮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这话有道理啊。处理不好女人的问题,大小都是个麻烦。
09 王允
王允之死,有些可惜,汉室唯一匡扶的希望破灭了。你自己是君子,别人未必都是小人,你不可能把与你不同意见的人都杀绝。
更何况大家都是提着脑袋干革命,不图名,不图利的话,图的啥呢?
不管你出于何种目的,权力得不到合理的再分配,你坐在那个位置上就是个危险。
假以时日,谁敢保证王允不是下一个董卓?不就有许多人认为曹操就是董卓吗?
总之,自己要走大道,但也要给别人留一条小路走才行。只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不行哦。
08 马超
这小伙是有些本事,跟吕布有一拼,但却不如吕布仗义呢。
咋能够跟韩遂说,你不要父亲,让韩遂不要儿子,你去给他做儿子。这还是人话吗?
韩遂也有些傻,但不要儿子,似乎还说得过去。刘邦不就是三番五次把儿子、公主踢下车去了吗?刘备也不是一次次的丢下老婆孩子不管了吗?
但父亲不能不要啊,曹操屡屡征伐徐州、屠城,所过之处鸡犬不留,不就是替父报仇吗?
看来做人有差距,结局不同,也在情理之中。
说人话,办人事,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否则,死得很难看怨不得别人。
07 曹操
老曹心眼是不少,但也做蠢事。南征张绣,只顾自己快活,忘记了贾诩那可是第一”毒士“,人家鼓动张绣投降,不就是求个出路吗?
只顾着自己入洞房,却忘记了婶婶她侄子还在等着讨赏呢?付出点代价是应该的,不过有点大。
好在曹操聪明,张鲁投降后,给与的封赏就很厚。陈寿老先生都看不下去了,说封赏太过。不过呢,这千里买马骨的套路,还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只是当时蠢人多一些,像张鲁这么聪明的人比较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曹这个蠢事不能原谅,谁叫豹眼喜欢老曹呢?
人在啥时候都不能得意忘形,前半夜想自己的事,下半夜就该想想别人的事。否则,就会做噩梦,睡不安稳了。
06 刘璋
刘璋希望在乱世之秋,找一个大腿抱一下,这很好。但太不会识人,派张松去找曹操,却不曾想,张松暗度陈仓啦;派法正去迎接刘备,却力劝刘备谋取益州。
派出去的人都应该是心腹,可这些都是卖主求荣的主。你心咋就这么大呢?
这么弄,引狼入室也就不足为奇了。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哦。
05 刘表
单骑赴任,能够占据荆州几十年,刘表也是英雄无比。但本事再大的人也会死去,人死了啥事都顾不上。自己想不到,看看别人家的事也会长见识哦。袁绍弄得那些事,教训还不够深刻吗?咋就不为子孙后代想一下呢?
知子莫如父,自己生的啥玩意自己不清楚吗?荆州那帮子玩意,既然能投靠你混江湖,就可能找更粗的大腿抱哦,你那些儿子咋能控制得了他们呢?
既然不能,何不早做打算。
不把荆州送给曹操,送给孙权也好哦。直接给刘备也不错,起码给子孙后代寻个出路。
最后,大家争来抢去,没一个说你好啊,还把子孙拖累了,不是好办法。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感情代替不了现实哦。
04 袁术
这是比较蠢的货,血浓于水,这个道理都不懂,咋能混世呢?
只有兄弟可以并肩作战,不能说世上没有情义,但都比不了亲兄弟。亲兄弟都自相残杀,谁还敢真心跟着你混哦。
皇帝那个宝座很诱人,但也烫屁股哦,不是想坐就能坐的。看看人家老曹,屁股比脸皮还厚,但人家也不直接去坐。没有实力最好是低调一下,否则,死得很惨。
实力不允许就得低调,实力不允许也得低调哦。
03 孙权
“生子当如孙仲谋”,话是那么说,可孙权也犯糊涂。既然自己生的儿子那么不珍惜,要杀就杀,为何不把他交给老曹爷们,让他们看着办。如果能一统天下,牺牲个儿子也算值得;如果不能取天下,那就妥协到底,为子孙寻求个出路。自己过瘾,让孙子去做归命侯,不是个好结果。但子孙自有子孙福,他们自己不争气,也怨不得老子。
老子就是老子,孙子就是孙子,但做老子的也该想想孙子,给孙子留一条后路。
02 刘备
织草席、贩草鞋并不丢人,喜欢犬马,华丽衣服也没有错,但心太大就累了。
好好跟着老曹混,有吃有喝,小心一点防着他,别让他杀了。逮住个机会把老曹杀了,岂不很好哦。比东跑西颠,寄人篱下不强多了吗?
幸亏运气好,碰到刘璋这个二货,做了益州牧,硬生生就整成了一个蜀汉皇帝。幸亏遇到了诸葛孔明,要不刘备就是袁术第二。
刘备不走运那是自己找的,最后勉强混了个皇帝,那纯粹是个运气。
量力而行,或许更好一些。
01 诸葛亮
自比管仲、乐毅,的确是没吹牛逼,其才能不在他们之下。但诸葛亮一生没有令人信服的成就。
刘备、诸葛亮在成都做的那些事,不能细琢磨,但的确不能令人信服。
诸葛亮口口声声说北伐,即便北伐为了延续蜀汉的存亡,那么,蒋琬、费祎主政时期,没有北伐,蜀汉也没有灭亡嘛。
木牛流马倒是很好玩,没有流传下来,真是遗憾,这是诸葛亮对人类最杰出的贡献。没有发扬光大,可惜了。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既然汉室已经不可匡扶,那还出来忙活啥?
自己累死了不说,还阻碍了国家统一,影响了历史发展的走向。
有这么大的本事,做点啥不好呢?为何一定要通过这个方式成就自己的名声呢?
还整得后世许多人,提起这事来就泪满襟,没必要哦。
费了这么多的劲码出来,突然感觉很蠢哦。但还是不想废掉,把它发出去,直接蠢到底吧。
但还是友情提示:睁眼看历史,闭眼悟人生,不喜勿喷!!!
李严是刘备钦定的托孤大臣之一,诸葛亮掌握政权,李严掌握兵权,但实际上刘备一死,李严什么权利也没有掌握到,不仅仅如此,还远离政治中心,诸葛亮在成都辅佐刘禅,身为托孤大臣之一,蜀汉的三军总司令李严居然守在永安?
实在弄不懂李严为啥如此?然而更让人觉得李严愚蠢的是:李严居然用非常没有水平的手段来陷害天下第一聪明人诸葛亮,李严的陷害之法简单蠢到家了,你说用什么方法不好,还用没有粮食去陷害诸葛亮,还给人家留了把柄,敢情李严这不是陷害,是自杀,最终被诸葛亮贬为庶人。
第九名:魏延
本来蠢这个词是不会与魏延沾边的,但是就魏延那德性,实在是受不了,在诸葛亮去世后,魏延实际上就是军中的一把手,没人比魏延的官职更高,魏延只需要老老实实的按照诸葛亮的遗言去做,迟早会掌握兵权的。
可是魏延呢?大意忘形,不仅大意,还蠢到真的大叫三声:谁敢杀我!谁敢杀我!谁敢杀我!结果马岱手起刀落,魏延的脑袋就搬了家。否则心魏延的武功,谁杀得了他?
第八名:祢衡
祢衡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名士,非常有才华,是那位从小让梨的孔融的好朋友,祢衡不仅狂妄而且愚蠢,看谁不顺眼就骂谁,从来不管他骂的人是谁?
祢衡骂过陈群、司马朗(司马懿他哥)、荀彧、赵融,骂陈群和司马朗是杀猪卖肉的,骂荀彧是个小白脸,骂赵融是个大肚子,还骂过曹操、刘表、黄祖,最后把自已给骂死了。
祢衡骂曹操,曹操受不了,把祢衡送给刘表,祢衡到刘表那,又开始骂刘表,刘表又把祢衡送给黄祖,祢衡到黄祖那又开始骂黄祖,黄祖是个大老粗,祢衡一骂他,他就把祢衡给砍了,祢衡就这么死了,真不值。
第七名:袁谭
袁谭是袁绍的长子,但袁绍却喜欢小儿子袁尚,袁绍去世后,袁尚被拥立为继承人,袁谭身为长子就平衡了,开始与袁尚争权夺利,结果袁谭打不过袁尚,袁谭就跑去投降曹操,对,你没看错,袁谭投降了曹操。
你得说袁谭有多愚蠢啊!他投靠谁不好,投靠杀父仇人?兄弟相争却投靠杀父仇人,这种事恐怕也只有袁谭做得出来,最后又反叛曹操被杀,成为第一个被杀的袁绍儿子。
第六名:曹爽
曹爽是曹真的长子,是魏明帝曹睿亲自挑选的托孤大臣,与司马懿搭档,结果被司马懿给耍了,司马懿不仅装病骗过了曹爽,而且在发动高平陵政变时,再次派人欺骗曹爽说:只要兵权,不要性命,保你富贵。
结果曹爽还真就信了,身为曹魏大将军,掌握全国政权,就这么轻易被司马懿这个老狐狸给骗了,轻易缴械投降,之后被司马懿找了个理由给诛灭三族,就连当时的大司农桓范劝曹爽起兵时,曹爽也不肯,也不敢,结果就气得桓范破口大骂:
曹真何等英雄,怎么就生了你这个蠢猪!
第五名:王朗
王朗前半生可是英雄盖世,功劳巨大 ,不仅协助曹操登上魏王之位,而且逼迫汉献帝禅位,协助曹丕登基为皇帝,成为有功之臣,但是在随曹真对抗诸葛亮的战争中,表现得非常迂腐。
本来王朗还仗着自已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还自告奋勇的在两军阵前劝降诸葛亮,结果诸葛亮没劝着,反而把自已搭进去了,活活被诸葛亮的言语所刺激,摔下马摔死了,虽然三国不乏一些被吼死、挟死的人,但那都是一些无名小卒,可是王朗贵为一国三公之一的司徒,还被人给骂死了,这王朗是有多蠢啊!
第四名:袁绍
袁绍是三国早期势力发展得最大的诸侯,天下十三州袁绍独得四州,成为天下势力最大的诸侯,可是袁绍却处处表现得愚蠢,沮授劝袁绍迎立天子以挟制诸侯,袁绍不听,田丰劝他不要南征,袁绍不听,还把田丰扔进监狱。
刘备在徐州造反时,田丰劝袁绍偷袭许都,袁绍不听;曹操烧乌巢时,张郃劝袁绍先救乌巢,袁绍不听,最后袁绍拿着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白白输了天下,而袁绍输天下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愚蠢。
第三名:何进
何进出身屠户,因为自已的妹妹成为皇后,因此何进一路升迁到大将军,成为东汉末年整个朝廷实力最强的人,可是何进却听信袁绍的话,召外军进京逼迫皇后同意杀宦官。
这是有多愚蠢啊!杀宦官用得着牛刀吗,况且何进手握兵权, 真要杀尽宦官,就来硬的,兵权在手,宦官又能如何?结果何进犹犹豫豫,一会下定决心杀宦官,一会又觉得不妥,就这么忧郁之间,何进自已被宦官所杀,可惜了!
第二名:袁术
袁术最大的愚蠢就体现在得了一块玉玺,就以为天下是自已的了,想当皇帝没错,但是方式错得离谱,袁术出身四世三公,又是嫡子,比袁绍的身份还要好,除了脑子和长相比袁绍差,袁术任何地方都比袁绍强。
但袁术做了一件天下最愚蠢的事:就是率先称帝!人家说枪打出头鸟,可袁术偏偏要做出头鸟,结果很快就败亡了,当曹操听到袁术称帝的消息,第一反应就是高兴,然后就是大笑,骂袁术真是愚蠢啊!
一称帝就变成天下的出头鸟,结果董卓讨伐完了,天下都来讨伐袁术,袁术马上就失败了,他这不是称帝,是自杀。
第一名:蒋干
蒋干简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经典,原本赤壁之战曹操也没那么容易失败,便是蒋干一出马,曹操不仅败了,而且连命都差点搭上,不仅如此,蒋干还创造一个又一个经典的愚蠢故事,说他是三国第一蠢人毫不为过。
蒋干在三国演义中作为周瑜的同乡去劝周瑜归降曹操,结果周瑜将计就计,故意装作醉酒,让蒋干发现蔡瑁和张允的虚假投降信,这就是“蒋干盗书”的故事,结果蒋干中了周瑜的反间计,曹操在看中这封信后,将自已唯一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给斩了,曹操军中就没有熟悉水军的将领了,为失败打下伏笔。
本来中过一次计也就算了,结果蒋干这货还觉得自已很聪明一样,再次过江来劝周瑜,周瑜再次巧施连环计,将庞统介绍给蒋干,让蒋干误以为得到一个人才,就带着庞统去投靠曹操,庞统欺骗曹操要将战船紧锁,最后为周瑜的火攻曹操赢得胜利。
可以说整个赤壁之战,曹操一世英名就葬送在蒋干这个蠢人手中,两次中计,还浑然不觉,真是天底下第一号蠢人啊!
刘禅一生碌碌无为,历史上的他真的很蠢吗?
历史上的刘禅并不蠢,相反他却很聪明,在刘备称帝的时候建立蜀汉,封刘禅为皇太子,刘备为使刘禅见多识广,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量,便请诸葛亮亲自教他学习,刘禅熟读四书五经。
然后又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刘禅不但学习文学,刘备还让他学习武功,可见他并不愚蠢。刘禅是刘备的妾,甘夫人所生,当初在长坂坡一战中,刘禅在赵云的保护下得以存活。
在公元223年4月,刘备因病去世,5月的时候刘禅便继位,这个时候刘禅才17岁,他称帝的时候大赦天下,他遵照刘备的遗诏,将诸葛亮封为丞相,让诸葛亮辅佐他,同年刘禅便娶了张飞的女儿,张氏为皇后。
在公元前224年的春天,刘禅大力发展农业,让因战乱而家破人亡的百姓休养生息,从而停止四处征战,同年的八月,诸葛亮因病逝世。
刘禅在位的40年(223年—263年在位)中,他注重发展经济与民休息,当蜀汉彻底灭亡的时候,刘禅被魏国的统治者封为了安乐县公,从此刘禅便在洛阳里安乐的度过了余生。
据说刘禅在蜀汉灭亡后能不被杀掉是有原因的,一次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在演奏乐曲的时候放上了蜀汉的歌曲,蜀汉的臣子们听到这个便想起了亡国之痛,无不纷纷流泪,而刘禅却不悲伤。
司马昭见到便问,你为什么不思念蜀国呢?刘禅便说这里这么快乐,我为什么要思念蜀国?
刘禅的旧臣在刘禅上厕所的时候便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你这个事情的时候,你就要注意宫殿的上方,然后闭着眼睛之后睁眼睛说,没有一天不想念。
刘禅便按照这人所说,对司马昭回答了,司马昭和他旁边的大臣便哈哈大笑,司马昭见刘禅如此忠厚老实,从此再也不怀疑他了。
史上十大最无耻的人
1、贪脏纵敌 害贤祸国——伯喜
伯喜,春秋晚期人,生于楚国。因躲避父难投奔吴国,在伍子胥的引荐下,但任吴国太宰(大夫),与子胥一起共谋国事。起初,由于尚未在吴国站稳脚跟,他与伍子胥同舟共济,出谋划策,为吴国出了不少力。得志后,便利用权力和地位,贪财纵敌,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拿人钱财,替人免灾。他助勾践引美女西施入吴,把夫搞得神魂颠倒,忘了杀父之仇,放过勾践一马,最终落得国破身死的下场。吴国既灭,他也完成使命,勾践毫不犹豫送他上了断头台。
2、祸国奸雄——安禄山
安禄山生性狡诈多智,深得唐玄宗宠信,兼任范阳、卢龙、河北三镇节度使,带甲二十万,遂生反心,755年他同史思明自范阳起兵,发动叛乱,攻占了洛阳、长安。昔日威风八面的大唐天子,也惶惶逃离长安,直奔成都。安禄山攻陷洛阳后,纵军烧杀抢掠,好酒好色,不得人心。内部纷争日甚一日,一代奸臣死于亲生儿子安庆绪刀下,其人虽死,其毒犹存,好端端一个大唐帝国,从此江河日下,盛世不在。
3、盛世奸相——杨国忠
杨国忠主杨贵妃堂弟,因杨贵妃得宠而入朝为官,李林甫死后,拜为右宰相,封魏国公。他本是一位无赖之徒,入朝之初,与李林甫臭味相投,狼狈为奸,后又相互争斗,代李而为相,一时权倾天下。杨国忠无能就不容能人入朝。他广收贿赂,纳一批贪劣者入朝,致使朝纲败坏,愚蠢者当道。他与安禄山争宠,加速了安史之乱的暴发,也把自己逼上黄泉路。
4、卖国求荣 屈身事敌——张邦昌
张邦昌在金兵南侵,大宋王朝处于危亡之际,畏敌如虎,尤其害怕战争一起,耽误了自己的前程,因此力主议和,向金人屈膝投降。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被作为人质,送到了金营中,被外来征服者表面上的强大和气势,吓得手脚无措,痛哭流涕地向金人求饶,他的丑恶表演,丢尽了大宋王朝的脸面。张邦昌被金人推举为大楚皇帝,定都南京。虽登位时间仅仅只有三十三天,但他丝毫没有敷衍金人,徐图后举的打算,而且心甘情愿地卖国求荣,为敌效命。成为千古遗臭的民族败类。
5、乱政专权 误国害民——蔡京
蔡京有才无德,乱政专权,长达二十年。他打击迫害司马光为首的反对派,被卷入这次政治漩涡之中达309人之多。他引导宋徽宗尽情享乐,大兴土木,国库财富耗费似流水,致使东南地区许多人倾家荡产;他胡作非为,把北宋拖到了灭亡的边缘。蔡京为官期间,贪脏枉法,收刮民脂民膏,在南逃时,家中的金银财宝装了满满一大船。途中为防不测,还将四十余担金银珠宝放在族人家里。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最终落得个死后没有棺材的可耻下场。
6、通敌卖国 残害忠良——秦桧
秦桧之奸,一是害人太多,二是甘为金贼,三是私惠亲旧,贪得无厌。他杀岳飞,残害忠;阻挠抗金,倡议和,跪拜金人;屡施手段,破坏北伐。秦桧之阴,尽显其于政治清洗之中,制造党祸,打压政敌,赵鼎、李光、王庶、胡铨、张浚被整,党祸、文祸、言祸令人胆颤心惊。秦桧厚颜,掩盖罪恶,为己立碑树传 ,欺世盗名,其做官权谋,可谓独特。
7、狂征暴敛 心黑手毒——阿合马
阿合马步入政坛后,一手遮天,植党专权,把持朝政二十余年,干了不少坏事。他一方依靠自己的地位和职权,采用花样翻新的敛财手段,狂征暴敛,民不聊生,致使天下怨忿;一方面植党专权,诬杀异己,损公肥私强占民田,挟权经商,获利归己,同时运用各种手段,把良家妇女据为己有,妻妾达四百余人。阿合马被杀死之后,在他家中收出两张人皮,生活腐配,心狠手毒,令人发指。
8、巨奸大恶 贪贿误国——严嵩
严嵩出身平寒,中进士入仕后,直到四十八岁,才悟出窍门:要想当官就得说假话,巴结权势,。于是,他变计逢迎,多方运动,入京做了礼部尚书,得到了明世宗宠信,登上了首辅宝座。发迹后,他贪权残暴,恩将仇报杀恩人,陷害同僚,置死地而后快。专权乱政,导致了明王朝蒙受外敌入侵的奇耻大辱,祸 国殃民却让别人充当替罪羊。革职抄家后,他死在墓舍中。
9、欺主乱政 专横跋扈——鳌拜
鳌拜出身将门,自幼弓马娴熟,技艺高强。他力大难制,性情凶暴,驰聘疆场,战功赫赫,有勇士之称号,得以封官晋爵。在皇太极死后,他为顺治帝幼年继位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得顺治帝信任。康熙即位,为四辅大臣之一。他广植私党,滥施权力,后被 少年康熙智擒,革职拘禁,病死幽所。
10、惊世巨贪——和珅
和珅 ,满洲正红旗人,世袭三等轻车都尉,巧附机缘而得乾隆宠信,渐次升为御前侍卫、护都统、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兵部尚书、大学士、以至封为公爵,位极人臣,独揽大权。他精于观测揣摩谄媚逢迎,皇帝的一言一行都被观之于心,极尽讨好之能事。在他当政二十年间,其私人财产超过国家十年财政收入,为“天下第一号大贪官”。
皇帝的新装故事短一点
从前有一名昏庸无能的皇帝,他不惜将所有的钱都用在了购买衣服上。一天,王国里来了两位自称能做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衣服,而且任何不称职或者是太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他们拿了赏金假装在空织布机上忙碌。
过了一阵子,皇帝派忠实的老大臣去看衣服的进展,可是无论他怎么瞪大双眼都看不见这衣服,于是便向皇帝撒了谎。第二天派去的大臣也看不见,撒谎对皇帝说那件不存在的衣服。
当皇帝自己去看的时候,也看不见衣服,不愿意让人觉得自己是愚蠢的。便在镜子面前,假装欣赏着这“美丽的衣服”。在游行那天,不慎被小孩子揭穿,丢了钱也丢了颜面,确坚持走完了游行。
扩展资料
故事中有奢侈而昏庸的皇帝,虚伪而愚蠢的大臣,巧舌如簧的骗子和人云亦云的看客。对于他们的诸种表演,作者有浓墨重彩、绘声绘色的描述,却不见声嘶力竭、痛心疾首的诅咒;他的讽刺,并不是揭露性、批判性、带有明显痛感的讽刺,而是诙谐、幽默意义上轻松的讽刺。
他嘲笑皇帝的愚蠢、大臣的馅媚、看客的人云亦云,但是,这种嘲笑不含敌意和轻蔑,却饱含善意和温情。对于所有出场的人和发生的事,他似乎是在欣赏,而不是在愤恨。
其中的坏人、小人,甚至包括骗子,自始至终,谁也不曾受到任何惩罚。其讽刺意味幽默却并不辛辣,富有温情而绝非“无情”,更找不到充满道德优越感的训诫。
《皇帝的新装》表达了对于“成年人的印象”,是对“虚荣”背后的“自我深度的迷失”这一人类固有和共有的人性弱点的再现,是安徒生为我们提供的一面生活的镜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帝的新装
盘点历史上情商低的大臣,下场都很惨,这些人是谁啊?
伴君如伴虎,在君王身边,稍有不慎,就会祸从口出,很多时候,你说着无心,而君王听者有意。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
第一位,趁火打劫的韩信
公元前203年,韩信刚刚拿下齐国,便迫不及待的上书刘邦邀功,信中写的很诚恳:“齐国狡诈多变,反复无常,我担心他叛变,不如设立一个假齐王,吓唬他们一下。刘总,我看你挺忙的,要不我受点累,当这个假齐王。”
当然,人家韩信邀功也不算过分,平定齐国人家的功劳最大,论功行赏,理应封王。但刘总那边总没动静,韩信想着催催刘总赶紧封王。
刘总看到信后,顿时勃然大怒。为啥呢?
因为当时刘邦正跟着项羽打架,打的热火朝天。挨打的是刘邦,被打的鼻血直流。正等着小弟韩信过来帮着支援。
结果,韩信提出要当齐王。这就是韩信不好好说话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如果刘总不立我为齐王,我就不帮你!”
刘邦气的鼻血直流,说道:他娘的,大哥被打成这样,韩信那小子不来帮忙就算了,还趁火打劫,跟我在这邀功。
“哎呦,谁特么踢我一脚”下黑脚的人是张良,为何张良要踢刘邦呢?刘邦自己心里最清楚。
刘邦
刘邦画风突变,“那啥,我老弟韩信劳苦功高,当什么假王,要当就当真王,封韩信为真齐王,马上就封。”刘邦大叫道。
韩信当上了真齐王,心里美滋滋,刘总还是我的好刘总,别人多余了。
过几天,项羽派人来找韩信谈合作,要跟他三分天下。韩信说不行啊,我已经跟刘总签合同了。
后来,有个叫蒯通的人劝韩信自立,不然很危险。韩信不信,说我对刘总这么好,刘总不会负我的。
七年后,韩信因为当初不好好说话,被吕后指挥一群宫女乱棒打死在长乐宫的钟室。
第二位,耿直的许攸
性格耿直的人往往很倒霉。比如三国的许攸。
一日,许攸偶遇曹操,张嘴就说:“阿瞒,没有我,你得不到冀州。”
这话说的有点傲气,但事实也是如此。
阿瞒是曹操的小名,叫阿瞒充分体现出许攸跟曹总的关系不错。
官渡之战时,曹操与袁绍打的火热。袁绍实力雄厚,曹操有点坑不住了。
这时,原本在袁绍处上班的许攸跳槽,来到曹总的公司。
曹总听说许攸来投奔了,连鞋都没穿,便跑出来迎接。兴高采烈地说道:“子远来了,大事可成!”
许攸问曹总,你家还有多少余粮?曹操说:还有一年的呢?许攸说:你可别吹了曹总。
曹总最后交了底,就剩一日的了。
许攸说,我有一计,你去烧了袁绍的军粮,大家都饿着打仗,曹军脂肪贮备厚,定能获胜。
正因为许攸,曹操才统一了北方。
以至于后来许攸说曹操没有他,得不到冀州,完全是真心话,没有一点水分在里面。
曹操呵呵说:“对,简直太对了,我举双手赞同。”
许攸
曹操心里想的是:你许攸再豪横,老子砍了你,你分得清大小王不?
这许攸性子还是耿直,从不打诳语。
有一次许攸在邺城东门,对跟班的说:“这家人没有我,进不得此门。”
实话,大实话。
曹操终于忍不了了,直接把许攸砍了。
跟曹操这种耍横,千万要注意表达方式,不然下场就惨了。
第三位,抬杠王孔融
三国时期,有个人从来不讲假话、套话,这个人是孔融。
孔融从小还挺乖的,知道让梨,长大后的孔融是三国的抬杠王,找碴能手。
孔融的存在,让曹操不爽十多年。
有一年,赶上天灾,粮食收成不好,身为丞相的曹操自然让大家少酿点茅台,省点粮食。
曹操认为自己这提议非常好,等着大臣们夸他呢。结果孔融来了一句:“曹总,当年商纣王好色,所以亡国了,你干脆把婚姻也禁了呗。”
曹操
这也有点道理,噎的曹操无言以对。曹操点个赞,老孔你说得真对。
曹操心里肯定是翻江倒海,气的脸都绿了。想让孔融立马从他眼前消失。
还有一次,孔融又杠了曹操。
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后,把袁绍的儿媳妇甄氏配给了曹丕。
孔融评论: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曹操一听,很感兴趣,武王打败商纣王后,还把妲己赐给了周公?我咋不知道呢?你看的是哪本《封神演义》啊?
孔融说,我也是瞎猜的,以现在的事情推算,他们以前应该会这么干吧。
一向不好好说话的曹操也无话可说了。
公元208年,孔融被曹操拿刀砍死,这下世界终于安静了。
第四位:察言观色的纪纲
明朝有一位说话深藏不漏的皇帝,叫明成祖朱棣。
有一天,朱棣在批阅奏折,突然对身边的锦衣卫说:“解缙还在啊”。
解缙是明朝的一位大臣,以前经常跟朱棣抬杠,现在正被锦衣卫关在狱里。
当天,锦衣卫队长纪纲请朱棣查看监狱名单。朱棣看到解缙的名字就说了这么一句。
朱棣
“解缙还在啊?”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到底是在还是不在?真是令人费解!
如果纪纲不加思考的话,肯定这样回答:老解在狱里,挺好的,能吃能睡,思想改造也差不多了,如果您同意,我就把他放了。
纪纲,卒。
能在锦衣卫混,纪纲的情商肯定不低,实际上,他没有回答朱棣,只是回到监狱后,请解缙喝了一顿酒,趁醉把解缙这位大明第一才子埋在了雪地里。
“解缙还在啊”,这句话言外之意是“解缙怎么还不死啊”。
莽夫只能逞一时之强,只有智慧才是长远的生存之道。
三国最蠢的谋士有哪些?
最蠢的人非杨修莫属,其实他也不是什么谋士,他就是一个小小的仓库管理员,替曹操管理理仓库的,但是这个人却不安分,不安于现状,他就是想让曹操知道他的聪明睿智,然后重用他,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偷鸡不成蚀把米,过于“聪明”反而让他丢失了性命。
在小时候我就看过《三国演义》里“一盒酥”的故事:讲的是曹操得到了皇室的一盒贡品,贡品上面用红纸贴着三个字“一盒酥”前日曹操就召集中大臣来这里议事,但是曹操却迟迟未曾出现,众人变小眼瞪大眼的傻傻的等着,这时候众人瞅见桌上有一盒酥,杨修为了化解尴尬,也为了展示自己的技术,于是他就三下五除二的把糕点拆开分给众人,众人一脸疑惑的看着他:他不慌不忙不紧不慢的说道:此乃一盒酥,也就是一人一口酥也,丞相的意思是怕大家饿着让大家分事之,众人听了纷纷夸赞杨修聪明。
杨修如果就光这点小伎俩,曹操也许就忍了,但是在大事情上,他竟然敢替曹操做主,让曹操很是下不来台,有一次,曹操正入汉中攻打刘备,困于斜谷界口,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朝,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这是夏侯惇慌忙来询问夜间的口号,正碰上厨师进鸡汤。曹操见碗中有鸡肋,便随口说了“鸡肋”两个字,恰恰被杨修听见,杨修便胸有成竹的向所有人传达说是丞相要退兵,旁人非常不解,随即问为什么杨修随后说,鸡肋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退兵还等什么?曹操知道后气愤难平,便以扰乱军心罪将杨修杀死,并他的脑袋挂在城楼之上以泄心中之愤。
杨修只是一个小小的仓库管理员,管好自己份内之事就行了,为什么这么喜欢强出头,他其实并不聪明而且情商极低,结果却让自己愚蠢的高调害死了自己。
4岁让梨的孔融曹操却以不孝之名将其斩杀
我想大多数人应该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年仅4岁的孔融,把大的梨子是让给哥哥姐姐自己吃小的,从此传为佳话,但是长大之后的孔融却被曹操给杀了,而且是以不孝之名斩杀。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孙,也是出身名门之后,长大之后的他觉得自己能写几篇文章就恃才傲物,孔融原是曹操的部下,但他和曹操相处的过程中,愈发的觉得曹操是一个奸诈的小人,曹操的有些做法让他越来越不能忍受,他经常不由自主的说话偏激惹恼曹操,有时候甚至还当着曹操的面辱骂于他孔融的话,每一句都戳在曹操的心窝上,后来渐渐的曹操有些惧怕于他,他觉得此人是心腹大患,不除去他自己都睡不着觉。
后来孔融发表了一篇言论,大致的意思就是:自己不用感恩母亲,母亲只是一个容器罢了,倒掉了就没有关系了,这可让曹操抓住把柄,作为名人之后,他竟然如此大言不惭,并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于是曹操便以不孝之名将孔融斩杀,心腹大患已除去,曹操也就睡得着觉了。
总结:我觉得杨修,孔融二人死和他们的性格不无关系,太高调了反而害了自己他们如果像司马懿那样学会隐忍,学会荣辱不惊,说不定就不会送命了。
- 上一篇:世界上最向往的桃源(世界上最美的桃花源就是在去往桃花源的路上)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