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自闭游戏排名(自闭游戏排行榜)

bj0012024-10-28奇闻异事0

有哪些好玩的自闭症康复小游戏?

吹泡泡

游戏玩法:小朋友拉成一个圆圈。随着老师边说边做动作:“吹,吹,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小朋友手拉手转圈。“泡泡变大了;泡泡变小了。”泡泡变大,小朋友向外把圆圈变大;变小的时候,小朋友聚在中间。“泡泡飞高了,泡泡飞低了。”高的时候,小朋友将手举起来;低的时候,小朋友蹲下。“砰!泡泡破了。”小朋友松开拉着的手,跳起来。

注意问题:

(1)尽量让小朋友自己手拉手,以给孩子提供互动的机会。为了防止孩子跑开,家长可以在后面辅助。

(2)教师在组织过程中借助能力好的孩子带动能力弱的孩子。

(3)孩子不能做出正确反应的时候,家长不要急于辅助,要引导孩子模仿别人行为。

(4)待孩子们熟悉了以后,可以让语言好一些的孩子说,带领大家做游戏。

(5)小朋友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避免相互碰撞。

适宜于自闭症儿童游戏治疗的游戏有哪些?

游戏治疗对自闭症儿童认识成人社会和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起着重要作用。

正如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所说,无论何时,无论何国,凡是儿童的教育,其大部分莫不借助于游戏与竞技,而对于年幼的儿童,尤其不能不如此。由于自闭症儿童疾病的原因,他们往往对于参与性游戏具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心理,因此需要教师、家长和同龄伙伴的鼓励和帮助。根据现代学前教育对游戏治疗教学研究的分类,游戏的种类有十多种之多。根据实践应用和理论推断,我们认为以下几类游戏较适用于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教育康复。

1.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表现其生活体验的一种活动。角色游戏是自然游戏的一种,是幼儿期特有的最典型的游戏,产生于两三岁,学前晚期达到高峰。这种游戏即使没有成人的指导与参与,幼儿同样会进行。角色游戏的自娱自乐特点,充分满足了幼儿渴望平等.渴望长大、渴望独立的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自闭症儿童常常一人独坐或手中一直拿着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而嘴里低声咕噜着谁也听不懂的话。据推断,实际上他们在进行着的就是一种特有的角色游戏。但是他们的这种角色游戏可能是单一情节的,似乎永远无法演绎到尽头的一种游戏。自闭症儿童进行这种游戏时是不允许别人干扰的,如果他在游戏时有意去干扰他,会出现自闭症儿童特有的抵制方式,尖叫或情绪紊乱。

自闭症儿童的角色游戏是需要教师和家长引导的,角色游戏适用于低龄(5岁前)自闭症孩子。事先教师和家长要精心设计,游戏情节要十分简单明了。如一个布娃娃,起名叫牛牛,想要一个苹果,他拿一个杯子跟我换了一个苹果。这个游戏要求自闭症孩子给牛牛一个苹果,同时要拿回一个杯子。目的是帮助自闭症孩子建立交换的概念。组织这类游戏.教师和家长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游戏前,要反复跟孩子讲解这个游戏的情节;二是要反复告诉他们布娃娃的名字叫牛牛;三是要反复强调并示范交换动作。组织实施中,开始可以教师或家长拿着布娃娃并扮演成牛牛,当自闭症孩子可以熟练完成这个游戏时,可以将牛牛放在孩子对面,教师、家长站在自闭症孩子一侧,用口令叙述游戏情节,让孩子主动完成。当这一步完成后,教师、家长可以将对象牛牛换成其他名字,苹果和杯子也可以换成其他物品。如果这一步自闭症孩子也能顺利完成时.教师、家长可以直接提出自己拿任何一个物品换自闭症孩子自己的东西,并逐步帮助他们建立这种物物交换的概念。

如果这个自闭症孩子有语言能力,可以让他边说边做,模仿已经学会的角色游戏。同时为防止自闭症儿童常有的总是重复做一件自己熟悉的事的行为,应鼓励他多变换人物来完成角色游戏。

2.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又称戏剧游戏,是指幼儿根据故事或童话等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节,通过扮演角色,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的一种活动形式。如幼儿演出的童话剧、歌舞剧、木偶剧和皮影戏等。

由于疾病的原因,自闭症儿童往往面部表情比较单一,语言中的语调呆板,行为显得僵硬。因此在表演游戏中,因考虑上述因素,安排角色时应尽量安排语言少,动作幅度小,行动路线短,面部表情不需要很丰富的角色给他们。实际上,只要角色安排恰当,他们也是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

自闭症儿童参加表演游戏,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帮助。游戏前教师和家长要反复对他讲解角色,关键是要让他明白自己表演角色的特点(注意:他们所表演的角色要是他们熟悉的人物或拟人化了的动物),加强对他们语言和动作的反复指导。如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第一附属小学组织的一次教学汇报演出,他们就让一名自闭症儿童(10岁)担任了一个角色,这个孩子表演得很好,得到了教师、家长和前来观摩的嘉宾的一致好评。这是一个表现敬老题材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这个自闭症孩子扮演一位老大爷,有两句台词,三个动作。故事情节是这样的,一群孩子在广场上玩耍,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爷爷经过这里时被一个石头绊了一跤,孩子见了急忙来扶起老爷爷,老爷爷很高兴并夸奖了他们。在这个游戏中,老爷爷的两句台词分别是哎哟好孩子,谢谢你们。三个动作分别是学老爷爷的样子走路跌倒面对观众拍着孩子们的肩膀说感谢的话。游戏结束后我们了解到,就这样一个简单情节的游戏,教师和家长用了近一个学期的课后时间来教他。一是解决他语调单一的问题,光哎哟一个词的声调纠正就用了十天,在第二句中的谢谢一词的轻重音的发音纠正上也是用了十天的时间。二是解决他在游戏中的行为动作。在老爷爷上场这一个动作的模仿上,教师和家长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来教他。一开始他听到要上台的口令后,就很快地走到台上,而且挺胸抬头,并且眼睛总是盯着斜上方的灯光。后来教师和家长一遍遍地模仿给他看,家长回到家里也反复模仿并教他如何做。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终于学会了拄着拐杖的老爷爷蹒跚走路的样子。在解决他模仿老爷爷跌倒这个动作上,一开始他到指定位置时就往地上一坐,后来教师和家长反复讲解并模仿老人跌倒的动作,光这一个动作让他学会,用了近十天的时间。在最后一个动作拍同学肩膀并面对观众说感谢词的模仿上,开始时他总是不能目光平视,总是头昂起来,目光看斜上方。后来在教师和家长的模仿和反复纠正下,终于学会了目光平视。

从上述游戏中我们看到了,自闭症儿童是可以进行表演游戏的。这尽管是一个个案,但却说明,表演游戏不是正常儿童的专利。在这里我要说明的是,通过这个情节游戏的表演,这个自闭症孩子的性格上比以前变得开朗了,与家长和教师的对话能力增强了许多,在表达自己情感方面有了显著进步。

3.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又称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积木、积塑、金属片、泥、沙、雪等),构造物体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结构游戏始于3岁左右,一般从简单的积木游戏开始,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动作技能的发展,结构游戏也趋向复杂化、多样化,并常常出现在扮演角色的游戏中。结构游戏不单是一种构造活动,而是一种包含多种技能的创造性组合活动和全面培育心理素质的综合活动,有着广泛的教育意义。

结构游戏是自闭症儿童比较喜欢的游戏之一,有一部分自闭症儿童在玩拼图、组装玩具模型等方面有超常能力;还有一些自闭症儿童在拆装玩具方面有天赋。但是有一部分自闭症儿童只对他熟悉的拼图感兴趣,而对新的拼图,哪怕是最简单的拼图也会采取抵制的态度。至于个中原因,目前还不得而之。但是,我们发现在自闭症儿童中,对结构玩具的喜好程度、玩具类型的选择也不尽一致。

结构游戏多用手进行操作,他们在游戏中不停地做着各种动作(摆、放、插、拼、整理等)。这时他们手部的小肌肉充分活动,使他们的手指、手腕、手臂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得到锻炼,手的控制力得到加强,手、眼协调能力和配合得到充分发展。这种手眼协调、手脑并用练习,会有效地促进他们感知觉的发展。在结构游戏中,一切的结构活动都以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思维为基础。依靠头脑中的表象去构思、设计并制造具体的物品,这正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种极富创造性的行为。自闭症儿童尽管喜欢单一的陈旧的结构游戏,但我们发现,通过鼓励和激励,他们还是能完成一些有难度的结构游戏的。要鼓励他们去完成带有创造性的结构游戏,可以从简单到复杂,拼装游戏可以从有图到无图,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展开。

适合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的互动游戏有哪些?

链接:

提取码:ejtc

儿童时期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掌握语言最快、最佳的时期。儿童的语言主要是在日常 生活中、与成人或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不断发展的。语言交往能力是- -种体现个性特征的综合心理能力,也是儿童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而游戏是培养儿童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

steam上有什么自闭的免费游戏

《人类一败涂地》。《人类一败涂地》是一款轻松搞笑的沙雕游戏,游戏的场景发生在飘渺的梦境之中。玩家既可以单机自闭,也可以最多八人联机一起欢畅。

自闭症儿童居家游戏:4个游戏,20种玩法,提升孩子能力

放假在家,不想带孩子去人流聚集的地方,有没有什么简单好玩,又能提升孩子能力的亲子游戏?

好不容易邀请了其他小朋友到我家陪孩子玩,有没有什么多人游戏可以安排上?

有有有,全都有!

我们为大家找了几个上手简单、灵活度高、难易可控的游戏,并且提供了一些可拓展的脑洞方案,让家长们快速get适合自家娃的游戏玩法!

★ 模仿 -孩子被他人夸张有趣的动作吸引,进而产生模仿

★ 等待 -家长数“123”开始

★ 炫耀 -孩子甩下很多便利贴,很得意得看着家长

★ 认知 -在游戏中加入时间、颜色、数字、识物、身体部位等元素

★ 竞争 -看谁甩得多、甩得快

便利贴、计时器

2人及以上

规定时间内,看谁甩下的便利贴多(留在身上的便利贴少)

或者

看谁甩完身上所有便利贴所用的时间短

狂甩便利贴可以说是一个超级嗨的游戏啦!大型蹦迪现场,人越多越好玩!放上欢快的音乐,大家一起甩甩甩起来~

脑洞1:

多彩的便利贴是教孩子 认识颜色 的好道具。每个人贴某一种颜色,如“红色的妈妈”“蓝色的爸爸”

脑洞2:

每个便利贴写上不同 数字 ,如甩下“1”最多的人获胜

脑洞3:

贴便利贴的同时,教孩子 认识身体各个部位 ,如“这一轮便利贴都贴在屁屁上哦”

脑洞4:

便利贴上可以写上或画上不同的 强化物 ,孩子甩下来哪张,就获得相应的奖励

脑洞5:

买 不同形状 的便利贴或者把便利贴剪成想要的形状,引导孩子认识形式,如“圆形的贴在圆圆的脑袋上”,或“谁先甩下三角形就获胜”

脑洞6:

加入“ 骰子 ”,如孩子掷到几,就可以给对方贴上几张便利贴

脑洞7:

引入 时间概念 ,如放完一首歌就停止、计时器1分钟响起就停止

脑洞8:

如果参与人多,可以2人一组转变为 合作型游戏 ,一人甩甩,另一人同时帮对方快速撕去身上的便利贴(也可指定颜色或数字)

......

小小便利贴,玩法太多太多!您还有没有想到什么新玩法?记得告诉我哦~

★ 目光跟随 -孩子关注家长手中的翻折和呈现的图案

★ 精细动作 -孩子自己翻叠纸片,获得图案

★ 认知 -识别图案内容

★ 合作 -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图案

彩色折纸、剪刀、画笔、胶水

2-3人

别怕,不难的!分分钟就学会啦~

家长们可以根据 孩子的喜好和能力 来选择图案,表情、动物、食物、生活用品、运动用品、数字、汽车都可以,给孩子展示一段小小的“魔术”,吸引他的注意力吧~

脑洞1:

家长可以用纸的背面对着孩子,不让孩子看到翻叠的过程,然后让孩子 猜测 现在是什么图案,反之,也可以孩子来叠,家长来猜

脑洞2:

可以统一用白色底的图案,画上3对眼睛和3张嘴巴,组合出不同的表情,引导孩子 识别情绪 , 模仿表情

脑洞3:

将 日常生活技能 拆分为简单的3个步骤(图片),在翻叠过程中引导孩子完成对应行为,如睡前要做的3件事:洗澡、刷牙、讲故事

★ 关注 -孩子在游戏中需时刻关注同伴的状态

★ 沟通 -通过语言或动作(拉、拽、轻拍)与同伴沟通“路况”

★ 假想 -把矿泉水瓶、积木、凳子等假想为路障

眼罩/蒙眼布、矿泉水瓶、积木等

3人及以上(至少需要1人旁观确保安全)

在地上摆放一些矿泉水瓶或积木等“障碍物”,一人蒙住眼睛,由孩子带领着,不碰到障碍物,到达终点。

这个游戏对孩子的能力要求稍高一些,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可以设计稍短的路径,然后逐渐提升难度。

脑洞1:

可以每隔一段距离,就放置一个 强化物 ,随着路径距离变长,强化物等级/数量也提升。每成功行进一段距离,2人都可以获得这个路段的奖励

脑洞2:

如果可以组成2队,那么可以采用 石头剪刀布或掷骰子 的方式来“比赛”,就像下棋一样,赢的人可以走,看哪一队可以率先到达终点

脑洞3:

如果空间不够2队同时前进,则可以两队 轮流 比拼,谁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谁就获胜

脑洞4:

加入 假想元素 ,如“小矮凳”代表“山丘”,铺一块“小纸板”代表“河流”,放一个“恐龙玩偶”代表“恐龙”,那么遇到河流要走过去就得戴上游泳圈,遇到恐龙要用小木棍击倒等等

脑洞5:

如果孩子能够分清方位,那么可以尝试让孩子做“指挥”,用 言语 告诉蒙眼者要怎么走

★ 模仿 -孩子一开始可能不会吹,家长示范

★ 肺活量 -在吹气过程中锻炼孩子的肺活量

★ 等待 -家长数“123”开始

★ 轮流 -通过掷骰子轮流吹气

★ 竞争 -看谁的毛毛虫爬得快

★ 合作 -共同制作毛毛虫、送乒乓球回家

★ 认知 -颜色、数字

彩色折纸、剪刀、画笔、吸管

2人及以上

没骗你,这个超级简单!看我一下就做好啦~

每人一根吸管,设置好起点和终点,向毛毛虫吹气,看谁先到终点。

脑洞1:

通过毛毛虫引导孩子 认识颜色 。可以在终点处放好对应颜色的纸片,红色的毛毛虫回到红色的纸片上,绿色的毛毛虫回到绿色的纸片上

脑洞2:

毛毛虫的行进路上,我们也可以 设置一些小路障 ,如积木、杯子等,增加难度

脑洞3:

还是骰子!没错!我们可以通过 掷骰子 的方式,掷到几就可以吹几下

脑洞4:

当孩子学会“吹气让物品前进”后,我们可以把毛毛虫换成更难控制的 乒乓球 ,并且在桌子边缘放置小桶,让孩子把球吹到桶内。桶里面还能放上不同的 奖励 哦,乒乓球落到哪个桶内,就获得相应的奖励

脑洞5:

吹乒乓球时,可以 两人合作 ,一人吹,孩子在桌子边缘拿着小桶去接球,进一步锻炼孩子的 关注力和灵活度

虽然只给大家介绍了4个游戏,但足足有20种玩法呢!说不定大家在玩的过程中,还能开发出更多有意思的方案哦。

最后,给大家一点游戏时的Tips:

【1】

您要做孩子最好的玩具 。玩什么没那么重要,孩子愿意和您玩最重要!

【2】

不要“ 孩子想和你玩游戏,你却要和孩子争输赢 ”。适当放水,适当辅助,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快乐,让他觉得“我可以”。

【3】

“玩”是形式,“社交”是目的 ,过程中夸张一点、开心一点、多说一点、装傻一点,激发孩子的互动欲。

【4】

除了吃的,还有什么是孩子 喜欢的强化物 ?选择让孩子有动力的奖励。

【5】

多观察孩子,总结效果, 及时进阶、及时更新 ,让孩子保持玩的兴致。

本文完。

好了,放下手机,快去和孩子玩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