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丢人的飞艇(世界上最大飞艇坠毁)

bj0012024-10-28奇闻异事0

二战飞艇为什么被淘汰

飞艇受限于速度慢, 抗击能力差, 内部构建复杂, 无法应对平流层以外的复杂气流环境等问题,因此在二战后就被淘汰。

此外飞艇自上世纪20到30年代开始,在短短十余年中有百多次事故灾难。 同时研究发现其问题解决起来并非一两种技术革新就可以改变的。

例如兴登堡事件, 表面原因是充了可燃性气体, 但本质是因为充气体量与艇体气襄的冲突。 基于空气静力学的飞艇面临的是时代更多选择的诉求, 相较飞艇黄金时代 (1900年代) 还未发展起来的飞机,飞艇就显得落伍了。

飞机在本质上解决了飞艇面临这些问题, 当一个目的追求发展了两种途径,一种在碰到问题的时候可以迎难而解,一种止步不前,后者被时代选择抛弃就是必然的了。

扩展资料:

飞艇现在仍旧被保留,但并不作为商业运载及军事用途,而做为飞机以外的一种航空手段的补充, 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 低空低能耗的需求;

2) 防御抗击材料和架构技术的进步;

3) 低噪声载荷能力强;

4) 为平稳性付出的成本低廉;

5) 技术门槛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飞艇

历史上昙花一现的飞艇是如何发明的?又是为什么被淘汰了?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有了飞上天空的梦想,尽管依靠古代的技术很难实现,但一些有想法的人还是不断的进行着试探,比如明朝初期的陶广义(绰号“万户”),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演示了一个错误示范。虽然事实是这样,但万户确实是一个值得被我们尊敬的人,在他失败几百年之后,人们还是成功的上天了,最开始的工具是热气球,紧接着就是飞艇。

漂浮在空中的一个庞然大物,可能会让人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压迫感、威胁性,当然,在某款游戏中飞艇确实挺有威胁性的。现实世界中飞艇在一段时间里同样具有威胁性,并作为一款武器被投入到战场,但人们很快就发现了,还是用它干点别的事情比较好。今天小编就来讲一讲飞艇的历史,看看它坎坷的经历。

人类首次飞向天空

1783年,一对造纸商兄弟首次造出了可以载人的热气球,并成功的飞行了25分钟之久,虽然效果不能和后来的飞行器相比,但这就是人类第一次成功上天,并活着下来。而热气球的原理很简单,让气球内部的气体密度小于外界气体密度,从而借助浮力达到上升的目的。根据此原理,在第二年法国的罗伯特兄弟就乘坐了氢气球成功上天。

不管是热气球还是氢气球,人们在成功上天后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无法主动改变方向以及直线移动,要想实现这些,只能看当时的风向是什么样的。虽然漫无目的在天上乱飞是一件很浪漫的事,但人们还是更倾向于自己的控制欲,为此一个简单但有效的方法就出现了,给气球加上推进装置。

1784年,一个叫布朗夏尔的人首次给气球安装了一个手动的螺旋桨,除了累点以外,这也是第一种空中推进装置。紧接着他就对推进装置做了改进,用可以活动的翅膀作为动力,并在后面安装了一个鸟尾巴形状的方向舵。看起来是退步了,但外观上确实变得炫酷了很多,而且布兰夏尔还成功用这个装置穿越了英吉利海峡。

在人们上天之前,蒸汽机其实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了,但到了18世纪晚期它才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作用,到了1852年的时候,它也被搬上了热气球,解放双手的同时人们也在寻找给好的办法。这期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人首次准备将气球用于战争,但直到战争结束,他们才完成了一个由八人操控的大型气球。

齐柏林飞艇的诞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飞艇在1896年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来自克罗地亚的工程师大卫·舒瓦兹制作了一架全新的硬式(气球内部有支撑骨架)飞艇,并在柏林进行了首飞。而他的资助者则是斐迪南·冯·齐柏林伯爵,在大卫死后,齐柏林伯爵继续这种硬式飞艇的研究,并获得了一系列的成功,后来人们直接称呼这种造型的硬式飞艇为“齐柏林飞艇”。

齐柏林飞艇的造型就是我们最熟悉的那种飞艇造型,整体好像一个大雪茄,由铝合金骨架以及蒙皮所组成,在内部其实是多个独立的氢气球,尾部安装有大型尾翼用来保持稳定。螺旋桨普遍被安装在机身两侧,而机舱则悬挂在气球的底部,后来根据空气动力学,人们干脆将隐藏在了气球内部。

虽然飞艇的承载能力和它那巨大的体型完全不成正比,但人们还是很看好它,并准备更进一步的将其用于战争,因为当时还没有什么太好的替代品。在飞艇上携带炸弹,让其用于空投作战是一个不错的想法,而且也很好实现,更何况现在有了齐柏林飞艇。其实最早将飞艇用于实战的是意大利人,1912年意大利军队首次用飞艇侦测土耳其军队的后方防线。

1914年的年底,英国本土的海岸防守部队看到了可怕的一幕,数个悬浮在空中的庞然大物正在向着他们的方向移动,很明显这是敌人进攻的象征。很快英军发现了一个现象,尽管这些飞艇可以投放炸弹,但精准度好像差了那么一点,更重要的是这些大家伙完全不经揍,因为缓慢的速度,要想击中它们也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

经过实战的证明,飞艇并不适用于当时的战场,德国人也很快的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在战争结束之前就已经不再使用飞艇作战了。这其中的原因也很明显,飞艇的噪音虽然很低,但那么大的体形就是在晚上也能被轻易发现,防御力低不说航速还慢的吓人(飞艇航速只比当时的轮船快一点),而且投掷的炸弹要想命中目标完全要看天意。其实最主要的是飞机在当时已经具备了取代飞艇的条件。

关于飞艇后来的发展

尽管飞艇在一战中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但它本身其实还是有优点的。虽然航速慢,但飞艇的耗能却极其的低,只需要低功率的发动机就可以让它在空中移动,是环保人士的首选交通工具,除了这一点好像也没有什么了。不过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确实没有被放弃,反而还有东山再起的势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飞艇主要被用于做运输工作,不止是货物,还有人。尽管人们改进了气球内所填充的气体,但依旧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隐患。而1937年兴登堡事件结束之后,人们几乎彻底对乘坐飞艇旅行失去了信心,在那次空难中,有13名乘客和22名机组成员外加一名地勤人员死亡。

飞艇的表现在很多个方面都遭到了惨不忍睹的打脸,但在反潜这方面,飞艇的表现却出乎意料的好,尤其是在为船只护航的时候。在一战的时候,飞艇就被用于反潜作战,到了二战亦是如此,因为缓慢的航速和极低的耗能,飞艇可以很自在的跟随货船前进,利用上帝视角也可以很容易的发现潜艇的所在位置。据统计整个二战期间只有一艘飞艇被潜艇击落,反之被飞艇炸沉的潜艇不计其数,这个战绩也算是为飞艇找回了面子。

世界上最大的飞艇 英国天空登陆者长达93米(比空客A380还大)(3)

据悉,建造这艘飞艇的大部分资金都来自布林个人的腰包。这艘私人豪华飞艇除了作为布林以及家人朋友的交通工具,还将承担一定的人道主义救援任务,向偏远地区运送物品和粮食。

参与了布林飞艇早期开发的飞艇设计师Igor Pasternak认为这艘飞艇对于全球货运市场可能会有革命性意义,飞艇的设计也充满了创意和前瞻性,他表示:卡车需要道路才能行驶,火车只能在铁轨上,飞机则需要机场,而飞艇则可以直接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而无需占用其他空间。

就在上个月,彭博社还曾经报道称在布林这艘飞艇正停在美国宇航局阿莫斯研究中心的二号机库中。至于这艘飞艇什么时候会起飞就不得而知了,Google和布林本人也拒绝就此事发布评论和披露更多信息。 上一页 2 /3 下一页

无人飞艇是那个企业的

德国捷斯卡(Jetsca)公司。德国捷斯卡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飞艇制造商之一,于1987年成立,主要产品有6款6座和9座型的民用飞艇,多数飞艇属于喷气式飞机,还有一种混合动力飞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