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资本论世界十大(资本论最有名的话)
世界经济学家排名
世界十大经济学家
1、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的寇克卡迪,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作家,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亚当·斯密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创立者,强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以及劳动分工,被誉为“经济学之父”,因代表作《国富论》而被认为是古典经济学的“开山鼻祖”,是世界上最为有名的经济学家之一。
【 详细】
2、大卫·李嘉图
大卫·李嘉图(1772年4月18日一1823年9月11日),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古典学派的最后一名代表,最有影响力的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并以此作为建立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基础。李嘉图的主要经济学代表作是1817年完成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书中阐述了他的税收理论。
【 详细】
3、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德国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以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优秀成果,着重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 详细】
4、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年6月5日—1946年4月21日),英国经济学家,现代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凯恩斯因开创了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称著于世,被后人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其代表作有《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通论》)、《论货币改革》和《货币论》。
【 详细】
5、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CH(又译为海耶克,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奥地利出生的英国知名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广泛誉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及社会思想家之一。哈耶克获颁英国的荣誉勋爵,美国的总统自由勋章,主要代表作包括《通往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负》、《自由秩序原理》等。
【 详细】
6、保罗·萨缪尔森
保罗·萨缪尔森(1915年5月15日—2009年12月13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他是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萨缪尔森是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也融合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创立了新古典综合学派。萨缪尔森的研究涉及经济理论的诸多领域,例如一般均衡论、福利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等。他的经典著作《经济学》以四十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超过四百万册,成为全世界最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 详细】
7、米尔顿·弗里德曼
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年7月31日—2006年11月16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芝加哥经济学派领军人物、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广泛誉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及学者之一。他是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51年约翰·贝茨·克拉克奖得主。弗里德曼以研究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史、统计学、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而闻名,其代表著作为《资本主义与自由》。
【 详细】
8、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近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界最重要的人物。在马歇尔的努力下,经济学从仅仅是人文科学和历史学科的一门必修课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与物理学相似的科学性。剑桥大学在他的影响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经济学系。马歇尔的代表作品为《经济学原理》。
【 详细】
9、约翰·纳什
约翰·纳什(1928年6月13日—2015年5月23日),前麻省理工学院助教,后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著名经济学大师,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电影《美丽心灵》男主角原型。约翰·纳什提主要研究博弈论、微分几何学和偏微分方程,提出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与另外两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MAIgoo名人编辑整理了约翰·纳什的代表作为《实代数流形》。
【 详细】
10、琼·罗宾逊
琼·罗宾逊(1903-1983),英国著名女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和实际领袖,是世界级经济学家当中的惟一女性,而且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女性经济学家,被经济学界认为是应该获得而未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少数几个经济学家之一。琼·罗宾逊因《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一书,闻名于经济学界。由她和卡恩等人组成“凯恩斯学术圈”,对于促进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形成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成了一个重要的凯恩斯主义者。
【 详细】
11、罗伯特·蒙代尔
罗伯特·蒙代尔,1932年10月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奠基人,被誉为“欧元之父”。蒙代尔毕业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华盛顿大学,后在伦敦经济学院读研究生,1956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MAIGOO小编整理了罗伯特·蒙代尔的代表作品,有《国际货币制度:冲突和改革》、《人类与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
【 详细】
12、约翰·贝茨·克拉克
约翰·贝茨·克拉克(1847-1938),美国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经济学会创始人、协会第三任会长。他倡导静态与动态两种经济分析方法,对现代经济学有广泛影响。克拉克的主要著作有《财富的哲学》、《财富的分配》、《经济学纲要》。为纪念他对经济学的贡献,美国经济学会设置了约翰·贝茨·克拉克奖,奖励青年经济学家。
【 详细】
13、道格拉斯·诺斯
道格拉斯·诺斯(1920-2015),出生于美国马萨诸萨州坎布里奇市,美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1942、1952年他先后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诺斯是新经济史的先驱者、开拓者和抗议者。由于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获得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代表作有《1790—1860年的美国经济增长》、《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制度变革的经验研究》等。
【 详细】
14、艾伦·格林斯潘
艾伦·格林斯潘,1926年3月6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美国第十三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1987-2006),任期跨越6届美国总统。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他英国爵士称号,法国人也给予他法国荣誉勋章的荣誉。许多人认为他是美国国家经济政策的权威和决定性人物。在他人生的巅峰时刻,他被称为全球的“经济沙皇”、“美元总统”,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在红地毯上受到国家元首一般的接待。他的公文包里藏着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引擎”的秘密,许多人将其与美国总统的核按钮相提并论。
百度上有"改变世界的十大著作",这十大著作是什么啊??
1、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
没有牛顿,就没有近代科学。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2、国富论——亚当·斯密
《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国富论》共分五卷。它从国富的源泉――劳动,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换,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
2、资本论——马克思
《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
4、物种起源——达尔文
《物种起源》以全新的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提出震惊世界的论断:生命只有一个祖先,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而来的。它发表传播后,生物普遍进化的思想以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已为学术界、思想界公认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5、相对论——爱因斯坦
相对论对于现代物理学和现代人类思想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相对论从逻辑上统一了经典物理学,使其成为一个完美的科学体系。狭义相对论统一了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动力学两个体系。广义相对论通过等效原理,建立了广义协变的引力理论。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物理学只限于惯性系数的问题。相对论严格地考察了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这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给出了科学而系统的时空观和物质观,使物理学在逻辑上成为完美的科学体系。
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
不管你相信不相信资本主义必将灭亡,20世纪没能灭亡恐怕得归功于凯恩斯,是他拯救了资本主义免遭灭顶之灾。战后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也是他奠定的。凯恩斯三大基本理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性偏好陷阱。
7、几何原本——欧几里得
《几何原本》是一部在科学史上千古流芳的巨著。它不仅保存了许多古希腊早期的几何学理论,而且通过欧几里得开创性的系统整理和完整阐述,使这些远古的数学思想发扬光大。它开创了古典数论的研究,在一系列公理、定义、公设的基础上,创立了欧几里得几何学体系,把数学变成脱离实际的纯粹数学,对于近代科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成为用公理化方法建立起来的数学演绎体系的最早典范。
8、电磁通论——麦克斯韦
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不仅在理论上是物理科学的重大突破和完美综合,而且从技术上产生出惊人结果。一方面通过电工学使整个文明社会电气化,使工业自动化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通过电磁波的预言和发现,直接把人类引导到无线电世纪,而这构成了信息与传媒社会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涵
9、人口原理——马尔萨斯
《人口原理》认为人口以几何比率增加,生活资料以算术比率增长,人口增长有超过生活资料增长的趋势,抑制人口增长有积极抑制(饥饿、战争、贫困)和预防抑制。它反映的是土地贵族的经济利益。人口原理和有效需求论都被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以新的形式加以发挥。两个世纪以来,马尔萨斯可以说被攻击得体无完肤。不过,即便他的每一句话、每个数据都是错的,其精神实质总是得到辉
10、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所倡导的法制、政治自由和权力分立是对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有力抨击,成为此后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政治纲领。特别是为孟氏所第一次正式提出的分权与制衡理论,对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资产阶级国家构建民主制度和政权体制的组织原则。本书是第一部系统的法学巨著,其核心在于法律至上和三权分立学说。这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大作用,而且对今日仍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资本论阐述的十大理论
的统一。( 4)剩余价值生产存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 余价值生产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与剩余价值的生产理论在实践中具有以下意义:
( 1)指导我们认清资本的实质是一种生产关系,应从社会制 度上分析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的社会性质,为我们揭示资产 阶级剥削工人的秘密,认清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
( 2)使我们认清资本的运动特性和增殖规律,为我们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资本生产和资本经营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思想 和方法。
三、资本积累理论指导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形成发展过程,并为社会主义积累提供了一定的思想方法
资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马克思通过考察和分析,总 结了资本积累理论。其主要内容是:( 1)资本积累包括原始 积累和资本主义积累两层含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资本原始积累是其重要前提。 (2)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 资本化;资本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资本在 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历积累、积聚、集中等过程,促进了资本 有机构成的变化,其有逐步提高的趋势,进一步掩盖了剥削 的实质。(4)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现代社会历史进 程。
资本积累理论在实践中具有以下意义:( 1)使我们正确 认识资本积累的历史性与现实性,启发我们认识人类社会进 程中各个历史阶段都必然要进行的积累,从而正视社会主义 生产方式的原始积累和社会主义积累。( 2)为我们深化企业 改革,开展资本重组、兼并和集中提供了一定的思想方法。 比如:国有企业如何扩大资本,做大做强,提高竞争力。
四、资本循环理论指导企业经营管理者重视生产过程与 流通过程的协调统一,提高经济效益
资本流通将经历什么样的过程?有什么样的形态?马 克思对单个资本的循环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总结了资本循环 理论。其主要内容是:( 1)资本循环是一个过程,即资本(企 业投资)在生产经营中离开出发点,历经购买阶段、生产阶段 和销售阶段,又回到原来出发点,实现价值增繁的运动过程。
( 2)资本循环的正常进行,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资本 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形态上的并存性;二是 每种形态的资本都经历购、产、销三个阶段的继起性,但起点 并不相同。(3)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资本循环的流通时间和 生产时间是互相排斥的;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减少资本的流通 时间和生产时间。
资本循环理论在实践中具有以下意义:( 1)启发企业经 营管理者面向市场,做好购、产、销各个环节的资本经营;购 买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生产市场所 需要的产品,面向市场销售,实现资本的顺利循环,保证资本 增殖。( 2)启发企业经营管理者如何经营资本、依据资本循 环所必备的两个条件要求,使其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 资本都保持一定的比例,实现资本的顺利循环。 (3)启发企 业经营管理者采取有效的措施,尽量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 间,以使资本循环的时间减少,并尽量降低资本循环过程中
资本论的十个主要观点有哪些?
1、商品,是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开始。
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到市场交换具有不同“质”使用价值的商品。那么商品的“质”不相同,价值“量”如何确定,于是马克思提出,商品的二重性原理,质是由物品的自然属性和使用功能决定的,而量是由生产这个商品所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要想获得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不得不经过具体的劳动,把自然界存在的事物,加工成为人们所需要的物体。而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如果被劳动者自己使用了,不参与市场的交换,那么它便不能构成商品。
由于劳动者自己不能同时把自己所需要的所有资料全部生产出来,于是就通过抽象的劳动,用自己生产的商品与他人生产的商品进行交换。
3、剩余劳动时间,产生剩余价值。
随着商品交换规模的扩大,人们开始采用货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的社会的劳动分工。
在自然经济体系下,劳动者为了满足自己及家人的生活所需,所付出的劳动时间为必要劳动时间。劳动者在满足自己消费需求后,继续创造出的价值是归自己所有的,这一部分的价值叫做剩余价值。
4、货币的资本化,是剥削的开始。
剩余价值的出现,让社会上有了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别,但是大家都是体力劳动,无非是人丁兴旺的家庭更富有一些,人口少的家庭相对贫困一些。贫富差距并没有真正地拉开。
在货币没有购买劳动力之前,它只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交换媒介,并不具有升值的功能。相对比较富裕的人,通过雇佣劳动工人来替自己生产,并通过制度一定量的工资,而“合法地”占有了劳动者创造的全部价值。货币通过对劳动者剩余价值的掠夺,从而具备了资本的性质。
5、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
劳动的本质是人类通过加工改造自然物,而满足自己生存需要而从事的生产活动。自然物本应该是所有人类的共同财富,但是随着社会贫富分化,富人们通过购买更多的劳动力,从而获得了更好开发自然的能力。
为了保护这种既得利益,他们给社会制定规则,把原本人类共有的自然资源,通过制度的形式确立为私人资产,并且组织了强有力的打手来维护自己的制度。私有制的出现,使得人与人之间出现了不可逾越的阶级鸿沟。
6、资本积累,必然导致社会上两极分化。
相比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劳动,资本家雇佣工人的集体劳动可以释放更大的产能。但是资本运动的原始目的不在于满足社会需求,而是在于追求更大的增值。
于是资本家一方面让工人付出更多的劳动时间,另一方面通过改良生产方式来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客观上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造成了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广大劳动者越来越贫困的局面。
7、两极分化,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理论破产。
如果天平一开始就是倾斜的,你仍旧坚持往重的着一边加砝码,那么天平一定会因为失衡而塌掉的。资本主义的制度,本质上就是这样的一个制度。
随着资本生产的扩大,劳动工人的这个群体会越来越大,创造出来的社会物质财富越来越多,但是工人由于工资水平较低,消费的能力是有限的。而有钱的资本家,消费的需求是有限的。
这就必然导致相对的生产过剩,大量的商品被囤积起来卖不出去,导致企业难以继续生产,工人被迫失业,生产秩序陷入混乱之中,进一步引发社会危机。
推动世界的十大思想巨著
应该是《论语》《资本论》《圣经》《海防线的产生》《理想国》《物种起源》
- 上一篇:世界十大利率银行(世界银行利率排行)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