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十大效应排名(世界10大效应)

bj0012024-05-27奇闻异事0

世界著名的十大效应,你全都知道吗

本期我们主要分享的内容是世界著名的十大效应,这十大效应在民间广为流传。如果你现在正因琐事抓狂、为现状焦虑、被某物所困,也许这十个世界著名的效应可以解答你心中的疑惑。快来一起看看吧。

1、蝴蝶效应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人们把这种现象形象的称为“蝴蝶效应”,意指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非常敏感的依赖性,而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都可能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0.99的365次方约等于0.026

1.01的365次方约等于37.78

1.02的365次方约等于1377.41

别人明明一天只比你多学了一点点,这点儿极小的偏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在一年后你会看到差距那真的是天壤之别。

2、蘑菇效应

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会开始被人关注,可此时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蘑菇效应”。

从传统观念上来讲,人经历“蘑菇效应”是一件好事,其是人才脱颖而出前的一种磨练,对人的意志力和耐力的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所以,如果你长得还不够高,不够结实的时候,不妨好好扎根,等自己足够强大的时候,自然会引起别人的关注。

3、鸟笼效应

如果一个人家里有一个空的鸟笼,过了一段时间,他一般会丢掉这个鸟笼或者买一只鸟回来养。即使这个主人长期对着空鸟笼并不别扭,但每次来访的客人都会很惊讶地问他这个空鸟笼是怎么回事儿,或者把怪异的目光投向空鸟笼,每次如此。终于他不愿意忍受每次都要进行解释的麻烦,只能选择丢掉鸟笼或者买只鸟回来相配。

经济学家解释说,这是因为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有一只空鸟笼要简便的多。即使没有人来问,或者不需要加以解释,“鸟笼效应”也会给人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促使其主动买来一只鸟与笼子相配套。

这就是著名的“鸟笼效应”,是人类难以抗拒的十大心理之一。与之相类似的一个例子,如果有人送你一个花瓶,那么过几天你必定会买一束花回来。

4、马太效应

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我们把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称为“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很好的解释了我们身边的很多事情,比如世界上20%的人掌握了80%的财产,而这个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也就是说有钱人用钱赚更多的钱,而没钱的人维持生活就已经很艰难了;比如有的人坐拥好几十套房,而另一些人辛苦打工一辈子只为还一套房的房债;比如你喜欢的人对你视而不见,却在苦哈哈的做别人的舔狗;比如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5、青蛙效应

温水煮青蛙的实验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即将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触电般地立即窜了出去,并安然落地;但把青蛙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游动,再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等后来感到热度难忍时已经来不及了。

温水就像是一种平静异常的生活环境,看起来毫无波澜,但是随时都可能掀起一阵巨浪把人拍死在沙滩上。

6、羊群效应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旁边可能有的狼或不远处更好的草。

这就是著名的“羊群效应”,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容易使人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在我们身边,大多数人都有从众的心理,而那个坚持己见的人好像显得格格不入,人们总笑他太疯癫,他笑人们看不穿。

7、鲶鱼效应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想办法带活沙丁鱼回港。虽经种种努力,可大部分沙丁鱼还是会在中途窒息而死。后来,有人在装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沙丁鱼见了鲶鱼四处躲避。这样一来,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得到解决,大多数都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这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安逸的环境容易让人止步不前,只有当危机来临的时候,人才会有所觉醒。与其这样,倒不如未雨绸缪,时刻准备着,不求被机会砸中,但求面临危机时不会立马被淘汰。

8、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曾于1927 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利用、发现这种调和与折中方法,进而达到自己的目标。而拆屋效应最常用的场景如:砍价、谈判、分配任务、借钱、博弈等。

9、破窗效应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这就是著名的“破窗效应”。

在生活中,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10、巴纳姆效应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我们把这种心理学现象称为“巴纳姆效应”。

传统星相学、占星术中的算命先生往往利用巴纳姆效应来自圆其说,引诱更多的人去找他算命。

以上就是本期内容,更多效应定律大全见微信公号「定律原理效应大全」,每天了解多一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世界十大著名心理学效应

世界十大著名心理学效应为鸟笼效应、凡勃伦效应、飞轮效应、野马结局、南风效应、蘑菇效应、酸葡萄效应、曝光效应、木桶定律。

1、鸟笼效应。

鸟笼效应是一个著名的心理现象,又称“鸟笼逻辑”,简单说就是假如一个人买了一只空鸟笼放在家里,那么一段时间后,他一般会为了用这只笼子再买一只鸟回来养而不会把笼子丢掉,也就是这个人反而被笼子给异化掉了,成为笼子的俘虏。

2、凡勃伦效应。

凡勃伦效应就像如今的一种固定思想即商品的价值源于定价,但实际上绝对不应该是这样的,所以该效应就表达出了人首先应该提升自己,然后自身才会更有“价值”。

3、毛毛虫效应。

毛毛虫效应的实验是将食物放在离毛毛虫不远的地方,然后将多条毛毛虫围成一个圈,结果它们好像并不知道该如何吃掉食物,只知道跟随前面的脚步,所以有些时候我们更应该认清自己,果断聪明的前行。

4、飞轮效应。

飞轮效应主要表达了有些事情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如同飞轮一样难以转动,但只要是踏出了第一步后续便会有很好的起色,因此如果今天有什么事情一定今天做,或者是明天有什么事情现在就开始做。

5、野马结局。

野马结局是生活中的一种法则,是指因芝麻小事而大动肝火,以致因别人的过失而伤害自己的现象。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如不能宽容待之,一时情绪激动,甚至暴跳如雷,大发脾气,会严重危害自身健康。

6、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主要表达了人应该如何和对方相处,且该如何各取所长,从而达到最正面积极的效应。

7、蘑菇效应。

蘑菇效应所反映的问题很现实,就是有时候人们真的很难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尤其是在失落和碰壁的时候,而这个时候更应该积极面对,以免错过更好的时机。

8、酸葡萄效应。

酸葡萄效应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讲就是吃不到葡萄还说葡萄酸,以便来安慰自己或许已经受到了伤害的心理,但其实如果过分沉溺于其中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也是很有影响的。

9、曝光效应。

曝光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指的是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社会心理学又把这种效应叫做熟悉定律,我们把这种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叫做曝光效应。

10、木桶定律。

木桶定律所表达的是一个桶能否装满水最主要的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头,而且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所有有时候以为的劣势也可以变成优势。

世界十大恐怖效应

世界十大效应:蝴蝶效应、鳄鱼法则、鲇鱼效应、青蛙现象、羊群效应、刺猬法则、手表定律、破窗理论、二八定律、木桶理论。

1、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由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在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提出: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2、鳄鱼法则

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3、鲇鱼效应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但是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时间久了人们发现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赚的钱也比别人的多。

该渔民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才打开他的鱼槽,才发现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由于鲶鱼以鱼为主要食物,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4、青蛙现象

十九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试验”。

1、沸水煮青蛙。当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触电般地立即窜了出去,并安然落地。

2、温水煮青蛙:当青蛙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缓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等后来感到热度难忍时已经来不及了。

5、羊群效应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

6、刺猬法则

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7、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8、破窗理论

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9、二八定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二八法则。

10、木桶理论

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水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

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又称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论,水桶短板管理理论,所谓“水桶理论”也即“水桶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