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世界十大最佳战斗(世界十大顶级战斗)
十大最好战的动物
十大最好战的动物如下:
1、蜜獾,蜜獾也叫平头哥,主要分布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是世界上最记仇的五大动物之一,身体虽然粗壮,但是雄性和雌性之间的体型差异比较大,眼睛比较小,皮毛厚实,平时喜欢吃一些蜜蜂幼虫和一些虫蛹,它们性格凶猛,经常也会出现同类互相残杀的情况。
2、狼獾,狼獾也叫月熊,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北极或北极边缘地区的中等体型鼬科动物,雄性体型比较大,是知名的战斗疯子,在搏斗中会拼命厮杀,很多动物都害怕跟它战斗。
3、貂熊,貂熊是一种鼬科动物,主要分布在北亚、北欧、北美这些国家地区,性情凶猛,平时以一些蹄类、啮齿类动物为食,臭腺发达,会利用尿液保存食物。
4、袋獾,袋獾也叫塔斯马尼亚恶魔,是一种主要生活在塔斯马尼亚州的有袋类食肉动物,体型不大,但肌肉很发达,牙齿很锋利,在捕猎是咬住动物都不会松口。
5、黑曼巴蛇,黑曼巴蛇也叫黑树眼镜蛇,是一种生活在比较干旱地区的毒蛇,身体细长,体长最长可达4.5米,口腔呈黑色,是目前已知速度最快并且攻击力最强的蛇之一。
6、鼬属,鼬属简称鼬,分布范围比较广,是著名的毛皮兽,有东方水貂的美誉,体型虽长但四肢比较短,平时喜欢在夜间捕食,在与其他动物战斗时,能够臭气自卫。
7、苍鹰,苍鹰也叫牙鹰、黄鹰,是一种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中小型猛禽,也是世界十大最好战的动物之一,羽毛颜色以黑棕色、白色为主,视觉灵敏,性格凶猛。
8、鬣狗,鬣狗是一种生活在亚热带草原和荒漠地区的群居动物,也是陆地上最厉害的十大动物之一,体型中等,攻击力强,经常会成群结队的捕猎,平时以羚羊和动物尸体为食。
9、食火鸡,食火鸡也叫鹤鸵,是一种生活在热带雨林地区的大型鸟类,虽然有翅膀,但不会飞,头部有一个用来保护的头盔,生性凶猛,爪子锋利,攻击性强,在捕猎是会极速奔跑。
10、福岛野猪,福岛野猪也叫放射野猪,是由于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也是世界十大最好战的动物之一,使当地生态平衡被破坏,它们体型粗壮,獠牙锋利尖锐,性格凶猛。
动物
动物是生物的一个种类,它们一般以有机物为食,能感觉,可运动,能够自主运动。活动或能够活动之物,包括人,科学家们把现存的人类已知的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种类,科学家已经鉴别出46900多种脊椎动物。
世界军事史上10大最著名的战役有哪些呢?
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双方伤亡估计约2000000人,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
2、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诺曼底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战役,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这场战役也反映了后勤在现代化战争中重要作用,志愿军在战役中物资消耗之大,尤其是炮弹的消耗量,是史无前例的。
4、列宁格勒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为攻占列宁格勒(现在称为圣彼得堡)而实施的军事行动。列宁格勒围城战是近代历史上主要城市被围困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和死亡人数第二多的包围战。
5、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6、偷袭珍珠港:偷袭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基地——珍珠港的军事事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7、莫斯科会战:莫斯科会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此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
8、中途岛战役:中途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也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中途岛战役于1942年6月4日展开,美国海军在此战役中成功击退日本海军对中途岛环礁的攻击,日军在海战中大败。
谁知道世界史上十大经典战役啊?
前言
20世纪是战役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在战争历史的坐标上,人类由机械化战争走到高技术战争、信息化战争。作为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战役,也从陆地、海洋走向了天空、太空,从有形的战场走向了无形的空间。难以计数的会战、空战、海战、登陆战等构成了机械化战争时代战役的主要内容,千机轰炸,百舰聚首,千辆坦克大战,几百万人的军队厮杀成为它的典型画面。一个“大”字可以说是这一时代战役的最根本特征。
60、70年代新技术革命兴起后,战争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尽管临近世纪末,战争仍处于从机械化到信息化的过渡期,但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高技术战争中,仍显示出陆、海、空、天、电全维立体作战的信息化时代战役特征和高效、低耗、精确、灵敏、即时等战役特性。随着通讯、指挥、控制、打击等战争手段日益完备,一些战术、战役行为往往能达成战略目的,战略、战役、战术3者的界限更加难以区分,战役层次在战争中的轮廓日益模糊。即使如此,20世纪仍有许多战役犹如夜空中的点点繁星,熠熠生辉。
(1)“大战中的大战”——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堑壕前的大厮杀。双方共伤亡130多万人。“陆战之王”初显神威。
1916年,德军对通往巴黎的门户和法军阵地的枢纽——凡尔登进行重点进攻。英法联军为减轻凡尔登所受压力,在索姆河发动支援性进攻战役。2月21日,德第5集团军担任凡尔登主攻。德法两军前线兵力3∶1,火炮对比7∶1。为求胜利,双方不断加大兵力投入。在正面15~30公里、纵深7~10公里战场上,双方共1 50万人的军队进行了激烈厮杀。战役第一天,德军就发射了200万发炮弹。7月1日,英法军队向驻守索姆河地区的德第2集团军发起进攻。双方共投入了153个师,约一万门火炮、1000架飞机。英军在作战中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在由堑壕和支撑点配系的3道防御阵地上,德军进行了顽强抵抗。英法联军以伤亡6 1.5万人的代价仅推进了5~12公里。德军损失65万人,失去240平方公里阵地,但打破了英法联军的计划。此役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阵地消耗战成为主要的作战形式。此战德国大伤元气。战争向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
(2)激战英伦——不列颠空战
飞机问世后最大规模空战。“千里眼”帮忙。德国损失飞机1700余架。
为对抗希特勒发动的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英德之间爆发了空军诞生以来最大的空战。德空军此战严重受挫。丘吉尔评价说:“战争史上,从来不曾有过如此众多的人(英国民众)从如此少的人(皇家飞行员)那里获得如此多的好处。”
此役德空军出动了约1300架轰炸机、900架单引擎攻击机和120架双引擎歼击机。英国空军参战飞机最多时约650架,但掌握了先进的雷达技术,借助雷达帮助,使德军始终未能夺取制空权。
1940年7~10月“不列颠之战”最紧张激烈的4个月,英国共损失作战飞机91 5架。纳粹德国损失飞机1733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以来第一次严重受挫。其入侵英国的企图被挫败。
(3)大漠“猎狐”——阿拉曼战役
非洲战场转折点。德军作战密码被破译。希特勒非洲军团残部被迫开始大撤退。
阿拉曼战役是二战时非洲战场转折点。由蒙哥马利统率的英第8集团军迎战号称“沙漠之狐”的隆美尔率领的德意军队组成的非洲军团。此后,盟军完全掌握了非洲战场的主动权。
1941年6月,非洲军团连败英军,进抵阿拉曼防线。整个北非几乎垂手可得。但连续作战使非洲军团成了强弩之末。英军速调8个旅在阿拉曼一线严阵以待。1 942年6月30日,隆美尔发动进攻。到7月3日,4次大规模进攻均告失败。双方形成僵持状态。8月中旬,蒙哥马利接任英国第8集团军司令。此时,英空军对德空军比例达5∶1,坦克数量超德军一倍。8月30日,孤注一掷的隆美尔发动第二阶段攻击。但英国人已破译德军密码电报,知其进攻计划的每一个细节。结果,隆美尔的这场豪赌变成了德、意军队的自杀性攻击。1942年10月23日夜,第8集团军展开反攻,对德军形成围歼之势。11月4日,隆美尔不顾希特勒的死守命令,带着仅剩 5万余人的非洲军团,从阿拉曼开始了大撤退。
(4)航母时代的号角——中途岛海战
双方海上编队在炮火射程外以舰载机实施突击。日本损失航母4艘、飞机285 架。以战列舰为主力的巨舰“大炮主义”成为历史。
1942年4月18日美军空袭东京后,日本决心夺取中途岛,诱歼美国太平洋舰队,以保障本土安全。此役,日动用了包括8艘航母(舰载机400多架)在内的舰船 200余艘,由山本五十六海军上将指挥,分南、北两个编队对中途岛发起攻击。由于美军破译了日海军密码电报,掌握了日进攻意图,美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指挥特混舰队在中途岛附近,隐蔽待机。6月4日,日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率队进至中途岛西北海域,派出飞机108架轰炸中途岛。美岸基机升空迎战。南云下令已挂上鱼雷准备攻击美舰的第2波飞机改装炸弹攻击中途岛。此时,美特混舰队接近。南云急忙命令第2波飞机卸下炸弹重挂鱼雷。此时美舰载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连续攻击南云的航母。日机未能迎战,摆在甲板上未及入库的炸弹和鱼雷机接连爆炸。日损失航母4艘、飞机285架。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的实力对比。双方海上战斗编队在炮火射程之外以航空兵实施突击,宣告以战列舰为主力的巨舰“大炮主义”已成历史。空海一体战开始主导海上战场。
(5)决定性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惊心动魄大决战。逐条街道逐间房屋反复争夺。德军150万人被歼。
莫斯科战役失败后,德军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切断苏军战略补给线。1942 年7月17日,苏德战场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开始。苏军的顽强抵抗使德军伤亡惨重。9月13日,德军攻入市区。市区防御战斗极为激烈。双方对每一块土地都进行了反复争夺,对火车站的争夺竟达13次之多。尽管德军占领了市区,但其攻势已是强弩之末。11月19日,苏军拉开了反攻帷幕。装备着当时最先进的喀秋莎火箭炮的苏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110.6万人对德军及其仆从国军队101.1万人发起反攻,对德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22个师33 万人构成了“钳形攻势”。经过两个月的相持,德第6集团军投降,司令官保卢斯元帅被俘。斯大林格勒战役打破了德国法西斯灭亡苏联、称霸世界的狂妄企图,消灭了德军近150万人,成为二战的历史性转折点。
(6)“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战役
计划周密,规模宏大。陆海空联合登陆作战。声东击西,巧妙运用电子欺骗。
代号“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战役是二战期间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登陆战役。战役从1944年6月6日至7月24日历时49天。
为这次登陆作战,盟军集中了近300万人、5000余艘舰船(其中登陆运输舰艇 4000余艘、作战舰艇1000余艘)和一万余架飞机。战前盟军声东击西,巧妙运用电子欺骗。6月6日凌晨,美英联军第1梯队5个师在法国海岸82公里宽的正面突击登陆。德军未能组织起强有力的反击。两天内,盟军上陆部队达17.6万人、车辆两万辆。德军只进行了几次谈不上协同的局部反冲击。6月30日,盟军夺取瑟堡港。至7月初,盟军已上陆100万人、车辆17万辆。7月24日,诺曼底登陆战役胜利结束,转入陆上突破战役。此役,盟军伤亡12.2万人,德军伤亡和被俘11.4万人。
诺曼底登陆战役加速了纳粹德国的崩溃,是现代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斯大林曾称赞说:“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巧妙来说,在战争史上还未有过类似的先例。”
(7)逐鹿中原——淮海战役
两个主力,3个阶段。“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解放军一役歼敌55万人。
淮海战役作为战争史上极为罕见的一个战例——60万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围歼80万人的国民党军,被写进了许多国家的军事教材。
1948年秋,蒋介石为防备解放军进攻南京,在黄淮地区展开了60万重兵。中央军委令华野和中野配合组织淮海战役。11月6日,华野向敌战区发动强大攻势。 11月8日,国民党第3“绥靖”区副司令官、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部起义。黄伯韬兵团被包围在碾庄附近。国民党军第6、第8兵团全力北援,被华野一部阻在蚌埠附近。此时,国民党军加入会战兵力已达80万人。
11月22日,黄伯韬兵团悉数被歼,黄伯韬被击毙。黄维兵团孤军冒进,被包围在双堆集附近。杜聿明指挥的3个兵团西撤时又于陈官庄附近落入包围。这样,整个淮海战场,华野与中野两大主力“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刘伯承语),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12月15日,黄维兵团被全歼。第二年1月10日,杜聿明集团被全歼。两人均被生俘。至此,这个以少胜多、被毛泽东称为“吃夹生饭” 的淮海战役以人民解放军全胜而结束。国民党军5个兵团55万余人被歼灭。
(8)扭转战局——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
诱敌深入,迂回包围,断敌退路。一场赛战斗意志、赛指挥艺术的较量。一举歼敌3.6万余人。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结束后,“联合国军”误认为中国只是“象征性出兵” ,狂妄叫嚣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分东西两线发动总攻势。志愿军示弱于敌,诱敌深入。西线志愿军于1950年11月25日黄昏发起进攻,歼灭李承晚军第7师、第8师主力,并迫使美军一个建制工兵连共115人投降。敌军纷纷向南逃窜,遭到我38军截击。12月3日,“联合国军”向“三八线”以南全线败退。12月6日,志愿军收复平壤。东线9兵团在长津湖地区发起进攻,至12月24日,志愿军收复元山、兴南。至此,第二次战役以志愿军大获全胜而结束。
这次战役,志愿军共歼“联合国军”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外)的全部敌占区,并解放了“三八线”以南的延安、瓮津两半岛,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气焰。这次战役的胜利大大超出了志愿军预定的计划,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半岛的战局。
(9)风卷残云——海湾战争中的地面作战
陆、海、空、天、电全方位协同。大纵深迂回包围重点打击。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面战役。
经38天空中打击,伊拉克的核设施和生化武器制造厂、指挥通讯、交通设施和机场、导弹阵地等被毁坏殆尽。1991年2月24日凌晨“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内的伊军发动了地面进攻。交战双方在200公里长的战线上投入120余万人。“多国部队”采取“声东击西、正面进攻、侧翼迂回”战法,让美第18空降军和第7军空中机动到伊军侧后,利用装甲突击力优势,在海空军支援下实施“左勾拳”计划,经钳形攻击和战略迂回,将伊军合围于巴士拉以南地区。到26日,伊军基本失去抵抗力。萨达姆接受停火。此战是二战结束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面战役,系统使用了20世纪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成功实施了战役欺骗、海陆空协同、大纵深迂回包围,重点打击了对方重兵集团,是现代化条件下高技术局部战争之典型战例。
(10)疯狂的天火——科索沃空袭战
以远程和高空打击为主要作战样式。78天投掷炸弹、发射导弹约2.3万枚。空袭成为达到战争目的的惟一手段。
为将巴尔干地区纳入西方战略体系,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发动了一场代号为“联盟力量”、历时78天的大规模空袭战。战役第一阶段,北约B-52、F- 117、B-2轰炸机对南军70个目标发动了90次大规模攻击,平均每天50~70架次,摧毁了南50%的空防能力;第二个阶段北约每天出动近300~600架次,打击包括南总统府、塞军和内务部队总部、电台、电视台、铁路和公路桥梁等在内的各种目标。北约方面是零战斗伤亡,南斯拉夫损失惨重。整个空袭北约共出动飞机3. 8万架次,投掷和发射了约2.3万枚炸弹和导弹,其中精确制导武器占35%。是一场典型的航空兵与导弹战役,是高技术对中低技术的“非对称作战”。整个战役远程和高空打击成为主要作战样式,并主导了战争进程,空袭是达到战争目的的惟一手段。
(摘自《中国国防报》)
世界上最强的十大战机
世界最强战斗机标准是什么?隐身?超音速巡航还是搭载超强导弹呢?不过美国F-22猛禽就是一架集结了世界上各项最先进指标的第五代战斗机,下面分别从世界十大战斗机、美国、大清这两个大清最先进战斗机来阐述最强战斗机。
一、世界十大最强战斗机,F-22猛禽称霸世界
下面这十款战斗机大部分都是第五代战机,除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清美国的F-22、F-31两家第五代战机服役外,其他均未服役。

1、F-22猛禽,已服役,第五代战斗机。
2、F-31闪电Ⅱ,已服役,第五代战斗机。
3、俄罗斯T-50,未服役,第五代战斗机。
4、大清歼-20,未服役,第五代战斗机。
5、大清歼-31,未服役,第五代战斗机。
6、韩国KF-X,未服役,第五代战斗机。
7、美国F/A-18E/F,已服役,第四代战斗机。
8、欧洲台风战斗机,已服役,第四代战斗机。
9、美国F-15SG,已服役,第四代战斗机。
10、法国阵风战斗机,已服役,第四代战斗机。
世界十大战争是哪十次
20世纪的十大战争:
20世纪,人类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民族独立运动和反霸斗争风起云涌……然而,这一切,都伴随着战争的阵痛。可以这样说,战争,是20世纪历史的一个重要特征。回顾20世纪,我们不能忽略这段历史中所发生的重大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继续在国际范围激烈争夺势力范围。英、法、俄等国结成了同盟,史称“协约国”;德国和奥匈帝国结成了另一个同盟,史称“同盟国”。
1914年7月,这两个国家集团之间爆发了战争,即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一直打到1918年11月结束,历时4年多时间。这场战争的规模大,战争双方动员的总兵力超过7000万人,直接或间接被卷入战争的国家和地区有33个,人数达15亿,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3/4。这场战争的战场大,战火从欧洲蔓延到亚洲和非洲。双方海军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地中海还开辟了诸多海战场。这场战争中军人伤亡约3750万人。双方直接用于战争的费用多达1863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已具有机械化战争的特点:战争力量生成与动员依赖国家强大的工业基础,许多大型军舰和潜艇用于海战,坦克在这次战争中首次亮相,飞机被用于作战保障。大工业的生产力已经在战争能量上充分反映出来。双方的战略和战役指挥都没有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双方军队在长时间的战略相持中大量消耗,有人曾用“绞肉机”形容当时攻防作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战败而告结束。但这次战争最大的获利者,不是英国和法国,而是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历时6年。这场战争是德、日、意轴心国与中、苏、美、英等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进行的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战争。战争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和世界人民的最终胜利而告终。
1937年7月,日本侵略中国,开启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端。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战争全面爆发。接着,轴心国军队横扫欧洲,兵临莫斯科城下。与此同时,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偷袭了珍珠港,将美国拖入战争。1942年11月前后,盟军在3个战场上先后进行的斯大林格勒会战、阿莱曼战役、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均取得胜利。战局从此转折。1944年后,同盟国转入战略进攻。盟军从东西两线快速推进,迫使德国于1945年5月8日宣布无条件投降。在太平洋战场上,为迫使日本投降,美国于1945年8月6日、9日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也于9日出兵中国东北,歼灭了日本的关东军。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这场战争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全世界有5000多万人死于战争,直接军费开支11170亿美元,经济损失达4万亿美元。但在同时,社会主义力量得到进一步发展。民族解放运动壮大,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打破……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从军事上看,这场战争是一场非常典型的机械化战争,体现了非常明显的大工业特征:总体战理论得到充分运用,借助空中火力支援和依赖坦克集群高速大纵深突击的闪击战法充分展示,出现了登陆与抗登陆作战、潜艇战与反潜战、航母编队作战、战略轰炸与防空作战、空降与反空降作战等新的作战形式,首次使用雷达、导弹、原子弹等新式武器和技术,提出并完善了有关同盟战略、战略突袭、战争初期、诸军兵种协同、游击战等战略战役理论。这次战争创下许多世界之最。卷入战争的国家和地区80多个(其中参战国61个),人口约20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80%以上。在这次战争中,还进行了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和海战史上规模最大的莱特湾海战。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而进行的一次伟大的革命战争。这场战争历时近4年,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807万余人,解放了除西藏及台、澎、金、马、西沙、南沙等少数岛屿以外的全部国土。
这场战争,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国民党军队有美国支持,装备精良,是 “飞机加大炮”,而我军则是“小米加步枪”。我军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最终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在战略决战阶段,我军及时抓住决战时机,组织三大战役,并且着眼战争全局,统揽各战区的力量和作战进程,歼灭了国民党军的主力。在战略追击阶段,我百万雄师渡过长江,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迅速扫除了国民党军残余势力。在这场战争中,人民群众的力量得到了充分体现,人民战争理论得到了全面运用。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使占世界1/4的人民获得了新生,使一个强大的中国开始崛起,极大地改变当时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力量对比。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世界历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了全面内战。美国出于维护其世界霸权的目的,进行全面干涉。同时,美国悍然将战火烧到了中国境内,并派遣第7舰队入侵台湾海峡。为了保家卫国,并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邀请,我志愿军部队于10月19 日入朝参战,连续组织5次战役,将美韩军队击退,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在1951年6月至1953年7月的两年多时间里,双方进入战略相持阶段。7月2 7日,美国政府终于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在这场战争中,中朝军队共歼敌约109万人,击退了敌人的侵略,稳定了东亚地区的战略格局。这是一场以劣胜优的战争。中朝军队以劣势装备迎击世界头号强敌,并迫使这个强敌第一次在没有胜利的协定书上签字。这是二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这场战争,使中国军队取得了现代战争的经验,加快了现代化的进程。
越南战争
50年代后期,美国为了推行其全球战略,粗暴干涉东南亚国家的内部事务。 1964年8月5日,美国借口其军舰在公海遭到攻击,出动飞机轰炸了越南北方港口,制造了北部湾事件。次年3月,美国直接派兵,全面介入越南战争。但是,美国并没有在战争中捞到好处,反而遭到越南军民更猛烈的反抗,损失了10多万人和 3300多架飞机。美国在越南战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其国内反战情绪越发高涨。在这种情况下,1969年1月上台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推出战争“越南化”政策,宣布美军将逐步撤出越南。1975年,印度支那三国四方(越南南方、越南北方、柬埔寨、老挝)联合抗美统一战线统一了越南,解放了金边,建立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取得了战争最后胜利。
这场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反侵略战争,也是一场典型的以弱胜强的战争。印度支那人民灵活运用以游击战为主的战法,使拥有优势装备的美军付出了伤亡36万人、损失8612架飞机和耗费2000多亿美元的代价。
中东战争
中东战争是指以色列同周边阿拉伯国家在1948年至1973年期间所发生的4次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于1948年5月15日。结果巴勒斯坦领土除加沙地区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外,均被以色列占领。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于1956年10月29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于1967年6月5日。以色列以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为由向阿拉伯国家发起突然袭击。阿拉伯国家丧失了6.5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于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集中优势兵力,在炮兵、航空火力的掩护下,分别向西奈半岛(西线)、戈兰高地(北线)同时突然发起进攻。后来,以色列在美国紧急援助下,调集兵力,转入反攻,逐步夺取了战场主动权。最后,双方在国际社会的调停下签署了停战协定。
中东战争是现代化战争。战争双方使用了美国或苏联提供的先进武器装备,其中包括武装直升机、电视制导炸弹、“萨姆”型防空导弹等。战争双方展开了大规模电子对抗。双方飞机损失约60%、舰艇损失80%以上,大部分坦克为各种导弹所击毁。
中东战争爆发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从表面上看,中东战争是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拼杀,实际上却是两个超级大国的间接较量。
英阿马岛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位于南美洲阿根廷东南。围绕该岛归属,英阿之间存在争议。两国于1982年4月2日爆发战争,历时74天。
马岛战争是二战以来最大的一次岛屿争夺战,英国派出特混舰队,远征万里,在马岛周围海空战场上与阿军展开激烈的封锁与反封锁作战。双方参战兵力10 余万人,参战各型舰船140余艘、各型飞机数百架。战争最后以英军两栖登陆、夺占马岛而告终。
这场战争展现了现代岛屿战争许多新特点,诸如:远洋奔袭,海、空、陆战协同,海上封锁与反封锁,岛屿登陆与抗登陆以及在海战、空战和陆战中广泛进行电子对抗等。这次战争,一改过去那种“大炮巨舰”近距对阵的传统战法,显露出新的海战模式。阿军使用“超级军旗”式战斗机在距英舰48公里处施放一枚 “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军最新式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
两伊战争
1980年至1988年,在两个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这就是伊拉克与伊朗之间进行的“两伊战争”。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出动上千辆坦克和大批飞机,兵分3路,向伊朗发起进攻。伊朗于1982年7月集中兵力发起“斋月”战役,将战争推向伊拉克境内,数年间攻占了伊拉克许多重镇和盛产石油地区。双方还使用导弹展开了“袭船战” 。这种作战方式,损害了一些大国的利益,引起国际社会干预。美、苏、法等国曾出动80多艘军舰在海湾为油轮护航。1988年上半年开始,战场形势又向有利于伊拉克的方向转化。伊拉克转守为攻,并又占领了伊朗的许多领土。8月20日,双方在联合国军事观察团监督下实现停火。
这场战争的结果,使双方付出了惨重代价。这场战争虽然在现代化程度上并不突出,但却反映出现代局部战争一些明显的“国际化”、“经济性”、“民族性”、“宗教性”等特征。
海湾战争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兵占领科威特全境,引发震动世界的海湾战争。
1991年1月17日当地时间凌晨2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伊军发动猛烈进攻。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实施空中战役,代号为“沙漠风暴”。在历时38天时间里,多国部队出动飞机近10万架次,投弹9万多吨,发射各类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数百枚,使伊军丧失了70%的作战能力。第二阶段是实施地面进攻,代号为“沙漠军刀”。多国部队成功组织了战役欺骗和战役机动,出其不意,仅用100个小时便收复科威特。萨达姆宣布接受停火条件。战争于2月28日结束。
这次战争初步展示了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出现了独立的空中战役、导弹精确打击、大规模信息压制等新的作战样式。尽管伊拉克拥有大量的飞机和坦克,但在综合实力和技术先进性方面,与多国部队存在巨大差距。战争双方并没有构成实质性的对抗,多国部队仅有400多人阵亡。
科索沃战争
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过联合国对南斯拉夫这个主权国家发动了空中突袭,挑起了科索沃战争。在这次战争中,北约共派遣1000多架飞机和40多艘舰艇,对南斯拉夫的军事目标乃至民用经济目标狂轰滥炸。北约共出动飞机3.6 万架次,投掷和发射了2.3万余枚炸弹和导弹,造成南斯拉夫1800多名平民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美元,超过了这个国家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遭受损失的总和。
科索沃战争,绝不是一场偶然和简单的地区冲突,而是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精心策划的。美国利用强大的军事力量,推行北约东扩战略,保持其在巴尔干地区的“军事存在”。这场战争,是美国推行其“塑造、反应、准备”全球战略的前奏。
在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主要使用空中力量对南联盟实施打击。这表明,现代化的空中力量,能够成为一支有效的战略力量,直接地达成战略目的。空中打击,有利于发挥美国的军事优势,减少人员伤亡,并且给予美国在战略上很大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按美国人的看法,空中打击,能够全面摧毁敌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目标,迫使对方因无法承受巨大损失而屈服。今后,空中打击,很可能是美国发动战争的一个主要方式。
- 上一篇:世界十大纺织巨头(世界十大纺织巨头)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