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恐龙世界十大物种(恐龙世界十大物种排名)
地球十大著名恐龙
在远古时期,恐龙统治着地球,它们种类繁多、食性不一。就目前已经揭秘了的恐龙种类,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十大著名恐龙。
十大著名的恐龙种类
1.中华鸟龙(最色彩缤纷的恐龙)
有很多恐龙都是长羽毛的,但是有些根本看不出来。中华鸟类是第一种被发现化石中带有羽毛的非鸟类恐龙,也是第一种被确定羽毛颜色的非鸟类恐龙。它生活在早白垩纪的中国,与秀颌龙(最小的恐龙)有着相近的亲缘关系。照片中这块保存完好的化石显示中华鸟龙全身覆盖皮毛般的十分简单的羽毛――尽管有争论说这只是细丝状的胶原纤维残留物而已。这些细丝由一种简单的两径结构构成,与现在的几维鸟的第二基羽毛略微有些相似。中华鸟龙与其他小型恐龙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头颅大腿骨还要长,以及拥有很短很粗的前翼,上肢长度只有下肢的30%。
2.滑齿龙(海生恐龙)
滑齿龙是这里唯一一种科学上不属于恐龙类的物种,但是由于它们与恐龙一起生活在侏罗纪时期,所以通常上把它看成是恐龙的一种。主要发现滑齿龙化石的地区在英格兰和法国,在俄罗斯也有较小的种类发现。它像划桨一样的强健四肢说明它是个游泳高手。它的冲击速度很快,是一种很强的潜伏性捕食者,它会用鼻孔观察水中的环境,来确定发出特殊气味的来源――这很有可能就是它的美餐。它大约有34英尺长。1999年,滑齿龙成为BBC电视剧《与恐龙共舞》中的明星。在这个节目中,滑齿龙被描述成善于攻击的兽脚亚目食肉恐龙。关于它跑到陆地上捕食陆地生物的描述是没有依据的猜测而已。
3.雷克斯霸王龙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会忘记这种恐龙之王――雷克斯霸王龙。这也许是存活到最后的非鸟类恐龙。它生活在七百万到六百五十五万年之前北美洲地区。和其他霸王龙一样,雷克斯霸王龙是一种两足食肉动物,它巨大的头颅恰好与又长又中的尾巴相平衡。相比它那大而强壮的后肢,霸王龙的前肢非常小,但是很有力量,而且还长着两个足趾。尽管有的兽脚类食肉恐龙在体型上要胜过雷克斯霸王龙,它可以算是已知的最大的霸王龙,也是体型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之一,大约长42英尺,到臀部大约13英尺高,重达6.8公吨,雷克斯霸王龙是顶级的捕食者。
4.易碎双腔龙(超大型恐龙)
易碎双腔龙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恐龙。它也许是已发现的最长的脊椎动物,长约30-40米,总重量大概达到122公吨。任何产生巨大体型变异的进化因素都要从这个种类的起源说起。我们来看看巨型食草类哺乳动物像大象和犀牛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食草动物的体型越大,消化食物的效率越高。既然越庞大的动物的消化系统越长,食物在消化系统停留的时间也越长,使得这些大型动物能够靠这些低质的食物生存下去。
5.速龙(猛禽)
速龙也许是大家最熟悉的恐龙之一,它大约生活在七千五百万年到七千一百万年以前。速龙是一种中型奔龙,成年速龙长约6.8英尺,高约1.6英尺,重约15千克。速龙的头颅能长到9.8英寸长,呈独特的倒弧形,上表面向内凹进而下边向外凸。上下颌都长有26-28颗宽大的牙齿,两侧的牙齿比门牙更加尖锐,这也许是为了与它捕食跑得迅速的猎物的能力相适应。它是两足动物,是一种带有僵硬的尾巴,后肢的脚爪呈镰刀状的食肉动物。
6.秀颌龙(已知的最小恐龙)
这种动物只有火鸡那样大,重量轻的只有0.26克重,它生活在大约一亿五千万年前的欧洲地区。它是已知最小的恐龙。秀颌龙是世界上少数几种确定所吃食物的恐龙,因为在它们的肚子中保留了小型蜥蜴的残留。尽管发现时并没有认出它属于什么物种,但是秀颌龙是最早从较完整的骨架开始被人们所认识,也是最小的,与早期鸟类始祖鸟亲缘关系最近的恐龙。因此,这种恐龙在古生物界以外也很有名
7.剑龙(带刺的恐龙)
由于它奇特的尾刺和骨板,剑龙是最好认的恐龙之一。它们生活在一亿五千万到一亿四千五百万年以前,一个由巨型生物统治的时代。剑龙的体格庞大,是一种食草动物。它的姿势非常独特,巨大浑圆的背部,前肢很短,头部离地面很近而僵硬的尾巴却高高的翘在空中。它的两排骨板和骨刺常常是猜测的话题。这些刺最有可能用于自保,而这些骨板也被认为是自保的一种武器,同时也有炫耀以及用来保持体温(降温)的功能。剑龙在坚龙属中体型最大,但是也只有公共汽车那么大,大约30英尺长,14英尺高。这种四足恐龙是最好辨认的恐龙之一,因为它浑圆的背部竖立着两排像风筝一样的骨板,尾巴顶端有长着两对横向排列的长刺。尽管体型巨大,它在它的同辈蜥脚类动物面前显得很矮小。
8.始祖鸟(唯一的鸟类恐龙)
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始祖鸟也许是已知的最早能够飞翔的兽脚类食肉恐龙。如果把始祖鸟定义成一种鸟类,那么不是鸟类的鸟形生物就很少了。初鸟类是恐龙的一个分支,包括它的后期代表,鸟类,以及大多数立即灭绝了的鸟类的近亲。始祖鸟与欧洲喜鹊大小形状相似,它可以长到一米长。尽管体型很小,它具有宽大的翅膀,所以推测它应该具有飞翔的能力。始祖鸟与现代的鸟类相比,似乎更接近于小型兽脚类食肉动物。它和兽脚恐龙(驰龙科和伤齿龙)具有很多相似的特征:带尖牙的下颌,带三个指的爪子,一个长长的椎尾,可过度伸展的第二趾,羽毛(用来恒温)以及许多骨架的特征。这些特征也许说明了始祖鸟是恐龙与鸟类的过渡。因此,始祖鸟不仅在鸟类起源的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用于对恐龙的研究。
9.三角恐龙(大寂灭前最后的恐龙)
这是在大寂灭前出现的最后的恐龙种类之一。三角恐龙是四肢动物,身体上有一块大型骨质褶边和三个角,和现代的犀牛看起来有些相似。它是恐龙家族中最好辨认的物种之一。尽管它与可怕的暴龙生活在同一区域而且常常成为它们的猎物,我们不清楚这两个物种是否真的发生过像博物馆或者有些图片上所描述的战争。它那独特的褶边和三个角的功能也是一直以来争论的主题。尽管传统上认为这些是用来对付捕食者们的自保武器,但是最近有理论认为这些更有可能用于求爱行为,正如现在的鹿和山羊的角一样。
10.背甲龙(装甲的恐龙)
背甲龙常常被认为是装甲恐龙的始祖。它的特征就是全身带甲壳的身体和巨大的椎尾。但是背甲龙是甲龙属种最大的一种。与现在的陆地动物相比,背甲龙显得尤为巨大。有的科学及估计它大概身长30英尺,虽然很矮但是体型宽大。背甲龙有四只腿,后肢比前肢稍长。它是食草动物,因此它小小的叶子形的牙齿适合咀嚼草类食物。这些牙齿对比它的体形显得更小了。背甲龙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背上的甲壳,它由厚实的凸岩和骨板组成,常常被称为皮内成骨或者鳞甲,深深地嵌在皮肤中。这些骨板在这种动物的颈,背和臀部排列成有规律的横排,上面有许多小瘤能保护巨大骨板间隙的部位。背甲龙的椎骨也由许多连在一块的大型皮内成骨组成。这样利于在摇尾时力量像尾部的传递。这看起来像很有效的保护武器,能够很有力地对袭击者进行反击。
恐龙世界有哪些动物
恐龙世界有马门溪龙、雷龙、霸王龙、甲龙、三角龙等。
1、马门溪龙: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属蜥脚类亚马目。其颈部特别长,相当于体长的一半,颈椎数亦多达19个,是蜥脚类中最多的一种。
2、雷龙:雷龙属于梁龙科,梁龙科是群体型巨大的四足动物,具有极长的颈部与尾巴。
3、霸王龙:霸王龙即雷克斯暴龙,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亦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霸王龙属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长约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约4米。
4、甲龙:甲龙是甲龙科下的一属,甲龙身体上部覆盖着厚厚的鳞片,背上有两排刺,头顶有一对角。四只腿和脖子较短,脑袋较宽。
5、三角龙:三角龙是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三角龙是一种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龙,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角和颈盾。
世界上有800种恐龙,分别是肉食龙钟敏类、虚骨龙次亚目类、原蜥脚次亚目类、蜥脚次亚目类、鸟脚亚目类、剑龙亚目类、甲龙亚目类、角龙亚目类、肿头龙亚目类等。
恐龙是现代鸟类和梁龙最近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代,是生活在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一类动物;而且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十大最强恐龙是什么?
一、南方巨兽龙
南方巨兽龙(拉丁学名Giganotosaurus)的含义为“巨大的南部爬行动物”。
最大体长13.8米,最大体重10.52吨。生活在1亿到9600万年前白垩纪的南美洲阿根廷。拥有强大的咬合力和极快撕咬速度以及如同钢刀一样锋利的牙齿。陆地动物里咬合力仅次于霸王龙。
南方巨兽龙是一种大型肉食性恐龙,头部很大,下巴略呈方形,硕大的嘴巴里长了一口锋利的牙齿。
二、犹他盗龙
犹他盗龙(属名:Utahraptor)又名犹他龙,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蜥形纲,双孔亚纲,蜥臀目,兽脚亚目,驰龙科,驰龙亚科,犹他盗龙属的一种恐龙,是驰龙科最大型的物种,生存于早白垩纪的上巴列姆阶,约1亿2600万年前。
犹他盗龙的化石发现于美国西部的犹他州,犹他盗龙因此得名。犹他盗龙是驰龙科体形最大的成员。它们的大脑膨胀程度较大,这说明犹他盗龙的大脑结构相对发达,智力可能高于多数恐龙。
三、霸王龙(已灭绝的白垩纪晚期爬行动物)
霸王龙即雷克斯暴龙(Tyrannosaurus Rex),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期(M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
霸王龙属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长约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约4米。最高臀高可达到5.2米左右,头高最高近6米。平均体重约9吨,(生态平均约7.6吨),最重14.85吨,头部长度最大约1.55米。
咬合力一般9万牛顿—12万牛顿,嘴巴末端最大可达20万牛顿左右,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
四、剑龙(剑龙科动物的统称)
剑龙为一种巨大的草食性恐龙,是一种生存在侏罗纪晚期的食草性动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大约7-9米长,2.35米至3.5米高,2至4吨重。
它们居住在平原上,并以群体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梁龙)等食草动物一同生活。
五、棘龙(兽脚亚目棘龙科棘龙属恐龙代称)
棘龙,一般指棘龙属(拉丁学名:Spinosaurus,意为「有棘的蜥蜴」)恐龙,是一类著名的巨型肉食性兽脚类恐龙,生存年代约1亿1200万年前到9300万年前的白垩纪。
其分布范围包括如今非洲北部包括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突尼斯、尼日尔,以及南美洲的巴西东北部。棘龙属的化石最初是在1912年由德国古生物学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发现于埃及,并在1915年加以叙述、命名。
最初的标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摧毁,而进入21世纪后,古生物学家们发现了其他的头颅骨、爪子、胳膊、尾椎、头冠等身体部分的化石。
基于此之上的相关研究令其复原形象逐步明晰:一种成年体长11-15米,体重4-10吨,长有吊桥状或圆帆状背脊、拥有一系列适应水栖环境特征、步态不同于常规二足兽脚类的淡水水栖兽脚类恐龙,亦是已知最长的兽脚类恐龙。
六、玛君龙
犸君颅龙一般指玛君龙
玛君龙(属名:Majungasaurus)又译玛宗格龙,意为“马达加斯加的蜥蜴”,是兽脚亚目阿贝力龙科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末的马达加斯加,约7000万年前到6800万年前。目前仅有一个已确认种M. crenatissimus,玛君龙大约7米长,1.2吨重。
玛君龙一度被认为是种厚头龙下目恐龙,名为玛君颅龙/玛宗格厚头龙(Majungatholus),玛君颅龙现被视为玛君龙的次异名。
七、甲龙(白垩纪晚期的恐龙)
甲龙(属名Ankylosaurus)意为「坚固的蜥蜴」,是甲龙科下的一属,当中只有一种,称为大面甲龙(A. magniventris)。甲龙的化石是在北美洲西部的地层被发现,年代属于白垩纪末期6800至6600万年前。
甲龙是由美国古生物学家巴纳姆·布朗(Barnum Brown)于1908年所命名。属名是由古希腊文的「αγκυλο」(意即「屈曲的」)而来。布朗定这些名字是与医学的关节僵硬有关,意指它头颅骨及身体上很多骨头的愈合。
八、异特龙
异特龙,又名跃龙或异龙,是蜥臀目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异特龙是种中型的二足、肉食性恐龙,身长8.5米,最大9.7米,体重1.5~3吨最重3.6吨。它们生存于晚侏罗纪,约1亿5500万年前到1亿3500万年前。
自从在1877年被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命名以来,已有许多的可能种被归类于异特龙属,但只有少数被认为是有效种。异特龙非常聪明,会围攻大型猎物,是一种庞大、凶猛的肉食性恐龙。
九、梁龙(梁龙科的一属恐龙)
梁龙(学名:Diplodocus),是梁龙科下的一属恐龙,它的骨骼化石首先由塞缪尔·温德尔·威利斯顿(Samuel Wendell Williston)所发现。梁龙生活于侏罗纪末的北美洲西部,时代可追溯至1亿5000万至1亿4700万年前。
个体最长可超过30米,体重约10吨。鼻孔位于眼睛之上。它们的脖子无法抬高,推测是用来扩大原地进食面积的。
梁龙前肢内侧脚趾上有一个巨大而弯曲的爪,那可是它锋利的自卫武器。就像人类的鞋后跟一样,梁龙的脚下大概也生有能将其脚趾垫起来的脚掌垫。
十、伤齿龙
伤齿龙生存于晚白垩纪,约75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最初是因为它尖锐的牙齿而得名。刚开始人们首先认为它是一种蜥蜴,然后又把它当作一种长相呆笨的恐龙,后来把它的骨骼组合起来之后,才发现以前的认识和理解几乎全是错误的。
就身体和大脑的比例来看,伤齿龙的大脑是恐龙中最大的,而且它的感觉器官非常发达,因而被认为是最聪明的恐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方巨兽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犹他盗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霸王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剑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棘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犸君颅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甲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异特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梁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伤齿龙
世界十大最霸气恐龙
世界十大最霸气恐龙有:背甲龙、三角恐龙、始祖鸟、剑龙、秀颌龙、速龙、易碎双腔龙、雷克斯霸王龙、滑齿龙、中华鸟龙。
1、背甲龙
背甲龙常常被认为是装甲恐龙的始祖。它的特征就是全身带甲壳的身体和巨大的椎尾。但是背甲龙是甲龙属种最大的一种。与现在的陆地动物相比,背甲龙显得尤为巨大。
2、三角恐龙
三角恐龙是四肢动物,身体上有一块大型骨质褶边和三个角,和现代的犀牛看起来有些相似。它是恐龙家族中最好辨认的物种之一。
3、始祖鸟
初鸟类是恐龙的一个分支,包括它的后期代表,鸟类,以及大多数立即灭绝了的鸟类的近亲。始祖鸟与欧洲喜鹊大小形状相似,它可以长到一米长。尽管体型很小,它具有宽大的翅膀,所以推测它应该具有飞翔的能力。始祖鸟与现代的鸟类相比,似乎更接近于小型兽脚类食肉动物。
4、剑龙
剑龙在坚龙属中体型最大,但是也只有公共汽车那么大,大约30英尺长,14英尺高。这种四足恐龙是最好辨认的恐龙之一,因为它浑圆的背部竖立着两排像风筝一样的骨板,尾巴顶端有长着两对横向排列的长刺。尽管体型巨大,它在它的同辈蜥脚类动物面前显得很矮小。
5、秀颌龙
这种动物只有火鸡那样大,重量轻的只有0.26克重,它生活在大约一亿五千万年前的欧洲地区。它是已知最小的恐龙。秀颌龙是世界上少数几种确定所吃食物的恐龙,因为在它们的肚子中保留了小型蜥蜴的残留。
6、速龙
速龙也许是大家最熟悉的恐龙之一,它大约生活在七千五百万年到七千一百万年以前。速龙是一种中型奔龙,成年速龙长约6.8英尺,高约1.6英尺,重约15千克。速龙的头颅能长到9.8英寸长,呈独特的倒弧形,上表面向内凹进而下边向外凸。
7、易碎双腔龙
易碎双腔龙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恐龙。它也许是已发现的最长的脊椎动物,长约30-40米,总重量大概达到122公吨。任何产生巨大体型变异的进化因素都要从这个种类的起源说起。
8、雷克斯霸王龙
它生活在七百万到六百五十五万年之前北美洲地区。和其他霸王龙一样,雷克斯霸王龙是一种两足食肉动物,它巨大的头颅恰好与又长又中的尾巴相平衡。相比它那大而强壮的后肢,霸王龙的前肢非常小,但是很有力量,而且还长着两个足趾。
9、滑齿龙
滑齿龙是这里唯一一种科学上不属于恐龙类的物种,但是由于它们与恐龙一起生活在侏罗纪时期,所以通常上把它看成是恐龙的一种。主要发现滑齿龙化石的地区在英格兰和法国,在俄罗斯也有较小的种类发现。它像划桨一样的强健四肢说明它是个游泳高手。
它的冲击速度很快,是一种很强的潜伏性捕食者,它会用鼻孔观察水中的环境,来确定发出特殊气味的来源――这很有可能就是它的美餐。它大约有34英尺长。
10、中华鸟龙
中华鸟龙与其他小型恐龙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头颅大腿骨还要长,以及拥有很短很粗的前翼,上肢长度只有下肢的30%。
漫游地球的十大恐龙
漫游地球的十大恐龙有雷龙、恐爪龙、伶盗龙、剑龙、翼龙、南方巨兽龙、三角龙、异特龙、棘龙、霸王龙。
1、雷龙:大型是素食恐龙,尽管它很早就被人所熟知,但长时间以来,都与迷惑龙混为一谈。它于1879年被发现并命名为秀丽雷龙,但1974年遭到废除,变更为迷惑龙。
直到2010年才终于被正名,成为了独树一帜的大型恐龙。
2、恐爪龙:因为它后肢的第二趾上有非常大,呈镰刀状的趾爪,在行走时第二趾可能会缩起,仅使用第三、第四趾行走。
一般认为恐爪龙会用其镰刀爪来割伤猎物,但近年就迅猛龙重建模型的测试显示这爪作刺戳之用,而非割划。
3、伶盗龙:属驰龙科,驰龙科下所有恐龙物种都是令人恐惧的的食肉恐龙。
伶盗龙属中型驰龙类,成年个体身长约2m左右,拉丁名意为:敏捷的盗贼,是最广受大众喜爱并熟知的恐龙之一。
4、剑龙:体型非常庞大的巨型恐龙,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的草食性四足动物。它体长7-9m,高2.4-3.5m,重2-4吨。
栖息于平原,以群体游牧的方式,与其它如粱龙的食草动物一同生活。它利用背上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
5、翼龙: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可飞行的脊椎动物,生存于晚三叠纪到白垩纪末。它们的翼是由皮肤、肌肉、与其它软组织构成的膜,膜从胸部延展到极长的第四手指上。
翼龙类的体型有非常大的差距,从小如鸟类的“森林翼龙”,到地球上曾出现的最大飞行生物“风神翼龙”(翼展超过12m)。
6、南方巨兽龙:大型食肉恐龙,是有证据支持的,“体长”第2(最大体长13m), “体重”第3(最大体重10吨),的肉食恐龙,体重仅次于雷克斯霸王龙和埃及棘龙。
它生活在1亿年前的白垩纪的南美洲阿根廷。拥有强大的咬合力和极快撕咬速度,以及如同钢刀一样锋利的牙齿。陆地动物里咬合力仅次于霸王龙。
7、三角龙: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是晚白垩纪的代表物种,生活于北美洲。
因威风凛凛的三只大角、庞大的体型、极富表现性的攻击姿态,而成为了最著名的恐龙之一,在成千上万的恐龙物种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恐龙品种之一。
8、异特龙:又称跃龙或异龙,是中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龙。其身长9m左右,重1.5-3吨,生存于晚侏罗纪,活跃于北美洲、非洲等地。
它被学者认为是最聪明的恐龙之一,会集体围捕大型猎物,是异常凶猛的肉食性恐龙。就体形而言,它并不是肉食性恐龙中最大的,但它却拥有更适于猎杀的身体结构。
9、棘龙:兽脚亚目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非洲及南美洲,1915年命名。已知的最长的肉食性恐龙,是白垩纪很强的捕食达人,成年体长11-15m,重4-10吨。
长有吊桥状或圆帆状背脊,并拥有一系列适应水栖环境特征、步态不同于常规二足兽脚类的淡水水栖兽脚类恐龙。
10、霸王龙:又名暴龙,生存于白垩纪末期,它是肉食恐龙中出现最晚、也是体型最大型、最孔武有力的品种,它还是世界上从古至今,最强的食肉动物。
它体长12-15米,臀部平均高度约4m,头高最高近6m,平均重9吨,最重可达15吨。头部长度最大约1.55m。咬合力9-12万牛,嘴巴末端最大可达20万牛左右。
- 上一篇:世界十大客车场(世界大客车排名)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