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包含虐童事件反思的词条

bj0012023-12-17奇闻异事0

从幼师虐童事件中反思什么?

其一发生在山西太原一家幼儿园里。监控视频显示,这位老师对多名幼儿抽扇推搡,其中一名女童更是被扇几十个耳光。随后又有人曝出一组照片,揭露浙江温岭一位幼师的虐童恶行,这位老师双手揪住一名幼儿的双耳将其提离地面,孩子的表情痛苦不堪。 视频、照片经网络曝光后,舆论一片哗然。如此残暴的虐待行为,发生在托庇孩子的幼儿园里,不禁让家长们心有戚戚,不知自己的孩子何时也会遭此厄运。而肇事老师在视频、照片上表现出的暴戾、冷酷,也让人产生更普遍的疑虑和担心:即使不考虑幼儿教师的身份,她们的行为也违背了基本的人性常识。已经或即将为人妻、为人母的她们,本该对孩子们具备基于人性本能的关爱,而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她们背弃或丧失了这样的天性而变得那么乖戾而残暴呢? 从网络曝光的视频和照片看,前者中的幼师对一名孩子连扇数十耳光,其暴戾程度远非生气或不耐烦可以解释,倒像是怀有无限的怨愤需要发泄。而后者中的幼师提起孩子耳朵时,面对孩子的痛苦不仅毫无不忍之意,甚至面带戏谑的微笑。 事发之后,除了愤怒谴责之外,舆论也对此类行为的频繁出现进行了分析和归因。譬如,由于我国刑法中没有专门设立虐待儿童罪,导致对此类事件的当事人处罚乏力。浙江温岭的虐童幼师,就是以“寻衅滋事”罪被刑拘,明显暴露出法律的尴尬。此外亦有评论分析,我国幼儿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私立幼儿园教师资质良莠不齐,大批无资质的幼师上岗,也是造成虐童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譬如,山西太原曝出虐童事件的幼儿园即为无照的“黑幼儿园”,浙江温岭的那家幼儿园则为民办幼儿园,而两名肇事幼师则均未取得幼师资格。 教育部已作出表态,将严肃对待、处理此类事件。相信法律也将对其作出恰当的惩罚,设立“虐待儿童罪”也应该尽早提上立法日程。匪夷所思的事件频发的时候,就不能仅仅看做偶然的离奇个案,而是要从中看出更多的教训和隐忧。

对于幼儿园虐童事件,您怎么看?

幼儿园是孩子学习和娱乐的天地。幼儿园里出现虐童行为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有可能给孩子留下一辈子的阴影。

幼儿园虐童事件不仅是一种非人道的行为,还是一种违反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行为,我们必须坚决予以抵制。当然,在谴责幼儿园恶性行为的同时更要反思发生此类事件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幼儿园及其老师没有基本的教书育人的职业理念和关怀儿童的人文情怀,儿童动辄得咎,遇到不顺心之事即对儿童暴力相对、拳脚相加,玷污了为人师表的纯洁性,愧为人师。

第二,儿童的父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所以在把儿童送到幼儿园后,就不再监管孩子的行为,更不对幼儿园的虐童行为予以监督,听之任之,忍气吞声,致使儿童在幼儿园受到虐待时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怀和保护,助长了幼儿园的嚣张气焰。

第三,政府相关部门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加大对幼儿园的监管力度,没有及时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没有及时的对幼儿园及其老师进行处罚,致使虐童事件屡屡发生,这是典型的不作为,是教育部门职能的缺位。

第四,媒体没有加强舆论的喉舌作用,部分媒体人对一些恶性事件漠不关心,没有及时地对幼儿园虐童事件进行曝光,让虐童事件频频发生。

扩展资料:

杜绝幼儿园虐童事件的再次发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家长、学校和社会都要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承担起一份责任,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业作为天底下最光辉的行业,肩负着培育优秀人才、巩固国家发展的重要职责。作为启蒙教育的第一站,幼儿园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老师虐童事件,你有什么看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行业作为天底下最光辉的行业,幼儿园虐童事件为何会一再发生?除了老师的素质不高、幼儿园教师入门门槛低等原因外,对体罚者的处罚力度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施暴者。究竟如何防止幼儿园虐童的发生?这不仅是我们每个家长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需要反思的。

1、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各项素质。通过提高幼教聘用门槛,设立正式的教师编制,提高幼教的整体素质;

2、加强与完善幼儿园安全制度和必要的安全保卫措施。通过设立摄像头等监管措施,对教师行为进行管理;

3、通过立法明确虐待行为、规定惩戒措施。加大对施暴者的惩罚措施,大力追究其法律责任,让那些想对儿童施暴的教师有所顾忌;

4、提高幼师待遇,稳定幼师队伍。因为聘用幼教的工资较低,很难吸引到真正的优秀人才,长此以往必将陷入恶性循环。

抚顺残忍虐童案让全网愤怒:关于教育,这三点值得我们深思

作者 |魔斯妈妈幸福双翼学员

坐标 |深圳

1 残忍到令人发指的虐童案

写育儿文,我一直都回避特别负面的新闻,尤其是幼童受虐。

我害怕这类新闻看多了会影响自己的情绪,也希望自己传递的东西能够更阳光一些。

但是,当看到这起近年来残忍程度罕见的虐童案件,我内心抑制不住地想说点什么。

这个案件虽然很极端,但反思整个案件,孩子的隐忍不发声,亲属的沉默不觉察,这些关键点,非常值得我们在日常养育过程中引以为戒。

辽宁抚顺一名女童,父母离异,此前一直由父亲抚养。

2020年初因父亲开大货车无暇照顾,女童被送到亲生母亲处抚养。

没想到生母的男友以非人的方式虐待女童。

短短3个月内,女童睡地砖、不给盖被、被逼吞烟头、吃猫粮猫屎,孩子的体表和骨骼更是遭到长期、反复的施虐。

更让人愤怒的是,孩子的亲生母亲并没有加以阻拦,反而伙同其中。

一直到孩子被折磨得奄奄一息,母亲和男友担心出人命,才将孩子送到医院治疗。

当女童被送往医院的时候,高烧至39.6度,重度贫血,各项检查指数都低于正常值。

全身有多处烫伤及扎伤的痕迹,9根肋骨骨折,骨盆、胸椎、肱骨、股骨、尺骨等多处骨折,部分伤口在做手术时已溃烂。

在后续的治疗中,医生还从女童的腿中发现三根钢针。

当事情的真相一一浮出水面时,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被触痛了。

更多残忍的虐待方式,不想再描述了。

主治医生和护士看到忍不住落泪说:“这些伤的疼痛级别,是正常成年人都无法忍受的。”

这个案件的援助律师称: “这是我执业24年来见过最残忍的案件。”

纵观整个案件,有3个点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2 反思一:孩子为什么隐忍?

100多天的时间里,一个6岁的孩子日夜承受着难以想象的折磨,却不曾想过求救,或者揭发父母。

为什么?

很多媒体报道说,是因为孩子害怕。

因为妈妈恐吓她,要是告诉姥姥就死定了,姥姥姥爷都死定了。

这孩子太善良了,每天挣扎在死亡线上,仍不忘保护家人。

可是我们都知道,一个普通人再害怕,也很难忍受这种非人的折磨。

到底是什么力量或者情感,在支撑着孩子的意念?

这不得不提到孩子幼年对父母,尤其是母亲的依恋情节。

美国最负盛名的心理治疗专家朱迪思·维奥斯特曾在《必要的丧失》一书中提到一个故事。

一个孩子重度烧伤,结果发现把他扔到火里的人正是他的妈妈。

但是当孩子面对身体如此巨大的痛苦时,嘴里喊的仍然是“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朱迪思·维奥斯特说: 在孩子的幼年期(6岁以前),无论母亲对他有多坏,都比不上母亲不管他,抛弃他。

依恋情节,让孩子潜意识里就存在讨好母亲的意愿。

为此,他宁可在母亲身边被虐待,只要母亲还在。

举一个生活中更为常见的例子来感受一下。

相信大家一定见过街边妈妈教训孩子。

孩子可能惹妈妈生气了,妈妈不耐烦地把孩子打一顿,或者扔在街上独自往前走,佯装不要孩子了。

这个时候,不管谁对谁错,孩子通常都会哭着追过去抱住妈妈,开始妥协。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你会向一个打了你一巴掌的人认错吗?

成年人也许永远无法理解,一个孩子对于父母的感情。

孩子还小,可能会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

但我们作为本该给孩子最多爱的人,真的没有任何理由,用自己的强势和权威去伤害一个孩子。

3 反思二:100多天的施虐,为什么没有人觉察?

这次案件让人难以置信的一个关键点是:为什么身边的人都没有发现?

孩子不上幼儿园吗?老师没有发现吗?孩子的父亲和姥姥呢?

姥姥说3月底的时候,发现孩子胳膊上着石膏。

但孩子说是自己下楼梯的时候摔的。

而孩子的生父表示没有听过孩子求救,只是后来生母不让孩子跟父亲视频,才觉得有些异样。

他们都没有意识到,孩子有可能在遭受威胁。

但这同时也表明,身边的亲人缺乏对孩子的关心,或者说必要的觉察。

细数以前的案件,都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福建泉州5岁的小凯被虐待数年。

期间邻居、爷爷奶奶和亲妈都知道虐待的存在,但都没有及时阻止,直到孩子不幸死亡。

陕西西安6岁的鹏鹏被继母长期虐打,自己曾两次跑到派出所求救,最终却都被警察送回了家。

期间警察打电话给过孩子亲生母亲。但因为距离60多公里,亲妈没有去接他。等到再见时,孩子已经成了植物人。

这一次,如果不是医生及时发现并提醒报警,后果又会是什么呢?

恶人已经是恶人了。想清除这世上所有的恶人,不可能。

作为更多善良的存在,我们该做些什么?

那就是保持足够的警觉,不管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对身边正在遭受迫害和虐待的孩子。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更有觉察心一些,这世间恶人犯罪的机会就会少很多,受到伤害的孩子就会少很多。

从长远来看,世间的恶人也会少很多。

4 反思三:教孩子“敢于表达”比“学会坚强”更重要

这次抚顺虐童事件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很多公益组织也在自发地帮助孩子,给孩子进行心理援助。

孩子的身体需要一个很长的康复过程,同样需要一个过程的是,孩子心底的伤痕。

在日常养育中,父母同样不能缺少对孩子心理上的关注。

你以为现在大多数孩子生活都是幸福的,这只是极端事件吗?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北大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高达74.8%的中国儿童(16岁前)遭受过不同形式的虐待,中国潜在受虐儿童已达1000万。

什么叫虐待?

父母将自己的愤怒发泄到孩子身上,打骂孩子就是最常见的虐待。

孩子在外受到同伴的欺凌也叫虐待,比如校园欺凌。

是不是只有身体受到伤害才叫虐待?

事实上,精神上的虐待伤害更持久、影响更深刻。

比如在学校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在家庭长期受到父母的语言暴力。

豆瓣有个红极一时的“Anti-Parents父母皆祸害”小组,组内成员大多是被父母伤害过的年轻人,高达12万人。

小组里,有人做了一个调查,“父母最不能让你忍受的伤害”这个问题的答案下面,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贬低打击嘲讽子女。

孩子面对这些无处不在的伤害,日复一日,无法逃脱。

渐渐地,他们就学会了麻木,学会了忍受。

就像有记者采访受虐儿童时,孩子说的话那样:“习惯了,就不觉得疼了。”

甚至还有些父母连“孩子受到伤害”,都不知道。

如何让更多的孩子避免受伤呢?

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个观点:教会孩子敢于表达自己,比让孩子学会听话,重要一百倍。

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在外面,教育孩子勇敢地表达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受到的不公和伤害。

当孩子表达出来之后,我们父母要做的事情就是及时的看见、肯定,及时的抚慰、陪伴。

我们的教育中,有时过于强调孩子遇到困难要坚强,强调抗压、抗挫折的能力,却常常忽略孩子的感受。

事实上,3、4岁的孩子就已经知道考虑外界感受了,因为考虑外界感受,如果我们再反复要求孩子懂事听话,孩子就会忽略自己的感受。

如果父母长期忽略孩子的感受,孩子就可能在遭遇一些伤害后,不敢表达出来,不敢大声呼救,让一些小的伤害,累积变成大的伤害。

极端事件曝光的意义,不光是多一份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是要激发更多的正能量。

一如现在有那么多的好心人,主动自发地去帮助这个女孩一样。

终其一生,我们不过是希望孩子成为一个阳光自信、有力量、有勇气的人。

那就从我们自己开始,给足孩子心灵上的关注,感受上的鼓励,表达上的示范吧!

多一个懂得看见、肯定和鼓励孩子的父母,就多一个勇敢自信、敢于向不公说No的孩子。

当社会上这样的父母足够多时,我们就有力量影响到教育的生态,改善教育的品质,提升下一代的成长环境。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我们的孩子,值得更好的教育。

关于我们

幸福双翼专注专业系统家庭教育知识传播,致力于陪伴和支持千万中国家庭迈向幸福。

图片 / Pexels

看完今天的文章

你最大的启发和收获是什么?

赶紧在留言处

跟幸福君说说呗

如何处理幼儿园虐童事件

1、 不建议3岁前入园

孩子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自理能力的时候再送幼儿园。孩子不会表达,在幼儿园受到欺负也不会清楚地告诉大人。送幼儿园之前要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能力,比如吃饭、穿衣、上厕所等,在家里要刻意训练。

2、 不要舍近求远

不要为了好学校而舍近求远,这样做将带来接送孩子的难题,也会使得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不得不早起,以至于对他的健康有负面影响。

3、 尽量不要选择全托

学龄前儿童处于感情发展的关键期。非常渴求家人的关爱,如果此时送进幼儿园全托,孩子缺乏与亲人亲昵的接触,无法体验常人的感情,长此以往,他们会失去安全感、信任感。除非万不得已,家长不要“忍痛割爱”。

4、 选择信任度高的幼儿园

孩子入园前,多打听一下这所幼儿园的口碑,找自己的亲朋好友去了解一下,看看已经入园孩子的家长如何评价,留心一下这所幼儿园大班孩子的状态,老师的精神气质如何。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的多地了解这所幼儿园。

5、教育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看绘本的方式教育孩子要学会保护自己。在幼儿园受了委屈,回家要告诉爸爸妈妈。如果受到老师的虐待,不要正面反抗老师,因为反抗只会遭到更严重的侵害。和孩子约定小秘密,并且小秘密要告诉妈妈。家长要向孩子保证,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要孩子向大人说出真实情况,父母都不会怪罪,而且会尽力帮助孩子。

6、 平时不要动不动就打骂孩子

有时候面对孩子调皮的时候,家长都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打孩子的,也有冲孩子喊大叫的。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发脾气,打骂孩子,那么孩子在面对幼儿园老师的粗暴待遇时,也会无所适从,更糟糕的是他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这种情况。

7、 千万别对孩子说:“一定要听老师话,不然妈妈不喜欢你”之类的话

父母要给孩子信心,可以循循善诱的引导孩子改正错误,而不是拿语言去威胁,要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一定会准时来接你。防止老师虐童后也这样威胁你家宝宝。那你就更难得知实情了。

8、 对孩子多观察、勤交流

专家建议:首先是观察,看看孩子身体和情绪有无异常;如果孩子回到家,表情沮丧、长时间沉默,建议家长不要急着追问,这样反而不利于沟通。最好先平静地拥抱一下孩子,让他放松一点。然后,从小事情问起,引导他开始对话,如:几点回来的?然后,慢慢转向正题。

那么知道了怎样保护孩子,但是真的不幸自己的孩子被伤害了。作为家长该怎样保护自己的权益,讨回公道呢?

1、留下证据,先找老师沟通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受伤的情况,首先应该先拍照,留下证据。家长委婉的向老师询问,尊重老师,态度不要太强硬。和老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一定要得当,否则会适得其反。

2、联合其他家长一起向园方反应情况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多次受伤之后就要注意了,家长不要贸然找老师问,而是应该问问其他的孩子家长看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况。如果有,几个家长联合起来向园方反映,这样更有说服力和威慑力。

3、情况严重一定要报警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可能被老师虐待,要及时询问其他的家长,不要害怕得罪老师而选择隐忍。假如确有其事,要联合其他家长一起去学校询问并且查看视频,查看视频的时候,要用手机拍下视频以作为证据,防止家长看完以后,园方擅自删除视频,毁灭证据。情况严重的一定要报警或者反映给教育部门,倔不能姑息这种犯罪行为!

其实从中国频发的虐童事件中可以反映出很严重的两点问题:

法律法规过于原则性,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

目前中国的虐童事件所依据的法律主要为《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机关处理案件都是依照此法严格执行。其内容规定较为原则、缺乏具体性,例如本法只是规定了“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对于幼师的哪些行为属于“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怎样的行为算作“情节严重”,没有明确地说明。

相较于我国的法律规定,美国现有法律对虐童行为有较为明确的规定,非常详细的区分了体罚和虐待,比如体罚是只容许用木板或玻璃纤维板打屁股;体罚学生的权利只能由家长授权给老师,不经授权教师无权体罚学生;男教师不可以体罚女学生。这些十分具体清晰的规则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同时,美国的虐童行为定义地相当细化,虽然各州都有具体的认定虐待的方法,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六种虐待行为:对儿童的身体伤害、对孩子的忽视、对儿童的性虐待、对儿童的感情或心理伤害、抛弃儿童、毒品或药品虐待。这些较为详细的规定,使得有关司法机关在处理类似案件时有法可依据,同时也能提供案件处理的效率,我国可以适当的借鉴。

2.行为人承担的法律责任过轻,威慑力不足

  中国现阶段处理幼儿教师虎待儿童的案件,基本都依据行政处罚法和侵权责任法来进行处理,在行政处罚法范畴内可行的处罚方式主要有:行政拘留,一般为10日以内,较重的不超过15日;吊销教师资格证;罚款。民事赔偿责任也比较轻微,主要是赔礼道歉、支付赔偿金等。相比美国和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我国对虐童行为人的惩罚要轻的多。

美国50个州对虐童行为的法律各不相同,根据对儿童伤害情况,可判6个月至终身监禁。在很多州,虐童造成后果的,可以判一级重罪,刑期在30年以上,同时也会要求数额很大的赔偿。香港《侵害人身罪条例》规定,任何人故意袭击、虐待、忽略、抛弃或遗弃由他所看管的16岁或以下的儿童或少年人,而导致其受到不必要的痛楚或健康损害,均属刑事罪行,最高可判处监禁10年。台湾立法机构通过刑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也提到,凌虐或妨害未满16岁的人身心健全或发育,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

总 结

总之,希望通过此次让我们感同身受的虐童事件,能让大家得到反思。希望国家能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确保未成年人的身心安全!不要让这一起起痛心的事件再次发生了!希望有一天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就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