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湘西赶尸(湘西赶尸是哪个地区)
湘西赶尸是真的吗?
湘西赶尸是假的,从科学角度有以下三种解释:
1、解释一:湘西赶尸就是个大骗局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尸体是活人乔装打扮的,而真正的尸体已经通过人力或畜力驮运的方式,秘密抵达目的地,之所以要大张旗鼓地装神弄鬼,其实是为了骗取死者家属的钱财。
2、解释二:尸体是由老司及其徒弟扛着走的
先将一根竹竿或木棒穿过几具尸体的腋下,再把尸体的手臂绑在竿上,然后由老司和徒弟扛着前进,这样就形成了跳跃和晃悠的效果,像是尸体自己在跳着前进。
3、解释三:老司是将死者分尸转运的
老司在转运尸体的过程中,实际上只运送了头和四肢,而躯干部分则被赶尸人抛弃了,等到了目的地后,再用稻草或其它材料制作一个躯干,给尸体穿上寿衣,入殓仪式完成后,再让死者家属查验。
湘西赶尸的历史常识
从史料记载来看,湘西赶尸的出现,主要是集中在明清时期,因为在当时战乱不断,很多人死亡之后,都希望自己可以落叶归根,于是,赶尸也就随之出现了。
湘西赶尸的方式来源是因为过去一开始人们是以水运的方式,来运送想要落叶归根的尸体,不过,因为在过去,水运有着很多的讲究,船上有尸体,也被人觉得是不祥之兆,于是后来就渐渐发展成在陆地赶尸。
而“湘西赶尸”的主要地点,主要是从四川运往湖南、湖北地区。这是因为在过去,四川有着大量的来自于湖南、湖北的移民,自然,“湘西赶尸”最早也就从这里开始出现了。
湘西赶尸究竟怎么回事,这个“赶尸”究竟是个什么赶法?
80年代,香港影视业掀起了一股拍僵尸片的热潮,我们肯定都看过林正英拍摄的僵尸片,而且就算现在拿出来看感觉依然不过时。其实关于僵尸的传说,最著名的就是湘西赶尸了,传说湘西地区有着独有的赶尸文化,属于楚巫文化的一部分。赶尸的目的是为了把死在异乡的人带回他们的家乡,让他们能入土为安。不过这个“赶尸”究竟是个什么赶法呢,下面就为大家揭晓赶尸人的秘密。
月黑风高的深夜,无边的黑暗笼罩着大地,乡村旷野里静得让人心悸,几乎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在所有人都进入梦乡的时刻,一队奇怪的行人还在崇山峻岭的乡间小道上慢悠悠地前行着。
最前面的一个人,一身黑衣,腰系一条宽大的黑腰带。硕大的草帽,遮住了大半个脸。脚下一双草鞋,右手摇着一个铃铛,左手攥着小锣锤,偶尔向别在腰上的小锣敲上两下。铃声和锣声在寂寥的夜里久久回旋,特别刺耳。
黑衣人后面,跟着一队毫无生气的人,机械地迈着双腿,一律穿着宽大的黑袍,戴高桶帽,面色惨白,额上压着一张画着奇怪符号的黄纸。
这就是湖南大作家沈从文笔下描写的湘西赶尸场面。是流行于清朝年间的,极其神秘的现象。
前面的人是老司,也叫赶尸匠,手上拿的铃铛叫摄魂铃,腰上挂着的小锣又名小阴锣,后面跟着的全是死去多日的死尸。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赶尸这种职业呢?老司又是如何让尸体乖乖听话,跟着他前进的呢?
一、湘西赶尸的来源。
赶尸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数千年前,苗族祖先蚩尤率军外出征战,和敌人杀得天昏地暗。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大多数士兵阵亡前线,死尸堆积如山。蚩尤为了让将士们能在战死后魂归故里,特地下令军师作法,把阵亡兄弟的尸首送回家乡。
军师擅长巫术,只见他来到死亡将士们中间,在一阵咒语之后,所有尸体竟然奇迹般地站立起来,随着军师的一声“走”,尸体们便在军师“符节”的指引下,乖乖地踏上了返乡的旅程。
时间来到了明朝末年,随着农民起义军张献忠在四川的肆意大屠杀,造成四川人口的急剧减少,“丁口稀若晨星”。到康熙年间,清廷下令从湖南等地迁来大量人口,以改善四川严重的人丁稀少的局面。
这些千里迢迢来到四川的异乡人,恪守着落叶归根的传统习俗,一旦去世后,都希望回到家乡入土为安。虽然在清朝时期,进出四川多走水路,但一来船东不喜欢用船装运尸体,二来出川的水道必经三峡,那里水流湍急,暗礁密布,给运送尸体的船只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所以,搬运尸体的道路只能选择翻山越岭走陆路了,赶尸行当由此应运而生。
二、赶尸的基本过程。
老司把赶尸的活计称作“走脚”。在接到“走脚”业务后,老司首先要在尸体旁念一番咒语,然后将朱砂分别涂抹于尸体的脑门、背部、心窝、手板心、脚掌等处,贴上符纸,再用布条缠实。据说这样就封住了尸体的七魄。再将朱砂塞入死者的眼耳鼻口中,堵住三魂的出入通道。在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老司就开始念起咒语,尸体随即站起来,跟着老司踏上漫漫回家之路。
如果尸体数量过多,老司还会用一根绳索将他们连起来,或者用一根细长的竹竿将尸首窜起来,以便控制尸体前进的方向和速度。
当然,在赶尸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尸体无法翻越的陡坡或高坎儿,老司也会迫不得已对尸体进行逐一搬运。因此,老司一般都要求具备很好的身体素质。
赶尸都选择在晚上,白天都会在“赶尸店”停歇。“赶尸店”常年不关门,因为尸体都放在门板后面,老司给这些尸体施完咒语后,它们就会靠墙站立,直到夜里解咒后继续前进。
老司将尸体赶到目的地后,会避开死者家属,在三更半夜单独完成入殓仪式,整个过程不准旁人窥探,以免发生炸死现象。直到死者静静地躺在棺椁中,家属才被容许探视。
三、“赶尸”的对象选择。
老司并非所有的尸体都赶。在他们的业务中,有“三赶”“三不赶”的讲究。
所谓“三赶”,就是指被砍头的、遭受绞刑的、站笼而死的一律属于可以赶的范围;而病死的、自杀的、雷击身亡的均不在赶的行列。
四、“赶尸”揭秘。
说法一:“赶尸”就是个大骗局。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尸体是活人乔装打扮的,而真正的尸体已经通过人力或畜力驮运的方式,秘密抵达目的地。之所以要大张旗鼓地装神弄鬼,其实是为了骗取死者家属的钱财。
说法二:尸体是由老司及其徒弟扛着走的。
先将一根竹竿或木棒穿过几具尸体的腋下,再把尸体的手臂绑在竿上,然后由老司和徒弟扛着前进,这样就形成了跳跃和晃悠的效果,像是尸体自己在跳着前进。
但这种说法有诸多不合理的地方。首先是,竹竿或木棒,是否能承受尸体的重量?其次是,老司的身高必须和尸体匹配,否则明眼人一下就会看出破绽。
说法三:老司是将死者分尸转运的。
老司在转运尸体的过程中,实际上只运送了头和四肢,而躯干部分则被赶尸人抛弃了,等到了目的地后,再用稻草或其它材料制作一个躯干,给尸体穿上寿衣,入殓仪式完成后,再让死者家属查验。这就解释了老司在入殓尸体时,为什么不让家属在场的原因。
但这种瞒天过海的手法,既无法解释尸体行走时的跳跃状态,也不符合道德伦理,而且很容易让死者家属发现。
除了上述问题外,尸体的防腐处理,也是老司必须要逾越的难关,难道仅仅靠朱砂,就能保证尸体长时间不腐烂?
总之,湘西“赶尸”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现象,至于其真相和手法,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
湘西三邪——“赶尸”
在湘西,共有“三大邪”,其一为“赶尸”,其二为“放蛊”,三为“落花洞女”。也正是这三邪,让湘西成为一片不折不扣的神秘之土,而赶尸,则是其中最广为人知,也是最骇人听闻的事件,这些年不少影视和文学作品以此为原型加以改编演绎,更是越来越玄乎了。
“湘西赶尸由来已久,客死他乡之人,被赶尸人带领着,一步一跳行走在山林的夜色中。赶尸人手摇铜铃不紧不徐,死尸身披咒符亦步亦趋,山间小路上,但凡能够听到那铜铃响声的地方,鸡不鸣狗不叫,鸟兽回避,连游鱼都深深地潜入了水底。”
赶尸,顾名思义的话,就是活人赶着尸体走。用当地的行话来说,又叫移灵、走影、走脚,兴起于清朝中叶,发源于沅江上游一带。在中国,自古都有一个落叶归根的观念。虽说人死如灯灭,但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客死他乡之人,往往都要运回家乡安葬。这便催生了赶尸这个特殊的行当。
说到整个赶尸的经过,民间传说甚广,三个重要的名词:走尸、赶尸匠、死尸客栈。
在解放前,若在湘西神秘的山村小客店投宿,便极有可能看到死尸走路,当然,尸体当然是不会自己行走的,这就需要一个特殊的人,通过特殊方式来引路,这个人便是赶尸先生,当地人称之为“赶尸匠”。通常来说,无论尸体数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赶,有些赶尸匠也会带着一两个徒弟,一是怕天黑路滑,尸体翻倒,多个人也多个照应,二则是有的尸体死相恐怖,多个人也能给自己壮壮胆。赶尸匠通常不打灯笼,手中拿着一个被称为摄魂铃的铜铃,摇得叮当直响,用当地人的说法来说,是让他身后的这些他乡之魂找到他的方向,不至于魂魄离体,成为孤魂野鬼。
“走脚”的时间选择也颇为讲究,赶尸匠一般是昼伏夜行,不会穿村过镇,而是选择一些荒山野岭,或是山间小路徐徐而行,这也很好理解,要是大白天的带着一队尸体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还不吓死人呐?其次也是忌讳猫狗等畜生冲撞尸体,要是尸体残缺不全,也没法向雇主交代。赶尸途中有“死尸客栈”,只有赶尸匠和尸体入住,活人不住,由于收入不菲,这些客栈虽然看起来门庭冷落,倒也经营得不错。赶尸匠赶着尸体,天亮前就达到客栈,夜晚悄然离去。尸体都在门板后面整齐地倚墙而立,遇上大雨天不好走,就在店里停上几天几夜。雇主事先会给赶尸匠交上一半的钱,等到了目的地,交接了尸体,再把剩余的钱给补上,这一趟“走脚”便算是完成了。
沅陵县的楠木铺乡有一位孤寡老人,据老人说,在他爷爷辈那个年代,村里有一个瘸腿师傅,以前做木工的,人家都叫他'李瘸子’,李瘸子腿摔折后,干不了活,便在附近山里开了一家小店,小店只有两间房,没有名字,但据说赚了点小钱,李瘸子后来还娶了个媳妇。老人没有明说,但我们大概也能猜到,这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死尸客店了。死尸客店通常房门大开,当问老人这样会不会招贼时,老人咧开嘴笑了,说道:“给死人住的,哪个敢进去哟!”
有书面文字详细记载,赶尸活动主要出现在湘西的沅陵、泸溪、辰奚、叙浦四县。
往北不能过洞庭湖,向东只到靖州,向西只到涪州和巫州,向西南可到云南和贵州。传说,这些地方是苗族祖先的鬼国辖地,再远就出了地界,即使道司法术再高也赶不动那些尸体。著名苗族作家沈从文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写道:“经过辰州(今沅陵),那地方出辰砂,且有人会赶尸。若眼福好,必有机会看到一群死尸在公路上行走,汽车近身时,还知道避让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样。”
湘西有一个特点,这里少数民族众多,有土家、苗、回、瑶、侗、白等30多个民族,当今不少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苗族是最早发明兵器、刑法、巫术的民族,因此赶尸匠在当时也被看做是“半人半巫”的存在,备受敬畏。巫是什么?古人说,巫者,医也。所谓“医”,在古人眼里,就是人生乃至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最高境界。《黄帝内经》就是证据。在以前科学不发达的年代,民间普遍认为“医”和神灵相关,湖南在战国时期是楚国,“楚地”也便一直沿用了下来,赶尸、蛊术等都属于楚巫文化的一部分,而巫有黑巫术和白巫术之分,赶尸通常被认为是白巫术。
赶尸是门手艺活儿,规矩繁多,又因手法不同,分若干流派,各赶尸家族族规也不尽相同,流传较广的大致有两点。
一、传男不传女。在湘西,赶尸传男不传女,巫蛊传女不传男。赶尸为什么只传男人呢?其实很好理解,男儿力气大,胆子壮,在赶尸匠看来,阳气重,可以镇住死尸的阴气。
二、传内不传外。赶尸家族对自家手艺绝活儿都严格保密,从不外泄,只有血缘关系的男性才有继承权。
凡被砍头的(须将其身首缝合在一起)、受绞刑的、站笼站死的这三种可以赶。传说因为他们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气,既思念家乡又惦念亲人。可用法术将其魂魄勾来,以符咒镇于各自尸体之内,再用法术驱赶他们爬山越岭,甚至上船过水地返回故里。
1.雷击殆命者不赶,此类人在苗民看来是不孝不仁、暴殄天物之辈,早被雷神打得三魂七魄俱灭;
2.投河吊颈者不赶,他们的魂魄被野鬼纠缠,招回会影响旧鬼投生,宿命如此;
3.病死者不赶,其魂魄已被无常勾去,法术不能把他们的魂魄从鬼门关那里唤回来。
在湘西民间,自古就有赶尸这一行业,但这一行业又是何时何人所创呢?据说这跟“奇门遁甲”有密切关系。奇门遁甲是道教中的玄学,分法术和占卜两种,起源于九宫算法。
赶尸的起源,民间有书记载:相传几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阿普(苗语:公公)蚩尤率兵在黄河边与敌对阵厮杀,直至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后方撤退,士兵们把伤兵都抬走后,阿普蚩尤命令阿普军师把战死的弟兄送回故里。
于是阿普军师装扮成阿普蚩尤的模样,站在战死的弟兄们的尸首中间,在一阵默念咒语、祷告神灵后,原本躺在地上的尸体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节”后面规规矩矩向南走。敌人的追兵来了,阿普蚩尤和阿普军师连手作法引来“五更大雾”,将敌人困在迷魂阵里……这便是赶尸的最早版本。
因是阿普军师所“司”(实施、操作意)之法术让大家脱的险,大家自此又把他叫“老司”;又由于阿普老司最后所用的御敌之实乃“雾术”,而“雾” 笔画太多难写,于是改写成一个“巫”字取而代之。其实,这巫字也是个象形文字:上面一横代表天或者雾,下边一横则代表地,而中间的那一竖就表示“符节”了;竖的两边各有一个人字,右边那个代表阿普蚩尤,左边那个代表阿普老司,意思是要两个人联合起来才能作巫术。
第一种说法:尸体其实是背的。 赶尸人事先会在尸体上涂上药水防腐,用黑布盖上,然后带着两三个徒弟,轮流背运尸体,直至目的地。至于口中所念的咒语,和手中摇的铃铛,其实是为了制造恐怖气氛,让生人远离。因为赶尸人走的是夜路,黑灯瞎火的容易出现视觉误差,所以尸体看起来像是在自己行走。这种说法目前传得比较广。
第二种说法:尸体是用扛的。 这种说法最早来源于台湾一家名为《怪力乱神》的电子版上。2006年,《怪力乱神》上刊登了一篇揭秘赶尸的文章,大致的意思是说,在赶尸时,赶尸人会用一根细长的竹竿,从尸体腋下穿过,并将手臂捆绑在竹竿上,尸体穿着宽大的寿衣,遮住了竹竿,而赶尸人则扛着竹竿走。由于竹竿受力后弯曲,带动尸体晃动,在夜里看上去就像是直立的尸体双手平举在跳跃一般。
第三种说法:分尸后搬运。 中央电视台10套《走近科学》栏目曾播出过一期《行走的尸体》,报道说有运尸匠会只留下尸体的头和四肢而抛弃躯干,而另用稻草等扎一个新躯干。而搬运时一名运尸匠会把尸体背上,然后一起套上黑尸布。为防止死者家属看穿,赶尸匠会独办收殓,只让家属粗看尸体。这种解释没有说明如何同时运多具尸体,也没有解释尸体如何蹦跳状前进。
第四种说法:假死人之说。 这种阴谋论观点认为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赶尸,尸体是活人装的,“赶尸”其实是黑帮的走私活动,借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争相走避的队伍,掩饰贩毒非法行为。“赶尸”的时候,“假死人”会头戴大草帽,将头部都覆盖住,身上穿长袍大褂,手臂纸钱。四肢捆上竹片,目的是不让手足关节弯曲,是其据退跨步显得僵硬,俨然像死尸。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My故事站
想要知道更多故事,请关注上方微信公众号,谢谢支持
湘西赶尸
看过僵尸片的大家,一定记得僵尸都是一跳一跳的,这样电影的取材便是来自于湘西赶尸。
著名作家 沈从文 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写道:“经过 辰州 (今沅陵),那地方出 辰砂 ,且有人会 赶尸 。若眼福好,必有机会看到一群死尸在公路上行走,汽车近身时,还知道避让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样。”
赶尸作为苗族一种民俗事项,是 巫术 的一部分。 赶尸,也与 蛊毒 、 落花洞女 一起,并称为“ 湘西三邪 ”。 研究赶尸,对于从中了解苗族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具有多重学术价值。
神话起源
赶尸的起源,民间有书记载:相传几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 蚩尤 率兵在黄河边与敌对阵厮杀,直至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后方撤退,士兵们把伤兵都抬走后,阿普蚩尤命令阿普军师把战死的弟兄送回故里。
于是阿普军师装扮成蚩尤的模样,站在战死的弟兄们的尸首中间,在一阵默念咒语、祷告神灵后,原本躺在地上的尸体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节”后面规规矩矩向南走。敌人的追兵来了,阿普蚩尤和阿普军师连手作法引来“五更大雾”,将敌人困在迷魂阵里……这便是 赶尸 的最早版本。
刑罚起源
清朝有“ 秋决 ”的惯例,各州府县衙门每年秋分时节都会奉 刑部 的批文处决死牢中的死囚。本地的死囚处决后自有其家属收尸埋葬,而欲将被处决的客籍死囚则需搬运回故里,通常一具尸首需要请四人抬运,花费较大,而请老司赶尸返乡则相对费用少,并且可以保证中途不腐不臭,因为被抬之尸一天以后就可能 腐烂 。
技艺传承
体型条件
湘西民间,自古就有赶尸这一行业, 赶尸匠 从不乱收 徒弟 。学徒由家长先立字据,接着赶尸匠必须面试。一般来讲,要看满16岁,身高1.7米以上,同时还有一个十分特殊的条件,相貌要长得丑一点。
面试项目
赶尸匠先让应试者望着当空的太阳,然后旋转,接着突然停下,要你马上分辨东西南北,倘若分不出,则不能录用。因为你此时不分东西南北,就说明你夜晚赶尸分不出方向,不能赶尸;
接着,赶尸匠要你找东西、挑担子。因为尸体毕竟不是活人,遇上较陡之高坡,尸体爬不上去。赶尸匠就得一个一个往高坡上背和扛;
最后,还有一项面试,这就是 赶尸匠 将一片桐树叶放在深山的坟山上,黑夜里让你一个人去取回来,只有这样,才能说明你有胜任赶尸匠的胆量。这三关顺利通过了,你便取得了当赶尸匠学徒的可能。
教授画符
师父教徒弟,第一件事是 画符 ,这种十分奇特的符,是在黄纸上用朱笔画上又像字又像画的东西,途中遇到意外情况,便将这种奇特的符朝西挂在树上或门上,有时也烧灰和水吞服。
同时徒弟必须学会三十六种功,才能去赶尸。第一件功,便是死尸“站立功”,也就是首先要让死尸能站立起来。第二件功是“行走功”,也就是让尸体停走自如,第三件功是“转弯功”,也就是尸体走路能转弯。另外,还有“下坡功”“过桥功”“哑狗功”“还魂功”等。
揭开神秘的面纱
无论是背尸还是分尸,都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尸体的防腐,因为赶尸的路都在山区,少则需十天半月,多则一个多月。学者研究认为,湘西的崇山峻岭生长各种草药,苗族先民总结出一套独特的苗医苗药体系。其中,有一项是对尸体做去水处理后,进行草药熏蒸,尸体就可以长时间不腐烂。
此外,学者们认为,湘西苗族较早地掌握了炼朱砂的本领,朱砂加热后会还原成汞,而汞是最常见的防腐材料。赶尸一般除了祖传的神符外,还少不了朱砂。吉首大学副教授陆群经过调查,写下《湘西赶尸》一书。她认为,赶尸不在于技术的真实,而在于职业的真实。赶尸作为职业,确实需要赶尸人掌握防腐技术,胆子大、力气大,才能胜任长途运尸的工作,而让死人行走的法术是不存在的。将赶尸神秘化,是为了提高这项职业的门槛和收入。
1994年,香港一个摄制组到湘西,准备拍一部民俗电影《湘西赶尸》,湘西籍著名画家黄永玉得知后,给电影公司老板写了封措辞激烈的信。信中说:“使世人不要误解我们那块正待开发的土地。”在他的坚持下,影片没有拍成。
而今天,在湘西凤凰古城,每当夜幕降临,赶尸作为一项民俗用舞蹈形式呈现在游客面前。当神秘的色彩被科学荡涤,人们发现,湘西赶尸其实是特定历史文化环境下楚巫文化的一个小小延伸,是特定人群(如巫师)为满足人们叶落归根的心愿而将某些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生计方式的结果。
顾问指导:闺蜜团
资料出处:百度资料整理 /
赶尸是哪个地方风俗?
赶尸是湘西地区苗族的风俗。
自清朝起就被广为流传,更是很多惊悚电视、惊悚电影的题材,然而“湘西赶尸”从未得到科学的验证,也没有人亲眼见过“湘西赶尸”,但从“湘西赶尸”可以从中了解到苗族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湘西赶尸和蛊毒、落花洞女一起合称为“湘西三邪”。
简介
赶尸的人一般是一位身穿道袍的法师,而在尸体前有一位“赶尸匠”,他一年四季,刮风下雨都只是穿一双草鞋,身上穿一身青布长衫,腰间系一条黑色腰带,头上戴一顶青布帽,手拿铜锣,腰间则是背一包符。法师则在尸体前带路,法师不提灯笼,一边敲打着手中的小阴锣,一边领着尸体向前走,手里还时不时地摇着摄魂铃,让夜行人让路。
在夜间行走时,尸体则是头上戴一顶高筒毯帽,额头上贴着几张写着符的黄纸。在赶尸途中有“死尸客店”,赶尸匠在天亮前到达死尸客店,夜晚离去,尸体则是停歇在两扇大门板后面。
- 上一篇:中国真实穿越事件已被证实(平行世界的真实案例)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