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死在太空的三位宇航员(死在太空中的宇航)
航天史上的悲剧!苏联3名宇航员惨死在真空中
人类在 探索 宇宙过程中,在太空遇难的次数仅有一次,就是苏联的联盟11号飞船,这次事故造成了3名宇航员直接暴露在真空环境中惨死,他们在返回地球的途中死亡,所以遗体回到了地球,并未在太空流浪。如果这几名宇航员在太空舱外死亡,他们的结局就是成为地球的“人造卫星”,和许多太空垃圾一样环绕在地球周围飞速运动,人类很难回收尸体,尸体也不会腐烂。
苏联3名宇航员在太空中惨死,这起事故完全可以避免,是求胜心切才导致悲剧的发生。20世纪70年代是美苏航天争霸时期,1969年美国率先登上了月球,苏联做出回应,在1971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礼炮一号”。为了尽快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站内,苏联在设计飞船时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失误,原本只能容纳2名宇航员的舱内,现在必须要挤进3名宇航员,这3名宇航员的职务是指挥长、科学工程师、航天工程师,少一个都不行。这时苏联想到了一个非常冒险的办法,宇航员在舱内都身着宇航服,如果让这3名宇航员在舱内都不穿宇航服,岂不是2人空间就可以变成3人空间?大家都知道,太空舱内不穿宇航服也是可以的,因为舱内也能够提供氧气和抵御宇宙辐射,而在舱内穿上宇航服相当于双重保险,如果发生意外事故,宇航员可以大大提高生存几率。
或许是苏联心存侥幸,选择了让这三人不穿宇航服和空间站对接,这项任务起初进行地非常顺利,3名宇航员成功地从联盟11号飞船对接进入200公里高的礼炮一号空间站内,也在空间站内待了将近24天的时间,期间研究了失重状态下植物的生长,也对天体进行了观测,顺利地完成了所有任务。但当他们返回地球时,出现了重大意外。返回舱在和空间站分离过程中,压力阀门被内部气压震开,直接让返回舱内的气体进入太空中,3名宇航员就这样暴露在真空中,只用了短短15秒的时间,宇航员就意识模糊,身体内外的气压差会产生一种极为恐怖的减压病,就像潜水员从较深海域迅速上浮到海面是一样的。宇航员在真空环境中,血管内的血液由于减压作用开始产生气泡,氧气从血液中被压迫出,积累到肺部,肺部开始破裂,全身出现大出血,眼压增大导致失明,气压不断减小导致体液开始接近沸点,身体会膨胀变大1倍,60秒人就会彻底死亡。而这时苏联的全国人民都在盼望他们的英雄归来,当打开舱门的那一刻,媒体看到的却是3具死尸,医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抢救,但最后3人还是被争端为减压死亡。
按照原本舱内的设计,进入2名身穿宇航服的宇航员,这起事故就可以避免,宇航服可以平衡内外气压。事后,苏联启动了事故的调查评估,确认联盟11号飞船和空间站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人类 历史 上第一座真正的空间站再也没有宇航员进入了,空间站仅在太空待了半年时间就受控坠毁到太平洋。
1971年苏联飞船返回地球,打开舱门却发现三名宇航员已经死亡
自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第一次登陆太空,截止到2018年,共有38个国家的561名宇航员进入过太空。向地外太空 探索 ,发射航天飞船,运送宇航员到外太空是很多国家展现 科技 实力的手段。航天员在太空要面对很多未知的危险,因此航天灾难时有发现。美国航天史上就曾发生过3起巨大灾难,其中2003年2月1日发生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空难就造成了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但是截至到目前,宇航员在太空中死亡的案例仅有一次,这就是1971年的苏联联盟11号宇航员死亡事件,这起事件共造成3名宇航员同时死亡。
苏联和美国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太空 探索 的国家,自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一号第一次登陆太空,到1969年7月27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丹首次登陆月球,这两个超级大国便展开了激烈的太空竞赛。
继苏联、美国之后,其他大国,如英国、法国也很快加入了对外太空的科研 探索 ,但没有一个国家像苏联、美国这样投入巨大,结果是世界航天史上的重大灾难中,有90%以上都发生在这两个国家。这些灾难共造成了42名宇航员死亡,地面死亡人数更是多达近200人。
在所有的航空灾难中,发生于1971年6月30日的苏联联盟11号宇航员死亡事件,是迄今为止唯一一起宇航员在太空中死亡的案例,此次事故共造成3名宇航员同时死亡。
苏联一直走在太空 探索 的前列,发生事故的联盟11号是苏联第三代飞船“联盟”系列,要知道那还是上一世纪七十年代,苏联的载人飞船都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
1971年6月6日上午7时55分,联盟11号在 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此次联盟11号的任务非常重要,它将与苏联发射的世界上第一个长期在轨的空间站礼炮1号对接,并让宇航员进入空间站站内。
美苏太空竞赛中,苏联最初占据先机和上风,但随着美国下血本加码太空研究,终于是后来居上。1969年7月27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丹完成了人类 历史 上首次登陆月球的壮举,这大大地刺激了苏联人,苏联的载人登月计划遭到一系列重大挫折后,决定不再与美国在登月方面继续竞争,而是转而发展更有价值的空间站。
联盟11号的3人宇航员小组包括:指令长 格奥尔基·多勃罗沃利斯基,实验工程师维克托·帕查耶夫和飞行工程师弗拉季斯拉夫·沃尔科夫。这三人都是苏联在全国挑选出的300名准宇航员中的佼佼者,可以说是苏联当时最顶尖的航天人才。
联盟11号飞船发射升空后,于6月7日与礼炮1号成功对接。当日 10时45分,3名宇航员成功进入空间站。他们在空间站共停留了23天18小时22分,进行了一系列天文观测、植物在失重条件下生长的实验和一些医学实验,获得不少宝贵资料,可以说是圆满完成了地面交给的各种实验任务。
6月29日下午9时,3名航天员没穿航天服就离开礼炮1号返回联盟11号。飞船离开空间站后飞行了4个多小时,并保持着同地面上的联系,一切看起来都非常顺利。
6月30日1时35分,飞船按程序启动制动火箭。在再入大气层前,返回舱和轨道舱分离。但连接两舱的分离插头分离后,返回舱的压力阀门被震开,密封性能被破坏,返回舱内的空气从该处泄漏,舱内迅速减压,致使航天员因急性缺氧、体液沸腾而死亡。
悲剧发生的猝不及防,但这场悲剧的根源,其实是苏联人自己造成的。
宇航员在外太空的个人防护要做到丝丝入扣,这其中宇航服至关重要,但是这三名宇航员在回到返回舱后并没有穿着宇航服。这是为什么?当时正处于美苏太空争霸最激烈时期,苏联为了能领先,完成更多的科学实验,将原本只能容纳两名宇航员的空间,硬塞进3名宇航员。而要想容纳下3名宇航员,就只能不穿宇航服,挤出的空间正好可以多容纳一人,苏联采取了这种最危险的方法,付出的代价就是3名宇航员惨死在太空。
在距离地球168千米的太空,返回舱的密闭空间里存在着一定的空气,这些宝贵的空气一旦泄露,后果将不堪设想。人一旦暴露在真空中,其死亡过程是非常可怕的。 返回舱的压力阀门被震开后,密闭性能被破坏,空气开始逃逸,在短短的30秒钟之内,轨道舱内的空气全部丢失殆尽。尽管三名宇航员已经看出了事态的严重性,帕查耶夫甚至把自己从固定座位上解开,试图手动关闭真空管的进口,但最终失败了,而其他两名宇航员则只能坐在位置上,眼睁睁看着却帮不上忙,随着舱内空气的消失,处在真空状态下的三名宇航员,也迎来死亡的至暗时刻。
人一旦暴露在真空,除了严重缺氧,血管内的血液会逐渐产生气泡,氮气从血液中溶出然后积累到肺部,肺部会在氮气的充斥下膨胀直至爆裂,全身血管都开始产生气泡并大量堵塞血管,由于血管壁具有渗透性,大量的血液从器官组织溢出,造成全身各个部位大出血,整个人也会逐渐失去意识。
3名宇航员的死亡过程只有短短一分钟,随着气体逐渐排出体外,他们浮肿得像夸张的胖子,体积增大了1倍,等到气体排干净了,又像气球一样瘪下去,这个过程对于任何人来都堪称是痛苦不堪,他们的死状简直是惨不忍睹。
太空中发生的意外并没有导致返回舱着陆失误,相反的,返回舱在降落伞减速下最后安然着陆到地面。只是当人们打开舱门时,看到的却是已经遇难的3名宇航员的尸体。
这是人类航空史上唯一一起宇航员在太空中死亡的案例,虽然苏联在空间站的成就在当时已经属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在这一方面要落后于苏联,但这一起本不该发生的事件,却是苏联航空史上的耻辱。事后,苏联解除了航天负责人卡马宁将军的职务,推迟了苏联空间站的使用计划,将礼炮1号退回太平洋后销毁。
为了防止悲剧再一次发生,联盟号直到两年多后再一次启用,将乘员从3人缩减到2人,并 增加了1套生命保障设备,规定在上升、返回段必须穿上航天服。从这以后,航天员在太空因真空死亡的悲剧便再也没有发生过。
哪位航天员是在太空中牺牲的,请说说原因。
哪位航天员是在太空中牺牲的,请说说原因。
有不少啊,像前几年美国航天飞船爆炸就牺牲了7位宇航员了。
根据公布的资料,至今已有22位航天员为太空事业献出了生命。其中有16名美国人,5名俄罗斯(苏联)人,1名以色列人。其中最严重的是1986年1月28日和2003年2月1日美国“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生爆炸,共有14名航天员在事故中遇难。
详细:
据官方统计,迄今为止共有22名航天员在载人航天事故中牺牲,其中美国17人其中3人是在“阿波罗”1号飞船地面试验中死亡,苏联5人。另外还有由于飞机飞行事故死亡的航天员18名,其中美国11名,苏联7名。多数死于歼击机飞行事故,尤里?加加林就是在一次飞机飞行训练时发生事故遇难的。
全球致命航天事故
时间 死亡人数 事件
1961年3月23日1被确定为苏联第一个首航太空的航天员邦达连科在充满纯氧的舱室里进行紧张的训练,休息时,他用酒精棉球擦完身上固定过感测器的部位后,随手将它扔到了一块电极板上,结果舱内燃起大火,他被严重烧伤,10个小时后死亡,成为人类载人航天活动中第一个遇难的航天员。
1967年1月27日3美国阿波罗1号飞船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模拟发射时失败,航天员维吉尔·I·格里索姆、爱德华·H·怀特和罗杰·B·沙菲丧生
1967年4月24日1苏联航天员弗拉基米尔·科马罗夫驾驶的联盟号飞船返回地面时减压伞未能开启,飞船坠毁,航天员丧生
1971年6月29日3在太空完成24天轨道试验的苏联航天员格奥尔基·科马罗夫、弗拉基米尔·沃尔科夫和维克托·帕沙耶夫返回地面,与预定降落时间还有30分钟时因减压操作失误而丧生
1986年1月28日7美国挑战者号太空梭在升空73秒后爆炸,7名航天员全部丧生,其中包括中学女教师克丽斯塔·麦考利
2003年2月1日7哥伦比亚号太空梭在原定降落时间16分钟前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络,继而在得克萨斯州中部上空解体,7名航天员无一生还
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太空梭的失事更是震惊了全世界。这是世界航天事业的重大损失,此次灾难,使“是否继续进行载人航天飞行”重新成为人们争论的话题。
1986年1月28日七名牺牲的航天员是谁?
遇遇难者名单
分别是机长:弗朗西斯·斯科比,46岁;驾驶员:迈克尔·史密斯,40岁宇航员:朱蒂丝·雷斯尼克(女),36岁;罗纳德·麦克奈尔,35岁;埃里森·奥尼佐卡,39岁;格里高利·杰维斯,41岁;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芙(女),37岁,
机长弗朗西斯·斯科比(Francis Scobee)曾是美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后来成为一名高阶飞行器的试验飞行员,一生与危险打交道。他幽默、开朗,成为全机组的核心与灵魂,
驾驶员迈克尔·史密斯(Michael Smith),曾在美国海军服役,担任过战斗机飞行员,多次获得奖章,其中包括海军特级飞行十字勋章和国家敢于战斗银星十字勋章,
宇航员朱蒂丝·雷斯尼克(Judith Resnik),在余暇时喜欢弹钢琴,喜欢在音乐中寻找美的享受。朱迪丝喜欢微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对人民有所贡献。她的微笑中充满对事业和生活的信心。
宇航员罗纳德·麦克奈尔(Ronald McNair),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南部,在棉田的劳动中锤炼了他坚毅的性格他梦想着到外层空间站去生活,在失重的太空中做试验:吹奏萨克斯管。
格里高利·杰维斯(Gregory Jarvis)满怀希望参加这次宇航旅行,他随身带着一面小旗子,这是他的母校巴法洛纽约州大学送给他的纪念品,他愿带着这面旗帜去开拓空间的探险,
埃里森·奥尼佐卡(鬼冢承二;Ellison Onizuka)生于夏威夷,其祖籍是日本人。他在孩提时代总爱光着脚板在咖啡地和麦卡达美亚墓地跑来跑去。他早就梦想着有一天去月球旅行。成为飞行员后,他雄心勃勃地准备大展巨集图
科里斯塔·麦考利芙(Christa McAuliffe)出生于美国波士顿,在新罕布什尔州康科德中学任教。她是一位有名的社会学女教师,已婚,并育有一儿一女。按计划她将在太空通过电视向美国和加拿大250多万中小学生讲授两节太空课,还将在太空梭上参加几项科学表演,录影后也要向学生播放,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教师”
航天员在太空中看日出,航天员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宇航器??要不牵强点说是太阳,看到日出是因为地球动了,参照地球,宇航员肯定不是静止的,他要静止了只能在同步卫星那个高度和维度上,那还要宇航员干嘛
航天员能在太空中生存吗?
可以在空间站里论年的呆著。不过出舱状态下,宇航服里的洋气只能供给几个小时,而且无法进食,所以生存还是在舱内的。
航天员在太空中有哪些工作?
1、载人航天器硬体出现故障时,航天员能实施在轨检查和维修,使其恢复正常工作。
2、载人航天器自动控制系统失灵时,航天员能用人工控制的方法使其安全返回地面。
3、航天员能独立地接受载人航天器上各类仪表显示的资讯,对其进行判断和决策,并作出快速反应。
4、在载人航天器与地面失去联络时,航天员能独立完成任务并安全返回。
1、基本条件
与飞行员选拔相同,但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要求更高。
2、医学选拔
除沿用飞行员的医学选拔条件外,还在既往史上注意有无隐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紊乱。在体检中须全面而细致地检查心血管系统、前庭功能和视觉系统等。
3、心理选拔
心里素质选拔是航天员选拔的重要方面,要查明受检者的性格、情绪稳定性、精神状态、与人共事的适应性和协调性等。
4、航天特殊环境耐力选拔
在载人航天初期,人们十分重视特殊环境耐力选拔,但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载人航天器内环境的逐步改善,一些特殊环境因素测试,如噪声、振动、温度已经不再作为选拔的主要内容。特殊环境耐力选拔主要进行的是失重适应能力和返回后再适应能力的测试,如前庭功能检查、超重耐力检查、低压缺氧耐力检查等。
在载人航天初期,航天员仅仅是载人航天器中的一名乘员或单纯的飞船驾驶员,在飞行中的主要任务是监视飞船仪表,控制和管理飞船上的各种仪器和装置。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航天员的工作任务中增加了新的内容,即舱外活动和空间交会对接。70年代以后,随着载人空间站和太空梭的出现,航天员又增加了科学实验任务。航天技术不断发展,空间实验内容也在不断增加,航天员既要完成对天对地观察、地球资源勘察、特殊材料空间制备等特定任务,还要开展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天文学、气象学、航天科学技术等各种科学研究和实验。如今,航天员已由载人航天器中的乘客和驾驶员,发展成为月球探险家、空间科学家、航天器工程师、军事观察员和太空教师等,在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航天员参与航天飞行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使航天器飞行得更安全,更可靠,使用寿命更长,完成任务的成功率更高。训练有素的航天员,可以在太空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高度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及时发现、处理和解决问题。
1)载人航天器硬体出现故障时,航天员能实施在轨检查和维修,使其恢复正常工作。
2)载人航天器自动控制系统失灵时,航天员能用人工控制的方法使其安全返回地面。
3)航天员能独立地接受载人航天器上各类仪表显示的资讯,对其进行判断和决策,并作出快速反应。
4)在载人航天器与地面失去联络时,航天员能独立完成任务并安全返回。
5)当航天器上出现意外和紧急情况时,航天员能对形势进行快速判断和评价,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航天员的主动参与,可以简化航天器上某些仪器装置的自动化设计。
概括起来,航天员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航天员可以在太空完成很多在地面无法完成的任务,包括技术应用和科学实验研究;另一方面,航天员能对航天器实施有效的监督、控制、操作和管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航天飞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出色地完成飞行任务。
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航天活动的不断深化,未来,航天员在载人航天中将承担越来越多且日趋复杂的任务,在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航天员参与航天飞行有有利的一面,但还应看到事物的另一面。航天飞行中,航天特殊环境会对航天员生理和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引发健康问题。面对复杂的航天器系统,航天员也可能出现监督、判断、决策和操作上的失误,从而影响到航天飞行任务的实施。
1966年3月16日,美国双子星座8号飞船在轨道执行时,由于航天员操作失误,飞船姿态失去控制,不久发动机电路又出现短路。双子星座8号原计划在轨道上执行3天,由于上述故障,只飞行10.5小时就提前返回。
1969年3月3日,美国阿波罗9号飞船携带登月舱在地球轨道进行登月演练时,航天员J·麦克迪维特在穿航天服的过程中出现严重呕吐。呕吐是一种航天员多发的航天运动病。因为这次呕吐,迫使阿波罗9号修改演练活动计划,浪费掉了昂贵的几个小时。直到麦克迪维特身体恢复后,才完成登月舱的模拟登月活动。
1997年6月25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的两名航天员——指令长瓦西里·齐布利耶夫和飞行工程师亚历山大·拉祖特金,对进步M-34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速度判断失误,致使飞船与空间站发生碰撞。这次碰撞使和平号空间站密封性遭到破坏,光谱舱受损,空气不断外泄,空间站上航天员2/3的工作时间被迫用于进行装置的保养和维修,科研时间只有1/3。这是和平号空间站在轨执行11年中发生的最严重的事故。
这些因航天员身体不适或操作、判断失误对载人航天任务带来的不利影响,一方面反证了航天员作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的能力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一局限性,必须加强航天器设计和航天员技术训练、心理训练、医学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以保证航天员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顺利完成各项航天飞行任务。
航天员在太空中谈话常将头盔靠在一起,原因是
C 他们是要靠振动传声
航天员在太空中洗头怎么办?
首先在头发上洒一些水,然后在头发上加了一些洗发水,并用梳子梳头发,把洗发工具固定在旁边的墙上,防止它们跑掉,最后用毛巾把头发擦乾,太空洗头就这样完成了。
在太空没有一滴水会被浪费,洗过头发的水会被空气调节系统收集起来,转化成冷凝物,最终变成饮用水。
航天员在太空中如何方便呢?
航天员排泄小便之后,排泄物将随着管子向下进入收集容器。而大便排泄物还留在与航天员身体接触的装置里,里面有特制的大便带,航天员需要用手将其取出,直接扔进垃圾桶。
由于太空中飞船会处于失重环境,飞船中任何没有密闭的东西都有可能四处漂浮。因此,航天员在使用"厕所"前,要首先开启位于整套装置最末端的抽
- 上一篇:幽灵乌贼(幽灵乌贼百科)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