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关于同治皇帝的皇后的信息
同治皇帝有哪些妃子.
1、献哲(敬懿)皇贵妃
献哲(敬懿)皇贵妃,赫舍里氏(1856年7月2日-1932年),清朝同治帝妃子,知府崇龄女。咸丰六年六月初一日生,同治十一年十月,册封瑜嫔。
2、荣惠皇贵妃
荣惠皇贵妃,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主事罗霖之女,原任七品罗定之曾孙女,原任笔贴式吉卿之孙女,原任参领托普清阿之外孙女,生于咸丰六年农历八月初八日。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封为瑨贵人,十月正式册封。时年十七岁。同治十三年(1874)十一月奉两宫皇太后懿旨,封为瑨嫔。
3、淑慎皇贵妃
淑慎皇贵妃(1859~1904)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员外郎凤秀之女,咸丰九年十二月初一生,同治十一年选秀女入宫册为慧妃,同治十三年(1874)十一月十五日,晋封皇贵妃。
光绪帝即位,以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之命,册封富察氏为敦宜皇贵妃。光绪二十年正月,册封为敦宜荣庆皇贵妃,光绪三十年二月二十八日逝世,终年四十六岁。谥号为淑慎皇贵妃。
4、庄和皇贵妃
庄和皇贵妃,阿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人,出身名门,为赛尚阿侍妾所生,是庶出女儿,生于咸丰七年(1857)八月初三。死于1921年。
5、敬懿皇贵妃
敬懿皇贵妃(献哲皇贵妃)(1856年7月2日--1932年2月3日),赫舍里氏,满洲镶蓝旗人,知府崇龄女,生于咸丰六年六月初一(1856年7月2日)。1932年2月3日(阴历辛未年腊月二十七)病死,终年七十七岁,伪满朝廷谥为献哲皇贵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献哲皇贵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荣惠皇贵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淑慎皇贵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和皇贵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敬懿皇贵妃
同治皇帝和皇后阿鲁特是怎么死的?
关于同治皇帝上的死历史上是众说纷纭的,有的说是死于天花,有的说是死于梅毒或者是疥疮。其中天花和梅毒传说更广。
不过也有不少官方的记录证明同治皇帝是死于天花的。《万岁爷进药底簿》这本清代皇帝脉案档簿就详细地记录了同治皇帝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载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死去前后三十六天的脉案、病情和用药情况,证明了同治皇帝是死于天花的。然而也有人对这本官方记录抱着质疑的态度,觉得同治皇帝的病并非如此。因为根据另有的史料记载,同治皇帝生病的前一段病症像天花但到后面是身体上出现了特别大的疹子,像杨梅那么大小, 而且他身体的腰部以及臀部大面积溃烂化脓。于是让宫廷里不少人揣测同治皇帝是得了梅毒。
同治皇帝得了梅毒这件事也不是空穴来风的。据记载,同治皇帝与皇后相爱,皇后阿鲁特氏是个知书达理不轻浮的好女人,而皇太后慈禧却极爱看淫剧,这让不愿附和与她的阿鲁特氏招致了她的讨厌,因此阻止了同治与阿鲁特氏两人同房,而同治皇帝也不愿和慈禧喜爱的慧妃和为他选的三妃六嫔欢爱,因此流连与于花街柳巷。
同治皇帝最后死了,而慈禧选择了她亲妹妹的儿子来当选皇帝,这让皇后阿鲁特氏感到非常地难堪,自己既不是皇后也不是皇太后,而且慈禧太后专权,她想日后必不会好过所以择了吞金自杀。一对相爱年轻的情侣就这么死了,同治死的时候也不过19岁,皇后22岁。但两人死后再遭罹难,同治的墓穴被盗,而陪葬的皇后阿鲁特氏惨遭剖肠破肚,盗贼仅为了她自杀时吞下的那么点黄金。
同治的皇后去世多年后,为何会被百姓剖腹呢?
据说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是被慈禧太后逼死的,她在后宫中吞金而亡。民国时期清皇陵被盗,百姓剖开阿鲁特氏的腹部,不过就是为了找她吞金自杀的黄金。所以阿鲁特氏才被身死多年后还得不到安宁,被人剖腹挖金。
阿鲁特氏是同治帝的发妻,她也是清朝为数不多,清帝明媒正娶抬进紫禁城的皇后。她的父亲是清朝的满人状元,可以说阿鲁特氏不管是样貌还是学识都是佼佼者,她入宫之后,很快就得到了同治帝的欢心,帝后非常恩爱。原本这也是一桩美满婚姻,可惜后宫中也有婆媳矛盾,这阿鲁特氏就因为不得婆婆慈禧的欢心,最后落下个悲惨结局。
虽说阿鲁特氏嫁入紫禁城的时候,同治帝已经亲政,可他生母慈禧太后不愿意放权,前朝与后宫慈禧也都一把抓,因此她与儿子同治帝的矛盾也比较大。按理说阿鲁特氏这么优秀的儿媳妇,应该能够得到慈禧的喜爱,而且阿鲁特氏又得同治帝欢心,不至于让慈禧这个婆婆这么不待见。其实主要还是因为慈禧与儿子同治帝有政治上的矛盾,同治帝与慈禧怄气,阿鲁特氏又凡是都以同治帝为首,可能阿鲁特氏的情商也不够高,不会迎合慈禧这个婆婆,在同治帝与慈禧的次次矛盾中,她又不能调节。这慈禧不忍心责备自己的亲儿子,于是就把问题都归结到这阿鲁特氏身上,阿鲁特氏就成了慈禧的眼中钉。
而且据说当初同治帝选皇后的时候,其实慈禧有更心仪的儿媳妇人选,可慈安太后看中了阿鲁特氏,同治帝也喜欢,于是阿鲁特氏才成为同治帝的皇后。也就是说慈禧这个同治帝的亲生母亲,最后输给了慈安,原本慈安太后作为咸丰帝的皇后,就在名分上压慈禧一头,现在又弄了个她喜欢的皇后进宫,慈禧心里肯定不舒服。即便阿鲁特氏再怎么优秀,在慈禧的眼中,就是怎么看她都觉得不贴心,她更像是慈安太后的细作。
阿鲁特氏不得慈禧欢心也就罢了,毕竟她是皇后,慈禧也不能把她怎么着,可后来同治帝突然早逝,慈禧丧子之痛,再加上以前与阿鲁特氏种种婆媳间的矛盾,于是慈禧就命令阿鲁特氏自杀殉葬同治帝。传闻当时阿鲁特氏已经怀有子嗣,可慈禧还是没有放过她,她绝望之中便吞金自杀。古代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尤其是皇族之人,乾隆的继后辉发那拉氏就因为自己剪了一缕头发,就差点被废弃。所以这阿鲁特氏能够体面又不触及皇威的死法,估计也就只有吞金而亡,因此这阿鲁特氏吞金自杀的传闻还是可信度很高的。
民国时期清皇陵被盗挖严重,当时人们生活也比较贫苦,毕竟西方殖民者在中国侵略多年,而且民国时期军阀混战,人民苦不堪言。清皇陵被盗后,里面有大量珍宝被挖出,等到百姓赶到的时候,也没什么珍贵之物。可因为当时百姓都深信阿鲁特氏皇后是吞金而死的传闻,所以百姓才会剖开她尸体的腹部,寻找黄金,百姓也是生活所迫。
含恨而终的同治皇后 一代贤后香消玉殒
世人皆知皇帝不好当,其实皇后也是不容易做的。皇后不仅要母仪天下,还需要处理好三宫六院复杂的妻妾关系,甚至要讨好皇太后。皇家也是寻常家,普通家庭常见的婆媳之争在皇室时有发生,如果碰上了恶婆婆,皇后的结局会更加悲惨,同治皇后便是很好的例子。
才貌双全的皇后
同治皇后阿鲁特氏生于咸丰四年(1854),她的父亲是大清“立国二百数十年满、蒙人试汉文”唯一摘得状元桂冠的旗人崇绮。清廷为了笼络汉族知识分子,一甲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一般都是为汉人所得。因此同治四年(1865)崇绮被钦点为状元时,引起了满朝议论。还是宫众大臣商议“只论文章,何分旗汉”,才确定了他的状元名号。
出生在这么一个书香门第,阿鲁特氏自幼受到父亲的教导和熏陶,文化修养颇高。她容貌俊俏,书法娟秀,左手能写一手好书,美名传遍了满洲和蒙古各部。同治十一年(1872),同治帝已经17岁了,两宫皇太后决定为皇帝选后立妃。
在皇后的人选问题上,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的意见出现了分歧。慈安看中了翰林院侍讲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认为她淑慎端庄、知书达理,足以母仪天下,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比同治帝大了2岁,而慈禧更倾向于选择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认为她聪颖俏丽,且出身高贵。据说慈禧选择富察氏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那就是富察氏年轻,阅历浅,易受摆布。
两官太后僵持不下,于是将选择权交给了同治帝。慈禧原以为自己的亲生儿子会按照自己的旨意办事,谁知同治帝对阿鲁特氏一见倾心,将玉如意递给了她。慈禧大为恼火,对阿鲁特氏有了芥蒂。
在慈安和同治帝的坚持下,慈禧不得不屈服。同年二月,两宫太后颁布懿旨立阿鲁特氏为皇后,同时,封富察氏为慧妃、知府崇龄之女赫舍里氏为瑜嫔,前任副都统赛尚阿之女阿鲁特氏为峋嫔。
在这几位后宫妃子中,慧妃年龄最小,瑜嫔、峋嫔容貌出色,但皇后蕙质兰心、文采出众,《清宫词》里有一首赞美她的诗。
咏同治皇后
蕙质兰心秀并如花,花钿回忆定情初。殉瑜颜色能倾国,负却宫中左手书。
棒打鸳鸯惊春梦
同治十一年(1872)九月,同治帝举行大婚典礼,迎娶场面盛况空前。在新婚之夜,据说同治帝还对这位状元之女进行了一番文学上的考察,阿鲁特氏出口成章,对唐诗能够背诵如流,令他愈加爱慕敬重。
阿鲁特氏比同治帝年长,她以女性特有的温柔和母性呵护着皇帝,在她的熏染下,同治帝收敛了孩子般的任性,逐渐变得成熟稳重。两人新婚燕尔,恩爱非常,招来了慈禧太后的不满。
慈禧对同治帝立阿鲁特氏为后早已耿耿于怀,为了给皇后下马威,她故意抬高凤秀之女富察氏的地位,在册封妃嫔时,富察氏被封为慧妃,是品级最高的。按照惯例,妃嫔的册封礼与皇后的册立礼同日举行。但在同治帝大婚之日,只有慧妃的册封礼同日举行,瑜嫔、珣嫔的册封礼被安排到1个月以后。
现在看到同治帝与皇后缠绵厮守,恩恩爱爱,对她喜欢的慧妃却不理不睬,守寡多年的慈禧不免生出了几分妒意和恼意。
她派太监监视皇帝皇后的行为举止,并对同治帝下谕:“慧妃贤惠,虽屈居妃位,宜加眷遇。皇后年少,未娴宫中礼节,宜使时时学习。帝毋得辄至中宫,致妨政务。”
这话说得蛮横无理,直截了当地说皇帝常到中宫,便是妨碍了政务,简直是强行将同治帝从阿鲁特氏身边拉走。同治帝不敢违抗太后懿旨,却也不愿违背意愿去亲近他不喜欢的慧妃,于是干脆独居乾清宫。
阿鲁特氏独守空房,对于婆婆的强横,她委曲求全,常常半夜垂泪至天明,但表面上绝不流露出半点不满,对慈禧太后仍是恭敬。但是慈禧对她的反感却丝毫无减,这主要也与阿鲁特氏的性格有关。阿鲁特氏为人不苟言笑,也不善逢迎。
她深受礼教熏陶,端庄正派,有意无意衬托出慈禧的低俗。有一-次,阿鲁特氏陪同慈禧看戏,当台上演到男欢女爱时,慈禧看得津津有味,她却转头面壁,不愿观看,慈禧劝了多次,阿鲁特氏也不愿回头,这让慈禧非常难堪,对她愈加厌恶。
阿鲁特氏身边的人劝她要讨慈禧欢心,处理好与慈禧的关系,她却认为对长辈尊敬即可,用不着对慈禧阿谀奉承。亲人对她的处境感到忧心忡忡,阿鲁特氏安慰道,她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门迎人,地位不是轻易可动摇的。清制规定,皇帝大婚时,只有皇后的凤舆才能经过大清门、午门、太和门到坤宁宫“降舆”,其他宫妃只能由神武门]进宫。
探听到皇后此言的太监加油添醋回报给了慈禧,这可惹恼了她。慈禧通过选秀女入宫,从低品级的贵人一步步攀上了权力顶峰,她最大的遗憾是没能从大清门]风风光光进入地入宫。阿鲁特氏的话让慈禧想起了主人公的低微身份,她咬牙切齿,认为阿鲁特氏故意轻视自己,从此有了将阿鲁特氏置于死地的念头。
同治十三年(1874) 十月,同治帝出痘。阿鲁特氏焦急万分,立刻带领六宫供奉“痘花娘娘”,为皇上祈福。十一月,天花出尽,却余毒未清,由于余毒侵入经脉,没多久,同治帝的病情急剧转下,腰部红肿、溃烂以至流脓。
在这种情况下,阿鲁特氏冲破慈禧的阻拦,去看望病重的同治帝,并不顾脏臭,擦拭脓血。看到奄奄一息的皇帝,她心如刀割,不觉泪流满面,倾诉独居宫中、备受虐待之苦。同治帝强打精神安慰她“你暂且忍耐,总有出头之日。”不料这话被慈禧布置在宫中的耳目听见,立即向慈禧汇报。慈禧勃然大怒,闯入暖阁,拽住阿鲁特氏的头发,一边往外拉,一边痛打,并扬言要杖责皇后。
杖责是惩罚太监和宫女的手段,慈禧此举,分明是要侮辱阿鲁特氏。病床上的同治帝看着这一幕,又惊又怒又急,气急攻心,竟晕了过去,宫内顿时乱成一团,慈禧才未对皇后动刑。惊吓之下,同治帝的病情更严重了几分。
同年十二月初五,同治帝驾崩,终年19岁。14天后,两宫太后发布懿旨,封阿鲁特氏为嘉顺皇后。 光绪元年(1875) 二月二十日,阿鲁特氏逝于储秀宫,年仅22岁,距同治帝驾崩不过75日。对于阿鲁特氏的死因,官方说法是皇后过于悲痛,抑郁于心,乃至抱病而死。这说法含糊不清,有许多可疑之处,阿鲁特氏年纪轻轻,才22岁,平时身体 健康 ,怎么会突然死去?于是阿鲁特氏自杀而死的传闻在民间传开,有人说她吞金而死,有人说她吞鸦片而死,也有人说她是服毒而死。
无论哪种死法,都是属于自杀的。同治帝死后,阿鲁特氏在宫中的境况愈加险恶。在慈禧的授意下,同治帝的堂弟载活(即光绪帝)被拥立为帝。如此一来,她的地位便格外尴尬,既不是皇后又不是皇太后,教她何地自处?
据说阿鲁特氏的父亲崇绮曾试探性地请示慈禧,如何安置同治皇后。慈禧冷酷地回答道:“即可随大行皇帝去罢。”意思是让皇后殉葬。崇绮惊得目瞪口呆,但也只能照办。恰巧阿鲁特氏写来一-张字条,询问父亲该怎么办。崇绮忍痛在字条上写了个“死”字。
至于慈禧为何要将阿鲁特氏逼上绝路,民间还有很多说法。有人说阿鲁特氏是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端华是慈禧的政敌,慈禧因而迁恨阿鲁特氏。
也有人说,阿鲁特氏怀了孕,慈禧怕生了皇子,立为新帝,阿鲁特氏成了皇太后,自己就不能垂帘听政了。还有人说,同治帝临死前写了遗诏立储,慈禧为了自己能掌权,私底下烧毁了遗诏,立自己属意的载湉为帝,她担心阿鲁特氏把这一秘密揭发出来,故要将她治死。
死后仍遭劫难
阿鲁特氏死时,同治帝的惠陵刚刚开工修建,所以她和同治帝的梓宫暂安于东 陵的隆福寺。光绪五年(1879) 三月,同治帝、阿鲁特氏(孝哲皇后)人葬惠陵地宫。阿鲁特氏死前遭受虐待,死后也不得安宁。1945年8月,清东陵的几座帝后陵墓被盗,涉及的陵寝有康熙帝的景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和慈安陵。
惠陵地宫被打开,地宫和帝后棺椁中的随葬物全被盗走。阿鲁特氏身上的衣服被扒光了,值钱的饰物也被不法盗贼夺去,更令人惨不忍睹的是,她的肚子被剖开。 社会 上盛传阿鲁特氏是吞金而死的,盗贼为了取金子,所以残忍地将她的尸体开膛破肚。
- 上一篇:蓝长腺珊瑚蛇(蓝长腺珊瑚蛇有毒吗)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