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
中国最搞笑的方言(全国各地搞笑方言)
哪里的方言比较搞笑??
上大学的时候,宿舍里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地方,方言也是千奇百怪,所以那个时候潜移默化当中就学会了好几种方言
东北话
众多方言中最魔性、最洗脑、最有影响力的非东北话莫属了。一般宿舍里只要有一个东北人,过不了一晚上,一屋子人就会被带跑偏。
在东北话里,有一种长相叫“磕碜”,有一种朋友叫“老铁”,有一种威胁叫“找削啊”,有一种对峙叫“你瞅啥” “瞅你咋的”,有一种惊讶叫“唉呀妈呀”,有一种聊天叫“唠嗑”,有一种疑问叫“咋整”,有一种程度叫“贼”,有一种喜欢叫“稀罕”。
在东北人的语言体系里“万物皆可整”。
上大学后,你是不是也会整几句东北话了呢?
最幽默的方言
四川话
四川话,又称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
说东北话影响力最大,川渝地区的同学可能就不乐意了。带着一宿舍即将学会川普的人表示不服。四川话给人一种幽默的感觉,叠字一用就感觉萌萌的。
我认为东北话和四川话是比较有特点的地方,方言而且非常有特色
[img]有哪些有趣的方言
第一种:东北话
东北话的幽默感就不用多说了,看看时下娱乐圈那些搞喜剧的,有一半以上都是东北人;东北话天生就有幽默感,听起来就搞笑,这是东北人与生俱来的,不得不服。
第二种:天津话
天津话听起来也是相当的幽默,中国的相声发源地其实不是北京,而是天津,很多相声大腕都来自天津,比如马三立、冯巩、牛群、郭德纲等。
第三种:陕西话
陕西话有种直爽的感觉,关于陕西话的幽默感,搞笑度,我们在《武林外传》里早有耳闻,那就是“佟掌柜”满嘴陕西话,听起来确实搞笑。
第四种:四川话
四川话又麻又辣又温柔,很多四川话里特有的词汇,例如铲铲、锤子等,说话时配上语气动作,简直幽默感十足,听的人看得人都感觉很搞笑。
第五种:山东话
作为齐鲁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又不失山东大汉特有的幽默诙谐,庄重而不失诙谐。
中国哪里的方言最搞笑?
中国有着非常大的国土面积,并且在语言方面也各有差异,虽然现在已经全面推行普通话,但是各地区依旧有方言的差别,其实全民说普通话对于旅游来说也是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毕竟到中国的大部分地方旅游不会为听不懂当地的方言而苦恼,甚至有很多朋友因为当地的方言比较有特点而前去这座城市去感受。但是我们今天就要为大家介绍一种最具有感染力的方言,与其当地人呆一周竟能被同化,全国竟有1.4亿人说这种方言,这就是充满着搞笑韵味的东北话。
大家应该知道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东北话应该是这三个省份人所说的语言的统称,对于很多旅行的朋友来到东北都会觉得东北人说话特别的亲切,并且非常有感染力,如果你是一个正宗的南方朋友,在东北呆上一周竟能被同化,也能说上几句干啥啊!咋地啊!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对然东北话也是方言的一种,但是这种方言最接近普通话的一种方言,并且基本上全国各地的人都能够听懂。

如果您去哈尔滨旅游的话,对于东北话的感受会更加的强烈,因为哈尔滨人说话自带浓郁的东北腔,但是如果时间长了之后就会被带跑偏。东北话中自带以中国幽默的喜感,并且如果在哈尔滨的商业街区,也可以看到很多街道的戏剧表演,也是比较有当地特色的,但是如果说东北方言最正宗的艺术形式,那么一定是东北的二人转了,如果去东北旅游的话,一定要去看一场二人转表演。
住寝室的朋友会发现,只要寝室有一个东北人,那么其他人的口音也会渐渐不自觉地向他靠拢,这样神奇的能力确实令人难以置信,即便你的普通话非常的标准,也很难躲过东北话的坑。其实在东北旅游的话,感受东北方言的场所还有很多,如果在哈尔滨旅游的话,有很多富有东北乡村风情的菜馆,东北菜配上东北方言,这种感觉一定是妙哉了!
如今全国说东北话的人已经达到了1.4亿人左右,这已经成为了中国人受众比较多的语言。如果您想测试一下你的东北话等级,来哈尔滨旅游一次也是不错的选择,在旅行过程中,你会不断遇到交锋的东北话对手,展现你的东北话实力。
你听过最搞笑的方言是什么?
在广东的电白有一种方言叫做“例话”。这种话也非常的搞笑,如果你听不懂的情况下,你看着他们说话语气就像是在说笑话一样,就像是不停的在逗你笑的样子,每次我坐在旁边听他们说话的时候,都会非常的想笑。
在你家乡的方言中有哪些听起来搞笑的话呢?
按照我们现在的分法,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分别是: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当然除了这七大方言区外还有很多的方言,其中最搞笑的方言有东北话、合肥话、闽南话、重庆话、河南话、陕西话、兰州话、四川话、山东话、湖南话。
方言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每个地方的方言,都有很多听起来让人禁不住狂笑的话,其实还是听音比较直接,文字无法凸显出来,方言的特点就在于,音节与腔调的搭配,光看文字达不到最佳效果。
有些方言用不好是要出人命的。如闽南,吃饭=驾崩。据说曾经有个闽南太监,因为叫皇上吃饭,结果就被斩了,因为他说“皇上,驾崩了!”
云南不少地方有把“吃”说成“甩”的表达方式。所以就有了以下笑话。传说以前云南有个县领导去北京考察,一行人去全聚德吃烤鸭。全聚德烤鸭一般都不是整只鸭子上给食客,都是专人片好之后端上桌的,几位领导吃了之后觉得很美味,就跟服务员说:“小姑娘,再上两只鸭子来甩甩。”服务员不解,一位领导做了个手势:拿手在嘴前画圈圈,然后解释:“这就是甩甩”。
服务员似乎明白了,然后过了一会儿,拎了两只烤鸭上桌,在领导面前甩了甩鸭子,然后拎着两只鸭子就走了。众人皆愕然。
大理方言里,“山茶花”在某些语境中是骂人的。而且多半是用来形容爱多管闲事、爱搬弄是非的人。某次在大理古城见到有个导游小妹一脸坏笑地跟两个游客大妈说:“您二位可真是两朵美丽的山茶花。”大妈笑得合不拢嘴……如果她们知道了这个含义,估计会把这个小导游打个半死不可。杜鹃花在大理下属的某些地区也有骂人的意思,形容小孩子顽劣不堪,跟“熊孩子”可能同义。
大理人更喜欢说“苦钱”而不是“挣钱”,很形象的表达吧。挣钱都是要吃苦的意思。目前暂时没发现外地人有类似表达的。
湖南人吃火锅叫“打边炉!”,如果一个朋友对你说:“兄弟走,打边炉去”。你可能完全听不懂,啥?边炉是什么。现在很多地方的人喜欢打麻将,但是四川那边吃火锅必须要配上那个好吃的可口的麻酱。比如一个四川人说老板我要“吃麻酱,这里有麻酱吗?”老板有可能会说:我这是餐馆,莫得麻将。
河南话听起来就比较有趣,有这样一个搞笑故事。一个河南人到北京买布,河南人说:“嫩这布咋嫩苦楚啊 ?”当时那个售卖员一脸懵,河南人又说:“苦楚就是不平展”。售卖员还是听不懂,这个河南人就生气了说:“你咋嫩迷瞪哩,你斗不会给我拿个光牛哩 !”,翻译过来就是:你咋这么磨蹭,你就不能给我拿比较平展的布!
重庆人口中说的“寒菜”,并不是冬天比较寒冷的菜,而是我们说的“咸菜”。一云南人去饭店,对老板说:“来一盘寒菜”,老板说:“什么.....什么热菜?凉菜?到底是要黄瓜还是胡萝卜??”
有位女同事第一次去江西,热心的大叔大婶问她:复机没?当时,社会上正流行用BB机,她以为人家问她:有人呼叫你的BB机,你给人家回复没有。她听不懂,就说:“没人呼我呀!”。她老公来了才告诉她。人家问你:腹饥没?就是问你:肚子饿没?
“四川的毛”就是骂人的话,意思是“死绝了”。假如你用的不是地方可能就要挨揍了。
中国最搞笑的方言是什么?
那就是东北话,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东北三省的人基本上都在用这个方言,除了这三个集中的地区,还有一些其他的省份也有说东北话的人。据统计,说东北话的人数高达1.4亿。
与外地人难以理解的吴语和粤语不同,东北话是一种大多数人都能听懂的语音,除了语调上的一些差异外,它的很多词汇与普通话的发音几乎相同。很多习惯说东北话的人,说的普通话往往带有方言的味道,一般人都能听出来。
东北方言的语调听起来也特别有意思,即使是一本正经的说话语气,说出来的话听着也不严肃,特别幽默诙谐。因此,很多人应该都能在电视和网络上看到,各种东北方言被用在小品或搞笑视频中。这种方言的一些用词听起来也很直白、很搞笑,听起来总有一种想学着说两句的冲动。
东北方言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感染力强。一般来说,一种方言往往是生活在一个地区的人们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无形地学习和养成的一种语言习惯,外人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不容易理解,更不容易模仿其中的语音语调和词汇习惯。
但是东北方言不一样。如果你和一个说东北话的人住在一起,或者只是和他说一会儿话,你的口音就会偏音,就会被同化。虽然不能说纯正的东北话,但只要接触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自己的普通话会带上一股"渣渣味儿",可见其感染力确实很强。
- 上一篇:中国最出名的土匪(中国最出名的土匪头子)
- 下一篇:中国最牛逼的人(全中国最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