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世界之最

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漂亮的簪子(最贵的簪子)

bj0012023-09-24世界之最0

龙山文化镶绿松石玉簪来了!这个四千年前的簪子有多绝?

龙山文化镶绿松石玉簪来了!这个四千年前的簪子有多绝?古人云:“云鬓堆鸦,金簪玉斜”。 玉簪,历来都是古代上层女性的最爱。千百年来,围绕着玉簪,文人墨客们也花了不少的心思,将它与爱情、相思、美貌等结合起来,写成了一篇篇绝世佳作。而据小编所知,在山东省临朐县西朱封遗址,也出土了一个镶绿松石玉簪,据专家考证,此物属于龙山文化的遗产,距今约4000多年。那这个四千年前的簪子有多绝?下面小编就来详细地介绍一下:

此物呈竹节形,通长23厘米,其中簪首长9厘米、宽4.5厘米、厚0.4厘米,笄长19.5厘米。该玉簪的簪首为片状扇形,对称镂雕纹饰,镂孔间有阴线刻纹。请注意,当时可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铁器尚未发明,古人用的最多的,依然是石质或者骨质工具!连青铜都很少!而咱这玉簪,又是镂雕,又是阴线刻纹的,可见其做工之考究,更能引起现代人们的无限遐想!

好了,咱继续来介绍这玉簪。小编发现,玉簪顶部为冠冕状,中部、下部以不同形状的镂孔,体现眉、目、鼻、口,十分的形象和生动。玉簪两端为翼状耳,左右耳垂部位镶嵌四颗圆形绿松石,可见古人的审美,一点儿都不输给我们现代人!玉簪首底部两面均在鼻下磨出长方形凹面,凹槽两侧各有一圆形小穿孔,用于捆缚加固。簪体为扁圆形竹节状,一端有卡槽,用于嵌插簪首。

据小编所知,不同的时期,发簪的名称也不一样。明人《天水冰山录》中关于发簪名就有“金桃花顶簪”、“金梅花宝顶簪”、“金菊花宝顶簪”、“金宝石顶簪”、“金厢倒垂莲簪”、“金厢猫睛顶簪”、“金崐点翠梅花簪”等名称。以动物为簪首的发簪,常见的有龙凤、麒麟、燕雀及游鱼等,其中以凤簪最多,制作也最为精致。这也从侧面证明,古人是如何看重这发簪。

[img]

介绍一下古代簪子,有什么类型

古代簪子分两种类型,一类是实用簪,多用于固定发髻和头型用的;另一类为装饰簪,多选择质地珍贵的材料,制成图案精美的簪头,专门用于发髻梳理后戴在明显的位置上。

比如满清人关前,努尔哈赤的福晋和诸贝勒的福晋、格格们,首选东珠作为制作头饰的最好材料,而后渐渐被南珠,即合浦之珠所取代。

在民间,一般来说是富家多用玉质银质,贫家则用骨质。普通人家嫁闺女,银簪子也是必不可少之物。

扩展资料

发簪的历史渊源极为久远,据考古发现,早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类似发簪的生活用品出现。当时的发簪多用兽骨制成。

簪的本名称“笄”,是中国古代束发的工具。古时候汉族人辫发盘髻还是束发着冠都需要用簪钗作固定,以骨作笄,收束发丝,让自己的面目更为整洁并方便更好地劳作。

而后人们让笄的意义从日常用具中升华,将它视为男女行成年礼的重要器物。年满十五并且已经嫁人的女子需要将头发绾成发髻,插入簪钗固定发髻,所以,插笄是女子长大成人的一种标志。

到了两汉时期,“笄”字渐渐被“簪”字所取代。女子安插发簪的方法开始多样化。发簪已经不限于普通的兽骨,开始有了角簪、铜簪、银簪、金簪、玉簪等等,甚至有的少数民族还用鱼骨做簪。

制作也更为精良,簪上的装饰也日趋华丽,变化多样。宝石翠羽、金丝银线,各种珍贵的材料都被用来装饰发簪。

唐朝是发簪流行的盛世,无论宫廷还是民间都表现出对发簪的疯狂迷恋。女子们将头发盘起,斜插一枚与众不同的发簪,便是别具风情,若是插上两到三支,就是仪态万千。簪是男子赠心仪女子的首选礼物,女子也常将之作为定情信物送给情人。

在唐朝时期,发簪逐渐分化成了:簪、钗、步摇三种形式。简单来说,钗与簪的区别在于,发簪是一股,而发钗一般是两股的。发钗不但可以固定头发,还可以用它将帽子等别的头饰别在头发上。

如果在发簪的簪首加上可晃动的装饰,就成为了最为精美华丽的步摇。因为插着这种首饰,走起路来,钗上的装饰会随着步子的颤动而自然的摇曳,步摇也因此而得名。步摇顶端的饰物一般是凤凰、蝴蝶等带有翅膀类的,或是流苏、坠子等,非常精致。

到了宋元时期,金银发簪的制作工艺达到了鼎盛。发簪的纹样也更加丰富多彩。除了传统的龙凤和螭虎之外,还有很多生活化的物象,比如石榴、葫芦、牡丹、蜜蜂、蝴蝶等。

到了明清时期,发簪样式基本上继承了汉唐以来的一贯形式,但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加入了珐琅、垒丝等繁杂工艺,甚至达到无工不精的程度。

清代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发式的改变,女性们不再像旧时一样束发插簪,风光一时的发簪也逐渐被取代。造型精美,技艺精湛的发簪更多的成为了一种收藏品。

不过,在如今一些少数民族中仍然流行带发簪的习俗。在盛大的节日里,苗族女子会将长发挽成髻盘在头顶,发间插上几根尖头的银簪。而黎族女子的头上,也会排列插饰几根银发簪,显得古朴典雅,美观大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簪子

江西出土明朝益庄王墓,一套金簪惊艳考古界,专家:美的不太真实

中华上下几千年,虽然历经无数的王朝更迭,一岁月变迁。但曾经的痕迹永远不会磨灭,有的会成为遗迹,有的会长眠于地下,它们最终会以文物的形式问世。

曾经, 江西出土了明朝益庄王的古墓,就是典型的代表。从这里出土的一套金簪,结果惊艳了考古界,甚至专家都认为,美的不太真实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益庄王的墓位于江西今南城县东南的长塘村 ,他的陵墓包括他本人以及元妃王氏和继妃万氏。

据记载,这个益庄王生平比较普通,没有值得记载的事物。不过, 此人是在嘉靖20年被册封为王,并且死于嘉靖35年,享年59岁。

虽然此人在 历史 上没有太多的记录,但是他的墓葬却给考古学家带来了惊讶的发现。

在1958年9月10日,考古学家开始正式发掘和清理他的陵墓 ,经过长期的慢工作,最终完成了对于古墓的清理与保护。

据统计, 这位王爷的棺椁内一共出土了29件文物,其中包括20件玉器以及9件金器。此外他的两个妃子也出土了较多的文物,例如王妃的棺椁内出土金银器79件,而另一位侧妃的棺椁内出土了金器122件,玉器有121件,而且还附带着水晶珠等饰物140余颗。

就发掘结果来看,益庄王的古墓出土的文物颇多,而且大都十分珍贵和精美。值得一提的是,似乎这位侧妃所拥有的文物陪葬物品最多,而且也最精美。因此有人推论,益庄王最为宠信的就是这位妃子,所以才给予了足够的陪葬。

而且,在发掘的过程中,专家们更是从中找到了举世瞩目的宝物,这个宝物的名字叫做“ 楼阁人物金簪 ”,是一套举世罕见的簪子文物。

说到古代的发簪,那也是 历史 悠久,而且颇有文化内涵。根据《辞海》记载,所谓的发簪, 是指古人用来固定发髻或者连冠于发的长针,后来成为了妇女的打扮首饰 。

一般来说,这一习惯源起于汉族,并且拥有着非常棒的打扮效果。正如古装剧中所表现的,古代女子以打扮一个非常棒的发髻,然后再配上各种装饰的发簪,可以将女性的古典美体现的淋漓尽致。

特别是在大唐年间,古代女性在发髻和发簪的发展上,更是达到了一种顶峰,所有的女性都流行各种发簪,将自己的头发装点得非常的优雅美丽。不客气的说,凭借的发簪和发髻,可以让大部分女性都变得更加美丽,充满一种优雅感。

而且,或许是为了满足女性的需求,古人在发簪的技术方面也是十分发达。

据史书记载,早期的发髻是以骨头、石头甚至陶器为主,后来逐渐出现了竹子、木头以及玉器和金器,发簪的级别越来越高,同时也越来越精致。

明代人曾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做《天水冰山录》,其中就明确提到了很多发簪的名字,十分的华丽,内容如下:“ 金桃花顶簪、金梅花宝顶簪、金菊花宝顶簪、金宝石顶簪、金厢倒垂莲簪、金厢猫睛顶簪、金崐点翠梅花簪。 ”

而且,古人对于发簪的雕琢以及装饰技术更是达到了一个境界,例如,发簪的装扮内容有花鸟鱼虫、飞禽走兽,而最为常见的是花簪,其中又包括,有梅花、莲花、菊花、桃花、牡丹花和芙蓉花。可谓是内容丰富多彩。

那么,在益庄王墓中出土的发簪,又有何精妙之处呢?

益庄王墓中出土的楼阁人物金簪,内容十分丰富多彩,而且还独具一格,更是展现出了古人在发簪技术上的精湛。

据记载, 阁楼人物金簪有一对,通体有17.9厘米长 。但就是在这么狭小的范围内,簪子里面却另含小世界。 首先来看发簪的首部,其状如祥云一般,极具有美感。簪子之上,有两座宫殿,宛如端坐云端的仙宫。

值得一提的是,两座宫殿内部又有极为精细的世界,阁楼之中大约有5人,有一位女主人居住中间,而且双手抱团,另外还有两位侍女持物站立,那两边伺候。 此外,发簪的底部居然还缀以花瓣,结构十分精美,整体烘托出一种人间仙境之感。

另外 ,在楼阁人物金顶簪中,这件发簪通体长约20厘米,簪首宽约8厘米 。这件发簪发展也有两栋阁楼,而且四周更有各种美景美物,其中包括花和树木,都各具其态,点缀环境。

而且,在树木之间,更有各种仙鹤和梅花鹿,在其间奔跑。其中更有两次精彩雕琢,例如,一只梅花鹿正向前张望,宛如活灵活现。又有一只仙鹤和侍女对望,似乎两者心神相通。

此外, 在阁楼底部,还有一只脚踏如意祥云的凤,凤嘴张开,似乎以自身的力量衔住了整个发簪,带着整片世界飞升。 整体结构十分精美,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看完这些出土的金簪文物,很多人对此议论纷纷,连考古专家都不得不承认,这些文物制作工艺非常精美。而且要在方寸之间进行如此众多的雕琢,甚至还要保证所有事物活灵活现,而且整体呈现出如此唯美的意境,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更有学者认为, 如此精湛的手法,简直不是人间的作品,在那个时代,古人肯定保留了更高的制作工艺,可能没有传下来。

当然了,除此以外,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明朝王爷们的奢华。仅仅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王爷,就能够有如此精美的文物随葬,那么古代的那些君主们,他们又奢华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呢?我们还真不敢猜测。

但客观来说, 这些文物的出土,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明代的工艺,也看到了明代王爷的奢侈,对于我们研究明朝的工艺发展以及经济状况,有很大的帮助。

但回顾 历史 ,大明王朝其实很有问题。虽然这个王朝曾经也创造过很多的奇迹,例如像朱元璋时代,例如像明太宗朱棣时代,都曾经达到了鼎盛。但是可能朱元璋也没有想到,他为了保护子孙后代,所以对于王爷实行高福利政策,结果使得国家财政收入半数丧失在了供养王爷的经费上。

大明王朝后来朱家子孙数量高达百万,但这些人人人都不工作,都需要靠着国家的开销来支撑。在鼎盛的时候大明王朝自然没有问题,但是到了大明王朝衰落的时候,这一切都会像沉重的负担压在大明王朝身上,最终导致崇祯皇帝的瓦解。所以这些王爷们的奢华,真的让我们叹为观止,也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罪恶和可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