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世界之最

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神奇的鱼(世界上最奇怪的几种鱼)

bj0012023-09-24世界之最0

世界上最神奇的鱿鱼,太平洋褶鱿鱼能跃出水面在空中“飞行”

你见过会飞的鱿鱼吗?在太平洋海域就有这样一种神奇的鱿鱼,它们与世界上飞的最远的鱼飞鱼一样具有“飞行”能力,当它们跃出水面时,一对伸开的鱼鳍相当于翅膀,在空中保持着身体的平衡。

拍摄到奇特的鱿鱼物种

2010年,一位英国摄影师在日本海南部拍摄到了一种奇特的鱿鱼物种,它们能够跳离水面,在空中飞行。起初,摄影师认为这些从海面上跃起的生物是鱼类,但当他拍摄几张照片时才意识到这是鱿鱼。

能够从海面跃起21米

这种神奇的鱿鱼叫做太平洋褶鱿鱼,主要生活在西北太平洋日本周边及以西各内海域。它们能够像飞鱼一样从水面跃起,跃起高度可达21米。不过有趣的是,它们不是向前跃,而是身体向后跃起,眼睛和触须位于后方,一对伸开的鱼鳍相当于翅膀,使身体在空中保持平衡。

从海面跃起的原因

太平洋褶鱿鱼从海面跃起是为了避免掠食者的攻击,当海面上出现船只驶过留下的涡流时,这种鱿鱼会认为水下潜伏着某种掠食者,本能地跃出海面。然而,离开水面的它们可能会陷入另一种险境,因为空中有一种红脚鲣鸟一直盯着它们,只要太平洋褶鱿鱼跃出水面,这种鸟就会迅速冲过去将它们捕获。

世界上有什么奇特的鱼?

无眼鱼:全身裸露无鳞,肉红色,长长的触须,形体纤细优美;但没有眼睛,靠着敏锐的嗅觉和长长触须感知外界,这种“怪鱼”来自重庆市武隆县的一个地下溶洞里。这种鱼有三大怪相:一是没有眼睛;二是身体透明;三是无鳞。专家们认为,在黑暗的溶洞里,鱼的视觉功能逐步退化;随之而来的演变是,靠触须感知水流,触须不断长长。该鱼是鲤科,条鳅亚科的一新属种,给它取了一个新名字——武隆丽条鳅。牛角箱鲀:因其眼睛上方一对突出的角酷似牛角,故名牛角箱鲀。其牛角长度与身体的比例随着年龄的生长逐渐缩小。牛角箱鲀一般单独的生活在浊度较低的珊瑚礁区域,体长可达20英寸。其皮肤有毒,当受到威胁时或死亡后会向缸内释放毒素,对其它动物造成威胁,甚至包括同种动物。杂食性,吃食缓慢。在大型展缸中可用来刮取岩石上的藻。当它想要吃食时会浮到水面并向缸外吹水。为了得到人们注意,它也会用嘴巴喷水,或用胸鳍拍打水面。 海马:头部弯曲,与身体的夹角将近直角,看起来像马的造型,因此而得名。海马是一种奇异的小型海栖鱼类,身长5~30cm,海马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沿岸的浅水海域里。海马的尾卷附在海藻上,大多过着固定的生活。游泳时直立身体,摆动背鳍和腹鳍前进,春天,雌海马在雄海马的育儿囊里产卵,经过50~60天,幼鱼会从育儿囊里孵出。玻甲鱼:也是一种罕见的小型鱼类,细长而扁平的身体,一部分被包围在像小刀一样薄的骨质铠中。平 时游泳尾部向上,作垂直的游泳,有时也能作颠倒的垂直游泳,它的游泳独具特色。 亲吻鱼:这种鱼又叫亲嘴鱼、吻鱼、桃花鱼、吻嘴鱼、香吻鱼、接吻斗鱼等,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鲈形目、吻鲈科、钉嘴鱼属。体长一般为20~30厘米。身体呈长圆形。身体的颜色主要呈肉白色,形如鸭蛋。人工饲养时也有青灰色的,为罕见品种。接吻鱼最使人感兴趣是在两条鱼彼此相遇时,便两嘴相对,互相作接吻姿态,故而得名。接吻鱼接吻的时间长短不一,但次数相当频繁,这在鱼类世界中也是一种罕见的现象。但是接吻不分同性和异性,幼鱼或成鱼,说明接吻鱼的接吻动作不是雄接吻鱼与雌接吻鱼的示爱行为。可能是相互间较量、威胁、打架或交流的一种方式。

哪些是奇异的海洋鱼类?

会爬树的鱼鱼类在水中生活的主要呼吸器官是鳃。鱼儿离开水,鳃丝干燥,彼此粘接,鱼类就会停止呼吸,生命也就停止了。然而,在我国沿海生活着一种能够适应两栖生活的弹涂鱼。

弹涂鱼体长10厘米左右,略侧扁,两眼在头部上方,似蛙眼,视野开阔。它的鳃腔很大,鳃盖密封,能贮存大量空气。腔内表皮布满血管网,起呼吸作用。它的皮肤亦布满血管,血液通过极薄的皮肤,能够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其尾鳍在水中除起鳍的作用外,还是一种辅助呼吸器官。这些独特的生理现象使它们能够离开水,能够较长时间在空气中生活。此外,弹涂鱼的左右两个腹鳍合并成吸盘状,能吸附于其他物体上。弹涂鱼发达的胸鳍呈臂状,很像高等动物的附肢。遇到敌害时,它的行动速度比人走路还要快。生活在热带地区的弹涂鱼,在低潮时为了捕捉食物,常在海滩上跳来跳去,更喜欢爬到红树的根上面捕捉昆虫吃。因此,人们称之为“会爬树的鱼”。

神奇的“魔鬼鱼”“魔鬼鱼”是一种庞大的热带鱼类,学名叫前口蝠鲼。“魔鬼鱼”的个头和力气常使潜水员害怕,因为只要它发起怒来,只需用它那强有力的“双翅”一拍,就会碰断人的骨头,致人于死地,所以人们叫它“魔鬼鱼”。有的时候蝠鲼用它的头鳍把自己挂在小船的锚链上,拖着小船飞快地在海上跑来跑去,使渔民误以为这是“魔鬼”在作怪,实际上是蝠鲼的恶作剧。

“魔鬼鱼”喜欢成群游泳,有时潜栖海底,有时雌雄成双成对升至海面。在繁殖季节,蝠鲼有时用双鳍拍击水面,跃起腾空,它能跃出水面,在离水一人多高的上空“滑翔”;落水时,声响犹如打炮,波及数里,非常壮观。

蝠鲼看上去令人生畏,其实它是很温和的,仅以甲壳动物或成群的小鱼小虾为食。在它的头上长着两只肉足,这是它的头鳍。头鳍翻着向前突出,可以自由转动。蝠鲼就是用这对头鳍来驱赶食物,并把食物拨入口内吞食。

能发电和发射电波的鱼在鱼类王国里有一类是会发电和会发射无线电波的鱼,它们猎食和御敌的方法是十分巧妙的。

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着会发电的电鳐,它的发电器是由鳃部肌肉变异而来的。在电鳐头部的后部和肩部胸鳍内侧和左右各有一个卵圆形的蜂窝状大发电器。每个发电器官最基本结构是一块块小板——电板(纤维组织),约40个电板上下重叠起来,形成一个个六角形的柱状管,每侧有600个管状物,称为电函管。电函管内充填有胶质物,故肉眼观察为半透明的乳白色,与周围粉红色肌肉显然不同。每块电板具有神经末梢的一面为负极,另一面为正极。电流方向由腹方向背方,放电量70伏特~80伏特,有时能达到100伏特,每秒放电150次。人们解剖电鳐时,发现其胃内有完整的鳗鱼、比目鱼和鲑鱼,这是电鳐放电把活动力强的鱼击昏然后吞食之。因此,电鳐有“海底电击手”之称。

除电鳐外,刺鳐、星鳐、何氏鳐和中国团扇鳐等均具有较弱的发电器官。

会发声的鱼一般人都以为鱼类全是哑巴,显然这是不对的。许多鱼类会发出各种令人惊奇的声音。例如康吉鳗会发出“吠”音;电鲶的叫声犹如猫怒;箱鲀能发出犬叫声;鲂鮄的叫声有时像猪叫,有时像呻吟,有时像鼾声;海马会发出打鼓似的单调音。石首鱼类以善叫而闻名,其声音像辗轧声、打鼓声、蜂雀的飞翔声、猫叫声和呼哨声,其叫声在生殖期间特别常见,目的是为了集群。

鱼类发出的声音多数是由骨骼摩擦和鱼鳔收缩引起的,还有的是靠呼吸或肛门排气等方式。有经验的渔民能够根据鱼类所发出声音的大小来判断鱼群数量的大小,以便下网捕鱼。

海中鸳鸯——蝴蝶鱼当人们见到陆地上飞舞的蝴蝶时会赞声不绝,而蝴蝶鱼的美名,就是因为这种鱼与美丽的蝴蝶相似。人们若要在珊瑚礁鱼类中选美的话,那么最富绮丽色彩和引人遐思的当首推蝴蝶鱼了。

蝴蝶鱼俗称热带鱼,是近海暖水性小型珊瑚礁鱼类,最大的可超过30厘米,如细纹蝴蝶鱼。蝴蝶鱼身体侧扁,适宜在珊瑚丛中来回穿梭,它们能迅速而敏捷地消逝在珊瑚枝或岩石缝隙里。蝴蝶鱼吻长口小,适宜伸进珊瑚洞穴去捕捉无脊椎动物。

蝴蝶鱼生活在五光十色的珊瑚礁礁盘中,具有一系列适应环境的本领。蝴蝶鱼艳丽的体色可随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蝴蝶鱼的体表有大量色素细胞,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色素细胞可以展开或收缩,从而使体表呈现不同的色彩。通常一尾蝴蝶鱼改变一次体色要几分钟,而有的仅需几秒钟。

许多蝶蝴鱼有极巧妙的伪装,它们常把自己真正的眼睛藏在穿过头部的黑色条纹之中,而在尾柄处或背鳍后留有一个非常醒目的伪眼,常使捕食者误认为是其头部而受到迷惑。当敌害向其伪眼袭击时,蝴蝶鱼剑鳍疾摆,逃之夭夭。

蝴蝶鱼对爱情忠贞专一,大部分都成双成对,好似陆生鸳鸯,它们成双成对在珊瑚礁中游弋、戏耍,总是形影不离。当一尾蝴蝶鱼进行摄食时,另一尾就在其周围警戒。蝴蝶鱼由于体色艳丽,深受我国观赏鱼爱好者的青睐。它们在沿海各地的水族馆中被大量饲养。

发光的鱼在海洋世界里,无论是广袤无际的海面,还是万丈深渊的海底都生活着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发光生物。海洋世界宛如一座奇妙的海底龙宫,整夜鱼灯虾火通明。正是这些发光生物给没有阳光的深海和黑夜笼罩的海面带来光明。事实上,在黑暗层至少有44%的鱼类具备自身发光的本领,使其在长夜里能够看见其他物体,方便捕食,寻找同伴和配偶。有些鱼类(例如我国东南沿海的带鱼和龙头鱼)发光,是由身上附着的发光细菌所发出的,而更多的鱼类发光则是由鱼本身的发光器官所发出的。

烛光鱼腹部和腹侧有多行发光器,犹如一排排的蜡烛,故名烛光鱼。深海的光头鱼头部背面扁平,被一对很大的发光器所覆盖,该大型发光器可能就起视觉的作刚。

鱼类发光是由一种特殊酶的催化作用而引起的生化反应。发光的萤光素受到萤光酶的催化作用,萤光素吸收能量变成氧化萤光素,释放出光子而发出光来。这是化学发光的特殊例子,即只发光不发热。有的鱼能发射白光和蓝光,另一些鱼能发射红、黄、绿和鬼火般的微光,还有些鱼能同时发出几种不同颜色的光,例如深海的一种鱼具有大的发光颊器官,能发出蓝光和淡红光,而遍布全身的其他微小发光点则发出黄光。

鱼类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有四点:一是诱捕食物,二是吸引异性,三是种群联系,四是迷惑敌人。

形态奇特的翻车鱼翻车鱼长得很离奇,它体短而侧扁,背鳍和臀鳍相对而且很高,尾鳍很短,看上去好像被人用刀切去一样。因此,它的普通名称也叫头鱼。

翻车鱼游泳速度缓慢。它生活在热带海中,身体周围常常附着许多发光动物。它一游动,身上的发光动物便会发出明亮的光,远远看去像一轮明月,故又有“月亮鱼”之美名。翻车鱼这种头重脚轻的体型很适宜潜水,它常常潜到深海捕捉深海鱼虾为食。

翻车鱼既笨拙又不善游泳,常常被海洋中其他鱼类和海兽吃掉、而它不致灭绝的原因是其所具有的强大的生殖力,一条雌鱼一次可产三亿个卵,在海洋中堪称是“最会生孩子的鱼妈妈”了。

翻车鱼遍布世界各大洋,我国沿海有了三种翻车鱼,即翻车伍、黄尾翻车鱼和矛尾翻车鱼。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