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校 唐“太医署”由皇家直属

bj0012025-06-30奇闻异事

我国第一座由国家举办的正式医学专科学校是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在长安建立的唐&“太医署&”。唐&“太医署&”由行政、教学、医疗、药工四大部份组成,与现在医学院(校)的教育行政机构设置相类似。唐&“太医署&”由皇家直属。设太医令2人,是&“太医署&”的最高行政官员,相当于现在医学院(校)的校长职务;还设立太医丞2人,他们是作太医令的助手。太医丞手下则有医监4人,医正8人。以上18人都是&“太医署&”的行政长官。

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校:唐&“太医署&”

&“太医署&”分医学部和药学部,就像现在医学院(校)分医学系和药学系差不多。医学又分四大科:医科、针科、按摩科(包括伤科)和咒禁科,这与现在医学系中设置的一些专业差不多。四科之中,医科最大,总共有164人。

其中医师20人,医工100人,医生40人,典药2人,医博士1人,医助教1人。学生入学后,必须先学《素问》、《神农本草经》、《脉经》、《甲乙经》等基础课程,然后再分专业学习。学生都由&“太医署&”中的博士、助教教课,分专业学习为&“一日体疗,二日疮肿,三曰少小,四日耳目口齿,五日角法&”。每二十人中&“十一人学体疗,三人学疮肿,三人学少小,二人学耳目口齿,一人学角法&”。当时还规定学习年限:&“体疗者七年成,少小及疮肿五年,耳目口齿之疾并角法二年成。&”实际上体疗相当于内科,少小为小儿科,疮肿为外科,耳目口齿为五官科,角法是一种外治方法。其他三科中,针科共有师生员工52人,其中博士1人,助教1人,针师10人,针工30人,学生20人。针科学生先学医学基础理论,然后重点学习针灸专科。按摩科共有师生员工36人,其中博士1人、按摩师4人、按摩工16人、学生15人,以学习按摩专门技术为主。咒禁科共有师生员工21人,其中博士1人、咒禁师2人,咒禁工8人,学生10人,主要学习道禁和佛教中的五禁。但该专业人数最少,影响最小。

&“太医署&”规定学生除了入学考试以外,月、季、年都有考试。对于学习9年仍不及格者,即令退学。而对于考试成绩优良的,予以奖励。这样的考试制度保证了学生的质量,并且可以及时发现人材。太医署不仅规定对学生定期考核,而且&“凡医师、医正、医工,疗人疾病,以其痊多少而书之以为考课&”。对于教师和教辅人员的考核制度保证了师资队伍的质量,这样也保证了整个医学校的教育质量。

药学部虽然没有医学部大,但也有一定规模。药学部包括&“府二人,史四人,主药八人,药童二十四人,药园师二人,药园生八人&”。药学部还设有药园,所以当时不仅从理论上,还通过实践培养药学专门人材。由于唐代对药学较为重视,就为我国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的问世作好了准备。我国第一所医学校--唐&“太医署&”为我国唐代培养了不少医学人材,以后历代都设立类似唐&“太医署&”的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