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徐庶 诸葛亮,徐庶怎么评价诸葛亮的
正史上徐庶这样推荐诸葛亮,当时并不是临别: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
以下是演义小说原文:
庶勒马谓玄德曰:“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玄德曰:“敢烦元直为备请来相见。”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玄德喜曰:“愿闻此人姓名。”庶曰:“此人乃琅琊阳都人,覆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乃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其父名珪,字子贡,为泰山郡丞,早卒;亮从其叔玄。玄与荆州刘景升有旧,因往依之,遂家于襄阳。后玄卒,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尝好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冈,因自号为‘卧龙先生’。此人乃绝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驾见之。若此人肯相辅佐,何愁天下不定乎!”玄德曰:“昔水镜先生曾为备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今所云莫非即‘伏龙、凤雏’乎?”庶曰:“凤雏乃襄阳庞统也。伏龙正是诸葛孔明。”玄德踊跃曰:“今日方知伏龙、凤雏之语。何期大贤只在目前!非先生言,备有眼如盲也!”《三国演义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在三国时代,要想成就一番霸业,光有武艺高强的武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智谋之士参与谋划,为其出一些妙计奇谋;蜀主刘备在没有诸葛亮之前的遭遇就说明了一点。我们知道那时称这种谋士为军师,在诸葛亮之前,刘备的军师叫徐庶,也正是徐庶临走时走马荐诸葛,向刘备推荐的诸葛亮。当然刘备肯定会问徐庶关于诸葛亮的才能了,那么徐庶评价诸葛亮是怎样的呢?
刘备送别徐庶之后,徐庶骑马往许昌曹营奔去,不一会儿又回来了,他回来的目的就是为刘备推荐诸葛亮。当然先是对诸葛亮其人的评价,这样也才能更好的向刘备说明诸葛亮的过人之处。他说道:“这个人不是我徐庶能比的,您应该亲自前去请他,而不能派手下去。你如果得到他,就像周朝得到姜子牙,汉朝得到张良一样,他有经纶济世,挽救乾坤的大才能。他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但以我看来,就是当年的管仲乐毅也比不上他。”
刘备问徐庶:他的才能和德行和你相比怎么样。徐庶接着说到:我怎么能和他相提并论啊,我跟他比起来,就像是下等马和麒麟相比,乌鸦和凤凰相比一样,我微不足道,他可是当今世上的第一谋士啊。并且告诉了刘备,这个人叫诸葛亮,也是汉代大臣的后代,住在隆中卧龙岗,以种地为生,自号卧龙先生。得到他的辅助一定可以成就霸业的。
从徐庶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诸葛亮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拿出了古代帮助帝王成就霸业的姜子牙、张良、管仲、乐毅相比,并且不顾贬低自己,把诸葛亮比作麒麟,凤凰。当然也正是徐庶评价诸葛亮,才使得刘备成就了自己的帝业,也才造就了“隆中对”“三顾茅庐”等代代相传的佳话。
徐庶和诸葛亮谁厉害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刘备落难,路经水镜山庄,遇司马徽,司马徽其人,襄阳名士,素以知人荐才而闻名于世,刘备因祸得福,于是便有了“伏龙、凤雏安天下”之说。“伏龙”指的是当时躬耕南阳的诸葛亮,“凤雏”则是指心中有丘壑的庞统。
原来二人都是这水镜先生的弟子,声名大噪于时。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水镜先生司马徽还有第三个弟子,那就是徐庶。与声名鹊起屡立战功的诸葛孔明相比,徐庶似乎在汉末的政治舞台上并未显现出过人之处,但细细观察便不难发现,徐庶和诸葛亮在某些方面是可比肩而立的。
于出身而言,寒门子弟难出头,出身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这个人能够在政治这条道路上所走路途的远近。诸葛亮是琅琊诸葛氏的后人,诸葛氏是当时的豪门,不能否认,这无形中为诸葛亮的仕途铺平了道路;相比之下,徐庶出生寒门,早年为躲避仇家改了名讳,徐庶的起点是低的,他所经历的苦难也是以诸葛亮的家室难以想象的。
细思之下,也正因为如此,徐庶求学儒舍,奔刘备,荐诸葛,这些作为更加反衬了徐庶其人的可贵之处,夫君子之志不为贫贱所移,此其一也。而如果要从才略上去评价诸葛亮和徐庶孰胜孰劣,答案是呼之欲出的,诸葛亮烧赤壁,夺荆州,这一系列的部署都显示出了他卓越的军事天赋,但若要执着于此,未免有失偏颇,同为水镜先生的弟子,徐庶与诸葛亮的才能是不相上下的,他自始至终缺少的是一个契机和可供他自由挥洒才能的舞台,自古忠孝难两全,徐庶选择了成为一个孝子而不是一个谋士,世间安得两全之法?从这个角度上说,徐庶与诸葛亮谁厉害似乎是一个历史留给我们的沉思的题。
徐庶比诸葛亮厉害
- 上一篇:2022考研国家分数线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