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高考作文可以得满分吗(高考作文满分写酒)

bj0012025-04-30奇闻异事

曾经看到过2018年绍兴一中考生高考的满分作文,读完作文,我又看了命题: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不得少于800字。 根据题意,显然有很多角度可以去写,但是有一点,题目中点到,“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因此,我带着题目,再次读了这个满分作文。 第一段考生写道: 半丁画心,雁冰书情;良镛执纸笔笑做江湖,良铮焚身膏振臂高呼;前有越王卧薪尝胆,后有鲁迅肩住黑暗。浙江宝地,人才济济;钱江潮头,涓涓不壅。浙江精神正是水的精神,务实肯干,润万物于无形;心怀江潮奔腾不息向东。作为青年学子,面对浩瀚无垠的广袤天地,唯有常怀浙江精神,方能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第一段,可以看出考生文学知识渊博,了解浙江许多名人。陈半丁,画家,绍兴人,沈雁冰,即茅盾,嘉兴人,良镛,即金庸,嘉兴人,良铮,即穆旦,诗人,翻译家,海宁人。考生没有用我们熟悉的笔名或者人名,以此秀出自己的博学。接着用“钱江潮头,涓涓不壅”引出下面对“水”的阐述,浙江精神是水的精神。至于浙江精神是否属于水的精神,就让其自圆其说了。 但是题目中的“浙江精神”应该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换言之,应该是务实创新的人物,但是作者引用的人物是画家、诗人、作家。如果说浙江的发展离不开浙江精神,那么我们是否更应该引用企业家、科学家呢?企业家如邵逸夫、包玉刚、马云、宗庆后等等,科学家如钱学森、屠呦呦、钱三强、童第周等等,很多很多,显然该考生是文科生,对科学家几乎知之甚少。 接着作者开始论述水的属性,或许是借助了“上善若水”的拓展,进而推出“水者,至清至淡;水者,至柔至默;水者,至刚至强”,引经据典,把水的特性数了个遍,结论就是浙江精神正是水的精神,水的精神就是伟大的精神。 应该说考生博览群书,尤其是文学知识尤为渊博,文字功力非常了得,令人折服,但是就论述而言,似乎是泛泛而谈,与主题的契合似有硬套、硬扣的味道。且在论述中很少有题目要求的“你有怎样的体验”。 阅卷人给考生满分作文,有点不解。满分应该是没有瑕疵。资深语文教师F先生也对满分表示异议。或许是阅卷人对考生的知识面、文字功夫五体投地,否则扣他(她)半分一分也是非常正常。 曾经有一位语文高级教师、编辑与我聊起,语文作文在高考的阅卷中颇有运气的成分,平时甲学生语文一向优秀,乙学生与甲相差至少在15分以上,但是在高考中相差无几,甚至倒过来的也有,阅卷老师每天看的是同一个主题的文章,难免审美疲劳。某高中语文教师也说过,作文提高短时间很难,把字写好不失为一个办法。 要写好作文,最好的办法就是大量阅读,理科生既要做大量的数理化又要大量阅读,实在勉为其难,倒是小学、初中多看书,养成阅读习惯,厚积薄发,高中如此繁重的学习任务,再要让他们大量阅读几无可能。毕竟现代人要学的东西太多了,看看当今名牌大学校长们的书法水平与历史上的校长们比,差距很大,但是以前的人需要学电脑、学英语吗?我们需要的是有特长的人才,面面俱到不可取,作文能力达到叙述通畅,不影响写论文是否就够了呢? 以上是一个非语文教师的外行人胡说八道,欢迎批判!

实话告诉你,高考考场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