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恐怖的沙尘暴(最可怕的沙尘暴)

bj0012025-02-10奇闻异事0

迪拜有沙尘暴吗

有。沙尘暴是迪拜常见的自然灾害。沙尘暴常常一刮就是几天几夜。

迪拜为亚热带气候,分为冬夏两季。夏季最高气温有时会达到50℃,尽管完全不下雨,但是经常会观测到100%的湿度,非常的高温多湿,是让人不舒服的夏季。

相反,每年11月到3月期间的冬季又会让人感觉寒冷。另外,冬季也发生过沙尘暴。但是,冬季的平均气温为20℃左右,非常的舒适,也是观光旅游的旺季。

扩展资料:

沙尘暴是迪拜最著名、最恐怖的天气。沙尘暴来临时,当地居民会停下手中的活计,赶紧用衣物裹紧耳目和口鼻,否则会因口鼻被沙尘塞满而窒息。沙尘暴常常一刮就是几天几夜,沙漠中的道路被埋得无影无踪。沙漠中的人便在道路两旁每隔一段距离便堆起石头作为路标。

沙尘暴肆虐时,行人摸到了石头,也就找到了回家的路。因此,在沙漠中时常可见一些巨石形状奇特,有的像塔尖,有的像圆形坟墓,有的像是一根根石柱子。柱子上面因多年的沙尘暴风化而布满小坑。如今,沙尘暴已是跨越国界的自然灾害,对沙尘暴的治理也需要世界各国共同面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迪拜

沙尘暴有多可怕?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是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从全球范围来看,沙尘暴天气多发生在内陆沙漠地区,源地主要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北美中西部和澳大利亚也是沙尘暴天气的源地之一。1933~1937年由于严重干旱,在北美中西部就发生过著名的碗状沙尘暴。亚洲沙尘暴活动中心主要在约旦沙漠、巴格达与海湾北部沿岸之间的下美索不达米亚、阿巴斯附近的伊朗南部海滨,稗路支到阿富汗北部的平原地带。苏联的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都是沙尘暴频繁(≥15次/年)影响区,但其中心在里海与咸海之间沙质平原及阿姆河一带。

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也是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地区,主要源地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等。那么,沙尘暴这可怕的天气是怎么形成的呢?它有什么危害?防治办法是什么呢让我们好好认识下这可怕的天气吧成因: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都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的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

物理机制:在极有利的大尺度环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强垂直风速、风向切变及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引起锋区附近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发展,加剧了锋区前后的气压、温度梯度,形成了锋区前后的巨大压温梯度。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层风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形成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态环境恶化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的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患呼吸道等疾病的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生产生活受影响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个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农作物减产。

。生命财产损失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威武、民勤、白银等地的强沙尘暴天气,受灾农田253.55万亩,损失树木4.2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元,死亡50人,重伤153人。2000年4月12日,永昌、金昌、威武、民勤等地强沙尘暴天气,据不完全统计,仅金昌、威武两地直接经济损失达1534万元。

。交通安全(飞机、汽车等交通事故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

沙尘暴的危害虽然甚多,但整个沙尘暴的过程却也是自然生态系所不能或缺的部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例如澳洲的赤色沙暴中所夹带来的大量铁质已证明是南极海浮游生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而浮游植物又可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减缓温室效应的危害,因此沙暴的影响层级并非全为负面。

或许在另一层面来说,沙尘暴也许也是地球为了应对环境变迁的一种症候,就像我们感冒了会发生咳嗽是为了排除气管中的废物一样。为研究沙尘暴提供塔斯曼海养分以及其他诸多效应等,澳洲曾汇集了许多气候学者。他们发现澳洲沙尘暴的红色石英沉积物也可在新西兰找到,并且还肥沃了新西兰的土地。因此澳洲沙尘暴所造成的养分损失却可造成新西兰土地的养分收获。而像夏威夷当地肥沃的土壤沉积物,根据分析资料也可证明有许多的养料成分也是来自遥远的欧亚大陆内部。正因为两地相隔万里,普通的风无法把内陆的尘埃吹到这么遥远的地方,因此正是沙尘暴把细小却包含养分的尘土携上3000米高空,穿越大洋,再如播种一般把它们撒下来。

科学家还发现,除了夏威夷群岛,地球上最大的绿肺——亚马孙盆地的雨林也得益于沙尘暴,它的一个重要的养分来源也是空中的沙尘。沙尘暴能把盘石变得葱葱郁郁的秘密在于沙尘气溶胶含有铁离子等有助于植物生长的成分。此外由于沙尘暴多诞生在干燥高盐碱的土地上,沙尘暴所挟带的一些土粒当中也经常带有一些碱性的物质,所以往往可以减缓沙尘暴附近沉降区的酸雨作用或土壤酸化作用。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王自发先生曾说:“沙尘暴的确降低了酸雨的酸性。沙尘及其土壤粒子的中和作用使中国北方降水的pH值增加0.8~2.5,韩国增加0.5~0.8,日本增加0.2~0.5。如果没有沙尘的作用,那么,很多北方地区的酸雨危害要严重得多。”也因此,沙尘暴虽然危害甚大,却也是地球自然生态当中的一个必经的过程,因为自人类有史以来,便有沙尘暴的出现。只是我们应该更积极地找寻异常沙尘暴频率发生的机制,以真正解决异常气候变迁对环境的危害性。

蒙古国遭遇特大沙尘暴,致6人死亡80余人失踪,沙尘暴的威力有多大?

如果将沙尘天气的形成比喻成一锅炒饭,那么沙尘天气的形成需要这三个条件:一是“米”,也就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的物质基础;二是大风,这相当于把“米”放入锅中,是沙尘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就好比将锅中的米进行翻炒,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由此被混在空气中,造成一片浑浊。

根据能见度和风速,沙尘天气被分出了5个等级,分别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

不知大家还记得电影《星际穿越》中的恐怖沙尘暴吗?高大的沙墙遮天蔽日,整个小镇被沙吞没,人们纷纷患上肺病,原本生机盎然的地球渐渐成为寸草不生的荒地。其实,这相当于最高级别的沙尘暴,又被称为黑风暴。它的瞬时风速会超过25米/秒,能见度不足50米,甚至低到0米,伸手不见五指!

不要以为这种恐怖场景只有在电影中才会出现,历史上美国、前苏联、中国都曾经发生过黑风暴。由于不合理的开发,美国在1934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黑风暴,一条巨大黑色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2/3的国土。当时,黑风暴把3亿多吨土壤卷进大西洋,毁掉耕地800万公顷。

而沙尘暴怕水!

我国西北地区有戈壁、沙漠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大致与蒙古国的面积相同。蒙古国被称为“亚洲大气压之巅”,是个多风国家,平均降水200~250毫米,北纬46度以南大多为戈壁棕钙土和盐土。从全国18个省名,可以猜出蒙古国的气候是个什么样儿:东戈壁省、中戈壁省、南戈壁省、戈壁阿尔泰省……一片荒漠,且与中国接壤。这个“大气压之巅”就是沙尘暴的策源地。

前些年植树,人们不知从哪里学来的经验:头年挖坑,不载树,把山坡、荒地的一点点可怜植被挖了个寸草不留,而且每个坑成了大地的“筛子孔”、“蒸气口”,宝贵的水资源就这样,一冬春蒸发殆尽!一刮风,能不飞沙走石?更有一些不知财来贵的人,硬要挖来“百年大树”装门面,一起一落,损失惨重!

疫情逐渐刚过,每年的拆迁就开始了,建筑工地成了污尘垃圾之源。垃圾运到哪里仍然是垃圾,参加了沙尘暴的行列。

牧民草场的沙化,耕作土层的裸露流失,矿山废渣,淘金堆起的沙山沙巅,开发沙漠破坏了原有的固定地貌……这些都与沙尘暴遥相呼应。

总之,这就使沙尘暴肆虐的物质基础愈来愈雄厚,西北风作为制造沙尘暴的动力就更强大了,干旱的煎熬使水气蒸发量更加超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