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奇特的风景(世界上最奇特的风景图)
世界十大奇特的自然景观(上)
一、棉花堡位于土耳其,他是由钙化沉淀物堆积而成的,并最终形成了一片白茫茫的白色城堡,十分漂亮,在棉花堡中还拥有17座温泉,来到这里的游客可以泡在温泉中欣赏眼前的盛景。
二、三清山位于我国江西,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道教中的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青山常年笼罩在迷雾当中山上的岩石和树木形状奇异,其中很多神似人形和动物,十分神奇。
三、地狱温泉位于日本别府县,该县的温泉众多,知名的温泉都以地域温泉命令,其中九大知名地域温泉分别是海地鬼石房主地狱山地与赵迪与鬼山地域,白池地狱,血池地狱,龙卷地狱、金龙地域。
四、斑点湖位于加拿大,在夏季制热的太阳光下,湖水蒸发结晶出了很多矿物质,最后形成许多白色镶边界线和浅线,浅线中的水也应富含矿物质而呈现出蓝色或者绿色等奇特的颜色,远远望去,湖水就像是一块块的斑点,斑点湖也因此而得名。
五、红酒盒,位于西班牙,这里曾经有一座欧洲最大最古老的矿场,因此河流中富含黄铁矿和铜矿,这些矿物质将河水变成了红色,宛如一汪红酒池一般。
世界七大自然奇景是什么
1.科罗拉多大峡谷
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是科罗拉多河经过数百万年以上的冲蚀而形成,色彩斑斓,峭壁险峻。1979年大峡谷被列入世界遗产。在许多非权威版本的世界七大自然奇观列表上都有大峡谷的名字。目前由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管理。
大峡谷总长446公里,平均深度有1200公尺,宽度从0.5公里至29公里不等。科罗拉多高原抬升时,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切割层层沉积岩,由此形成了大峡谷。将近20亿年来的地质变迁史一览无余。
地理环境
从河面看大峡谷大峡谷最深处约1900公尺。从李氏渡口(Lee's Ferry)至汉斯险滩(Hance Rapid),峡谷平缓倾斜,岩层显露无遗。从谷底至顶部沿壁露出从前寒武纪到新生代各期的系列岩系,水平层次清晰,岩层色调各异,并含有各地质时期代表性的生物化石。峡谷终止于格兰德瓦什崖(Grand Wash Fault)。
大峡谷的北岸比南岸高出三百多米,并且科罗拉多河与南岸更靠近些。北岸高地降水量相对较高,其几乎所有径流都流向大峡谷中;而南岸高地的径流则顺着地势向着背离峡谷的方向流去。这就加剧了峡谷的侵蚀,使科罗拉多河北岸的峡谷及其分支更快地拓宽。
大峡谷的日出由于海拔差异,峡谷北岸的气温相对低于南岸。冬季,该地区常有大量降雪。从北岸观望,峡谷的扩张较为明显。
大峡谷的边缘是一片森林,越往峡谷中走温度就越高,到峡谷底端则近似荒漠地带,因此大峡谷中包含了从森林到荒漠的一系列生态环境。国家公园内的植物多达1500种以上、并有355种雀鸟、89种哺乳类动物、47种爬虫动物、9种两栖类动物、17种鱼类生活其中。第26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也是大峡谷的众多热爱者之一,他多次在此猎捕美洲狮或是欣赏风景。
地质变迁
大峡谷的日落峡谷成因的细节依然广受争议。据地质学家韦恩•莱尼说:“至今,地质学家们仍然无法确定峡谷的准确形成年代以及冲积的细节过程。”关于大峡谷的形成原因,也无任何权威性理论。
大峡谷崖壁上裸露的岩层年代跨度很大,既有20亿年前形成的毗湿奴片岩(Vishnu Schist,位于 Inner Gorge 底部),又有2.3亿年前形成的凯巴灰岩(Kaibab Limestone,位于岸上)。当最初的北美大陆海岸线反复向前推进或后退时,许多岩层便在温暖的浅海、沿岸海滩、或是沼泽地中沉积下来。但也有例外,其中包括在沙漠中以沙丘形式沉积的可可西诺砂岩(Cococino Sandstone),以及 Supai 岩层的某些部分。
大峡谷之所以如此之深、其岩层(大部分在海平面以下形成)如此高耸,可能要归功于大约6500万年以前科罗拉多高原将近1500至3000米的抬高。这一抬高使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的倾斜度大大增加,从而加快了其流速、增强了其下切岩石的能力。
2.维多利亚瀑布(Victoria Falls,地理位置:东经25.86°,南纬17.92°)
位于非洲三比西河的中游,赞比亚与津巴布韦之间,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瀑布之一。它宽约1.7公里,高约128米。
1855年苏格兰探险家戴维•利文斯敦成为首位见到维多利亚瀑布的欧洲人,并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为之命名。当地人则称它为莫西奥图尼亚(Mosi-oa Tunya),意为『像雷霆般轰轰作响的烟雾』。
维多利亚瀑布也是赞比亚的莫西奥图尼亚国家公园和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瀑布国家公园的一部分。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维多利亚瀑布和这两个国家公园列入世界遗产的名录。它们是南部非洲最重要的旅游点之一。
历史
最早的已知的住在维多利亚瀑布附近的人是狩猎采集的科伊桑人,后来Tokaleya人在此定居,他们称维多利亚瀑布为Shongwe,再后来恩德贝勒人在此落脚,并称维多利亚瀑布为aManza Thunqayo,最后在这里定居的马可洛洛族的人则称之为莫西奥图尼亚,即像雷霆般轰轰作响的烟雾得意思。
1851年苏格兰传教士和探险家戴维•利文斯敦听说在非洲内陆有一个大瀑布并开始寻找这个瀑布。从1852年到1856年他从三比西河的上游向下探险一直到达海岸。1855年11月16日他成为第一个看到这个大瀑布的欧洲人。利文斯敦是从上游接近维多利亚瀑布的,在瀑布上方他越过了一个小岛,今天这个岛就叫做利文斯敦岛。利文斯敦在三比西河上游就已经被Ngonye瀑布的景象所打动,他觉得维多利亚瀑布比上游的瀑布要壮观多了:在一团水雾下三比西河就像是突然从地面上消失了一般。下大雨后这团水雾在数公里外就可看到。人越走近维多利亚瀑布,其轰鸣之声就越响。这个奇景至今未变。他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为之命名。他写道:“在英国没有这样美丽的景象,没有人能够想象出它的美景。从来就没有一个欧洲人看到过它,只有天使在飞过这里时才能看到这么漂亮的景象。”
1860年利文斯敦与约翰•柯克一起重返维多利亚瀑布并对之进行详细的研究。利文斯敦本人当时就已经理会到了这个瀑布形成的过程:“……三比西河从它的左岸向右岸不断刻入坚硬的花岗岩。”其它早期到达过维多利亚瀑布的欧洲人有葡萄牙探险家塞尔帕•平托和英国画家托马斯•贝恩斯,贝恩斯也是最早为维多利亚瀑布画画的人。直到1905年铁路通到维多利亚瀑布,外部很少有人到达这里。
1934年一个68.6平方公里大的跨国界的地区受到保护,从1972年开始这个地区正式成为莫西奥图尼亚国家公园。
维多利亚瀑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准确来说是一个瀑布群,年平均流量约934立方米/秒,由『魔鬼瀑布』、『马蹄瀑布』、『彩虹瀑布』、『主瀑布』及『东瀑布』共五条将近百米的大瀑布组成。1.5亿年以前,当时地壳运动所造成的岩石断裂谷正好横切三比西河,河水直接泻入长72千米、宽度25~75米的峡谷,形成了维多利亚瀑布。
瀑布右岸最浅,只有80米的深度,中部最深,达110米,是尼亚加拉瀑布的两倍。在满月时透过瀑布的水雾可以看到月晕,而在白天水雾导致彩虹。
本来戴维•利文斯敦想利用三比西河作为“神之大道”来基督化南非内陆,但是维多利亚瀑布成为了河上无法通过的一个关口。它将河的上下游隔开。大量的水在这里投入深处,然后沿着一个曲折的峡谷流出,而这个流出点是峡谷唯一的出口。维多利亚瀑布也是三比西河中游的开始,三比西河的中游从这里开始流经多个峡谷,最后到达莫桑比克的卡霍拉巴萨水坝结束。
瀑布下
维多利亚瀑布下的峡谷瀑布唯一的出口是一个在离瀑布西岸约2/3距离的一个深谷,这个深谷约30米宽,整个河水流入这个深谷,首先笔直流约120米,然后进入一个曲折的峡谷系统,这个峡谷系统约长80千米,是过去瀑布在花岗岩中刻出来的。
在第一个转折点有一个小潭,在水少的时候这个潭里的水浅和平静,在大水时潭中有许多缓慢、巨大的漩涡。峡谷的壁高120米。
铁路桥
就在第一段峡谷上,几乎与瀑布垂直,有一座铁路桥。它是唯一五座跨越三比西河的桥梁之一,1905年4月落成。大桥跨越250米,其中最大的珙跨越150米。低水时水面与桥面的距离为125米。本来它应该成为赛西尔•罗兹计划的好望角-开罗铁路的一部分,今天有班车连接维多利亚瀑布市、利文斯敦市和布拉瓦约,以及连接利文斯敦与路沙卡。
3.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尼泊尔语:सगरमाथा),简称珠峰,又意译作圣母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之上,海拔为8844.43米,终年积雪。是世界海拔第一高峰。
名称
藏语珠穆朗玛,藏文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称作圣母峰。藏语“珠穆”(Jo-mo)是女神之意,“朗玛”(glang-ma)应该理解成母象(在藏语里,“朗玛”有两种意思:高山柳和母象)。神话说珠穆朗玛峰是长寿五天女(tshe-ring mched lnga)所居住的宫室。
西方更多的称这山峰作额菲尔士峰或艾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是纪念英国人占领尼泊尔之时,负责测量喜马拉雅山脉的印度测量局局长乔治•额菲尔士(George Everest)[1]。
尼泊尔语名是萨迦玛塔(सगरमाथा;Sagarmatha),意思是“天空之女神”。这名字是尼泊尔政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名的。由于此前,尼泊尔人民没有给这山峰起名,而政府由于政治原因没有选择用音译名称。
1258年出土的《莲花遗教》以“拉齐”称之,噶举派僧人桑吉坚赞《米拉日巴道歌集》称珠穆朗玛峰所在地为“顶多雪”。1717年,清朝测量人员在珠穆朗玛峰地区测绘《皇舆全览图》,以“朱姆朗马阿林”命名,“阿林”是满语,意思是“山”。1952年中国政府更名为珠穆朗玛峰。
高度
珠穆朗玛峰最近的一次测量在2005年,是由中国国家测绘局测定的。2005年3月的珠峰复测大型科考活动启动开始,历时2个多月的探测,5月22日第一批登顶队员11时08分成功登顶,2005年10月9日测绘局公布珠峰的岩面海拔高度应该为8844.43米,冰层厚度3.50米[1] 。这是对珠峰进行的首次岩面海拔高度测量,据称也是至今为止最准确的测量值,比1975年测量的高度8,848.13米矮了3.7米。为了得出更精确的权威数据,中国国家测绘局这次测量珠峰高度采用了经典测量与卫星GPS测量结合的技术方案,并首次在珠峰测量中动用了冰雪深雷达探测仪。外界另有珠峰高度达8848米、8840米、8850米、8882米等多种说法。
珠穆朗玛峰虽然是世界第一高峰,但是它的峰顶却不是距离地心最远的一点。这个特殊的点属于南美洲的钦博拉索山。
文化影响
珠穆朗玛峰高大巍峨的形象一直在当地甚至全世界的范围内产生着影响。第四版人民币十元的背面以及新西兰五元的正面就是珠穆朗玛峰。
攀登历史
1921年——第一支英国登山队在查尔斯•霍华德•伯里中校的率领下开始攀登珠穆朗玛峰,到达海拔7000米处。
1922年——第二支英国登山队是用供氧装置到达海拔8320米处。
1924年——第三支英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乔治•马洛里和安德鲁•欧文在使用供氧装置登顶过程中失踪。马洛里的遗体于1999年在海拔8150米处被发现,而他随身携带的照相机失踪,故无法确定他和欧文是否是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1953年5月29日——34岁来自纽西兰的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作为英国登山队队员与39岁的尼泊尔向导丹增•诺盖 (Tenzing Norgay) 一起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是纪录上第一个登顶成功的登山队伍。
1956年——以阿伯特•艾格勒为首的瑞士登山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登上珠穆朗玛峰。(有准确记录以来)
1960年5月25日——中国人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他们是王富洲、贡布、屈银华。此次攀登,也是首次从北坡攀登成功。
1963年——以诺曼•迪伦弗斯为首的美国探险队首次从西坡登顶成功。
1975年——日本人田部井淳子成为世界上首位从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女性。
是年,中国登山队第二次攀登珠峰,9名队员登顶。其中藏族队员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顶成功的女性。
1978年——奥地利人彼得•哈贝尔和意大利人赖因霍尔德•梅斯纳首次未带氧气瓶登顶成功。
1980年——波兰登山家克日什托夫•维里克斯基第一次在冬天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
1988年——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联合登山队首次从南北两侧双跨珠穆朗玛峰成功。
1996年——包括著名登山家罗布•哈尔在内的15名登山者在登顶过程中牺牲,是历史上攀登珠穆朗玛峰牺牲人数最多的一年。
1998年——美国人汤姆•惠特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登顶的残疾人。
2000年——尼泊尔著名登山家巴布•奇里从大本营出发由北坡攀登,耗时16小时56分登顶成功,创造了登顶的最快纪录。
2001年——美国人维亨迈尔成为世界上首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盲人。
2003年——纪念人类首次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五十周年。
2005年——中国第四次珠峰地区综合科考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攀登珠峰并测量珠峰高度数据。
2007年——尼泊尔观光部指出,美国19岁少女「珊曼莎‧拉森」是最年轻的成功登顶外国女性。
4.猛犸洞
猛犸洞(Mammoth Cave)位于美国肯塔基州中部的猛犸洞国家公园,是世界自然遗产之一。猛犸洞以古时候长毛巨象猛犸命名,这个“巨无霸”洞穴截至2006年,已探出的长度近600公里,究竟有多长,至今仍在探索。二百多年来,探险家的前赴后继,他们的探索精神已被镂刻在猛犸洞每一公里的发现史上。
猛犸洞其中的10英里对游客开放。它由255座溶洞分五层组成,上下左右相互连通,洞中还有洞,宛如一个巨大而又曲折幽深的地下迷宫。在这些洞中有77个地下大厅,三条暗河、七道瀑布、多处地湖,总延伸长度近250公里。猛犸洞以溶洞之多、之奇、之大称雄世界。在77座地下大厅,其中最高的一座称为“酋长殿”,它略呈椭圆形,长163米,宽87米,高38米,厅内可容数千人。有一座“星辰大厅”很富诗意,它的顶棚有含锰的黑色氧化物形成,上面点缀着许多雪白的石膏结晶,从下面看上去,仿佛是星光闪烁的天穹。
5.冰河湾
冰河湾国家公园位于美国阿拉斯加,距旧纽西50英里,占地330万公顷,围绕在陡峭的群山中,只能乘船或飞机到达。那里有无数的冰山、各类鲸鱼和爱斯基摩人的皮划舟。冰河湾游人在那里居住在帐篷中或在乡村田舍中。根据碑文的记载,冰河湾国家公园最引人入胜的景观之一就是巨大海湾中活动着的冰河。谬尔(Muir Glacier)是第一个仔细研究冰河的科学家,他从1879年起几次来到这里,为这里美丽多资的冰河所征服。自谬尔探险时代之后,冰河沿海湾向北移动了很远,这种现象在北半球其它地方也曾被发现。
谬尔冰川(Muir Glacier),位于冰河湾内,在阿拉斯加北端突出的地方,是以科学家谬尔的名字命名的。狭长的冰川湾伸入内陆约一百零五公里,边缘地带还有更多的小湾(其实这是由冰川所刻凿出来的),这些小湾多是遽然而起的冰壁,而这冰壁即为自山坡延伸至海岸的冰山鼻。自一九八二年以来,谬尔冰川后退速度很快。随着冰川的后退,植物很快的代替冰川,而覆盖了地表。除冰川外,冰川内的野生动物也深深吸引着各地的游客。图为一群海豹在谬尔冰川的一角栖息,这种海豹大多长着厚而粗糙的皮,和一层厚厚的脂肪(通常有11-13厘米),这层脂肪除了可以将它们与寒冷的外界隔离,还可以为它们储存能量以应付食物短缺的节。
冰河湾国家公园及保护区是1980命名的,她占地10784平方公里。这一国家公园无公路跟外界连接,但每年都有数十万的游客来参观。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冰河据说是4000年前的小冰河时期形成的,而不是一万至一百万年中间的更新世纪元(Pleistocene time)的产物。我们的游轮主要是观看的是马杰瑞冰河(Margerie Glacier)和约翰•霍普金斯冰河(Johns Hopkins Glacier)。这两个冰河被称为“到海冰河(Tidewater Glacier),冰河经长期的堆挤,直接顷泄入海。据介绍说,那些冰川的下滑速度每天大约为7英尺左右,面临海水的那些冰川差不都是三四百年前从山上一尺一尺的滑行下来的。这些冰河在海湾里形成一堵好几十米高的冰雪墙。这冰雪墙不时地崩塌着,有时会有大的冰山(iceberg)坠入海里。在夏天的时候,那些大的冰山大概会经过一个星期或者更长的时间才会融化掉。
6.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俄语:О́зеро Байка́л),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南部伊尔库茨克州及布里亚特共和国境内,距蒙古国边界仅100公里,是东亚地区不少民族的发源地。
地理
贝加尔湖呈新月形,长636公里,宽24~80公里,面积31,494平方公里,是亚洲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世界第七大湖泊,属于构造湖,沿岸地震频繁、多温泉,流域面积560,000平方公里,有多达336条河注入,其中仅有一条安加拉河为其外流河,流向北极海,湖中有22岛,最大的奥尔洪岛 (Olkhon island)长达72公里,湖面每年1月至4月结冰。
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最深处从原先测量的1620米(5315英尺),再次测量为1940米(6365英尺),平均深度758米,湖面海拔456米,最深处湖床海拔—1484米,因深度深,其体积达23,600立方公里,占全球河、湖总水量(包括淡水和咸水)的20%,比整个波罗的海的水量还多,仅次于里海 (78,200立方公里)。贝加尔湖也是世界最古老的湖泊,据研究,它已经在地球上存在超过2,500万年的历史。
贝加尔湖有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海豹贝加尔海豹和贝加尔鲟。
历史
中国古称贝加尔湖为北海,汉朝时,属于匈奴的活动范围。著名的苏武牧羊故事就发生在贝加尔湖一带。自汉以后,历经三国、晋、五胡乱华时期、唐、宋诸朝,贝加尔湖地区生活着鲜卑、乌桓、敕勒、契丹、回纥等古代游牧民族。这些民族通常独立于中原的王朝甚至入侵,有时臣服于中央政府,如盛唐时回纥曾臣服。至蒙古兴起时,作为与蒙古族的隆兴之地——色楞格河(注:色楞格河是注入贝加尔湖的最大河流)十分相近的地区,贝加尔湖的政治经济战略地位越发显得重要。
明灭元后蒙古退到长城以北,分成二部,瓦剌与鞑靼,贝加尔湖处于蒙古的统治之下。
明末清兴起时,除漠南蒙古即今内蒙古地区已具有较强的向心力外,漠北和漠西蒙古仍与整个华夏民族若即若离。清入关前,今外蒙古地区生活的是喀尔喀蒙古,贝加尔湖地区生活的是布里亚特蒙古,漠西今新疆一带生活的是准噶尔蒙古。布里亚特蒙古人活动的中心地带,最核心的土地,就是贝加尔湖。
1697年和1757年,喀尔喀蒙古和准噶尔蒙古分别被清政府控制或征服。不过之前在《中俄尼布楚条约》中,属于布里亚特蒙古的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则划归俄国。
1908年6月30日,在湖西北方800公里处发生了通古斯大爆炸,部分影响了湖附近的森林。
7.黄石公园
黄石国家公园(英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简称黄石公园,是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成立于1872年。黄石公园位于美国中西部怀俄明州的西北角,并向西北方向延伸到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面积达7988平方公里。这片地区原本是印地安人的圣地,但因美国探险家刘易斯与克拉克的发掘,而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公园。它在1978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园内高度从北方入口(蒙大拿州的伽德纳(Gardiner))的5,314英呎(1,620 公尺)上升到公园东南方最高点的鹰峰(Eagle Peak)的11,358英呎(3,462 公尺)。在黄石公园广博的天然森林中有世界上最大的间歇泉集中地带,全球一半以上的间歇泉都在这里。这些地热奇观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存在的证据。黄石公园以熊为其象征。园内约有200多只黑熊,100多只灰熊。
黄石的动态景观分三方面:热气地带、黄石河流域、野生动物
热气地带
黄石国家公园的地热地形黄石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火山口,这个活火山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爆发过,但在地质时代里曾经爆发过三次。
这个火山跟世界上大部分的火山都不一样,它并不在地壳上两块板块相交的地方。它跟夏威夷的火山相同原理,乃是地幔里的一个热点(Hot Spot)。板块飘移的时候,热点并不移动,因此就好像热点在板块上挪动的感觉一样。黄石热点产生于俄勒冈州的东北角,经爱德荷州到今天怀俄明州西北角的位置,将来还要往蒙大拿州和北达科他州进发。热点经过的地方,形成一系列的死火山,这些火山过去喷发出来的熔岩,形成了今天的蛇河高原(Snake River Plateau)。
黄石热点来到落矶山脉以前,黄石公园的地貌就类似今天与它接壤的大狄顿国家公园(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将来黄石热点离开后,这里就会像是今天位于爱德荷州的月形坑国家自然保护区(Craters of the Moon National Monument)一样了。
黄石热点的具体表征就是地表的热气地带。不断有地下热水补充的称为热泉(Hot Spring),不断喷发的称为喷泉(Fountain),定时或不定时喷发的称为间歇泉(Geyser),还有只冒气、不喷发的(Steam Geyser),喷泥巴的(Mud Pot),甚至每几百年来一次大爆炸的火山口(Crater),总之是千奇百怪,应有尽有。这些水的温度都很高,而且含有丰富的硫化氢[h3S],因此吸引了各式各样的细菌来这儿生活,这些细菌各有不同的鲜艳色彩,将热气地带染得五彩缤纷,艳丽夺目。这些地热地形虽然广泛分布在整个黄石公园里,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几个盆地里。
可是它们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地壳变动,原来很活跃的地方有可能突然安静下来;原来寂寂无名的地方也可能会一鸣惊人的。公园西北角的庞大热泉(Mammoth Hot Spring)就是一个例子:它原来是好几个热泉从山坡上一节一节地流下来,被各种细菌染得五颜六色,形成一个非常漂亮的大台阶;可是2002年的一次地壳变动,这里的大部分热泉都不再流了,死掉的细菌变成灰白色的粉末,残留在干枯了的大台阶上,反射着耀眼的阳光,将这里变成一片肃刹的不毛之地。
公园里的地热盆地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这里有上间歇泉盆地(Upper Geyser Basin)、中间歇泉盆地(Midway Geyser Basin)、下间歇泉盆地(Lower Geyser Basin),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老忠实泉(Old Faithful)和大棱镜泉(Grand Prismatic Spring)了。老忠实泉每隔30至120分钟就会喷发一次,平均每70至90分钟喷一次,每次喷发维时约一分半钟至五分半钟不等,喷发高度约五十多米。人们掌握了老忠实泉「每次喷发时间长度」以及「距离下一次喷发的时间间隔」之间的数学关系,因此每次都能相当准确地预测下一次喷发的时间。由于老忠实泉日以继夜、春来秋往、年复一年地准时喷发,因此被称为老忠实泉。
最近,黄石的地热有稍微北移的迹象,老忠实泉也许真的老了,每次喷发的平均间隔时间越来越长了;相反地,在公园西部的诺里斯间歇泉盆地(Norris Geyser Basin)变得越来越活跃了。其中的蒸气船间歇泉(Steamboat Geyser)已经从好久才喷一次变成几乎每天都在喷了;还有一些间歇泉的喷发高度更是屡创历史新高,一些好几个月才喷一次的间歇泉其喷发高度可以是老忠实泉的好几倍呢。Norris间歇泉盆地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
黄石河流域
由于地热的关系,黄石公园里到处都有热喷泉,就是连被水淹没的湖底或河流底下也不例外,因此黄石的水都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以至于有毒,即使煮熟了也不适合人类饮用。黄石公园里最大的河流莫过于黄石河了,它在公园东部,从南部的黄石湖出发,往北流时先是形成一条缓缓流动的小溪,然后突然俯冲下万丈深渊至黄石大峡谷,形成上黄石瀑布和下黄石瀑布。
黄石湖是黄石公园里最大的湖泊,除了南面一些地方以外,湖面上允许开机动快艇。湖的形状就像是一只手,西面一处像大拇指的地方被称为西大拇指(West Thumb),是其中一个著名的热气地带。在西大拇指那里看黄石湖,就会发现岸边的湖面五光十色,而且颜色不断在变化,这就是湖底的热喷泉在喷发的迹象。这种变化中的颜色也可以在黄石河的许多其它地方看见。公路沿湖西岸走,对岸的地势比较高,远远地排了一排雪山,湖光山色也许不如与黄石公园接壤的大狄顿国家公园那么壮丽,但也已经让人不禁叫绝。
黄石湖往北流,形成黄石河。钓鱼桥(Fishing Bridge)基本上位于黄石湖与黄石河的分界处,过去是钓鱼的胜地。现在为了保护这里的自然生态,已经不允许钓鱼了。要是想钓鱼可移步到附近其它河流,如火洞河(Firehole River)。接下来的这段黄石河逐渐变成了一条弯弯的小河,静静地流淌在绿油油的小山岗之间,吸引了不少野生生物。这里的河岸并不以岩石很清楚地定义着,因此河边许多地方看上去长满了草或其它灌木,真的踩下去很可能都是水呢。到了冬天,这里就是白茫茫的一片,偶尔有一群狼或其它生物出没。
再往西北流没多久,黄石河突然右转,然后立刻一泻万丈,形成两道黄石瀑布,冲刷出壮观的黄石大峡谷。黄石大峡谷两边峭壁都呈黄色,应该是硫磺所染的
野生动物
在黄石公园栖息的大型野生哺乳动物有(按照被游客观察到的容易程度排序):
美洲野牛:成年美洲野牛重达1000公斤以上,虽然大,却很温驯,但却是造成游客伤亡最多的动物。
美洲大角鹿(Elk):成年马鹿重达300公斤。又译麋鹿、马鹿,但不是亚洲的麋鹿或马鹿。雄鹿长分叉角,每年冬季角会脱落。雌鹿无角。
骡鹿(Mule Deer)
白尾鹿
黑熊
驼鹿(Moose):又称麋鹿、四不像,但不是亚洲的麋鹿(即四不像)。比大角鹿稍小,雄鹿角分叉底部连成一片,像手掌。雌鹿无角。
郊狼:又称土狼、美洲野狗
叉角羚:美洲奔跑最快的野生动物
灰熊(Grizzly Beer)
大角羊
灰狼:从前黄石国家公园的狼被杀光了,近年来公园专门引进了狼群,控制美洲大角鹿的数量
世界上最奇特的旅游景点盘点
世界上最奇特的旅游景点盘点
旅游,是生活中最大乐事。你喜欢旅游吗?以下为您盘点世界上最奇特的旅游景点,欢迎浏览!
1、挪威奇迹石
只要有胆量爬到奇迹石上面,惊艳的谷底风光会让你终身难忘。每年有多少人来这里挑战自己的胆量,但对于胆小的旅行者,有必要提醒他们“千万不要往下看”,万一腿一软,没准就跟这个世界告别了。
2、挪威巨人之舌
Troll在挪威语里,是森林里的一种小精灵,它红色鼻头表情有些诡异、狰狞,但却是独立和个性化的化身,而Tunga在挪威语中是舌头的意思,Trolltunga这个悬崖看上去岩体伸出山崖很远,象是山妖那突兀的魔舌,因此被称作“巨人之舌”。
3、巴黎人骨墓穴
巴黎人骨墓穴据说是因为众欧洲曾一度盛行各种瘟疫,长年累月,人大批大批的死,于是就往教堂墓地大批大批地埋。
有一天,巴黎一条马路边的墙到了,墙后面涌出累累白骨。由于尸体太多了,土壤已经失去了分解尸体的能力,恐惧再次引起瘟疫,一个传教士提出建议,将他们的骸骨分门别类排列起来,排列在巴黎地下曾废弃的矿道里。 于是之后不断有各个地区的墓地骸骨运到此处,这巨大数量的白骨终究成了今日的巴黎地下人骨墓穴。
4、土耳其阿瓦诺头发博物馆
30年前,土耳其著名的陶瓷艺术大师加里普的一个朋友离开城镇去寻找更好的生活。离开前,这名女子留给他朋友一戳头发,希望加里普不要忘记她。因此,这位土耳其陶瓷艺术大师在自己的陶瓷店下方,创建了阿瓦诺头发博物馆。
从此以后,大多数游览阿瓦诺头发博物馆的女士都会留下一戳她们的头发,在头发后贴有标签,附上她们的住址。博物馆里的头发样本超过1万6千种,除了地板以外,到处都点缀着头发。
5、爱尔兰布拉尼城堡的巧言石
相传中世纪十字军东征时,一位骑士从耶路撒冷带回了一块沾有耶稣血的圣石,并将它放置于这座城堡中,就是现在在布拉尼城堡中的“巧言石”。据说只要吻了它,就会变得能言善辩、滔滔不绝。
为了亲到这块“巧言石”,游客们也是拼了——必须向后下腰,靠腰力和臂力将头凑近石壁亲吻,而身下就是深谷,现场往往响荡着尖叫声。
如果你“吻石”成功,还可获得一张证书以证明你这“勇敢一吻”。仔细想想,每年有约40万的游客亲吻过这块石头,画面太美我真的不敢看……
6、法国巴黎奥斯卡·瓦尔德墓
谁说墓园就一定是凄冷肃穆?奥斯卡·瓦尔德墓就不是。这里是全世界喜欢读书的人和瓦尔德崇拜者的必看之地。众多他的仰慕者来拜祭他,并用他们的亲吻向瓦尔德表达爱慕和尊重。
墓碑的四周都是层叠的唇印,各色溢美之辞,还有真真假假的鲜花,热热闹闹,熙熙攘攘,只有那墓碑上的红唇一吻,才能唯美地传达那种香艳、细腻和痛惜。
7、印度老鼠庙
卡尼尔·玛塔神庙又被称为“老鼠庙”,是印度著名的文化遗产。这座寺庙在印度西部的德萨努克,一位虔诚的印度教徒在十五世纪时兴建了一座老鼠庙。五百多年来,这座老鼠庙香火极盛。
当地人十分崇拜老鼠,要是有人要订婚或者出远门,必须先到老鼠庙中去朝拜三天三夜。他们进入神庙之前必须脱鞋,以表示对“圣鼠”的尊敬,而老鼠们也就会给他们带来好运……
8、美国西雅图的口香糖墙
美国西雅图的口香糖墙位于派克市场,附近有一家剧院,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人们看完演出都会习惯性的把嚼完的口香糖粘在那道墙上,管理人员起初还会派人清理,后来发现这是一个吸引游人的卖点,索性将之命名为“口香糖之墙”,任人粘涂。现在面墙上的口香糖已经有几十厘米厚。
这样一面巨大的充满细菌的口香糖墙曾被形容为世界上最令人恶心的'旅游景点之一,充满冲击力的视觉观感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每年吸引了无数的游客来访,还前赴后继的往墙上粘口香糖。想想这个五彩缤纷的著名景观其实是这样形成的,也是醉了!
9、美国CBGB酒吧厕所
CBGC(乡村音乐county、蓝草音乐blue grass和蓝调音乐blues的缩写)酒吧位于纽约曼哈顿,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音乐演出场所,同时也被公认为朋克音乐的诞生地。最初,这里只是当地居民和流浪汉们最喜欢的一个消遣场所,现在却成了纽约的名胜古迹,每天都有各地的朋克音乐爱好者前来瞻仰,并去里面那个著名的厕所撒尿留念。
CBGB酒吧的厕所非常潮湿,墙壁上到处是涂鸦,地板则黏乎乎的,但由于这里被视作朋克乐队的殿堂,所以一直非常受欢迎。2006年,CBGB酒吧因资金问题被迫关闭,但它谱写的传奇成为几代人永恒的记忆。
;
世界上都有哪些比较奇特的景点?
说到五指山,我们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西游记》,在这部剧中,孙悟空被如来压在五指山下500多年。对于这个五指山我们一直都认为他只存在于电视剧中,并不存在现实生活中。但经过了解之后发现,在现实生活中还真的有一座五指山,而且非常的逼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奇特的景点了。
这个五指山位于南美阿卡拉马的广阔沙漠中,这里毕竟是沙漠,所以基本上没有植物生长,更没有动物生存。整个沙漠的温度很高,给人的感觉非常的荒凉,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在这样的一个沙漠中竟然还有屹立着一个手掌,非常的挺拔,就像是如来的手一样,非常的庞大,也被大家称之为是“五指山”。
这个手掌一半被埋在沙漠中,只有五根手指头和一点点手掌裸露在外,总高度大概是在10米左右,也被大家称之为是“沙漠之手”。可能很多人在这个视乎开始疑惑了,这样一种现象难道是自然形成的吗?大自然是没有这么神奇了,这个是人工打造的,是一位艺术家在这里保留下来的,大概距今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
可能是因为四周比较荒凉,广阔,而且很平坦的原因吧,这个建筑就显得很是显眼,成为了这片沙漠的标志,吸引了不少游客来这里打卡拍照。如果你去过这个地方,你会发现,似乎全球的网友都一样,都非常喜欢在一些建筑上刻上自己的标志,这个建筑上也一样,已经被人类的暴力破坏的不成样子,上边刻满了字,如今的五指山已经是一个伤痕累累的景点了。
说到这里,我们应该以此为警惕,在外出旅游的时候一定不能随意涂改,也不能在景点上刻字什么的,这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情况。记得上学的时候,很多同学就很喜欢在这些建筑上涂鸦,当时还并没有想到这是不对的行为。如今的我们都已经长大,相信大家应该都不会这样做了吧?
世界上都有哪些奇特的景观?
大自然神奇的创造力总是令人惊叹,各种鬼斧神工的杰作不禁使人瞠目结舌。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盘点一下我们全球范围内最奇特的7处景观,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纳特龙湖
坐落在坦桑尼亚的纳特龙湖可以说是非常神奇了,随着一年中水位的变化,湖水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主要有白色、豆绿色以及粉红色这几种颜色的变化。另外,纳特龙湖内的碱性物质含量也非常的高,很多动物掉入其中仿佛就像被石化了一般。
韩松洞
到今天为止,处于越南一片丛林中的韩松洞是所发现的最大的一个洞穴了。整个洞穴长达8公里多,在众多的洞穴中并不算很长的,但是在这个洞穴中差不多可以防止40层高的一栋大楼。据悉,在人们最开始发现韩松洞的时候,足足花了5天时间才初步了解到洞穴的构造。
玫瑰湖
从名字中就可以感受得到这个湖泊的美丽之处了,玫瑰本来在人们心中就是一种代表着浪漫、漂亮的花。位于塞内加尔境内的玫瑰湖,并不是一年四季都会向人们展示出它的魅力的。在东边的干热风刮起的时候,也就是这个玫瑰湖“盛开”的时候,异常的好看。
彩色沙丘
沙丘是在沙漠中最为常见的了,大多都是黄色的。其实,即便我们没有真实的沙漠中见到过,也可以想象得到。但是在美国的一座火山公园中,却存在彩色的沙丘,五色斑斓,尤其在高空中俯瞰的时候,最为好看了,感觉和我们的七彩丹霞还有些相似。
红海滩
在我国沈阳盘锦有一处与众不同的红海滩,想必有不少的朋友们都知道。随着季节的变化,整个海滩的颜色也会逐渐从粉红到火红最后再到紫红。能够出现这种奇观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一种叫做碱蓬草的植物,它们有着非常顽强的生命力,才造就了这一奇景。
地狱之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象过通往地狱的道路会是怎么样的?在土库曼斯坦有一处地方被称作“地狱之门”,在这里的一个大坑中,熊熊火焰已经燃烧了有几十年的时间。其实,是因为这里的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而坑内的火就是源源不断的天然气在燃烧,每年差不多要燃烧掉上百亿的天然气。
罗赖马山
这是处于南美洲大陆的一座外形非常奇特的山,远远看去就像一个人工造成的巨型“方块”山一般,山顶也是一马平川。不过,要是登上山顶就会发现它的不同之处,在顶部多是被雨水侵蚀形成的坑坑洼洼之地,仿佛如同置身月球一般。
- 上一篇:世界上最色的男人(世界上最廋的男人)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