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凶猛的恐龙是(世界上最凶猛的恐龙是哪种恐龙)

bj0012025-01-29奇闻异事0

历史上最凶猛的恐龙是哪种恐龙??

历史上最凶猛的恐龙是恐爪龙。

恐爪龙介绍:

恐爪龙(学名:Deinonychus)是驰龙科恐龙的一属,身长约3.4米,生活于下白垩纪的阿普第阶中期至阿尔布阶早期,距今约1亿1500万-1亿800万年前。它的学名是来自古希腊文的“δεινος”(意为“恐怖”)及“ονυξ/ονυχος”(意为“爪”),

因为它的后肢第二趾上有非常大,呈镰刀状的趾爪,在行走时第二趾可能会缩起,仅使用第三、第四趾行走。一般认为恐爪龙会用其镰刀爪来割伤猎物,但近年就迅猛龙重建模型的测试显示这爪作刺戳之用,而非割划。

恐爪龙的捕食方法:

专家发现在白坚纪时期有一种产在蒙古的恐爪龙才是最可怕、最有杀伤力的食肉恐龙。恐爪龙身体较小, 站起来才有1米高, 身体全长也不过2.5米。大概只有小马驹那么大小。可是它捕食的手段和方法比起笨重的霸王龙则是高明多了。

恐爪龙在捕食时, 动作异常敏捷, 常常跃到猎物身上,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划破对方颈部, 用单个形如镰刀状的利爪掏挖猎物内脏。它这些动作完成得十分迅速有力, 以致对方还未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已成为它的美餐了。

恐爪龙的前肢有三个长利爪, 腕部比别的肉食龙更灵活。它用前肢抱住对方, 而利爪则掏挖内脏, 撕裂皮肉。按它的灵活快速以及奇特的杀伤力来看, 科学家认为, 它才是白圣纪时食植物恐龙的最危险, 最凶恶的的敌人。

扩展资料:

凶猛的恐龙排名:

专家们根据恐龙5个单项得分总和的高低评选出来的,史前最凶猛的10种食肉恐龙的排行榜如下:

第十名 双脊龙、第九名 伶盗龙、第八名 巨太龙、第七名 伤齿龙、第六名 鲨齿龙、

第五名 阿尔伯脱龙、第四名 异特龙、第三名 棘龙、第二名 霸王龙、第一名 恐爪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奇排行榜:恐龙杀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恐爪龙

世界上最凶猛的恐龙是什么龙

世界上最厉害的恐龙是:霸王龙(已灭绝的白垩纪晚期爬行动物)

1:霸王龙属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长约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约4米。最高臀高可达到5.2米左右,头高最高近6米。平均体重约9吨,(生态平均约7.6吨),最重14.85吨,头部长度最大约1.55米。咬合力一般9万牛顿—12万牛顿,嘴巴末端最大可达20万牛顿左右,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

2:霸王龙的属名在古希腊文中意为「残暴的蜥蜴王」,种名在拉丁文中意为国王。曾一度被称为最大的食肉恐龙,霸王龙的头部有1.5m长,里面长有60颗10厘米长的尖牙,头部是霸王龙最可怕的武器,但前肢严重退化,非常短小,生有两指,只能够提起将近60磅的重物。

3:霸王龙位于白垩纪晚期的食物链顶端,当时北美洲的各种恐龙基本上都可以成为它的捕猎对象,有时它们也会攻击像阿拉莫龙这样的长颈食草恐龙。肿头龙由于体型较小一般不在霸王龙的食谱里。甲龙很少被霸王龙捕食。当时分布在北美的其他一些肉食恐龙例如矮暴龙等可能与霸王龙产生一些竞争,但却远不是霸王龙的对手。

扩展资料:

(1)1902年,美国一位恐龙化石采集家巴纳姆·布朗在美国蒙大拿州的黑尔溪发现了一具巨型的肉食性动物骨骼,当时他是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之后的两个夏天,他相继从坚硬的砂岩中挖掘骨架。由于骨头相当沉重,于是他制造了一种用马匹拖拉的专用雪橇,这才把骨头运到附近的公路。他所发现的是第一具霸王龙的骨骸。

(2)1910年,巴纳姆·布朗率领的考察队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境内的红鹿河峡谷开始了大规模的采集。布朗在那里找到了保护得极为完好的戟龙、盔龙和尖角龙等骨架化石和一些恐龙皮肤化石。

(3)2013年12月25日,英国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一块霸王龙耻骨化石,这是有证据显示霸王龙也曾经生活在南半球大陆上。

这块化石所属的物种已被暂时命名为NMV P186069。研究人员推测,其主人体形介于6.5-7.2米之间,重约5.9吨,而普通霸王龙体长可超过12米,重量可超9吨。尽管个头差别很大,但两者均头部巨大,前肢退化,后肢发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霸王龙

世界上最大最凶猛的恐龙是什么

你见过恐龙么?对的我问的就是恐龙模型和骸骨,恐龙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人们能追踪的也只有依据发现的骸骨化石来判断那个年代这些恐龙霸主的威武风姿了。那么从化石的证据和理论了解到,世界上最大最凶猛的恐龙就是霸王龙。

世界上最大最凶猛的恐龙-霸王龙

霸王龙,又名暴龙,属暴龙科中的一种,名字的意思是残暴的蜥蜴王。是史上最庞大的肉食性动物之一和最著名的食肉恐龙,它是恐龙中生存年代最晚的种类之一,体长12~14米,最长15米。平均臀部高度3.6米,最高4.1米。平均高度5.1米,最高6米(从地面至头部)。平均体重9吨,最重14.85吨,头部1·55米。咬合力居陆地生物和食肉恐龙第一(咬合力可达20吨),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霸王龙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M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5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以及墨西哥,分布范围较其他暴龙科更加广泛,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也是陆地史上已知的最强的食肉你,

恐龙起源的发现

1902年,美国一位恐龙化石采集家巴纳姆·布朗在美国蒙大拿州的黑尔溪发现了一具巨型的肉食性动物骨骼,当时他是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之后的两个夏天,他相继从坚硬的砂岩中挖掘骨架。由于骨头相当沉重,于是他制造了一种用马匹拖拉的专用雪橇,这才把骨头运到附近的公路。他所发现的是第一具霸王龙的骨骸。

1910年,巴纳姆·布朗率领的考察队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境内的红鹿河峡谷开始了大规模的采集。布朗在那里找到了保护得极为完好的戟龙、盔龙和尖角龙等骨架化石和一些恐龙皮肤化石。

在纽约博物馆中,布朗的老板奥斯本迫不及待的把他命名为霸王龙的动物公诸于世,在安装骨架的同时,布朗和奥斯本以模型重塑霸王龙生前的风采,但是他们无法把重达两吨的骨头组合成他们心目中的形象——“灵巧如鸟的巨兽”,他们只好将他组合成直立而迟钝的模样。

2013年12月25日,英国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一块霸王龙耻骨化石,这是有证据显示霸王龙也曾经生活在南半球大陆上。

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 报告 说,这块化石非常特别,确信于霸王龙。它长约30厘米,出土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恐龙湾,形状类似一根两端膨胀的杆,其中一端扁平,另一端呈靴状。

这块化石所属的物种已被暂时命名为NMV P186069。研究人员推测,其主人体形介于2·7米至3·05米之间,重约59公斤,而普通霸王龙体长可超过11米,重量可达6吨。尽管个头差别很大,但两者均头部巨大,前肢退化,后肢发达。

 霸王龙与三角龙的角斗

霸王龙与三角龙的角斗或许是动物世界有史以来最骇人的战斗。此前的研究证实了这两种古生物经常进行肉搏,却没有告诉人们霸王龙是怎样穿透三角龙厚重的护颈的。新研究发现:霸王龙在杀死三角龙后,会调整姿势,用血盆大口紧咬住三角龙盔甲的褶边。随后,向后拉扯三角龙头部,产生巨大张力,从而将肌肉撕裂。下 一步,扯下三角龙头部,以获取富含营养的颈部肌肉。此外,古生物学家还证明霸王龙亦喜好撕咬三角龙的面部肌肉。

霸王龙之物种进化

霸王龙的最早的祖先来自三叠纪晚期的始盗龙(Eoraptor),它身长只有0·9米,还不到1米,体重只有5到7公斤。始盗龙的的下颌中部没有一些素食恐龙那种额外的连接装置。而是在下颚的中间,有一个能够让下颚弯曲的活动关节,当双颚咬住东西的时候便会紧紧钳住猎物,而暴龙就有这种下颚。

它还有一些有趣的地方,比如始盗龙具有5个“手指”,而后来出现的食肉恐龙的“手指”数则趋于减少,到了最后出现的暴龙等大型食肉恐龙只剩下两个“手指”了。再如,始盗龙的腰部只有三块脊椎骨支持着它那小巧的腰带,而后来的恐龙越变越大时,支持腰带的腰部脊椎骨的数目就增加了。

数十年来,古生物学家一直认为暴龙是其他巨型捕食者的后裔,例如异特龙(其实暴龙并不是异特龙的后裔),它是最大,更多牙齿的恐龙的最后一代,这就是超级肉食恐龙的假设,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这并不正确。推测它会潜伏在植物丛中发动突击,强壮的前肢上长有3个指爪,为重要的武器,一般以中型至大型草食性恐龙为食物,无疑是侏罗纪恐龙最强的天敌,但到了白垩纪中期,异特龙突然消失在地球上,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历史上最强的陆上捕猎动物——霸王龙。

近几年发现的霸王龙和肉食恐龙有很多现异之处,就拿它的脚为例子,它那突出的第三趾是很多白垩纪末期恐龙的特征,但它们都是小恐龙,他们并不是我们熟知的大型肉食恐龙,如似鸵龙。霸王龙其实是小型肉食动物,但后来演化成极为巨大的体型,它们和其他大型肉食恐龙并没有任何关联,从解剖学分析可以轻易的辨认出那些恐龙与霸王龙没有关系。

要追踪出霸王龙的进化历程就甚为困难——化石纪录中有一大段空白,接着霸王龙的第一位巨型祖先就突然出现了,直到在加拿大阿伯塔省海拔1300米的山区发现了新的线索,这里有一段保存完好的史前海滨,线索烙印在此地已经有好几百万年了,加拿大恐龙足迹最多的地方是阿伯塔省一处叫‘大仓’的煤矿,那里发现了甲龙等恐龙的足迹,他们通过巨大的崖面,发现这里一度是滨海的泥地,这个地点之所以重要是在于它的年代有一亿年之久,但附近却没有发现同时期的骨骸化石,所以专家们猜测,这是恐龙迁徙的时候留下的,在这些足迹里面并没有霸王龙的,但是根据这些细长的足迹来判断是某种巨型恐龙留下的,这也许是暴龙的祖先。

这种恐龙是霸王龙演化过程中一个转折点,与当时其他小型捕食恐龙不同,它是利用双颚来杀死猎物,而不是使用前肢。这种适应性变化造成霸王龙的兴起和它独特的外形,霸王龙最早来源于始暴龙,始暴龙体型细长,前肢也很长。演化至独龙时,它的头变得更大,前肢变得更短,独龙和霸王龙类似,但细看各个特征的时候会发现它比霸王龙更为原始。

古生物学家认为霸王龙最近的亲戚有两种:一是北美洲的惧龙,霸王龙在眼睛上方有一块大骨突,而在蒙大拿发现的恶暴龙化石,这个骨突就比较不突出,在早期的惧龙身上甚至更小。二是亚洲的特暴龙,特暴龙原本称为暴龙,但事实上它们有很多现异处,例如连接头部的后脑干部分。

根据2011年的研究报告,在7500万年前的坎帕阶,朱迪斯河组(Judith River Group)发现了一个暴龙亚科泪骨化石CM 9401,被归类于Tyrannosaurus sp,但中坎帕阶离霸王龙生存的晚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比较遥远了,足足差了800万-900万年,所以有可能属于别的暴龙亚科,例如惧龙属。 一直以来,霸王龙是否披羽存在争议,根据其近亲研究通过华丽羽王龙披羽的化石证据从而引导出霸王龙超科物种都披羽的理论,但该理论存在一个缺陷就是华丽羽王龙并非霸王龙的直系祖辈科。而根据其古地理学研究,霸王龙生活的时代正处于全球变暖时期,加上霸王龙本身就已是体型庞大,足以自身保暖加之当时全球变暖和生活环境的固有温暖。再披羽无疑是加重了散热负担。除此之外,霸王龙的皮肤印痕化石也已被发现。从而否定了全身披羽论。

   霸王龙与三角龙的角斗

霸王龙与三角龙的角斗或许是动物世界有史以来最骇人的战斗。此前的研究证实了这两种古生物经常进行肉搏,却没有告诉人们霸王龙是怎样穿透三角龙厚重的护颈的。新研究发现:霸王龙在杀死三角龙后,会调整姿势,用血盆大口紧咬住三角龙盔甲的褶边。随后,向后拉扯三角龙头部,产生巨大张力,从而将肌肉撕裂。下 一步,扯下三角龙头部,以获取富含营养的颈部肌肉。此外,古生物学家还证明霸王龙亦喜好撕咬三角龙的面部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