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坚固的堡垒(世界上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

bj0012025-01-28奇闻异事0

爱丁堡城堡有哪些特点?

爱丁堡城堡是爱丁堡甚至是苏格兰精神的象征,屹立在死火山岩顶上,居高俯视爱丁堡市区,每年8月在此举办军乐队分列式,更将爱丁堡城堡庄严雄伟的气氛表露无遗。

爱丁堡城堡在6世纪时成为皇室堡垒,爱丁堡城堡自此成为重要皇家住所和国家行政中心。

城堡从12世纪至16世纪一直是苏格兰皇家城堡,见证了苏格兰的多次战争。17世纪起成为军事基地,目前归属于苏格兰文物局,仍有军队驻扎在城堡上。城堡的大多数建筑在16世纪的长期围城事件中被毁,但也有少数建筑挺过这次围城,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建造于12世纪早期的圣玛格丽特礼拜堂。

爱丁堡的魅力在于它的古老。爱丁堡城堡于6世纪就成为苏格兰皇室的堡垒,比英格兰的利兹城堡早200多年,比温莎城堡早400多年,比德国的海德堡城堡更是早600多年。

从古代战争的意义上说,爱丁堡无疑是最坚固最险要也最难攻克的堡垒。爱丁堡城堡筑于一个海拔135米高的死火山岩顶上,一面斜坡,三面悬崖,只要把守住位于斜坡的城堡大门,便固若金汤,敌军纵有千军万马,对它都无可奈何。这也是其他古城堡难以匹敌的。

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地区像苏格兰一样,把“幽灵”和“鬼魂”作为旅游推介的主题来招揽游客的。这个奇特的促销手段无疑是成功的,多幽灵出没的古堡始终是游客们好奇探访的地方。据说到过那里的游客,真的会看到一些奇异的现象发生。如果你想有一个奇特的假期,不妨到苏格兰去走一走。

世界上最大的碉堡

比利时 埃本·埃玛尔要塞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碉堡。要塞建筑在一个花岗岩的小高地上,高地南北长900米,东西宽700米。它的东北和西北面几乎是垂直的断崖峭壁,高约40米,水势滔滔的艾伯特运河经崖下;南面横隔着宽大的反坦克壕和7米高的防护墙。要塞的各个侧面都被所谓的“运河带”和“堑壕带”包围着,并筑有钢筋水泥碉堡,里面配有探照灯、60毫米反坦克炮和重机枪。要塞东面的马斯河与艾伯特运河平行,形成外围障碍。

埃本.埃马尔要塞实际上是一个精心设计建造的堡垒群。它是仿照马奇诺防线的错综复杂的防御工事构筑的。乍一看,每座堡垒仿佛都是零散分布自一块五角形的区域内,但实际上,它是一个把炮台、转动式装甲炮塔、高射炮阵地、反坦克炮阵地、重机枪阵地等巧妙地结合起来的防御体系,各部分之间由长达4.5公里的地下加固坑道河交通壕连接在一起。每件武器都经过精心地布设,以便使之发挥最大效力。要塞对任何方向都便于观察。通入要塞的每条坑道都可以阻止敌人的进攻。在要塞的上面没有暴露的石工痕迹,也没有暴露阵地的建筑物,到处长满了杂草。在要塞顶部有4座暗炮塔,用液压升降机供给弹药。为了迷惑敌人,比军还在要塞各处设置了假炮塔。要塞是在和平时期由一批专家设计,经过3年精心施工,于1935年竣工的。它在当时被列为欧洲最重要的防御阵地之一和世界上最坚固的要塞,并被形象地比喻为比利时东边的“大门”,艾伯特运河防线上的一把“锁”。 以上摘自 互动百科 百科词条 《 埃本·埃玛尔要塞》

你知道建造英国最坚固的城堡的人是谁吗?

威廉一世(征服王威廉公爵)(法文:Guillaume le Conquérant; 英语:King William I The Conqueror; 拉丁文:Willielmus Rex Anglorum,1028年9月-1087年9月9日)诺曼底公爵(1035年-1087年)、英格兰国王(1066年-1087年在位)。伦敦塔是由威廉一世为镇压当地人和保卫伦敦城,于一〇八七年开始动工兴建的,历时二十年,堪称英国中世纪的经典城堡。十三世纪时,后人在其外围增建了十三座塔楼,形成一圈环拱的卫城,使伦敦塔既是一座坚固的兵营城堡,又是富丽堂皇的宫殿,里面还有天文台、监狱、教堂、刑场、动物园、小码头等小建筑。 伦敦塔最重要、最古老的建筑是位于要塞中心的诺曼底塔楼,它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因其是用乳白色的石块建成,史称白塔。白塔系主人居住与守备部队进驻之所,最为坚固,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征服者威廉日益巩固和扩大的权力。楼高三十二点六米,共分三层,墙体厚度不一,从三至四米到四至六米,双层墙壁,窗户口很小,门窗之间用白石相隔,其顶部呈雉堞状,塔楼四角耸出四座高塔,三方一圆,在角隅设有螺旋楼梯,通达顶层。

历史上最坚固和最废柴的防线是哪条

马奇诺防线 (Maginot Line) 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德军入侵而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配系。马奇诺防线从1928年起开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价50亿法郎(1930、1940年代货币),其名称来自当时法国的陆军部长A.-L.-R.马奇诺的姓氏(1877~1932)。防线主体有数百公里,主要部分在法国东部的蒂永维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位于法国东方所设的防御工事,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坚固。由于造价昂贵,所以仅防御法德边境,至于荷兰则由英法联军作后援。防线内部拥有各式大炮、壕沟、堡垒、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等,通道四通八达,较大的工事中还有有轨电车通道。

由于法比边界的阿登高地地形崎岖,不易运动作战,且比利时反对在法比边界修建防线,所以法军没有多加防备,但万万没有想到德军会由此突破。1940年5月德军诱使英法联军支援荷兰,再偷袭阿登高地,联合荷兰德军将联军围困在敦克尔克。而马奇诺防线也因为德军袭击其背部而失去作用。

世界十大古堡?

一.德国新天鹅堡

为了实现他梦幻中的世界,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建造了一座宫殿,就是这座新天鹅堡。由新天鹅堡远眺,眼前是由法尔格湖,阿尔高阿尔卑斯山和菲森组成的广阔风景。

这座城堡即使是在当初建造的时候,也不适合居住。不过由于它壮观美丽及高贵的气质,它被称为是“最接近童话的地方”。路德维希二世也因为他的城堡,而被后人们称做是“童话国王”。这位国王敏感而脆弱,心中充满着浪漫却又不切实际的想法。

在第一次见过路德维希二世后,理查德.瓦格纳这样写道:“他是这样的英俊,有教养,充满热情而又真诚,我真担心他的生命会象神圣的梦一样逝去。” 1864年当路德维希二世登基时,只有18岁。他喜欢艺术,尤其爱好音乐和戏剧,他身材高大,英俊潇洒,令人敬畏。当他还是少年时,就是一副童话王子的模样。但是,他本身却充满着悲剧色彩。对现实的憎恶,对人民的失望,加上无法抑制同性恋癖好而不断自我折磨,使他只有沉溺在梦和美学虚幻的世界中。他先后修建了新天鹅堡,林德宫和基姆湖城堡,想要通过修建城堡来实现他心中的梦幻,尽管这些城堡一点都不实用。终于,大臣们不愿再出资筹建城堡,他们授意一个由4 人组成的医务小组宣布路德维希二世精神错乱,并将他罢免,放逐到施塔恩贝格湖的贝格城堡。1886年6月13日晚上,路德维希二世和他的医师一起溺死于施塔恩贝格湖中。

新天鹅堡一直是这位童话国王心中浪漫典雅的中世纪的化身。城堡本身所具有的魅力以及国王悲伤的故事,更为这座精致绝伦的城堡增添了几分感伤而又浪漫的气氛。

二.芬兰的图尔库城堡

图尔库城堡位于奥拉河的入海口旁。这座军事防御的城堡始建于1280年,旧城堡部分用了280年时间。文艺复兴式的新堡部分则是在1574-1588年间建的,包括国王和王后大厅。当时的图尔库还属于瑞典的领地。瑞典国王来芬兰都住在这里,有14位瑞典国王以此为行宫。二战中城堡遭破坏,战后经修复,新堡部分被改成图尔库文化历史博物馆。城堡还有18到20世纪的古钱币和徽章展览。

三.瑞典的格里普斯科尔摩城堡(Gripsholm)

这座复古式的城堡建于450多年前。Gripsholm城堡里有4世纪时代的家具和装饰品。这里也是瑞典国家肖像画廊所在地 。

四.瑞士的西庸城堡(chillon)

建筑在蒙投莱茵湖畔的突出岩石上好象漂浮在湖水上的城堡正是代表瑞士的美丽古城西庸城堡。

西庸城堡位于美丽的湖畔,城堡保持着中世坚固的美丽。西庸城堡本身就非常美丽,并且和周围的景致协调的外观,显而易见的坚固,安全感正是西庸城堡的特征。西庸城堡的特点还在于四面的风光,一面是意大利古老的大路,一面是美丽的莱茵湖。

此城历史悠久。虽然建立城堡的岩石上存有古代人生活过的痕迹,第一次对西庸城堡的记录是在1160年。

西庸城堡是为了控制军事意义重大的南北通道和湖水,山之间的小道而建立的军事要塞。从12世纪成了Savoy王族的所有,13,14世纪成了王族的夏宫,作为军事要塞和司法机关。这个时期也是西庸城堡的黄金期。

从1536年到1798年成了伯恩人统治的Vaud洲的所有。就是他们在城堡留下自己最美丽的装饰。随着1798年Vaud洲的独立,西庸城堡也成了他们的所有。

19世纪浪漫主义时代西庸城堡因为在Jean-Jacques Rousseau, Victor Hugo, Alexandre Dumas, Byron等著名作家的故事中登场而广为人知,其中‘西庸城堡的罪人(The Prisoner of Chillon)’是闻名世界的名著。

西庸城堡的入口有巨大的柱子。在这些柱子中留下了著名作家拜仁的笔记。事实上有人说那不是拜仁的真迹。笔记的年代和拜仁生活的年代也有所不同。但是因为这个笔记,西庸城堡的意义更加深远,现在的西庸城堡和拜仁是分不开的关系。

西庸城堡的内部古朴的房间里面展示着当时使用过的物品。各种器皿和银剑,头盔和刀等,可以回味当时贵族的生活。虽然笨拙,但非常协调的木床和充满美丽的墙壁,显出城堡浪漫的生活。城中的礼拜堂里面通过幻灯,重现过去的壁画,用手挡住光线,就能看见模糊的实际的壁画。走上迷路般的台阶,就能到屋顶。

在屋顶俯视莱茵湖的绝境,还有眺望法国国境是西庸城堡的另一个魅力所在。

西庸城堡将继续保持现今古朴的样子,向游客展示建筑物的历史。 城堡周围的莱茵湖和保持古朴氛围的西庸城堡值得一游。与瑞士的自然融为一体,历史悠久的西庸城堡,在那里品位历史.

五.法国的朗热堡(Langeais

很早以前,人们要想在卢瓦尔河的朗热河段上架一座桥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这里的河道很宽,河水湍急,冬天还要发数次洪水。直到1951年,这里才有了现在使用的这座吊桥,而在桥的对面,就矗立着朗热城堡。 

朗热城堡位于法国南部历史悠久的都兰地区,从很远就可以看到城堡里面高耸的主堡—城堡的指挥中枢就设在山丘上。在高卢-罗马时代末期,朗热镇就已初具规模。而卢瓦尔河在朗热地区河面开阔,成为了朗热地区的天堑,选择在这里建造一座城堡,自然会成为那些妄图夺取都兰地区的敌人不可逾越的军事工事。公元4世纪,圣马丁在此建立了一座修道院,到了9世纪朗热地区第一次建造了一座石制堡垒,这就是日后朗热城堡中的主堡,它同时也是当时卢瓦尔河流域最早建造的石制城堡。现在的朗热城堡就是在这座城堡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在12世纪时,英格兰国王狮心王查理占领了都兰地区,并且在这里设立了行省,朗热城堡也自然被他占有。由于城堡最初是防御之用,所以它与后来卢瓦尔河流域的大多数被贵族用于享乐的城堡不同,不具备秀丽的外表、华丽的内室,而是依靠坚固的城墙、敦实的防御塔楼构成滴水不漏的严密防御体系。城堡底部的城墙非常厚,至少有4米,而且底部没有门,门开在离地很高的地方,而且尽可能的小,如果要进门,就要借助梯子,在遭到进攻时用可拆卸的木楼梯 。

六.德国霍亨索伦堡

德国南部最著名的两大城堡之一,位于图宾根南方20公里的丘陵上。古堡等于是霍亨索伦家族的发源地(霍亨索伦家族是布兰登堡─普鲁士 1415~1918年及德意志帝国的主要统治家族)。霍亨索伦堡建于11世纪,现今的霍亨索伦堡是于1850年至1867年,由普鲁士建筑家Von Prittwitz和Stuler共同改建的,与新天鹅堡的兴建大约是同一时期,但是与新天鹅堡宛如童话般的外貌相比,霍亨索伦堡就似充满英雄主义的阳刚之气,这也正代表普鲁士王朝的辉煌历史。城堡内展示腓特烈大帝的遗物、普鲁士王的宝物及王冠等。城堡目前仍有普鲁士王朝末代皇帝威廉二世的子孙仍居此地,但城堡部分对外收费开放。

七.英国的爱尔兰朵娜城堡(Eilean Donan)

城堡因其主人St.Donan而命名。St.Donan,原名是Abbot Donan,6世纪Ayrshire人,在城堡中过着修道生活。公元618年四月十七日,当他和其他僧侣一起庆祝Holy Eucharist的时候,修道院遭到了一伙海盗的抢劫,他和另外52名僧侣被斩首。

城堡因其地理位置三面环水又在西海岸,从来都是遭受入侵首当其冲的地方。日耳曼人,维京海盗,以及后来的西班牙人,都在这里登陆。

007的《纵横天下》(The World Is Not Enough)曾经在这里取景

八.德国宁芬堡

宁芬堡是历代王侯的夏宫,坐落在慕尼黑西北郊,建于1664至1728年,主建筑是巴洛克风格,整座宫殿坐西朝东,由一幢幢方形楼房连结成一组建筑物,正面长达600米。是斐迪南·马里亚亲王送给妻子的礼物,感谢她生了儿子使王国有了继承人。它的扩建工程前后花了200年时间。虽然这座宫殿没能达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王宫那样的规模,但肯定是德国这类宫殿中最大的一座。以南端的仕女画廊最为著名。这个画廊诞生100多年来始终强烈地吸引着无数的艺术爱好者和旅游观光者。掩映在万绿之中,有一所小巧玲珑的狩猎行宫——阿玛琳宫,内部装饰纤巧精美。

九.德国瓦尔特堡

瓦尔特堡坐落在德国图林根州阿尔卑斯山北部余脉的瓦尔特堡,是一座几乎没有遭到破坏的中世纪城堡。这座城堡建于1067年,最后完工在1170年。无论是建筑材料还是建筑规模或城堡内的设施,瓦尔特堡都是首屈一指的。1521——1522年间,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为了逃避教皇和皇帝的追捕而在此避难和躲藏,在城堡中,他以神奇的速度将新约从希腊文翻译成为德文,城堡中至今保存有传说中的路德秘密隧道。瓦尔特堡也是德国世界遗产之一。

十.英国霍华德府邸

18世纪初,英国少数大贵族执掌内阁,他们的庄园府邸不仅规模赶上了王宫,而且风格也力图宏伟。这类府邸中最著名的有霍华德府邸。它们的一般形制是:正中为主楼,包括大厅、卧室、书房、餐厅、休息厅等。主楼前是宽阔的三合院,它两侧又各有一个四合院,一个是厨房和其它杂用房屋及仆役们的住房,另一个是马厩。布局很不方便,厨房远离餐厅,主楼房间不够明亮,只是一味追求豪华的气派。

二战中国最坚固的雕堡

最坚固的堡垒应该是长江马当要塞:

马当矶山形状如奔马,横枕长江,矶头呈九十度壁立江中,与江心的一块沙洲——棉船洲对峙,江面在此被挤压得狭窄不堪。

在矶头及周边的峭壁上,国民政府早在抗战之前,就在这里依次修有三级锁江炮台,构筑有号称“牢不可破”的马当要塞区。

一级炮台建在马头的一个凹陷处,天然,隐蔽。这里的重炮曾击沉进犯的日军船艇多艘。

二级炮台处,有一条长约50米、呈“〈”形的坑道,仍留存着当年的英姿。坑道的地面和洞壁由大块青石铺砌,洞的穹顶则由青砖砌成拱券式,中间配有设计精巧、开口隐蔽的通气孔,青砖之间由米浆、石灰、桐油的拌合物粘填。平时可将大炮置于坑道内,一旦江中敌舰来犯,即可推出开炮轰击;敌人还击稍猛时,还能将炮拖回洞中隐蔽。

三级炮台则置于临近江面的一个石矶后,设置的是重机枪阵地,主要是侧卫主阵地,防敌沿江边强行登陆攻击炮台。

在日军进攻前夕,国民政府还在矶下游约500-1000米处,沉船构筑了一道横贯两岸的拦河坝式的阻塞线。阻塞线周围,设有人工暗礁30处,布设水雷1600多枚。与岸上的三级炮台和碉堡相配合,的确可称为天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