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奇特海床(海床是海底吗)

bj0012025-01-07奇闻异事0

海床勘探意义是什么?

海洋覆盖了大约70%的地球表面,平均深度超过了2英里(1英里≈1.61千米)。大西洋盆地是最浅的,太平洋盆地是最深的。如果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被放入太平洋最深的位置,其水位仍高于珠峰顶1英里多。而与地球总体积相比,海洋仅仅是一薄层水,就像洋葱的表皮一样。

早期的海底采样方法包括在船后拖一艘挖泥船铲起海底沉积物或使用抓斗取样器,当仪器触及海底时,抓斗取样器的进口自动关闭。但是这些技术仅能取到最上层的样品,而这些样品不能恢复它们的原始沉积层序。在20世纪40年代早期,瑞士科学家发明了活塞取样器。当把它下放到海底时,可用于获得海底完整的垂直剖面样品。取样器有一个长筒,它可以借助自身的重量插入海底泥层中。活塞从筒的较低的一端向上抽起,把沉积物吸入管中,然后把样品带到地表。

起初,海底被认为含有经过数十亿年的堆积所形成的从陆地冲刷而来的数英里厚的沉积物。然而几个站位的钻井取心表明,最古老沉积物的年龄也不到2亿年。可以用一种水下仪器测量,它用类似于声波的地震波确定海底的沉积构造。海底地震仪投放到海底用以记录在地球洋壳上的微地震并能自动上浮到海面以便收回。地震仪也可以拖在船后勘查海底深处洋壳的地质构造。这些勘探提供了用直接手段不能获得的海底重要信息,而且揭示了洋壳含有数千英尺厚的沉积物,而不是数英里厚的粉砂和黏土。

过去认为深海底是平坦和贫瘠的地区,可经过勘查发现大洋中脊是一串海山。通过更详细的海底测绘,科学家发现中大西洋中脊是目前发现的最奇特的山脉,大洋中脊高出海底10000英尺(1英尺=30.48厘米)。一条深谷像地壳中巨大裂缝一样穿越大洋中脊的中部,在某些地方达4英里深,或许是大峡谷深度的4倍,宽15英里,它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峡谷。

海底勘探表明,被海水淹没的山脉和海底大洋中脊形成了一条连续的山链,长达46000英里,宽数百英里,高10000英尺。虽然大洋中脊体系位于深海,但它是地球表面容易识别的最主要的构造,延伸范围超过了陆地上所有主要山脉组合起来的范围。而且,大洋中脊具有许多奇特的特征,包括巨大的山峰、锯齿状山脊、地震断裂陡崖、深谷和多种熔岩流。沿其走向,大洋中脊向下被一锋利的断裂或裂谷切割中部,形成强烈热流的中心。此外,大洋中脊是频繁地震和岩浆喷发的场所,尽管整个体系是地壳上一系列巨大的裂缝,熔岩沿裂缝喷到海底。

当先进的仪器设备发明后,人类对海底的观测更加活跃,海底比原先人们想象的更加活跃和年轻。沿着巨大的海底山脉进行的其他勘探包括岩石采样、声纳测深、热流测量、地磁测量和地震勘探等。勘探结果表明,洋壳在大洋中脊处向外扩张,从地幔中涌升的岩浆喷到海底,新增的洋壳在大洋中脊处向两边分离。

温度测量显示,在中大西洋的山脉区从地球内部渗出的热流异常,就好像岩浆通过洋壳的裂缝从地幔中流出来。大洋中脊的岩浆活动表明了海底不断增加新物质。在大西洋,火山活动更强烈,形成的大洋中脊比在太平洋或印度洋形成的大洋中脊更加陡峭和参差不齐,此处大洋中脊的分支被陆壳逆掩推覆。

远离大陆边缘和火山岛弧的深海沟,最初被认为是由于从大陆剥蚀的大量沉积物的巨大重量所造成的,并且被致密的下伏物质带入地幔。沉积物向下的重压作用在海底形成了巨大的隆起,称为地槽。然而,在海沟处所进行的重力勘探表明,重力值太小不能说明海底存在拗陷。

海沟位于地球内部深处几乎连续的地震活动带上,深层地震就像识别巨大板块向地幔消减的边界标志一样。海沟的异常活动表明,它们是古老洋壳俯冲到地球内部的地方,或许最终这里是驱动围绕地球表面大陆漂移的动力发源地。

海底2万米有多恐怖

海底的生物随着深度的不断增加,种类也在不断减少,同时长相奇特的生物也越来越奇怪,海底8000米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分界层,科学家曾经认为,海洋生物只能在海底8000米以上生活,到达8000以下将看不到任何生物,那里应该是寂静荒凉,你能听到的将会是真正海哭的声音,事实真是如何此吗?

海底一米以下的世界水压已经达到1000个大气压,虽然这里很少看到生物,但并不代表着没有。曾经有潜水设备下潜到一万米的海底,同样看到了生物活动的影子,只是极少。在2013年,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研制的“海神”号机器人潜艇成功下潜6.8英里(约11000米),探秘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样的海底,科学家们竟看到有一条鱼和一只小红虾在游动。

由此可见,海底8000米并不是海洋生物生存的极限,一万米的海底同样有生物存在。只不过,由于人类现在的科技虽然能够潜入10000米的海底,可是呆得时间并不长,而且也不能自由潜入如此深的海底,所以我们对海底1000米的世界了解得极其少,那里到底有多少生物,有没有恐怖的巨型生物,现在仍然是一个谜。

海洋的生物量80%都是分布于1000米以浅的水层中,而在深海中的生物很少,海底一万米的生物更是极少,而且科学家通过探测发现,深海中往往存在一些恐怖异常的巨型生物,它们非常凶残,因此科学家也不敢轻易随便让潜水艇深入万米的海底,一旦在那里遇到巨型生物攻击,将会是毁灭性的灾难。

世界上最奇特的十大湖泊

世界上最奇特的十大湖泊排行榜,你知道吗?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世界上最奇特的十大湖泊?

世界上最奇特的十大湖泊

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奇特的湖泊吗?你听说过能杀死数千人性命的“杀人湖”吗?你见到过湖水全是浪漫的粉色的玫瑰湖吗?你想不想了解满湖全是**开水的的“沸湖”呢?hellip;hellip;让我们赶紧来看看世界上最奇特的十大湖泊吧。

1、帕劳无毒水母湖

粉红色和紫色的发光的水母,大小不等,从一分钱一个 足球 ,并且是唯一的已知的无刺无毒水母。

水母湖是帕劳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在数万年前,水母湖曾是海的一部分,由于地壳运动,周围的海床升高,逐渐将它与外海隔绝,形成了一个看似普通的内陆咸水湖。

湖中大多数海洋生物都随着养分的消耗而消亡,只剩下了一种低等的、靠少量微生物就可以生存的海洋生物mdash;mdash;水母。

由于天敌们的消失,这些水母“遗失”了祖先用以防卫自身的武器mdash;mdash;身体内的毒素。这样,帕劳水母湖拥有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无毒水母。

2、尼奥斯湖

喀麦隆的尼奥斯湖为火山湖,海拔1091米,平均水深200米,它的表面一望平川,而在500米深的湖底,却溶解了数十亿吨的二氧化碳和甲烷,并且浓度仍然在上升,随时有爆发的威胁,因此它是非洲特有的三大杀人湖之一。

1986年8月21日凌晨,尼奥斯湖突然喷发,水柱的喷发速度每小时达100公里,充斥着高浓度二氧化碳的高密度云气迅速笼罩四周,高度达120米以上,并形成约50米厚的致命云层,笼罩半径超过23公里。

该事件造成约1,700人死亡,牛羊、鸟类、昆虫等动物几乎全军覆没。甚至由于死伤太过惨重,让尼奥斯湖在2008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承认为世界上最致命的湖泊。

3、希勒湖

这不是一个草莓奶昔,这是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洛切切群岛的希勒湖是西班牙的粉色湖泊自然保护区,它们都看上去美轮美奂,也向世人证明一些不那么好看的东西mdash;mdash;海藻,也可以非常漂亮。

事实上,正是海藻产生的多种类胡萝卜素使得湖泊看上去如此惊艳。一旦湖水的盐度超过海水的盐度,在高温和充足光照下,湖里的海藻便开始聚集红色beta;胡萝卜素,使湖泊变成粉色。

由于湖泊含有大量盐分,所以附近也有居民采盐。世界上大多数的粉红色湖泊都有着很高含盐度,而它们含盐的湖岸看起来也极像沙滩。

4、玫瑰湖,加拿大

你是否知道有这么多的粉红色的湖?玫瑰湖,周围的岩石的颜色是紫色/粉红色。粉红色的湖泊不仅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也维持着当地人民的生计。

玫瑰湖美丽的色彩是那些嗜盐微生物的杰作。随着湖水含盐度的变化,它的颜色呈现出从淡绿到深红的色调。

每年12月到次年1月,是玫瑰湖最美的时候,由于阳光和水中的微生物以及丰富的矿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它们呈现出如同绸缎一般的粉色,玫瑰湖的名称也由此而来,浪漫也随之而至。

5、纳特龙湖

它是坦桑尼亚北部的咸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东部,毗邻肯尼亚边境。纳特龙湖是坦桑尼亚北部内陆湖。近肯尼亚边境。

纳特龙湖由断层陷落形成,南北长54公里,东西宽24公里。有食盐、天然碱、菱镁矿等资源。东南边缘有海拔2944米的盖拉伊火山。

水深少于10米。湖水来自埃瓦索恩吉罗河和含丰富矿物质的温泉,水温可高达摄氏50度,湖水蒸发令湖泊有高浓度的矿物质。湖泊阔度随水位改变,随着不同的降水量,纳特龙湖的pH值可高达9至10.5,碱度与氨相若。

6、拉布雷亚沥青湖

拉布雷亚沥青湖是地球上最大的天然沥青。14000年前至4000年前,在今天美国洛杉矶市汉考克公园的位置,沥青源源不断地从地底冒出,在地面形成一片泥泞的陷阱--拉布雷亚沥青湖。

上万年来,这个表面平静、其实险恶的沥青湖曾扼杀了北美大陆最雄伟的动物--猛犸象,还有成群的惧狼,巨型短面熊和威名远扬的剑齿虎。

1769年人们发现了这里沥青的工业价值,于是开始开采,湖中的动物遗骸逐渐被发掘。迄今为止,沥青湖中仅发现的剑齿虎骨骼个体就多达2500个,当地远古时期的繁盛程度可见一斑。

7、死海

即____《圣经》中的亚拉巴海,就是盐海。位于以色列、约旦交界,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负422米,死海的湖岸是地球上已露出陆地的最低点,湖长67公里,宽18公里,面积大约810平方公里。

死海也是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最咸的湖,最深处380米,最深处湖床海拔-800米,湖水盐度达300克/升,为一般海水的8.6倍。

死海同时也是地球上盐分居第二位的水体,只有吉布提的阿萨勒湖(Lake Assal)的盐度超过死海,位于巴勒斯坦、西岸和约旦之间的大裂谷约旦裂谷。

8、红湖

玻利维亚西南部(接近与智利的边界处)有一片红白相间的浅滩咸水湖,这就是着名的红湖。

红湖又叫科罗拉达湖。主要由于湖水含有红色矿物质,因此从远处往湖望去,会看到湖水一片红色。

位于湖中的硼砂组成白色小岛屿,散布在富含红色藻类红色的湖面上,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为红色藻类加灰白硼砂的双色湖。

9、沸湖

沸湖位于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的多米尼加岛上,藏身于岛南部火山区的山谷中。湖长不过90米,但是又陡又深,离岸不远处,湖水已深达90米。

沸湖是由一眼间歇泉形成的。在湖底有一个圆形喷孔,当喷泉停歇时期,湖水因缺乏水量补给而干枯。然而一旦喷发,则地动山摇、群山轰鸣,热流从湖底涌出,湖面烟雾缭绕,热气腾腾,有时还会形成高达二三米的水柱,冲天而起,蔚为壮观,沸湖也由此得名。

沸湖的这些热水是从哪里来的?原来,沸湖坐落在一个古火山口上,在地球深处的带有大量矿物质和含硫气体的炽热熔岩水,在上升时遇到古火山口通道,就会猛烈地向地表**,结果就形成了这个大自然的奇观。

由于沸湖周围地区长期受含硫气体及其他一些有害气体的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受到很大影响,大片植被被毁,景色荒凉,所以被称为“荒谷”。

10、加拿大药湖

Medicine Lake,直译药湖又名魔法湖,是加拿大洛矶山中最神秘的湖,每年会消失一次。

药湖的水位受地下暗河系统的影响而时高时低,每年不同季节水位不断变化:自春天到夏天冰河水融化,湖水充盈。

到了秋天山上的溶雪量减少,水位则开始下降,直至冬季完全干涸见底,整个湖消失。而到了来年春夏湖水又如约而至,如此循环往复。

62年前,2名探险家抵达马里亚纳海沟,在海底9千米听到敲门声

在 科技 堪称发达的现在,很多人觉得地球似乎已经被人类研究透了。

其实在太平洋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依然是一块神秘且凶险的处女地。

马里亚纳海沟虽然在地球上,但 探索 难度丝毫不亚于前往其他星球。即使如此,总有不畏艰险的勇者为人类 探索 这个神秘海沟。

究竟是哪些国家和个人 探索 过这个危险之地, 探索 过程中又发生过什么故事呢?

1960年1月23日下午,在西太平洋的深海中,两位探险家正在乘坐深潜器下潜,他们此行的目标,是位于地表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

深度表的读数已经超过一万米,在当时,还没人能够到达这个深度,也就是说,他们每下降一米,都在创造着人类深潜的 历史 记录。

两位探险家却没有在意这些记录,反而瞪大了眼睛看着舷窗外,他们看得非常仔细,生怕看漏了窗外的一丝一毫。

当时是人类第一次进入如此深的海域,也是第一次有人看到在黑暗中的深海奇幻景色,还有那些让人大感惊奇的海底生物。

就在两人谈论着眼前的事物时,深潜器突然产生了晃动,二人感觉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敲击着深潜器,而且还是多次。

二人感觉这种敲击是有规律的,就好像人类敲门一样。

为了查清楚真相,二人通过舷窗查看四周,却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现象。两人随后打开探照灯,并且查看相关仪器,希望能找出蛛丝马迹,却依然没有任何发现。

在这万米深海中,面对突如其来的敲门“问候”,让两位探险家一时间陷入了难以抑制的恐惧感。

虽然两位科学家之后恢复镇定,并完成人类对马里亚纳的首次触底 探索 ,但关于马里亚纳,我们依然知之甚少。

为什么马里亚纳海沟会如此神秘,而那几声“敲门”,科学家们找到答案了吗?

要说起马里亚纳海沟的 探索 史,皮尔卡德父子必然在列。在文章开头驾驶深潜器的人,有一个就是老皮尔卡德的儿子,小皮尔卡德。

说起雅克·皮尔卡德(下文称老皮卡尔德),这个名字在科学界可谓是无人不知。老皮尔卡德主要活跃在20世纪上半叶,他是爱因斯坦在瑞士联邦理工大学的同事,也是生活中的好友。

老皮尔卡德是个浪漫的男人,除了物理学家的身份,他还是个发明家和探险家。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这句诗最能反映老皮尔卡德的志向。

为了能在高空收集宇宙射线,老皮尔卡德曾经亲自设计一个特制的热气球,这个热气球第一次升空,就直接打破了当时的升空记录,以15700米左右的高度进入了平流层。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老皮尔卡德不断打破由自己保持的记录,直到达成23000米的热气球升空极限高度,才最终停止高空实验。这个记录,直到二战后才被打破。

在达成了“九天揽月”的成就后,受到当时流行小说《海底两万里》的影响,老皮尔卡德对研究地球内部产生了兴趣,地球表面最接近地心的地方,就是马里亚纳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西太平洋,在日本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中间,这条海沟南北延伸2850千米,而宽度只有70千米,底部大约在海平面11000米之下,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除了深度,马里亚纳海沟也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海域之一。

海沟区域海水呈罕见的墨蓝色,海面波涛汹涌且充满了旋涡,这是许多船只的禁区。

更棘手的是海底压力,在海底一万米的深度,每平方米的压强是惊人的一吨,这种压力可以瞬间压扁一辆 汽车 。

当时很多科学界判定,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下,是不会有任何生命的,但老皮卡尔德对海底世界充满了信心,他认为海底世界肯定还有许多值得 探索 的未知事物,甚至是生命。

为了能够潜入环境如此恶劣的海底,多才多艺的老皮尔卡德,按照小说中“鹦鹉螺号”潜水艇的构思,设计了一种能够潜入深海的深潜器。

就在老皮尔卡德拿到研究批准,准备制造深潜器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受战争影响,他失去了相关研究经费,深潜器的研究被迫暂停。

二战结束后,老皮尔卡德马上恢复了深潜器的制造计划,并向瑞士科研机构申请研究经费。

深潜器在当时是最新 科技 ,制造潜水器需要耗费大量金钱,而且研究目的地马里亚纳海沟海况危险,经过评估后,瑞士科学院认为这项研究不可行,拒绝了老皮卡尔德的请求。

虽然被拒绝,老皮卡尔德没有灰心,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多方走动,终于获得了比利时和法国政府的资助。

此时小皮卡尔德也加入了父亲的深潜器制造计划,在众人的努力下,皮卡尔德父子终于在1950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能够下沉4000米以下的深潜器“弗恩斯-2”号。

在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后,1957年,老皮尔卡德的深潜器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他制造的“特里雅斯特”号,在试验阶段已经能够下沉到8000米的深海。

在之后的三年中,皮卡尔德父子继续对深潜器进行强化。

在此期间,美国海军还参加到 探索 马里亚纳海沟的计划中,有了美国海军的支持,皮卡尔德父子获得了许多新材料,这些新材料使得深潜器的抗压能力大大增强。

在皮卡尔德父子潜心制造深潜器期间,其他国家纷纷开展对马里亚纳海沟的研究。1951年,英国查林杰八号科考船测出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为10836米。

1957年,苏联考察船用超声波发现了深达11034米的查林杰深渊。

在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后,加强后的“特里雅斯特”号已经是蓄势待发。1960年1月23日,人类 历史 上第一次潜入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探险,于当天早晨正式开始。

当时老皮尔卡德已经超过七十岁,他的身体已经无法承受深海的环境,只能由他的儿子和美国海军上尉沃尔什去代他实现 探索 深海的梦想。

“特里雅斯特”号下沉后,在200米左右的深度时,基本看不到阳光,周边也只是一片黑暗。

然而黑暗没有持续多久,在到达800米时,突然有奇特的光芒出现在舷窗外。

小皮卡尔德和沃尔什发现这是一群水母,在深海中,这些水母发出不同的光芒,给黑暗中的海洋带来了斑斓的色彩。

“这些小家伙多像美妙的精灵啊。” 沃尔什惊叹道。

“是啊,看来即使在神秘海底,也有精灵为我们护航啊。” 小皮卡尔德幽默地说道。

除了水母,在水下3000米处,两人还发现了能发光的微生物,还有形态奇特的鱼虾。这些鱼和虾的身形非常薄,有些鱼的眼睛竟然长在背部。

直到在7000米处,两位探险家还能发现一些小鱼,这让他们大为震惊,因为在这种深度下能存在生命,是当时的人类无法想象的。两个人赶紧用相机将所见所谓拍下来,并作好了相关记录。

在整个下沉过程中,一切都很顺利,然而在9000米的深度时,突然听到了几声尖锐的声响,两人定睛一看,原来是深潜器的玻璃经受不住高压,出现了裂痕。

要知道在深达9000米的海水中,一旦深潜器出现问题让海水灌入,里面的乘员会立刻被海水压扁。

看到情况后,两人对着玻璃仔细观察起来。

沃尔什脸色沉重地说: “这看起来可不妙啊,要不要暂停下沉,先检查一下?”

小皮卡尔德在观察玻璃裂痕后说: “玻璃有裂痕是预料之中的,我觉得应该没问题,我们继续下沉。”

沃尔什看着坚定的小皮卡尔德,没有说什么。沃尔什知道,小皮卡尔德做出这个决定是有底气的。

为了能够让舷窗有足够的抵抗能力,皮尔卡德父子在十年时间里进行了千余次实验,最终确定了以丙烯作为玻璃材料。这种材料的抗压能力极为出色,且极不易破碎。

在深海之中,自己乘坐的深潜器出现了一些状况,谁都难免会有不安。但看着深度表上9000米的读数,沃尔什并不甘心在差最后2千米时临阵退出,因此他同意了小皮卡尔德的建议。

很快,“特里雅斯特”继续下降。

小皮卡尔德的判断是正确的,在此次下降过程中,深潜器并未发生任何异常。在经过6个小时的下潜后,“特里雅斯特”终于到达深达11530米的“挑战者深渊”。

在到达11530米的高度之前,他们听到了文章开头所提及的“敲门声”。虽然“敲门声”让他们疑惑不解,但他们很快就投入到勘察海底的工作之中。

20分钟后,“特里雅斯特”开始上升。返程的时间比启程时间要快一个小时,在接近17点时,两人成功浮出水面,这是人类 历史 上第一次成功进行万米深度的潜航。

看到潜航器浮出水面后,在接应的军舰,长官率领士兵排成一列,鼓掌欢迎两位探险家平安到达,他们都为见证这 历史 性的一刻感到骄傲。

此事很快通过电报传到白宫办公室,白宫当即回电,命令关岛基地的海军派出专机,将小皮卡尔德、沃尔什、老皮卡尔德接到华盛顿,总统艾森豪威尔将要给两位探险家授勋。

从此以后,和征服珠峰一样, 探索 马里亚纳海沟,成为探险家们的终极梦想。

对于老皮尔卡德而言,美国政府授予的荣誉只能说是锦上添花。当他听到儿子完成了万米潜航的消息时,激动不已。因为他实现了自己“上天入地”的梦想。

在皮尔卡德父子进行第一次万米潜航之后,就不断有人对马里亚纳海沟进行 探索 和研究。近十年以来,关于马里亚纳海沟的研究资料越来越多,人们不仅发现了许多新生物,还在万米海底发现人造的塑料垃圾。

虽然研究逐渐增多,但关于小皮卡尔德在海底听到的那阵“敲门声”,科学家们依旧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

无独有偶,在2012-2017年,美国科学家通过安放在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监测装置,也听到了类似的怪声。

然而在高 科技 仪器的帮助下,科学家依旧无法确定怪声的来源。

2017年,美国科学家在《美国声学学会杂志》上发表论文,专门描述了这种来自马里亚纳海沟深处的声音。

文章描述如下:这种声音通常持续2-4秒,先是超低音,后来又转成了超高音频。

有人曾猜测,这种声音是鲸鱼或者海底地震发出的声音,但这种说法很快被证明是错误。直到今天,马里亚纳海沟的怪声,依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在20世纪下半叶,德、法、英、澳等国的科学家纷纷前往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研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科学家是研究马里亚纳海沟的主力军。

在八十九年代,日本科学家多次乘坐探测器,发现了狮子鱼等深水生物,还发现了日本列岛每年都在以极微小的速度向马里亚纳海沟靠近。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科学家逐渐成为 探索 研究马里亚纳海沟的主力军。在新世纪后,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深潜器频频露脸,“蛟龙号”、“勇士号”、“奋斗者号”都是国际深海探测的明星。

2020年11月,“奋斗者号”,到达10909米的深度,并在深海成功进行探测、海底样品收取工作。

我们有理由期待,在未来的深海探测中,中国人发表的科研成果将会越来越多,那些海底怪声的真相,也会逐渐浮出水面。

参考资料:

《马里亚纳海沟》 百度百科

《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 环球网

《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 中国科学院网站

《皮卡尔德》 技点网

《探险者基因》 新浪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