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简单的油画(世界著名油画简单)
简单油画棒绘画教程
简单油画棒绘画教程:
1、准备好需要用的材料:油画棒、画本、水粉颜料、水粉笔、纸胶。
2、将要涂的蜡笔依次平斜涂上背景色。
3、用纸分别把背景色探试均匀。
4、下面用深蓝色白油棒笔平涂后,在用黑色的画笔画出小山坡。
5、用水粉蘸上白色颜料天空上右角画一个圆形的月亮,在两上之间白海面上涂点白色白为水纹。
6、在海面白远处画一只小船和一个站着观望白人。
7、最后蘸上白色白颜料用水笔敲打在上面,在山坡上画一颗大树就完成了。
画画的技巧:
1、画画前的准备工具:画纸、不同型号的铅笔。画纸,要求纸质洁白厚实,纸面具有不规则的纹痕。耐摩擦,以便绘画时用橡皮揩擦而不易起毛。并有较好的耐水性能,使在画水彩画时,不致有扩散现象。
2、学会画线条:素描是由线条组成的。在学画画之前,都是要画很多很多线条的,而且纯画线条。
画的时候,不能弯,要讲究果断、潇洒、力度得当,也就是一条线条要让人感觉到美、直、大方、尾部收得好、有条理。关键在于线条的疏密处理,疏密关系有节奏的配合与巧妙运用,才能使画面保持秩序感,产生有条不紊,丰富而不繁。
3、临摹速写照片:线条学过了,就选几张自己喜欢的照片进行临摹。临摹就是按照原作仿制书法和绘画作品的过程。对于初学者来讲,临摹速写也是非常重要的。可是美女、风景、食物,只要你喜欢都可以。临摹速写照片,只要画出轮廓就可以了。
梵高油画向日葵有关信息
梵高的油画《向日葵》,给了我一个强烈的思考:画向日葵不是一种热爱生命的表现吗?为何梵高在艺术面前走向自我毁灭呢?于是,我开始关注他的生平,追问梵高是何人,何人是梵高。 参考文献: 《梵高传》作者:欧文·斯通 文森特·梵高(1853.3.30-1890.7.29)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梵高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这算是他最早受的“艺术教育”。后来到巴黎,和印象派画家相交,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以此,人们称他为“后印象派”。 梵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情调常是低沉的,可是后来,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 人们如果确能真诚相爱,生命则将是永存的,这就是梵高的愿望和信念。可是冷酷和污浊的现实终于使这个敏感而热情的艺术家患了间歇性精神错乱,病发之时陷于狂乱,病过之后则更加痛苦。他不愿增加别人的负担,自杀身亡,享年只有37岁。 梵高最有名的作品是这幅画有16朵的《向日葵》。对于梵高而言,向日葵这种花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向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 他曾多次描绘以向日葵为主题的静物,他爱用向日葵来布置他的房间。向日葵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内心翻腾的感情烈火的写照,亦是热爱生命选择生活的表现,但为何却成了梵高苦难生命的缩影。他自己则成了向日葵的背叛者,如此看来热爱生命与选择灭亡并不矛盾。梵高身为一个画家,成就了艺术却蔑视了生命。 他曾说过:我想用《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或调和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从最淡的维罗内塞的蓝色到最高级的蓝色,闪闪发光;我要给这些画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梵高确实做到了让阿尔八月阳光的色彩在画面上大放光芒,这些色彩炽热的阳光,发自内心虔诚的敬神情感。16朵形态各异的向日葵,或绚烂或枯委,或隐或现,以淡黄色为背景,以深黄色为向日葵的主色调,另有几朵含苞未放以淡黑色点缀花蕊,颜色上给人一种强烈的对比,画面总体上给人一种明亮而又强烈的生命力,让人感到生活充满希望,阳光是那样的明媚,天空是那样的广阔。梵高许多以向日葵作为主题的作品一直在冲击着我的思想,一个如此热爱向日葵的画家为何却为如此轻视生命,自己选择走向生命的尽头。 梵高一生中共作了11幅《向日葵》,有10幅在他死后散落各地,只有一幅目前在梵高美术馆展出。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 以前听过台湾某艺人见到梵高《向日葵》原画泪流满面的报道,心想未免夸张,可当我见到这幅《14朵向日葵》时,也不由黯然叹息:这样拼了老命出力地画,不疯才怪,不短命才怪。 自从梵高画了一组11张向日葵油画后,向日葵就属于梵高。《14朵向日葵》隔邻是高更的《梵高画向日葵》从未有人为向日葵投注这样激烈专注的热情!梵高化的向日葵好像在燃烧,浮雕般色彩如此强烈厚重,感情笔触如此饱满有力,真正是天真充沛生命旺盛的太阳旋转之花。梵高嗜画向日葵,因向日葵是追光拜日的农民之花。画向日葵即画太阳,也是自画。太阳、向日葵及梵高融成一体。梵高和向日葵谱出相濡以沫生命与共的蓝与黄交响乐章,是其悲剧一生的象征物。 梵高强烈地爱上了遍地生长的高贵向日葵及炙热目眩般的阳光。他不无自嘲:“我越是年老丑陋、令人讨厌、贫病交加,越要用鲜艳华丽、精心设计的色彩为自己雪耻。 梵高是天才,也是疯子。你说他陷入癫狂割下自己的耳朵,可他偶尔清醒冷静得可怕。向日葵用色如此大胆强烈,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岁月将使它们变得暗淡,甚至过于暗淡。可那股以螺旋的涡流向外喷射的金黄色烈火,百年之后还能深刻感受到。百年前的向日葵不是更加金黄炙热吗?我们都爱梵高的光与热,因为我们正常聪明世故得不会把自己逼向绝境。梵高知道高更喜欢他的向日葵多于莫奈的向日葵而高兴万分。高更这么形容:在我的黄色房间里,带紫色圆环的向日葵突出于一片黄色背景之前,花梗浸在一只黄色壶中,壶放在一张黄色桌上。金黄色的太阳透过我房间里的黄色窗帘,生气盎然沐浴在一片金黄色中。 仅用绚丽的黄色色系组合绘成的《向日葵》,堪称梵高的化身,也可说是他的代表作。梵高集中精力创作《向日葵》系列作品时,正是他的艺术成熟时期,此时他非常喜欢使用黄色。 对于梵高而言,向日葵这种花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向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 梵高的十一幅《向日葵》中,有十幅在他死后散落各地,只有一幅目前在梵高美术馆展出。梵高总是一人独自生活,在他为爱徘徊的时候,唯一伴随他的只有强烈的孤独感。而 象征梵高化身的《向日葵》,在他死后则被西奥家人珍藏,一直保留至今…… 梵高是世人公认的艺术大师,同时也是备受争议的“疯狂天才”,其代表作《向日葵》历来是为人称颂的名画之一。如今,这幅《向日葵》又获得一项殊荣———竟能引来蜜蜂驻足花蕊,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做了一个有趣的研究:让一群从来没见过真花的蜜蜂“欣赏”四幅色彩绚烂的名画复制品,看看蜜蜂反应如何。结果发现,梵高的油画《向日葵》特别受蜜蜂青睐。大师笔下惟妙惟肖的向日葵竟让蜜蜂误以为真。蜜蜂多次停落在“向日葵”上,想品尝其中的“花蜜”。 玛丽女王学院的拉尔斯·希图卡教授领导了这项研究,研究结果将刊登在《光学与激光技术》杂志上。希图卡说,用进化的观点很容易解释“花朵类”油画的吸引力。他相信人类对颜色的选择是由进化而来的。希图卡指出,科学家已经证明,人类对颜色的分辨是从吃水果开始的,而梵高的画吸引蜜蜂的原因也和颜色有关。 《向日葵》是梵高在法国南部所作。在法语里面,向日葵的意思是“落在地上的太阳”,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梵高的向日葵不是一种亮丽明快、充满着希望和幻想的向日葵,而是比较疯狂的。在梵高的精神世界里面,他看到的一切对象都充满着一种生命———一种存在着压制和反压制关系的生命。 尽管向日葵那么美,高更因艺术理念分歧,无法与神经崩溃的梵高相处最终离开了。画了向日葵后的梵高便是金黄色的化身,把这金黄色的火焰撒遍天际田野,也涂上夜晚的星空,卷成旋涡直到麦田群鸦乱飞,才举枪结束了这场金黄色的癫狂。金黄色从此属于梵高。 生前寂寥、死后荣耀的画作一九七八年,在伦敦拍卖会上,梵高的《向日葵》以大约五十九亿日元的天价被日本人买走了,这个消息震惊了全世界。无论是有钱人的附庸风雅还是《向日葵》真的找到了会欣赏它的人。但是商业上的巨大利益,与梵高生前卖画所比,的确是一种巨大的讽刺。后来,梵高的作品《鸢尾花》和《迦赛医生像》分别以七十三亿及一二七亿日圆卖出。如果说现在画价飞涨是由梵高所引起的,也不为过。可是,梵高生前卖出的作品只有《红色葡萄园》一幅,而且价格非常便宜,仅为当时的四百法郎而已。在梵高死后不久,社会上就开始评定他是一流画家。可惜的是,梵高本人却在还未获得正确评价之前,就自己拉下了人生的帷幕。
世界最著名的40幅油画有哪些
1、蒙娜丽莎1503年-1506年莱奥娜多·达·芬奇意大利77cm×53cm板油彩巴黎 卢浮宫藏
2、入睡的维纳斯约1510-1511年乔尔乔内意大利108.5cm×175cm布油彩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藏
3、无名女郎1883年I.N.克拉姆斯柯依俄国75.5cm×99cm布油彩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
4、女占卜师卡拉瓦乔油画1590年99×131厘米藏巴黎卢浮宫
5、宫娥委拉士贵支1656年318×276厘米藏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宫
6、海伦娜.弗尔曼肖像鲁本斯1620-1625年79×54厘米现存伦敦国立美术馆
7、珍珠女郎柯罗1868-1870年70×55厘米巴黎卢浮宫藏
8、吹笛少年马奈油画1866年160×98厘米
9、向日葵1888年文森特·凡·高荷兰91×72厘米布油彩
10、西斯廷圣母拉斐尔1513-1514年265×196厘米现藏德累斯顿博物馆
11、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罗瓦法国1830年油画260×325厘米卢佛尔博物馆
12、拾穗弗朗索瓦.米勒法国油画,83.5×111厘米,1857年,巴黎卢浮宫藏
13、玛丽皇后在马赛港登陆鲁本斯佛兰德斯394cm×295cm现藏于慕尼黑美术陈列馆
14、近卫军临刑的早晨(俄)苏里柯夫油画1881年218×375cm藏于特列恰可夫画廊
15、阿尔卡迪的牧人尼古拉·普桑法国
16、晚钟米勒1850年55.5×66厘米巴黎卢浮宫藏
17、画家与女儿像1789年伊丽莎白·路易丝·维瑞法国布上油画130×94CM
18、牧师像
19、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利奥奈拉斐尔意大利布面油画82*66cm1516年作现藏于巴黎卢浮宫
20、吹肥皂泡的少年夏尔丹油画1730年88×70厘米藏华盛顿国立美术馆
21、后宫露台创作者:让-莱昂·热罗姆法国规格:80cm×102cm材料:布油彩存藏处:私人藏
22、肯特海滩1827年泰奥多尔·居丹法国264cm×420cm布油彩巴黎马里内博物馆藏
23、不相称的婚姻1862普基寥夫(1832-1890)俄国173cm×136.5cm现藏于特列恰柯夫美术馆
24、希什金肖像1880年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俄国114cm×84cm现藏于俄罗斯搏物馆
25、深渊(又名:夏天的傍晚)1892伊萨克.伊里奇.列维坦(1861-1900)俄国150cm×209cm现收藏于莫斯科特列恰柯夫美术馆
26、月夜1880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俄国179cm×135cm现藏于特列恰柯夫美术馆
27、白桦林阿尔希普.伊凡诺维奇.库茵芝(1842-1910)俄国97cm×181cm现收藏于莫斯科特列恰柯夫美术馆
28、伏尔加纤夫1870-1873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7-1930.9)俄国131.5cm×281cm圣彼得堡 俄罗斯博物馆藏
29、伊凡雷帝和他的儿子(全名:1581年11月16日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儿子)1885年列宾俄国199.5cm×254cm现藏于莫斯科特列恰柯夫美术馆
30、受胎告之安杰利柯1440-1450年230×321厘米湿壁画现藏佛罗伦萨圣马可博物馆
31、1879年8月23日,维苏威火山爆发1881年路易斯·埃克托尔·勒鲁法国190cm×303cm布油彩第戎美术馆藏
32、缠毛线1878年洛德·莱顿英国100.3cm×161.3cm布油彩悉尼新南威尔士美术馆藏
33、九级浪1850年I.K.艾伊瓦佐夫斯基俄国221cm×322cm布油彩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
34、阿尔卑斯山的雪崩1803年菲利普·卢泰尔堡英国109.9cm×160cm布油彩伦敦泰特美术馆藏
35、荷拉斯兄弟之誓1784年雅克-路易·达维德法国330cm×425cm布油彩巴黎卢浮宫藏
36、贩卖孩子的商人1763年约瑟夫-玛丽·维安法国96cm×121cm布油彩枫丹白露皇家博物馆藏
37、盲女1856年约翰·埃·密莱英国86.6cm×61.6cm英国伯明翰市搏物馆与美术陈列馆
38、笛子演奏会1852年阿道夫·门采尔德国142cm×205cm布油彩柏林国家美术馆藏
39、桌球1807年路易斯-利奥波德·布瓦伊法国56cm×81cm布油彩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40、意外归来约1882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俄国油画160.5×167.5厘米苏联特列恰柯夫美术馆
最容易模仿的世界名画 你我都可以是画中人(创意满分)
近日,株洲一小学美术老师为自己的学生上了一堂不一样的美术课。她让学生们自己去找一幅世界名画,并模仿画中人物的动作和背景,来拍出属于自己的画作。本以为学生们会将这个作业做得乱七八糟,但没想到,每一份作业都充满了创意和可爱的气息。接下来我就带大家看一看这些容易模仿的世界名画。
第一幅:《抱貂的列奥纳多夫人》
《抱貂女郎》是1485-1490年期间意大利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一幅油画。抱貂女郎又名抱银鼠的女子,作者画出了主人切奇莉亚。加勒兰妮之美和银貂的可爱,银貂的希腊文是"加兰"(Galen),又与主人切奇莉亚。加勒兰妮(Gallerani)的名字相近。真是美上加美,爱上加爱。
第二幅:《马拉之死》
《马拉之死》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奠基人雅克·路易·大卫于1793年创作的画布油画,现收藏于比利时皇家美术馆。《马拉之死》刻意营造了一个属于穷人的空间。在封闭狭小的陋室里,马拉倒在浴缸中,一手握着笔,一手握着染了鲜血的信,油画的上半部笔触松散凌乱,可能是一面墙,也可能只是含糊不明的空间,代表着永恒的虚无,但那个充当书桌、粗糙平实的木箱,仿佛在诉说着马拉的美德。这幅画通过去除所有的动作、所有的寓言人物以及弱化所有的谋杀痕迹,创作出一副革命者圣像,成为法国大革命史上的经典作品。
第三幅:《美国哥特式》
《美国哥特式》与《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野牛镍币》和《山姆大叔》称为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美国哥特式》,1930年,76.2x63.5cm,板 油彩,芝加哥艺术学院,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格兰特·伍德,Grant Wood,1892-1942年,美国1928年,格兰特·伍德去了德国慕尼黑,很为那里的哥特艺术所迷恋。所谓的哥特式建筑,主要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作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等建筑形式,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也都用尖券作主题,使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有机整体。
第四幅:《持续的记忆》
达利的许多绘画的灵感来自于他年轻时生活过的地方。一些特别的风景是来自被伞状松树覆盖的Mount Pan山坡。达利绘画前景中的许多奇怪不祥的阴影来自于他对家乡山麓的流连。成年后,达利在他的作品里画着Catalonia的风景,就像在《持续的记忆》这幅画里,背景右上角是裂开的岩石。这是达利最让人难忘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之一,也是人们最愿意把它和达利联系在一起的作品。
第五幅:《The Son of Man》
比利时画家雷尼·马格利特创作了人类之子(The Son of Man),作为自画像。这幅画描绘了一个戴着一个圆顶硬礼帽,穿西装的男人,他的脸大部分被一个绿色的苹果所遮盖。艺术作品的主题体现了人类与自己的作品之间的冲突,有些是可见的,有些是被隐藏的。
第六幅:《创造亚当》
《创造亚当》 是米开朗基罗于1511年至1512年创作的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是《创世纪》的一部分。该壁画描绘的是《圣经·创世纪》中上帝创造人类始祖亚当的情形,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是创世纪天顶画中的第四幅。作为世界名画之一,后世出现了许多《创造亚当》的仿作。
第七幅:《大宫女》
《大宫女》(La Grande Odalisque)是法国画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于1814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该画作尊崇严谨的古典风格,以头包土耳其头巾、手拿孔雀羽扇的奥斯曼帝国的宫女为主题,整幅画面散发着美轮美奂的异国情调。
第八幅:《蒙娜丽莎》
说起最容易模仿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一定不可以缺席。《蒙娜丽莎》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作品,很少有其他作品能像它一样,常常被人审查、研究或是演绎。达芬奇在zhidao1502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创作《蒙娜丽莎》,并根据瓦萨里的记载,这幅画耗时4年完成。画中描绘了一位表情内敛的、微带笑容的女士,她的笑容有时被称作是“神秘的笑容”。
第九幅:《自画像》
梵高是荷兰人,但长年生活在法国,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的画家。1887年,通过弟弟提奥的介绍,梵高在巴黎见到毕沙罗,修拉、和高更。开始接受印象派的画风。更加强调用色彩突出主题的绘画风格。在他的画中,总是一片色彩和笔触的狂欢,这种画面所造成的气氛效果表现出一种罕见的旺盛的生命力。这副《自画像》就是如此。凡高一生画过无数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属较前期作品。
第十幅《哭泣的女人》
《哭泣的女人》是巴勃罗·毕加索于1937年10月26日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自1987年以来,该作品保存于英国伦敦的泰特美术馆。该作品画面上是一张看上去杂乱无章的面孔,眼睛、鼻子、嘴唇完全错位摆放,面部轮廓结构也全被扭曲、切割得支离破碎。作品表现了底层社会人们肝肠寸断、痛苦无助的景象。该作是毕加索融合了立体主义与超现实风格的代表作。该作被认为是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的苦难主题的延续,毕加索的关注点渐渐从西班牙内战带给民众和社会的苦难转移到单纯的个人苦难上。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对这些最容易模仿的世界名画有了一定的了解。平时这些名画在我们眼中都是深不可测的,其中的蕴意也是大多数朋友无法看透的,我们常常因为这些名画的距离我们太过遥远而不敢接近它们。但是,这个株洲的美术老师,却将这些名画拉进了我们的生活,消除了学生对对于这些名画的畏惧感。
简单又好看的油画
一、简单的意向点缀油画
有些油画画作只需要简单的上色点缀,便可以得到一幅富有意境的油画作品,对于油画爱好但是又无绘画技巧基础的人来说是一大好处了。
这种简单的意向点缀油画只需要简单的颜料堆叠来进行表现,例如一些摇摆的小花,只需要先布置好背景的色彩,然后画点富有变化的茎秆,再用油画颜料堆叠出花瓣就完成啦。
二、简单的数字填涂油画
为了让新手小白也能感受到油画的乐趣,市面上推出了数字DIY的填涂油画。这类型的简单画作技巧无他,就是对号入座,一切的信息颜色都准备好啦,只要对应填涂到相应的范围区域就好。不足之处就是过度表现不太行,粗看还行,细看就有点假。
三、简单的面积表现油画
这类油画画作就是用简单的色彩进行大面积的渲染,从而达到一种梦幻朦胧的美感,绘画技巧相对于前面两种来说要求更高,因此画作最后呈现出来的色彩表现力以及视觉效果也相对来说更为好看。
综上所述,这些就是总结的一些简单又好看的画作啦,喜欢油画又苦于没有足够的绘画技巧基础的朋友们可以尝试尝试喔。
世界上最著名的十幅油画
世界上最著名的十幅油画
油画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世界上著名的十幅油画,别忘了收藏哦!
1、无名女郎 1883年 I.N.克拉姆斯柯依 俄国 75.5cm×99cm 布 油彩 莫斯科 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
它一幅颇具美学价值的性格肖像画,画家以精湛的技艺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画中的无名女郎高傲而又自尊,她穿戴着俄国上流社会豪华的服饰,坐在华贵的'敞蓬马车上,背景是圣彼得堡著名的亚历山大剧院。究竟“无名女郎”是谁,至今仍是个谜。画家在肖像画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风格,即用主题性的情节来描绘肖像,展示出一个刚毅、果断、满怀思绪、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俄国知识女性形象。
2、入睡的维纳斯 约1510-1511年 乔尔乔内 意大利 108.5cm×175cm 布 油彩 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藏
它是乔尔乔内最成功的油画作品,最后由提香完成。作品中的维纳斯展示出造化之美,没有任何宗教女神的特征:在自然风景前入睡的维纳斯,躯体优美而温柔,形体匀称地舒展,起伏有致,与大自然互为呼应。这种艺术处理不是为了给人以肉感的官能刺激,而是为了表现人的具有生命力的肉体和纯洁心灵之间的美的统一。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美的创造,是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理想"美"的典范的。
3、蒙娜丽莎 1503年-1506年 莱奥娜多.达.芬奇 意大利 77cm×53cm 板 油彩 巴黎 卢浮宫藏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形象。据记载,蒙娜丽莎原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当时年仅24岁。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呈现着微妙的笑容,眉宇间透出内心的欢愉。画家以高超的绘画技巧,表现了这位女性脸上掠过的微笑,特别是微翘的嘴角,舒展的笑肌,使蒙娜丽莎的笑容平静安祥而又意味深长。这正是古代意大利中产阶级有教养的妇女特有的矜持的美好表现,不少美术史家称它为"神秘的微笑"。
4、向日葵 1888年 文森特.凡.高 荷兰 91×72厘米 布 油彩
《向日葵》是凡.高在法国南方时画的。南方阳光的灿烂令画家狂喜,他用黄色画了一系列静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向日葵》便是这时的代表作。画家以短暂的笔触把向日葵的黄色画得极其刺眼,每朵花如燃烧的火焰一般,细碎的花瓣和葵叶象火苗一样布满画面,整幅画尤如燃遍画布的火焰,显出画家狂热般的生命激情。
5、西斯廷圣母 拉斐尔 1513-1514年 265×196厘米 现藏德累斯顿博物馆
画面上,帷幔向两边缓缓拉开,圣母马丽亚怀抱婴儿基督从云中冉冉降落。她的脚边,跪着年老的教皇西斯廷二世和年轻美丽的圣徒瓦尔瓦拉,前者穿着沉重的法衣,用手指着圣母应该去的大地,后者目光下垂,虔敬里略带羞怯,似在为母子俩祈祷。圣母面容秀丽而沉静,眉宇之间似有隐忧,为了拯救全人类,她将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爱子。小基督依偎在母亲怀里,他睁着大眼睛望着我们,目光里有一种不寻常的严肃感,似乎他已明白这里所发生的一切。
6、女占卜师 卡拉瓦乔 油画 1590年 99×131厘米 藏巴黎卢浮宫
7、珍珠女郎 柯罗 1868-1870年 70×55厘米 巴黎卢浮宫藏
8、吹笛少年 马奈 油画 1866年 160×98厘米
9、宫娥 委拉士贵支 1656年 318×276厘米 藏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宫
10、海伦娜.弗尔曼肖像 鲁本斯 1620-1625年 79×54厘米 现存伦敦国立美术馆
;
- 上一篇:世界上谁长的最漂亮(你知道谁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吗)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