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奇怪资讯(全球最神秘的现象)

bj0012025-01-01奇闻异事0

你知道哪些听起来很荒谬,但是却有科学依据的事情?

你知道哪些听起来很荒谬,但是却有科学依据的事情?

地球上到底有没有下过一场200多万年的雨?

地球自诞生以来,不仅下过一场200多万年的雨,还下过一场持续了上千万年的雨。在地球形成之初,完全就是个火球,地面到处都是岩浆,尽管有水的存在,但水完全无法以液态存在。

从初中物理课本中我们知道,水在高温下会被蒸发成气态,气态的水进入大气层后,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又会变成液态水。

液态水降落到地面,又因为地表温度过高,再次成为气态,就这样水在液态气态之间转化,而这个表现过程就是“雨”,直到后来地球逐渐冷却,液态水才能在地表存留。

在地表液态水形成之初,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得以形成碳酸盐,并且逐渐沉入地下。

但是,碳酸盐越往下,所处位置的温度就越高,在高温下,碳酸盐也很容易生成二氧化碳,可惜的是,地球在降温过程中,表层岩石早已冷却,也就是说海量二氧化碳被困在了地下。

直到2.3亿年前,地壳运动进入活跃期,盘古大陆也开始分裂,大量火山群肆意喷发,被锁在地下长达30多亿年的海量二氧化碳终于找到缺口,重新回到了大气层。

二氧化碳的增加,导致地球温度升高,海水不断被高温蒸发,水蒸气升高后遇冷再次变成液态水降落至地面,所以这场雨,一下就是200多万年,这就是地球史上著名的“卡尼期洪积事件”。

为什么得道高僧的舍利子是彩色的?

大家是不是经常在网上看到,某某高僧圆寂后,会产生彩色舍利子的资讯?

其实关于舍利子,科学界早就有了权威解释,首先舍利子的产生,跟是否吃素没有关系,因为除了僧人吃素以外,道士以及全球这么多素食主义者,几十年下来也都是吃素的,所以吃素跟舍利子并没有直接关系。

此外,也有人说舍利子其实就是结石,这个猜想也是错的,因为结石在体内很痛,真的有僧人能十几年、几十年忍受得了结石的痛吗?

主要是,结石的化学成分为钙质或金属沉积盐,在高温下会转变为粉末状,在焚化过程中不可能遗留下来,而且结石是不透明的,舍利子为晶体状,二者并非同一产物。

其实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舍利子到底是什么,科学家早就一清二楚了,简而言之,舍利子就是人体骨骼在高温状态下发生的化学反应。

曾经有专家做过实验,骨骼在200℃时,会出现破裂变形,但温度提高到600℃时,骨骼就会产生很多不规则晶体,但温度高达1600℃时,不规则晶体会逐渐融化成球状。

在1988年,中国台湾的专家直接拿得道高僧的舍利子去测验,结果发现舍利子的主要组成元素就是钙、盐、碳,这也是人体骨骼的主要组成元素。

苏联的“挖穿地球”计划,为何在12262米时突然停止了?

20世纪70年代,苏联组建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团队,在科拉半岛启动了地球望远镜计划”,如果可以,他们确实想挖穿地球。

但钻孔深度最后却突然停在了12262米,于是网上传出各种说法,比如有地狱恶魔闯出来,有神秘莫测的声音传出等等。

其实事实并非网传的那样荒谬,虽然钻井只需要钻机、钻杆、钻头三大件,但所需要的技术含量却很高,苏联当时光定制设备就花了几十亿美元。

地下越深,所需要的技术也就越高,钻到地下1万米时,温度就差不多300℃了。

1983年,钻孔深度达到12000米时,由于地下高温,导致钻头用一会就要冷却,而且报废率很高,全天不是在冷却钻头,就是在换钻头的路上,整个项目的成本越来越高。

此外,地下软流层的难题也没法解决,刚钻下去的孔很快就会被熔融状态的岩浆给填满了。

而且当时的节骨眼,苏联除了跟美国搞军事竞赛之外,还参与了阿富汗战争,海外军事驻地也很多,这么多钱对于濒临解体的苏联来说,无疑是一座大山。

其实这个项目的本质就是苏联跟美国竞赛,只是苏联的科拉超深钻孔被网络传得越来越离谱,导致大家都忽视了美国的成绩。

美国的钻孔成绩是8000多米,在太空比赛项目中输的一败涂地的苏联,自然想在钻孔赛事上扳回一局,所以当苏联挖到1万米时,就已经可以停下来宣布胜利了。

而且到了后期,苏联内忧外患,国家都快濒临解体了,哪有时间跟金钱再去投资钻孔,所以这个项目就被荒废了,钻孔深度也就停在了12262米。

世界上最怪的人是那啊?

你听说过美利坚合众国皇帝和墨西哥摄政王吗?

诺顿一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约书亚·亚伯拉罕·诺顿,“诺顿一世陛下”

约书亚·亚伯拉罕·诺顿,“诺顿一世陛下”

约书亚·亚伯拉罕·诺顿 (Joshua Abraham Norton)(1811年1月17日-1880年1月8日),又称“诺顿一世陛下”,美国旧金山荣誉市民,1859年自封为“美利坚合众国皇帝和墨西哥摄政王”。尽管他无职无权,也只有一些拿他开心的人承认他的“权威”,但是他还是在旧金山受到了优待,他发行的“货币”在他常光顾的店铺被接受。他曾给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写信,而且在其逝世时,当地媒体和民众对他尊称“皇帝陛下”。

虽然他一般被认为精神不正常,甚至疯狂,但在19世纪中期,旧金山的居民们很以他的存在、他的幽默、和他的行为为乐。他最声名远播的行为是下令用武力解散美国国会,并且屡次下旨要求修造横跨旧金山湾的大桥。据说马克·吐温的其中一本著作《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中的国王角色是以诺顿一世为原型的。甚至有一些新宗教团体视他为圣人。

目录

[隐藏]

* 1 早期的生活

* 2 自封皇帝

* 3 旨令

* 4 “皇帝”的生活

* 5 驾崩

* 6 最近发展

* 7 合法和争论

* 8 诺顿一世对公众的影响

o 8.1 食物

o 8.2 网络

o 8.3 文学

o 8.4 音乐

o 8.5 宗教

o 8.6 软件

o 8.7 电视

* 9 参考

* 10 外部链接

[编辑]

早期的生活

诺顿一世在英国出生,但日期和出生地纪录有多个版本。旧金山纪事报的诺顿一世讣文中表示:“根据最可靠的资讯来源”,即援引他棺材上的银盘刻印,认为他是“年约65岁。”所以推出1814年为他的出生年。其他非主要来源则指他于1819年2月14日在伦敦出生。

根据1820年移民纪录表明,他两岁时他的父母由英国移居到南非。南洲家谱学会表示他的父亲是约翰·诺顿(卒于1848年8月) ,而他的母亲是萨拉·诺丹。萨拉是亚伯拉罕·诺丹的女儿,也是一位成功的犹太客商本杰明·诺丹的甥女。本杰明曾经常起诉家庭成员,这让人觉得他不太正常。这说法和罗拔·高云(1923年)声称“那个皇帝诺顿一世拥有希伯来(犹太)血统。”相吻合。

1849年,诺顿从他父亲接受了四万美元(可能他继承父亲的遗产)后,从南非移居了到旧金山。据罗拔·高云在1923年所说,在1853年以前,诺顿的财富积累了到二十五万美元。他最初的商业成功来自于房地产投资。后来,由于中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以至于禁止出口大米,米价在旧金山由每磅4美元狂飙到每磅36美元(即一公斤9美元升到一公斤79美元)。他听说有一艘从秘鲁来的船上载有20万磅(100吨)米后就把它全部买下,希望哄抬米市。不幸的是,之后一船接着一船的大米自秘鲁运抵旧金山,米价大幅回落。结果他和他的财政伙伴在1853年和1857年兴起诉讼。虽然诺顿在低级法院获得一次胜利,但他最终在最高法院败诉。1858年,诺顿宣布了破产。他接著离开了城市几年,返回之后很快向市公告局宣布了他的皇帝称号。

没有任何文件表明诺顿在破产之前个性或行为有何异常,因此不知他的怪癖是否心理问题,或是由于1850年代的中国大米事件刺激所至。在他突然的损失财富之后,诺顿似乎变得有些(没有被适当的诊断过)“奇怪”,开始想像自己是伟大的人物,但很可能所有他的声明和行为都是对于贫穷的压力而产生的富于创意的反应。

[编辑]

自封皇帝

由于对联邦和加州政府的政治结构的不完善而越来越不满,诺顿决定亲自解决。于是诺顿在1859年9月17日给当地各种各样的报纸写信,在信件中概略地自称“美利坚合众国皇帝”:

“根据大多数的美利坚合众国公民的请求,我约书亚·诺顿,从前居住在亚高那海湾的好望角,最近九年零十个月居位在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宣布和自封为美利坚合众国皇帝。”

他偶尔会增加“墨西哥摄政王”这个封号。从此他开始了史无前例,异想天开,和对整个美国历史几乎无关紧要的21年的“统治”。

[编辑]

旨令

为符合他自封皇帝的角色,诺顿一世发布了许多旨令。他自视拥有足够的权利,所以不再须要立法机关。在1859年10月12日,他下旨宣布正式“解散”美国国会。他并且认为:

“……欺骗和腐败充斥,阻碍公众公正和适当的言论;由暴民、党派、黑帮和政治派系影响政治造成的对法律的公开侵害时有发生;公民人身和财产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

所以,皇帝命令“各个利益集团”在1860年2月会集在旧金山的帕斯音乐厅“补救被大家抱怨的罪恶”。

1860年1月,在另一个“旨令”中, 皇帝诺顿一世召唤军队废除国会的当选议员:

“鉴于,华盛顿市有一群人自称国会议员,这违反了10月12日发表宣布国会被废除的皇家法令;

鉴于,我们有必要严密地遵照帝国的旨令;

现在,因此我们命令和指示军队的最高司令官,陆军少将史考特(云瑟·史考特),收到我们的旨令后,立刻以适当的力量清洗国会大厅。”

诺顿一世的“命令”当然对军队起不了任何作用,国会同样依然照常运作。1860年诺顿一世进一步发布“旨令”声称解散共和国和禁止所有国会的议员集会。这个指令像所有诺顿一世的旨令一样,华盛顿政府和国内大多数人对此都不屑一顾。诺顿一世在他的整个“统治”期间从未放弃反对美国当选领导者的斗争。但最终看起来诺顿一世像是有些遗憾地接受国会继续没有他的允许仍会存在的事实。

他企图推翻美国当选政府的行动被挫败后,诺顿一世把他的注意力和宣旨转移到其它政治和社会事物。例如。在1869年8月12日,“为希望缓和我们的领土中党与党的冲突”他“废除了”民主党和共和党(美国内战之时,诺顿一世曾去信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和南方总统杰斐逊·戴维斯,要求他们到旧金山作停战谈判,但两人皆没有理会他)。还有一次,1872年他针对对他的第二故乡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有人称呼不敬而宣布一项特别严厉的法令:

“任何人在本警告之后,依然说出这个没有任何语言学或其他根据的恶心的词“弗里斯科”(“Frisco”,圣弗朗西斯科的一种简称),将被视为有罪和犯上,并须支付二十五美元入皇家财库作为惩罚。”

如果对这一连串“皇家法令”进行分析,我们很有理由怀疑这位美国的唯一的君主的精神状态。然而,我们不可能精确地诊断诺顿一世的心理,因为关于他的行为的所有纪录都是些奇闻逸事。可能他视自己为“大人物”的错觉也许源自和这种症状有关连的精神分裂症。但是还是有可能,他不过是患有其它类型的轻微精神病,甚至他是神志正常的。

虽然他的心理情况的确异于常人,但无可否认,诺顿一世在一些场合中却非常有远见,并且在一定数量的“皇家旨令”中显灵了深刻智慧。在他的许多旨令之中是要组成国际联盟,并且明令禁止任何一种宗教派别之间的纷争或冲突。皇帝并且下旨要求建造连接奥克兰和旧金山的吊桥,他的后来旨令由于政府当局没有立即奉旨执行而日益愤怒:

“鉴于,我们发布了旨令,下令旧金山和奥克兰的公民筹资,勘测从奥克兰通过山羊岛建造为一座吊桥,或者修一条隧道,并决定哪个方案更可行;但是这些公民至今依然忽略注意我们的旨令,为了维护当局权威;因此,我们特此命令,如果他们坚持忽略我们的旨令,将命令军队拘捕城市之父委员会的委员。

在旧金山以吾帝之手盖上玺印,于1872年9月第17天。”

和大多数旨令不同,这个旨令最终被执行了。1933年至1936年年间,横跨旧金山湾的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又称海湾大桥)建成。1969年至1972年年间,湾区捷运(旧金山地下铁)的连接旧金山和奥克兰的湾下隧道被打通了。

[编辑]

“皇帝”的生活

皇帝诺顿一世经常在旧金山街道漫步,穿著一身蓝色军服,和失去光泽的镀金肩章。

放大

皇帝诺顿一世经常在旧金山街道漫步,穿著一身蓝色军服,和失去光泽的镀金肩章。

诺顿一世每日的活动有相当好的纪录。他每天穿著一件精心制作的蓝色军服,和失去光泽的镀金肩章(是由美国旧金山要塞的陆军岗位官员给他),戴着孔雀羽毛和玫瑰华饰装饰的海狸帽子,检视他的“统治地区”(旧金山街道)。他频繁地用文明杖或伞来摆姿势增强帝皇形象。在他的检视期间,诺顿一世会审查路边和缆车,公共资产的修理状态,警察出现的情况,而且如果他的臣民需要他会帮助。他常常会对附近的人们就各种题目发表长篇哲学演说。

他在一次“皇家巡视”中,进行了他最著名的行动之一。在1860年代和1870年代期间,旧金山贫民区发生了多起“反华人游行”事件,有几次甚至引发有伤亡的暴动。在其中一次事件中,诺顿一世站在冲突中的暴徒和华人之间,并且低下头开始背诵主祷文。暴徒因此感到羞愧而离开。

显然诺顿一世得到旧金山的市民爱戴和尊敬。虽然身无分文,但他是旧金山几家最好的餐馆的常客,这些东主于是在餐馆门口挂上黄铜匾,宣称:“美利坚合众国皇帝诺顿一世指定餐馆。”由于这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因此诺顿一世没有批评过。从任何一个角度看,“皇家认可”对企业而言百利而无一害。旧金山的剧院和音乐厅等等都会预留位子给诺顿一世和他两只混种狗,Lazarus和Bummer。(顺带一提,1863年,Lazarus被旧金山消防队的车辗过死亡,公众哀悼它。1865年,第二只狗Bummer病死,马克·吐温非常感动以至于为皇家犬写墓志铭,说它:“得享天年、荣誉、疾病、和跳蚤。”)

1867年,爆发了一件丑闻:一名叫亚们得·巴比尔的警察(不知是不是新来的)拘捕了诺顿一世,要把他强行送去治疗精神错乱。这次事件导致旧金山市民的公愤,报纸社论猛烈批评警方。结果警察局长帕特里克·高理迅速代表警察向诺顿一世正式道歉平息了此事。而精神治疗委员观察过皇帝后表示:“他没有手染鲜血;没抢夺过别人的财富;而且没有横征重税危害国家;这比和他同样的别人要强。”。诺顿一世宽宏大量,授予那犯了谋反罪的迷失年轻警察以“皇家大赦”。可能由于这则丑闻,旧金山的所有警察以后见到诺顿一世经过街道时都向他行敬礼。

诺顿一世的地位确实受到了某些象征性的承认:1870年人口普查中纪录着约书亚·诺顿居住在商业街624号,并列出他的职业:“皇帝”。诺顿一世偶尔为了支付某些债务而发行他自己的纸币,算是一种地区货币,一般被旧金山商家当作法定货币接受。他从未由于贪婪而发行大量或大面额的纸币,这也是他的纸币被人接受的原因之一。(这些纸币通常面值由50美分到5美元不等,少数留下来的最近被拍卖,价值升到数千元 [1]。)无疑地,旧金山市政府是最尊敬诺顿一世的。当诺顿一世的制服开始破旧,旧金山市议会,在正式仪式后给他拨足够的金钱以替换皇家制服。作为回报,诺顿一世致信感谢市议员们的客气,并赐予他们“终身贵族”的权利。

[编辑]

驾崩

在诺顿一世的皇朝末期,有很多关于他的谣言和猜想。一个普遍的故事传闻,他实际上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儿子,自成来自南非是为防止被迫害。(要真是拿破仑三世的私生子,拿破仑三世必须三岁时就生了他;拿破仑三世的实际儿子,拿破仑·尤金,皇太子,于1879年在祖鲁战争中死去。)其它普遍的传言中,诺顿一世计划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结婚。这当然完全没有事实基础,但他确实曾和女王通过几次信。而且据报道他会见过真正的皇帝:巴西皇帝佩鲁二世。最后一个谣言,诺顿一世实际上是非常富裕,由于小气所以看起来贫穷。

除谣言之外,一部份的“旨令”也多半是伪造的。有人将伪造的旨令送到报社并付印。甚至有至少几次,怀疑是报纸编辑自己起草虚拟旨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旧金山博物馆拥有所有相信是真正旨令的列表[2]。

诺顿一世现在长眠於加利福尼亚,戈马活罗伦公墓中。

放大

诺顿一世现在长眠于加利福尼亚,戈马活罗伦公墓中。

在1880年1月8日晚上,约书亚·诺顿在前往科学院演讲途中,于加利福尼亚街和杜邦街(现在格兰特大道)的交口晕倒。他晕倒后立刻被一位市民注意并报警,之后,根据一张报纸所述:“警察快马扬鞭驱马车将他送到市立医院。”[3]。然而诺顿一世在马车到达之前驾崩。

第二天,旧金山纪事报出版了他的讣文,讣文首页标题印上Le Roi est Mort(皇帝驾崩了)。在文中语气充满悲伤,文章恭敬地报道:“在曲折的路上,月隐雨飘的暗夜中,……,诺顿一世,承蒙上帝的祝福,美利坚合众国皇帝和墨西哥摄政王,魂归天国。”另外一家旧金山的主流报纸晨间通讯,在头版文章发表了一篇文章使用几乎相同的标题:“诺顿一世,承蒙上帝的祝福,美利坚合众国皇帝、和墨西哥摄政王,魂归天国。”

诺顿其实很富有的谣言迅速不攻自破,诺顿一世死时非常贫穷,在他家找到的钱不过几个美元。他身上有五、六美元,并且在他位于商业街的家搜寻之后人们发现,“皇家财库”只有$2.50美元,以及他收集的拐杖,破破烂烂的军刀,他与维多利亚女王的书信,和一个不值钱金矿的1,098,235股股票。

最初准备丧礼时,人们用穷人使用的红杉木制简单棺材来作诺顿一世永眠之所。但是,太平洋俱乐部(一个旧金山商人的协会)的成员认为这种安排完全不能接受。迅速地筹集到葬礼资金以后,该俱乐部的成员购买一个豪华的玫瑰木棺材,并为诺顿一世安排了一个体面的告别仪式。报告表明“……从资本家到穷人、从神职人员到扒手、从穿著体面的夫人到那些被社会抛弃的人的社会各阶层”都对他表示敬意。

诺顿一世的葬礼是一次庄严,悲哀的大事件。一些报道认为有多达三万人排列在街道两旁作最后致敬,并且送葬礼行列长达两英哩(三公里)。旧金山市政府出钱把他埋葬在旧金山市共济会的墓地。在他的葬礼第二天,1880年1月11日,旧金山天空因全日蚀而黯然失色。

1934年,依然在旧金山市政府出钱,诺顿一世的遗骸被转移到在戈马辉煌的活罗伦公墓中。他的故事在他的死亡以后被逐渐遗忘,他永眠的地方只有一块小石头标记;但是,他的传奇在1960年代期间变得广为人知。在他的当前的墓碑刻上“诺顿一世,美利坚合众国皇帝、和墨西哥摄政王,约书亚·A·诺顿,1818-1880”。政治活动家扮装皇后何塞·莎丽亚自称“她”是“伟大的旧金山女皇何塞一世,诺顿一世的遗孀”,并且每年一次为死去多年的“丈夫”在欧式早餐之前举行纪念活动,以使他的传奇重新在世人当中家喻户晓。同时她敦促活罗伦公墓出钱提供一块更加坚固的墓碑。

于1980年1月,旧金山举办了许多纪念活动,记念美国空前绝后的“皇帝”诺顿一世驾崩一百周年。

[编辑]

最近发展

在2004年12月14日星期二,诺顿一世为早期促进在旧金山和奥克兰之间建一座桥梁的努力被承认。旧金山市议会批准要求将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新桥以诺顿命名的动议。旧金山纪事报政治漫画家菲尔·法兰克在他的漫画Farley中首先提出这个想法,并由选区就是诺顿一世从前居住过街区的议员艾伦·帕斯坚正式提出动议。

[编辑]

合法和争论

由「皇帝诺顿一世」发布的十元美金。

放大

由“皇帝诺顿一世”发布的十元美金。

在诺顿一世死后一个多世纪,某些人民声称诺顿一世是事实上的美国皇帝。尽管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律”的美国宪法,授予最高行政权力给总统,而且得到一般公民认同(但有例外:美国内战、不合作主义等),诺顿一世的支持者认为, 得到人民的肯定和证实便是合法。他们认为,诺顿一世的确是皇帝,至少在旧金山是(诺顿一世在位期间正值美国内战时期),正如中国三国时代的三位国君在分裂的中国中同时都是中国皇帝。

虽然没有“美利坚合众国皇帝”这么一个虚衔,但旧金山地区的公民承认诺顿一世的地位和称号,这使得这一切是有效的。这被视作传统权威或个人魅力权威:诺顿一世通过好像这个职位及其权利确实存在一样地来行动,而创造了这个位置。他是否真有职权无关紧要,因为事实上人们想做什么和他要人们做什么相吻合。

实际上,诺顿一世没有帝国、臣民、政府或政治力量;人们自愿跟随皇帝的法令,接受他的“货币”,承认他的皇帝称号,并不是因为它合法或符合法律而承认他旨令。诺顿一世的支持者同意他就照他说的作,不同意就不理会而已。

也有人认为这些讨论都很无聊。诺顿一世不过是个和蔼有趣的想做皇帝的老头,这并不碍别人什么事。虽然称帝和行使帝位的权利的必要条件引发了不少有趣的争论,他的皇帝生涯对后世的影响就远没有那么严肃。他的空前大胆的举止深刻影响了Discordianism教派的形成。

[编辑]

诺顿一世对公众的影响

[编辑]

食物

* 诺顿皇帝意大利餐厅是一间在加利福尼亚圣荷西[4]南方的意大利餐厅。

* 加拉迪尔巧克力公司,旧金山的巧克力制造商,其中一种圣代称为“诺顿皇帝”,内里有二只香蕉和几枚坚果。公司另外有五盎司“诺顿皇帝”糖果。

* 建基于奥克兰的旧金山面包公司生产5.5盎司或12盎司袋装的“诺顿皇帝发酵快餐片”。

* 在旧金山北滩,旧金山酿造公司生产慕尼黑风格的“诺顿皇帝强麦酒”[5]。

[编辑]

网络

其他人设法利用诺顿一世为他们自己使用:1999年,有人报告了(通过灵媒)诺顿皇帝发布了一个新旨令,将他的皇家领域延伸Usenet。

[编辑]

文学

* 皇帝诺顿的故事被用在由内里·加尔文所著的漫画书中《三个九月和一个一月》中。书中诺顿是狄斯帕尔(意“绝望”)的受害者,后来狄斯帕尔的兄弟摩非斯(梦神)给他一个梦想救了他。

* 一篇罗伯特·萧化巴所写的短篇小说,《在午夜的宫殿》书中地点是浩劫之后的加利福尼亚,那里有一个旧金山帝国。帝国的皇帝是患有老年痴呆的诺顿七世。

[编辑]

音乐

* 在2005年12月,旧金山会上演以诺顿的一生为题材的音乐剧。

[编辑]

宗教

* 新宗教 Discordianism 视他为圣人。

[编辑]

软件

* 有一个为Unix系统为主的娱乐软件包叫“诺顿皇帝软件包”,名称来自诺顿一世和著名商用软件“诺顿软件包”的作者彼得·诺顿。

[编辑]

电视

* 一个美国西部电视节目致富之源,有一集(第七季225集)题为:“诺顿皇帝”,在1966年2月27日首映。情节中,诺顿皇帝要求改善矿工安全而官司缠身。马克·吐温等人在一个听证会上帮助诺顿。该电视剧还提到了诺顿的吊桥构想。

[编辑]

参考

* Cowan, Robert E. et al. The Forgotton Characters of Old San Francisco. Los Angeles: The Ward Ritchie Press, 1964.

* Dressler, Albert. Emperor Norton of the United States. Sacramento: Dressler, 1927.

* Drury, William. Norton I, Emperor of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Dodd, Mead Company, Inc, 1986. ISBN 0396085091.

* Gorman, Michael Robert MA (1998). The Empress Is a Man: Stories from the Life of José Sarria. New York: Haworth Press. ISBN 0789002590.

* Kramer, William M. Emperor Norton of San Francisco. Santa Monica: Norton B. Stern, 1974.

* Lane, Allen Stanley. Emperor Norton, Mad Monarch of America. Caldwell, Ida.: Caxton Printers, 1939.

* Ryder, David Warren. San Francisco's Emperor Norton. San Francisco: Ryder, 1939.

[编辑]

外部链接

维基语录

您可以在维基语录中查找此百科条目的相关文章:

诺顿一世

* A timeline of Emperor Norton's life

* A list of "decrees" that sfmuseum.org considers authentic.

* Another profile of the life of Emperor Norton

* Discordia.org's bibliography on Norton

* Emperor Norton Records on the life of Emperor Norton

* Brief history on Rotten.com

* Emperor Norton Utilities

* News update on naming the Bay Bridge after him

取自""

页面分类: 1811年出生 | 1880年逝世 | 美国人

北纬38度发生过的奇怪事情有什么?

楼主讲的只是北纬38度吧,那就只说它了 魔鬼三角之一百慕大三角

百慕大是世界闻名的一个地方,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正东约600公里的海上。百慕大三角的具体地理位置是指位于大西洋上的百慕大群岛、迈阿密(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和圣胡安(波多黎各岛)这三点连线形成的三角地带,面积达40万平方英里。百幕大三角由360多个岛屿组成的群岛,这些岛屿好似圆形的环,躺卧在大西洋上由于百慕大群岛与美洲大陆之间有一股暖流经过,因此,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岛上绿树常青,鲜花怒放。百慕大又被称为地球上最孤立的海岛.因为它与最接近的陆地也有几百英里之遥,因此,百慕大群岛四周是辽阔的海洋,具有蓝天绿水,白鸥飞翔,花香四溢的秀丽风景。

不过,百慕大之所以出名,并非是由于它的美丽的海岛风光,而是,提起百慕大,人们就会联想到恐怖而神秘的“百慕大三角海区”。相传,在这里航行的舰船或飞机常常神秘地失踪,事后不要说查明原因,就是连一点船舶和飞机的残骸碎片也找不到。以致于最有经验的海员或飞行员通过这里时,都无心欣赏那美丽如画的海上风光,而是战战兢兢,提心吊胆,唯恐碰上厄运,不明不自地葬送鱼腹。现在,百慕大三角已经成为那些神秘的、不可理解的各种失踪事件的代名词。在我们熟悉的地球上,怎么独独有这么一个神奇而无法解释的角落?怎么会发生一连串不可思异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在百慕大三角作祟?

航海者的墓地

哥伦布在这里迷航

早在400多年以前,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就曾经在百慕大三角海区遭遇过神奇可怖的自然景象。那是1502年,哥伦布第四次到美洲去途经大西洋百慕大三角海区。有一天,哥伦布同船上的同伴们从舱里走出,站在甲板上,欣赏着这生美丽的海上风光。当时晴空万里,风平浪静,像镜子一样的海面,反射着耀眼的月光,船头激起的浪花,像一堆堆雪白的珍珠。那天水相连、一望无际的海空,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振奋。正当哥伦布与他的同行者沉醉于美丽迷人的海上美景时,却风云突变。刹那间,天昏地暗,狂风四起,时海水卷起了几十米高的浪头,像一堵堵水墙朝甲板袭来。“此刻,航船犹如航行在峡谷之间,几乎见不到天日,在大海上剧烈地颠簸着。”哥伦布紧张地指挥着船员们,他们企图朝向最近的佛罗里达海岸停靠。尽管船上所有的人齐心协力扭转航向,然而,船上所有的导航仪器却在一瞬间全部失灵,船员们顿时晕头转向。辨不清方向,航船好似脱缰的野马,再也不听从船员们的驾驭,只好任其漂泊,船上的人们但愿保全航船能闯出危险的境地。最后,他们总算幸运,经过了几个日夜的努力,才在狂风恶浪中脱险了。一切又恢复了正常,船又平稳地向前航行了。哥伦布在他的航海日志上,对这次惊心动魄的遭遇有详细的记载。

事后,哥伦布在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中,对这次在百慕大三角海区的遭遇做过这样的描述:“……当时,浪涛翻卷,一连八九天,我两眼看不见太阳和星辰……我这辈子见过各种风暴,可是从来没遇到过时间这么长、这么狂烈的风暴。”哥伦布对在百慕大的遭遇的记载,是目前所见关于百慕大三角区奇异事件最早的资料。根据记载,他们在这里遇上了几天几夜的强烈风暴,同时船上磁罗经的指针指的已经不是真正的北方,而是从北万向西北方偏离了6度,哥伦布从这里第一次发现了磁差现象。除此以外,他还第一次发现这个地区在气象方面的异常现象:如气候变化十分迅速和有狂烈的热带风暴。如果说哥伦布的遭遇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的话,那么此后在百蔡大三角区不断出现的一件件更为神奇莫测的事件,就越来越引起人们极大的注意和兴趣了。问题在于哥伦布活过来了,他的经历至少说属于那些尚可解释的遭遇。那么,那些没能活过来的人,他们的遭遇呢?当然,那是一种不可解释的、谁也没看到的经历。

最早记载的失踪船只

关于船只和海员在“百慕大三角”连人带船神秘失踪的事件,最早的记载是1840年8月,一艘法国帆船“洛查理”号正在百慕大海面航行。这艘船扯着帆,而且风帆饱满,说明它在乎静地航行着。令人感到迷惑的是,它好像没有目标似地随风漂浮。人们感到奇怪,便划船靠上去。他们发现船上静悄悄的。上船后才知道,船上空无一人,但货舱里装着的绸缎等货物完整无损,水果仍很新鲜,也投人碰过。然而,为什么船上的水手都跑光了呢?没有人能够解答,船上唯一健在的生物,就是一只饿得半死的金丝鸟,可惜它不能说话。到底船上发生了什么,投入知道,但谁都敢肯定船上肯定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前仆后继的失踪船只

1872年,这一带海面又发生了一件怪事。一艘双桅船“玛丽亚·采列斯特”号,在亚速尔群岛以西100海里的地方漂浮。当它被人们发现时,船上又是空无一人,而且船舱的餐桌上还摆着美味佳看,茶杯里还盛着没喝完的咖啡和水。壁上的挂钟正常地走动,缝纫机台板上还放着装着机油的小瓶子。这一切除了说明这艘船没有遇到风浪之外,丝毫不能解释它的主人为何弃船而去。

1918年3月,美国籍货轮“独眼”号是一艘长达542英尺、拥有309名水手的巨型货轮。它在巴西装满锰矿砂,返回弗吉尼亚的诺福克的途中失踪了。当时天气很好,不存在风浪掀翻船只的可能。有人推测说当时正值战争期间,“独眼”号很可能遭德军潜艇的袭击。可是战后人们查阅了德国海军的战时记录,发现当时没有一艘德国潜艇在“独眼”号航线上出现过。如此庞大的一条巨轮,又有无线电通讯设备,它怎么连个“SOS”的信号都没发出就失踪了呢?

北纬三十度线为什么如此神秘?

在地球北纬30度附近,有许多神秘而诡异的自然现象。北纬30°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在这条纬线附近有神秘的百慕大三角,著名的埃及金字塔,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的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中国的长江等,均在北纬30度入海……不管是巧合还是冥冥注定,北纬30°线都是一条能引起人们极度关注的地带。至今在这条纬线上的所有神秘事件仍然没有定论。

 沿地球北纬30°线前行,眼前既有许多奇妙的自然景观,又存在着许多令人难解的神秘怪异现象,正是这些饱含着地球文明资讯的现象让我长年处于极度兴奋的梦魇之中。

在这一纬度线上,奇观绝景比比皆是,自然迷团频频发生,如中国的钱塘江大潮、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峨眉山、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约旦的“死海”、古埃及的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北非撒哈拉大沙漠的“火神火种”壁画、加勒比海的百慕大群岛和远古玛雅文明遗址……

北纬30度“中国段”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风景走廊,东起浙江舟山市,西至西藏日喀则地区,横跨浙江、安徽、西藏等九个省区;并且跨越长江三角洲、汉江平原、四川盆地、川西高原和青藏高原。

中国的北纬30度上也有这么多神奇的现象,看来真是“不探不知道,一探吓一跳”了。神秘基因,谜窟破谜,日月并升的奥秘,神农架的白熊白鹿野人之谜,三星堆又是何人的杰作?种种奇景数不胜数,这么多奇物怪事一齐分布于北纬30度这个区域,仅仅是因为巧合?还是有什么玄妙的“天机”呢?

北纬37度都有什么

1、首尔

北纬37°33'东经126°58',大韩民国首都,是世界第十大城市、朝鲜半岛最大的城市,亚洲主要金融城市之一;也是韩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首尔是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1.8℃左右,四季分明。春,秋季雨水少,气候温暖,适宜旅游。夏季(6月~9月中旬)的月平均温度为20℃- 27℃的连续高温多雨的天气。冬季(12月~2月)比同纬度的其他城市气温略低。(月平均温度为-5℃~0℃)。

2、美国旧金山

37°N,122°W。旧金山属地中海气候,拥有享誉世界的旧金山湾区、金门大桥和渔人码头,气候冬暖夏凉、阳光充足,临近众多美国国家公园(如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和加州葡萄酒产地纳帕谷,被誉为“最受美国人欢迎的城市”。

是世界最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和美国西海岸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也是联合国的诞生地(1945年《联合国宪章》)。

3、西西里

位于地中海的中心,辽阔而富饶,气候温暖风景秀丽,盛产柑橘、柠檬和油橄榄。无论是东海岸,还是西海岸,到处是果实累累的橘林、柠檬园和大片大片的橄榄树林。由于其发展农林业的良好自然环境,历史上被称为“金盆地”。

4、烟台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位于东经119°34′~121°57′,北纬36°16′~38°23′。烟台市属温带季风气候,与同纬度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适中、空气湿润、气候温和的特点,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烟台市年平均降水量524.9毫米,年平均气温13.4℃,年平均日照时数2488.9小时。烟台四季分明,各季气候独具特色。

5、雅典

雅典位于希腊东南部、地中海沿岸,城市的面积为39km²,加上郊区为412km²。地理中心坐标位于北纬38°02',东经23°44',所处时区:UTC/GMT+2小时(东二区)。

雅典位于地中海气候带和高山气候带的交界点,气候温和,属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季温暖潮湿,夏季少雨,阳光充足,最高气温(7月)18-41°C,最低气温(1月)0-18°C。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首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旧金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西里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烟台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雅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