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尖端学科(世界上最尖端学科是什么)
在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哪些学科是前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目前来看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就业率很高,未来五年的就业率也应该是很客观的,涉及到国家的经济命脉,电网经济效益好,就业需求大,工作稳定,收入可观。未来发展的前景是智能时代,就业领域有电气设计,电路设计,自动控制,软件开发,弱电维护等,就业岗位多,未来发展前景大。毕业后可在电厂、电站、电业局、电厂、电力科研院所、电力规划设计院、自动化高新技术公司、各地电力公司、非电力企业动力部门工作。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等主要专业方向深造
2、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宽口径、通识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可在机械、电子、冶金、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兵工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技术、研究开发、工程建设、行政管理及教育工作等。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集机械、电子、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知识结构先进,适应面宽广,发展潜力大,是一个发展迅速、需求巨大的热门专业。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该专业适应了当今互联网时代的需求,重新走向了就业率上升道路,培养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在IT类企业中,该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可从事管理类、研发类、测试类、服务销售类等工作。近年来,软件开发中心、数据中心等单位吸引了很多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企、事业数据系统的开发与维护、数据统计 与管理等工作。在政府、科研单位及其他非IT类企业中,软硬件的配备 、网络安全、系统维护、网站开发等工作也离不开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师范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可以到小学、中学等单位担任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工作。电脑美术设计、网页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等专业的毕业生可从事美术设计策划与制作、电脑绘画、动画制作、 网页设计等工作。
世界上哪些学问或领域的研究被称为超级学科?
灵魂学现在只是一种边缘科学,现在更多被称为“超心理学”。涉及心理学、宗教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医学等。主要研究有超常现象即现代科学知识无法圆满解释的生物体现象的科学。
具体包括:
1、濒死体验(即将死亡或者已经死亡又活过来的人的体验)
2、传心术(一个人到另一人之间信息的超自然传递)
3、灵魂(类似于人的超自然影象等)
4、OBES脱体体验(神游即在身体所处地以外的位置不受约束的感知世界,也包括极为真实的梦境)
5、遥感遥视(超自然获取心灵或具体事件、事物信息)
6、死后生命、灵界架构、灵魂的生活及相关灵异现象的研究
7、其他与生物体相关现象(包括通灵、招魂、无外力下的重物漂浮,不明原因的声响。
在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前十名是哪些学科?
在2020年6月29日,软科正式发布了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GRAS)。今年的排名共覆盖了54个学科,涉及了理学、工学、生命科学、医学和社会科学五大领域,共计有来自90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余所高校上榜。
据榜单排名显示,美国本土的大学在各学科排名上仍然占据着绝对优势,在31个学科中夺冠,上榜的总次数达到了4826次。中国内地共计有253所高校上榜,上榜总次数2220次,仅次于美国大学上榜次数,位列于全球第二。在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排在世界前十拥有学科数最多的5所高校分别是哈佛大学(28个)、斯坦福大学(24个)、麻省理工学院(22个)、加州大学-伯克利(15个)、清华大学(13个)。
在GRAS排名中,中国内地高校表现较为强劲,在10个学科上夺得世界第一,分别是清华大学的通信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仪器科学、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上海交通大学的船舶与海洋工程、武汉大学的遥感技术、北京科技大学的冶金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航天工程的、北京交通大学的交通运输工程、江南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以及中南大学的矿业工程。从中国内地高校的上榜学科数量来看,北京大学数量最多,共计47个学科上榜。中山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武汉大学分别以45次、44次、43次和42次上榜数量分列前五。此外,北京大学有共计32个学科位列世界百强,成为中国内地高校中百强学科数量最多的高校。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大学有13个学科跻身世界前十,成为中国内地高校中前十名学科最多的高校。
目前世界上哪一门学科综合性最强?
教科书告诉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是一个相对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是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其实我也蛮赞同的。因为它是世界的根本。
实际应用的话,我觉得是法律,因为法律涵盖的东西很多,政治经济文化很多领域都有涉及。
请大家介绍一些目前世界上最尖端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20世纪是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世纪,人类在本世纪所取得的
科技成就和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它们是推动经
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世界的面貌。
它们中有一些为科技界公认的重大成就,将在人类历史上永远闪耀着
夺目的光辉。
20世纪初科学革命两大成就
20世纪的科学是在19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如热力学与电磁学理论、
化学原子论、生物进化论与细胞学说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世纪的
三大发现(X射线、放射性、电子)导致了20世纪前30年的物理学革命,
诞生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成为20世纪科学发展的先导和基础。
1、相对论
1905年,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天才爱因斯坦在他26岁时创立了狭
义相对论,提出了不同于经典物理学的崭新的时空观和质(m)能(
E)相当关系式E=mc2(此处光速C=3×108米/秒),在理论上为原
子能的应用开辟了道路。
关于E=mc2,即物体贮藏的能量等于该物体的质量乘以光速的平
方,这个数量大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我们不妨打个比方说,1克物
质全部转化成的能量,相当于常规状态下燃烧36000吨煤所释放的全部
热能;或者说,1克质量相当于2500万度的电能。
1915年,爱因斯坦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深刻揭示了时间、空间
和物质、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空间和时间是随着物质分布和运动
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它成为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从1923年开始,爱因斯坦用他的后半生致力于统一场论的探索,
企图建立一个既包括引力场又包括电磁场的统一场理论,虽然他没有
取得成功,但是杨振宁和米尔斯于50年代创立了“杨—米尔斯场方程”,
发展了所谓“规范场”的理论,使爱因斯坦梦寐以求的统一场论可望
在规范场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2、量子力学
1900年,普朗克创立了量子论,提出能量并非无限可分、能量的
变化是不连续的新观念。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论,揭示了
光的“波粒二象性”。1913年,玻尔把量子化概念引进原子结构理论。
1923年,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1925年,海森伯和薛定谔分别建
立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1928年,26岁的狄拉克提出电磁场中相对论
性电子运动方程和最初形式的量子场论,使包括矩阵力和波动力学在
内的量子力学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20代末量子力学的建立,是继1905—1915年相对论建立之后对经
典物理学的又一次革命性的突破,它成功地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
本规律,加速了原子物理学和固态物理学的发展,为核物理学和粒子
物理学准备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化学键理论和分子生物学等的
产生。因此,量子力学可以说是20世纪最多产的科学理论,迄今仍具
有强大的生命力。
20世纪中后期5大科学成就
30年代以来,物质基本结构、规范场、宇宙大爆炸、遗传物质分
子双螺旋结构、大地构造板块学说以及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理
论的创建,使人类的视野进一步拓展到更为宇观、宏观和微观的领域,
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1、物质的基本结构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在探讨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有没有公
共的基本单元。直到19世纪末,人们都认为这种共同的基元就是原子。
1911年,卢瑟福发现原子内部有一个核;1913年,玻尔指出放射性变
化发生在原子核内部,于是研究原子核的组成、变化规律以及内部结
合力的核物理学应运而生。
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从此,人们认识到各种原子都是
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于是把这三种粒子和光子称为基本粒子。
但是,基本粒子并不“基本”。一方面,正电子、中微子、介子
等新的基本粒子相继发现;另一方面,基本粒子还有其内部结构。
60年代以来,出现了基本粒子结构的“夸克模型”、“层子模型”等,
使40年代末诞生的一门新的独立学科——基本粒子物理学(又称高能
物理学)至今方兴未艾,成果累累。
2、宇宙大爆炸理论
现代宇宙学的研究发端于爱因斯坦。他在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
后,用它来考察宇宙的结构问题,于1917年提出有限无边的宇宙模型。
1922年,弗里德曼提出的非静态宇宙模型,认为宇宙是可能膨胀的。
1929年,哈勃确定了星系红移(即退行速度)和距离之间的线性关系,
证实了宇宙膨胀理论。1932年,勒梅特提出了宇宙爆炸说。
1948年,伽莫夫把核物理学的知识同宇宙膨胀理论结合起来,发
展了大爆炸理论,并用它来说明化学元素的起源。这一宇宙大爆炸理
论在1965年发现的宇宙背景辐射现象和1998年哈勃望远镜探测到距地
球120亿光年之遥的星系中得到了有力的支持。
3、DNA分子双螺旋模型
1953年4月25日,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25岁的沃森和37岁的克
里克合作研究的成果——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这一成就后来被
誉为20世纪生物学方面最伟大的发现,也被认为是分子生物学诞生的
标志。
DNA是遗传基因的物质载体——脱氧核糖核酸的英文简称。1915至
1928年间,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证明了坐落在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
基因决定着生物性状,从而创立了基因理论。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
DNA组成的。过去生物学界一直认为蛋白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直到
1944年埃弗里等人通过实验才证明了遗传载体不是蛋白质,而是DNA。
1953年DNA分子结构双螺旋模型的建立是打开遗传之谜的关键。60年代
尼伦柏格等人破译了遗传密码,证明地球上所有生物的遗传密码都是
相同的——DNA的4种核苷酸碱基的序列代表了基因的遗传信息,决定
着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作为基因载体的DNA是生命
的后台指挥者,生命的一切性状通过受DNA决定的蛋白质来表现。
4、大地板块构造学说
1912年,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认为在地质历史上的古生代,
全球只有一块巨大陆地,周围是一片大洋;中生代以来,这块古陆开
始分裂、漂移,逐渐成为现在的几个大陆和无数岛屿,原来的大洋则
分割成几个大洋和若干小海。
大陆漂移说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由地幔对流说(1928年)、海
底扩张说(1961年)等阶段,到1968年勒比雄等提出了全球大地板块
构造学说,建造了全球被分为欧亚、美洲、非洲、太平洋、澳洲、南
极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的结构模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科学验证,
特别是海洋地质学的有力支持。
5、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948年,申农《通讯的数学理论》、维纳《控制论:关于动物和
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贝塔朗菲《生命问题》的出版,标志着
交叉科学信息论、控制论、一般系统论的诞生;1957年,古德等《系
统工程学》的出版为系统工程论奠定了基础。6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
新的交叉科学——突变论、协同论和耗散结构理论。
交叉科学不仅沟通了为数众多的自然科学学科,而且在方法论上
也沟通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它向人们提供了定量、精确和最优的
认识世界的方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世纪的5大尖端技术成果
在科学的先导和生产的促进下,20世纪发展起来五大尖端技术:
核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和生物技术,在能源、材料、
自动化、海洋和环境等高新技术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1、核能与核技术
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反应将产生和释放出远大于机械能、化学能
等产生的能量。核能的和平利用,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既安全又清洁、
取之不尽而用之不竭的能源宝库。
1942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反应堆,首次实现了人工
控制的链式核裂变反应。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52年第一
颗轻核聚变的氢弹爆炸成功。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
发电站。60年代以后,核电站进入实用阶段,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重
要能源,约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5。
核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医疗、材料、考古和环保等领域。
40年代放射性同位素开始大量生产,1947年比利发明了C14测定年代的
方法,1951年开始使用Co60等放射性元素治疗癌症,70年代以来计算
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广泛应用于临床,80年代初发展到核磁共
振扫描技术(MRI)。
2、航天和空间技术
1903—1914年,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以火箭为动力的航行理论,
奠定了航天学的基础。1919年,戈达德提出火箭飞行的数学原理,并
于1926年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燃料的火箭。1942年,布劳
恩主持设计发射的液体军用飞箭成为二战后各国火箭发展的蓝本。
1957年,苏联用洲际导弹的火箭装置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
球卫星,“空间时代”从此开始。1961年,苏联发射载人宇宙飞船,
人类首次飞向太空。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人类在
月球上留下了第一个脚印。1971年,苏联建造空间站,人类首次在太
空中有了活动基地。1981年,美国发射航天飞机成功,从此人类可以
自由进出太空。
自50年代后期起,人类开始对月球和太阳系各大行星,以及遥远
的行星际空间进行探测,至今已发射了100多颗空间探测器,去揭示宇
宙的形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以及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
响。
3、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20世纪发展最快的技术领域。它对人类社会、经济、
政治、文化等产生了全方位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906年,三极电子管的发明使电信号放大,从而使远程无线电通
信成为可能。1947年,第一只晶体管的诞生为电子电路集成化和数字
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1945年问世的电子计算机,已经历了第一代
(电子管,40年代中至50年代末)、第二代(晶体管,50年代末至
60年代中)、第三代(集成电路,60年代中至70年代初)和第四代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70年代初开始)等发展阶段,80年代
开始对新一代的智能计算机、光学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的探索已取得
初步成果。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计算机向巨型化和微型化两极发展。
70年代中,巨型机的向量运算速度超过了每秒亿次;微机则进入了千
家万户,标志着个人电脑时代的来临。当今,巨型机的运算速度已达
每秒3.9万亿次,而计算机互联网络则在2亿多网民的学习、研究、交
流、贸易甚至娱乐等方面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4、激光技术
1917年,爱因斯坦在研究光的辐射的过程中,提出了“受激辐射”
的概念,奠定了激光的理论基础。1958年激光被发现。1960年美国制
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它用红宝石晶体做发光材料,用发光强度
很高的脉冲氙灯做激发光源,在这种受激辐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超强
光束就是激光。
继红宝石激光器之后,半导体激光器(1963年)、气体激光器
(1964年)、自由电子激光器(1977年)乃至原子激光器(1977年)
等相继问世。
5、生物技术
基因重组技术(又称基因工程)是20世纪下半叶蓬勃兴起和发展
的现代生物技术的最前沿领域。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阿尔伯和史密
斯发现细胞中有两种“工具酶”,能对DNA进行“剪切”和“连接”;
内森斯则使用工具酶首次实现了DNA切割和组合。DNA的重组能创造性
地利用生物资
古埃及的哪一学科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古埃及的医药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古埃及医学是同时代最先进的医学体系之一,广泛影响了古希腊医学,波斯医学体系的发展,古埃及人从木乃伊的制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解剖学知识和技巧,他们还研究药物学,利用他们掌握的知识来实施简单的外科手术。
标志性的是埃伯斯纸草文稿、史密斯纸草文稿和卡忽恩纸草文稿三部医学文稿,它们记载了关于治疗方法和病例,能使人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埃及人对健康和疾病、解剖和病理。早在公元前6000~3500年古埃及的医生已可作截肢术和包扎伤口是世界上最早的创伤外科了。而且由于木乃伊的制作由此积累了很多人体生理和解剖知识,这些知识无疑有利于他们的医学的发展。
古埃及医学成就
1、埃及人已经有了初步的卫生观念,注重清洁,割包皮,注意营养均衡。
2、埃及人已经注意到观察身体异常体征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性,他们已经掌握了问诊和触诊以及摸脉搏的技术。
3、埃伯斯纸草卷记录了800个药方,当然大多是草药,但是也有动物、矿物的成分。埃及人已经有了花样繁杂的提炼配置药剂的方法。
4、埃及从早王朝时期就开始有制作木乃伊的习俗,使他们对人体解剖非常熟悉,有力地促进了外科学的发展。
- 上一篇:世界上最精彩的演讲(世界上最精彩的演讲作文)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