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世界上哪里最避风(世界刮风最多的地方是)
为什么海湾可避风
海湾能避风主要由它的形状所决定。它是一般十个U型湾,三面防风。一般的海湾的风力比较小,同时也很安静~!
海岸带向陆地凹进的海域部分 。通常以湾口附近两个对应海角的连线作为海湾最外部的分界线。海湾形成的原因包括:①由于伸向海洋的海岸带岩性软硬程度不同,软弱岩层不断遭受侵蚀而向陆地凹进,逐渐形成了海湾;坚硬部分向海突出形成岬角。②当沿岸泥沙纵向运动的沉积物形成沙嘴时,使海岸带一侧被遮挡而呈凹形海域。③当海面上升时,海水进入陆地,岸线变曲折,凹进的部分即成海湾。海湾由于两侧岸线的遮挡,在湾内形成波影区,使波浪、潮汐的能量降低。沉积物在湾顶沉积形成海滩。当运移沉积物的能量不足时,可在湾口、湾中形成拦湾坝,分别称为湾口坝、湾中坝。
海或洋伸入陆地形成明显水曲的海域。通常三面为陆,一面为海,有U形及圆弧形等,可与其主体部分进行自由的水量交换。因地壳断裂、海面上升,海水淹没山间凹地、河谷或构造破碎带而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第十条第二款规定:“海湾是明显水曲,其凹入程度和曲口宽度的比例,使其有被陆地环抱的水域,而不仅为海岸的弯曲。但水曲除其面积等于或大于横越曲口所划的直线作为直径的半圆形的面积外,不应视为海湾。”第十条第四款规定:“如果海湾天然入口两端的低潮标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4海里,则可在这两个低潮标之间划出一条封口线,该线所包围的水域应视为内水。”第十条第五款规定:“如果海湾天然入口两端的低潮标之间的距离超过24海里,24海里的直线基线应划在海湾内,以划入该长度的线所可能划入的最大水域。”由于海湾内波能辐散,风浪扰动小,水体平静,易于泥沙堆积。通常潮差较大,北美洲的芬迪湾为世界上潮差最大的地方(达21米)。海湾是人类从事海洋经济活动及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地。世界大小海湾甚多,主要分布于北美、欧洲和亚洲沿岸,其中较大的有240多个。有些海湾,如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和波斯湾等实质上是海。
牛轭礁:不仅是天然避风良港,还紧邻重要水道,地理价值很大
牛轭礁,是九章群礁东北端的一个大礁,与九章群礁西南端的赤瓜礁东西呼应,防止越南侵占更多的地域。
牛轭礁在咱们南沙群岛是很大的,是四大群岛:东沙、中沙、西沙、南沙最大的,南沙群岛它大概整个面积是80万平方公里,特别大,基本上是从西南到东北这么一个斜的长方形。
牛轭礁确实酷似一个巨大的人字形牛轭,相比太平岛、中业岛、赤瓜礁这些大名鼎鼎的岛礁,牛轭礁和它名字一样并不为大众熟知。
但是自古以来牛轭礁都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它也是九章群礁最大的环礁。牛轭礁礁坪半圆长13公里,宽800至2000米,可填陆面积达15平方公里以上,甚至可以在这里建一座跑道长3000米的大型机场。如果实现,牛轭岛将是我国南沙群岛第一大岛(目前南沙第一大岛是美济岛,陆地面积6平方公里),环岛中间还会有一个约30平方公里的港池,方便渔船避风休息。
牛轭礁虽然是一座无人岛礁,但附近海域和礁盘均为我国实控,早期我国在牛轭礁沙洲建立有海洋观潮小屋,在沙洲上搭有竹子棚屋,派人值守和巡逻,就证明了这一点。
牛轭礁的两臂向外伸开,环绕的海域正好处于九章群礁巨大泻湖内,属于较好的避风场地。2013年开始的南沙七岛建设给世界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国内广大网友希望我国能再次在南沙填海造岛,巩固我国在南沙的力量。
其他国家则更担心我国一不小心又在南沙种了一个大岛,所以盯得特别紧,这也是牛轭礁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牛轭礁整体条件还是不错的,用心开发可以造出一个4-5平方公里带有港池的岛屿。
与南海众多“明星”岛礁相比,牛轭礁的名字很少有人提及,但南海中的渔民们,都知道牛轭礁。南海数百岛礁遍布我国渔民足迹,牛轭礁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自古就是我国渔民的传统渔场,而牛轭礁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是南海海域天然的“避风良港”,因此我国渔民常常在牛轭礁潟湖中避风。
再者,牛轭礁最重要的战略功能就是港口,而这一功能其实一直被人们给忽视了,牛轭礁是一个人字形的珊瑚礁,而这个人字形正好将南北两侧的海水挡在了外围。
而且呢,这个人字形的开口又是朝向九章群礁内部,而牛轭礁靠近内部的地方又有一个大型潟湖(xi)的礁体,面积达到了10.89平方公里。这样大的面积正好可以为渔民遮风挡雨,是一处天然的避风港口,这可不像是美济礁那种,花费大功夫人工造出来的港口,而是大自然自己形成的一处天然屏障。
虽然牛轭礁和南海其他岛礁相比,名气不怎么大,甚至不被人熟知,但是它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都是一样的,所以作为我国的岛礁,我们有义务保护好。
世界上哪里的风最少呢?
刚果。最小风能地,应该在陆地内陆,首要受控于地形。世界陆地平均风速图,可以看到蓝色集中区,主要在南美亚马逊区域、非洲同纬度雨林区、印尼同纬度雨林区、青藏高原南沿这几个地方,前三个地方,风能主要是大气模式控制--赤道无风带(明显的系统性无风带出现在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北半球)或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南半球)之间的过渡带(季风槽类型的热带辐合带),青藏高原南沿则显著受到地形影响。赤道无风带 - 赤道雨林气候 :赤道两侧各5°—10°纬度低海拔地区的气候,主要分布于非洲的刚果河(扎伊尔河)流域、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和亚洲与大洋洲间的从苏门答腊岛到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一带。全年高温,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季节变化不明显。气温年较差小,一般小于3℃,而日较差大,可达6—12℃。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mm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最少月降水量在60mm以上,没有干季。赤道无风带_互动百科风能资源受地形的影响较大,世界风能资源多集中在沿海和开阔大陆的收缩地带,如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沿岸和北欧一些国家。世界气象组织于1981年发表了全世界范围风能资源估计分布图,按平均风能密度和相应的年平均风速将全世界风能资源分为10个等级。8级以上的风能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南半球中高纬度洋面和北半球的北大西洋、北太平洋以及北冰洋的中高纬度部分洋面上,大陆上风能则一般不超过7级,其中以美国西部、西北欧沿海、乌拉尔山顶部和黑海地区等多风地带较大。
- 上一篇:世界上最个人间(世界上最小的人间)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