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和谐的文化(世界上最强势的文化)

bj0012024-11-28奇闻异事0

“和谐文化”是什么意思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与创建和谐世界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和谐文化的引导下,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政治与和谐的经济,只有用和谐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中国古代文明对人类的影响?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她影响了整个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发展格局及脉络,华夏文明从何而来,她的起源是什么,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何以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些都值得我们进行探究。

一、中国玉文化是中国独有的、世界最古老的和谐文化

早在7000—10000年前,玉作为砍砸工具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已初露端倪,她的出现和使用,让人们从茹毛饮血的年代开始逐渐步入文明,这是中国玉文化最早的雏形。一种物质作为文化出现,就需要在劳动过程中不断实践。从玉逐渐形成玉文化,就是经历了一个这样的过程,同时,这个发展过程也孵化出了中华文明中崇拜自然、注重和谐的核心思想。

自古以来,无根之木,无本之源都是无法生存的,没有载体的文化也是空洞的,要把抽象转化为具象,必须要有一个可承载的主体。中国玉文化的载体就是中国的和田玉。

和田玉产自中国新疆和田地区,是中国所特有的一种矿产资源,但是她并非区域性的品牌,而是中华民族的品牌,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和田玉应该被作为中国品牌向世界推广。品牌的树立要靠人珍惜和努力推动,和田玉为什么没有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那是因为一开始没有人认识她的价值,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她的经济价值,但是她的人文价值一直被人们所忽略。

任何品牌都要有载体,任何文化都要有符号,随着中华民族文化和经济的崛起。中国玉文化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势的文化品牌之一。

世界上任何事物、任何人只要和玉有关,都是美好的、幸福的、快乐的。玉给人美好的憧憬和想象。中国玉文化自古以来讲求“和谐”二字,古代玉文化讲求“玉德”,我认为现代玉文化应该倡导“玉和”,“和谐”二字贯穿于中国玉文化的发展。和谐是为他人带来快乐,带来愉悦,为他人带来方便和一切的便利。和谐是一种氛围,和谐是一种文明,和谐是一种奉献。任何事、物与玉自然融合就是和谐的,她能给你美好的愿望。

人们使用镜子,因为镜子能让人知道外表的缺陷。君子以玉比德,是因为玉能折射出人的心灵。同时,人们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赋予了玉人格化、道德化的“玉德”思想而加以崇尚歌颂。君子比德于玉,玉之“仁、义、智、勇、洁”五德,便成了古时人们对于道德要求的最高准则。

二、中国玉文化是来自于原始的人类在劳动中发现了和田玉的实用性,文明的人类在劳动中发现了和田玉的美观性。

文化都有出典,中国玉文化是原始人类在使用和田玉砍柴、打猎、生火过程中发现了和田玉的实用性而得出的总结,一种物质和文化不能为人类服务,是没有价值可言的,原始人类在使用和田玉的过程造就了文化,那时的文化是原始的玉文化,文化来自于劳作之中。劳动能创造文化,也能创造文明。文字的出现是文化的最好记载;国家的形成使得玉文化的传播到达了更高的层次,人类的文明从此凸现人的主体性。这一切已经不仅仅是和田玉在劳作过程中起作用,更是由于和田玉的美,使人们的意识形态和审美意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是由于这些巨大的变化,使儒家文化以孔子为代表对玉进行人格化的描述并赋予她精神和思想,使玉作为人道德情操的比照之物,因而所有的一切物质和思想都是从和田玉的实用性和美观性中得出。

三、中国玉文化既是中国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

建国后,汉字简化,国家的“国”字中的“或”变成了“玉”,这说明,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无玉不成国,玉有文化、精神和思想,没有文化、精神和思想的社会不能称为国,玉是物质的,更是非物质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是玉的精神,中华民族图腾是和田玉。

中国玉文化的诞生是世界神学的重要起源。早在巫玉时期,巫以玉祀神,玉是神的享物,从此玉和神之间产生了联系,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意义。这个时期人们对玉的崇尚,代表着对上天和神灵的祭祀与崇拜,高于一切。而拥有着玉的巫,在人们的心中也成了“神的使者”的化身。民族信仰从巫玉时候就开始了,于是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神学理论。同样,中国玉文化是世界政治学的起源,封建王朝时期,因为玉的独特美丽和资源的稀少,自然而然成为皇家及上层统治阶级的独有专宠,并因此赋予了它权力和身份象征的属性,这就是“王玉时代”。在王玉时期,玉融入中国古代国家政治,制成玉玺,作为统治阶级统治的象征之一,各个时期的改朝换代,统治者只有掌握玉玺才能算是真正掌握政权。同样,她也是世界经济学的起源,最古老的钱币由玉制成,后来逐渐开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流通,她是世界经济学的铺垫。另外玉和音乐、美术等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玉的影响无处不在。所以说中国玉文化是中国的文化,更是世界的文化。

四、中国玉文化派生出了世界上最早、最经典的投资理念和经营理念,那就是“乱世藏金,盛世藏玉”。

中国玉文化派生出了世界上最早、最经典的投资理念——“乱世藏金,盛世藏玉”,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投资与经营之间的关系,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之下投资的主体应该不同,乱世年间,人们投资黄金,因为便于携带;而在和平年代,人们衣食不愁,除了物质上的需求,更需要精神上的满足,于是,收藏一些诸盛如玉石、玉器等经典的、有意义的、罕见的、不可再生的、文化品位高的稀世珍品成为一种时尚。当今世界上很多投资产品都被政治所束缚,现代最先进的投资策略就是要投资自然界生成、没有人为过分修饰的自然矿物和产物,所以,不同的时代背景,投资主体应该有所不同。

一旦对投资背景有了很好的了解之后,大家就会意识到,世界上只有玉和金是最好的投资主体。很多宝石是人造之美,而和田玉的美是天造之美,我们不排斥人造美,但是我们更提倡“原生态、自然美”,不管什么背景之下,自然界中不可再生的矿藏资源是最安全、最保险的投资。而人造的大多数物质资源都有可能跌价。

“乱世藏金,盛世藏玉”中的金和玉已经成为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的代表,我们要学会投资有形价值的东西,更要学会投资无形价值的东西。原始时期,人们只会把财富投资在有形价值的物质上,往往忽略了一些物质所包含的无形价值。在文明时期,人们更应该把财富投资在无形价值的人和文化上。将有形转变为无形,更要明白只有无形才能推动有形这一道理。学会投资是件很了不起的事,在盛世年代创意时期,玉作为无形价值的藏品会成为一种很好的投资方向。

五、中国玉文化最早阐述了物质的有价论和文化的无价论;最早阐述了物质的价格论和文化的价值论;最早阐述了人类应该从物质中寻找非物质,从有形中追求无形。

古语有云:黄金有价,玉无价。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得知中国玉文化最早阐述了物质的有价论和文化的无价论,因为黄金是物质的,所以他是有价的。而玉是非物质的,所以玉是无价的。玉无价来自于玉的非物质性和文化性,文化是没有价格的。因此,价格和价值最早的阐述来自于中国,来自中国玉文化,来自“黄金有价,玉无价”。

中国玉文化最早阐述了物质的价格论和文化的价值论,价格给了物质最终的归属,文化不但包含了价格,也包含了人文的、思想的、精神的无形价值。所以,文化是无价的,那么什么是中国的文化载体?那就是中国的和田玉。

中国玉文化最早阐述了人类应该从物质中寻找非物质。玉一开始作为使用工具,后来人们逐步发现了她的美观性,在使用和发现美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我们要善于在物质上寻找她的文化性,在物质中寻找非物质,从有形中追求无形。

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物质与非物质之间的关系,有形与无形的关系都是从“黄金有价,玉无价”中而来。她告诉我们,人一开始追求的是有形的物质,但最终追求的是无形的思想、文化和精神。

六、中国玉文化和她的载体和田玉能给人带来创意,促使人创新、创造。

中国玉文化的载体是和田玉,和田玉能给人带来创新,让人不断反思进行创造。2006年,笔者将中国玉文化划分为中国古代玉文化和中国现代玉文化。中国古代玉文化的载体是玉转化成的玉器,并以“玉不琢,不成器”为其理论基础,而中国现代玉文化是在“美玉不琢”理念指导下,原创、独创、首创了中国现代玉文化创意艺术品和创意产品并使其成为中国现代玉文化的载体。

现代社会的时代特征是资源匮乏,人和人之间关系冷漠,社会时有不和谐的旋律,因而,现代玉文化提倡“玉和”思想,讲求人的内心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并倡导“原生态、自然美”。中国古代玉文化是中国玉文化的基础,而中国现代玉文化是中国古代玉文化的时代延伸,她延续、弘扬和传承了中国玉文化。所以,中国古代玉文化和中国现代玉文化之间没有划断,而是划分。

在“美玉不琢”理念的指导下所创造的中国现代玉文化创意艺术品和创意产品秉承“循环创意”的绿色设计,其主体宝石——中国和田籽玉原石都可以进行再创造和再利用并赋予其新的生命。这也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体现,更是保护和慎用有限自然资源的好方法和好理念。

综说以上六点,但也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六点,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中国玉文化就是中国文化之根,世界文化之魂。她的再次复兴,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我们、为中国、为世界有这么博大且伟大的文化之根,文化之魂而努力、而奋斗、而骄傲!

什么是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多种存在方式。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建设和谐文化可以为建立和谐社会提供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多种存在方式。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凡是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都可以统称为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有没有和谐的文化,是一个社会能否和谐发展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尺之一。在我国,和谐文化是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以文化形式外化的一种表现和展示,也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武器和具体方式。建设和谐文化,倡导和谐的价值取向,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更坚实的思想基础,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矛盾,鼓励一切有助于促进和谐的思想行为,不断增加社会生活中的和谐因素,建立健全保障社会和谐的各种法律的、制度的、道德的规范体系,从而使我们的社会呈现一种既充满活力又团结和谐的局面。

要把“和谐”做为一个理想的目标,必须先弄清楚:我们追求的“和谐”究竟应该是什么?这就需要深入、准确、全面地揭示“和谐”的内涵。

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和谐发展(变化、转化)要求提高事物促进和谐的功能与提高相互关系和谐的程度。这就是和谐的内涵,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发展和谐关系,就是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和谐中的统一是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统一,不是相安无事、互不影响、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统一。和谐中包含的相同是相同相成、共同发展,不是相同相毁、同归于尽。和谐中包含的不同是相辅相成、互助合作的不同,不是相异相毁、相互损害的不同。和谐中包含的对立是相反相成、互促互补的对立,不是相反相毁、相互倾轧的对立。和谐不是要取消对立,是要求化解破坏和谐的对立,向后登往前走的对立是相反相成,消耗体力的锻炼增强体力,劳神用脑的思考增强智力,失败是成功之母,生于忧患死于安逸,否定的意见使肯定的意见深化完善,艰难险阻造就人才,这种相反相成的对立永远需要。用批评斗争来限制不和谐,用强制手段制止破坏和谐,永远需要。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与创建和谐世界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和谐文化的引导下,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政治与和谐的经济,只有用和谐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要创建和谐世界,就必须先创建、发展、提高与普及和谐文化。和谐的内涵(参见“和谐”)是和谐文化与其它文化相区别的本质属性。和谐文化中的全部思想理念,如:真理、价值、发展、审美、道德、理想等,都是以和谐为前提,建立在和谐内涵的基础之上。用和谐文化培养人,是实现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