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残酷的铠甲(世界上有几种铠甲)

bj0012024-11-20奇闻异事0

世界最神秘的5大铠甲

世界最神秘的5大铠甲:锁子甲、哥特式盔甲、胴丸装甲、米兰战甲、唐十三铠。

1、印度的锁子甲

说白了这种铠甲就是一套铁块做的衣服。但是这样的铠甲制造起来是非常麻烦的,但是防御能力却不敢恭维,每个小铁环都需要在接头处锤平。只有重叠后才能钻孔和添加柳钉。铁环的大约需要17000个。

2、哥特式盔甲

这种盔甲是中世纪的骑士盔甲,我们都知道这些其实都很注重风度,所以这种盔甲看上去还是很霸气,这样的盔甲能够保护好整个身体,整体重量25公斤左右,但是在关节舒并没有用钢板嵌,看起来并不笨重,这样一来虽然有受伤的风险,但是让穿盔甲的人能够活动自如,这点风险还是值得的。

3、日本的胴丸装甲

这种装甲是用皮革配合一些装甲制造而成,制造的很粗糙,一般也是日本的低级士兵穿戴,虽然防护上还是有一定作用,但是整个来看算是最弱的一套,在知名度上差其他的盔甲太多。

4、米兰战甲

这种战甲外观看起来霸气非常,这种战甲的防御力之强也是让人正经,他的设计制造上将铠甲的每一部分的作用都发挥到了极致,穿上战甲之后,一般人的心脏位置是最弱的一环,这套战甲将心脏位置的材料加厚,这样就增强了防御性能,同时还配有盾牌。

5、中国的唐十三铠

这种铠甲在之前的铠甲上进行了大量改良,它的重量大幅度减轻,同时防御能力也大幅度提升,同时在设计衣服的时候在上面装配了很多装甲板,这些装甲板是凸出来的,这样一来就能很好的防御锋利的弓箭,最大限度地降低唐朝士兵的伤亡,同时还可以在战场上完成反杀,可谓是护甲中的神器。

世界神话十大著名铠甲

你好,你是想问世界神话十大著名铠甲都有哪些吗?世界神话十大著名铠甲有:

1、哥特式铠甲

2、印度锁子甲

3、日本胴丸铠甲

4、米兰盔甲

5、中国唐十三铠

6、罗马军队团铠甲

7、古希腊重装步兵铠甲

8、十字军锁子甲

9、马穆鲁克锁子甲

10、欧洲胸甲骑兵盔甲

世界上最残忍的冷兵器

世界上最残忍的冷兵器有以下几种:

1、血滴子

该武器的外形酷似一个鸟笼,能够进行远距离攻击,一旦被其套中,那就只有死路一条,能够轻轻松松取下对手的首级。

另一种说法,认为血滴子是一种毒药,由各种剧毒混合而成,仅一滴,便能取人性命。当然不管是哪种,都非常恐怖,让人忌惮不已。

2、眼镜蛇刀

该兵器刀柄雕刻成一支眼镜蛇的形状,寓意着匕首剧毒无比的意思,而且该兵器不是靠名字来唬人的,其是真真正正可以做到利用剧毒伤敌的。

眼镜蛇刀在打造的时候,用上千条毒蛇的毒液来浸泡刀身,让刀身将毒液吸收,这样一来匕首的伤害就提升了,只要击伤敌人基本都是活不过三天的。

3、印度鞭人

这款兵器是印度士兵的绝杀兵器,它使用的方式十分的特别,全靠甩来提高威力的,印度鞭刃通常长度为1.3米左右,重量为2斤,只要全力甩起来。

鞭刃就可将力量发挥到极致,在1米的攻击范围内无视一切防御,铠甲也能直接切断,还能伤到铠甲里的敌人,可以说该兵器是真正的神器。

4、御手杵

产自于日本的怪异冷兵器,长度可达2.3米,比印度鞭刃还要疯狂,这种兵器威力非常大,只要对着敌人直接可以来个串烧,一下击杀3个人以上非常的可怕,然而缺点也十分的明显,身体太过于笨重了,普通人根本使用不了,而且灵活性极低,要是被人偷袭那麻烦就大了。

5、锁链战斧

这款武器相对来说非常的怪异,用锁链链接斧头打造而成,同时在四周还特意加持上了尖刺,对敌人更加有威胁性,在战场上挥动这把武器就如同是绞肉机一样,肆意收割着敌人的生命。

古代战争中使用的盔甲重则40公斤,最轻也有20公斤,为何都敌不过藤甲

我敢说,世界上最令人讨厌,并且最不愿意穿上的衣服,便是古代的——盔甲。因为一旦穿上盔甲就意味着战争来临,自己即将经历一场生死存亡的考验。

中国历史上盔甲又称铠甲,最早出现在夏商周时期 。那是一次在对东夷的战争失败后,人们发现败下阵来的士兵,多数是因为遭到了东夷人弓箭的射杀。于是,一个叫杼的夏国人,利用兽皮缝制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件盔甲。

最初制作这些盔甲的材料,仅限于动物的皮毛。据考古资料显示,在我国湖南、湖北、河南等省的春秋战国古墓中,发现了许多当时的皮甲,其中在湖北随县的曾侯乙墓中发现最为丰富。经过整理复原后,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的 皮甲是由甲身、甲裙和甲袖3部分组成,并配有一顶由皮甲片编缀成的胄 (即头盔)。如下图所示:

后来随着纺织品的出现,又应运而生了各种丝、麻、棉等织物盔甲。考古学家曾在秦朝时期的墓葬中,发现过一块厚达14层亚麻布碎片,经推测这些碎片便是那时织物盔甲的残片。

织物盔甲和早期的皮甲,它们质地柔软,穿戴轻便。我们在描写古代战争的书中,常读到的“战袍”一词,即指的是这种轻装甲胄。

战国后期,由于青铜器和铁器逐渐用于战争,敌我双方使用的武器越来越锋利,普通的甲胄失去了对人体的有效保护。这时候逐渐出现了金属盔甲,但开始也仅仅是在皮甲的基础上镶缀在一些金属铸件。

直到汉朝,真正的铁甲才出现,与轻装甲胄一起成为将士的主要防护用具。河北满城曾出土一件 西汉时期的“鱼鳞甲”可称是铁甲的代表之作,此件铁甲使用铁片2859片,重16.85千克,有护胸、护背、披膊和保护腰胯的“垂缘”组成。

冷兵器时代,两军对阵通常穿铁甲者为先锋,手持长兵器发起进攻,一旦冲入敌阵,再由紧随身后的轻装甲胄兵展开近距离的绞杀战。这是因为铁甲虽然保护严密,但太过笨重,在贴身搏斗时无法施展拳脚。

为了适应战争的变化,到三国时,盔甲的种类也变得五花八门。在曹植的《先帝赐臣铠表》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 黑光、明光各一领,两当铠一领,赤炼铠一领,马铠一领,今世已平,兵革无事,乞悉以付铠曹自理 。这里面就列有黑光铠、明光铠、两当铠、赤炼铠和马铠五种。而且,在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时,吕布不但身穿西川红棉百花战袍,还体挂兽面吞头连环甲。

这个时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七擒孟获,大战乌弋国“藤甲军”时,乌弋国军队使用的藤甲。彼时的藤甲已非昔日可比,不但用料精细,经油浸日晒十几遍,制作还十分精良,穿在身上刀箭不入,而且遇水不湿,渡江不沉。 藤甲利用了“以柔克刚”的力学原理,相比笨重的铁甲不利于士兵的行动,藤甲在这方面更胜一筹。

以重量而言,宋代的盔甲可在重量上排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宋仁宗时期,为了对抗夏辽骑兵,北宋军队采用重装步兵,密集阵容的战法。 《武经总要》记载,当时宋军步兵的负荷,包括兵器在内,达到了40公斤左右。

人类对盔甲的依赖一直持续到16世纪末,在这期间盔甲虽然在历朝历代都有所改动,但在形制、款形和用料上都没有较大的变化。16世纪以后,火器的出现,宣告热兵器时代的来临,老式的盔甲因无法抵御子弹的打击,开始衰落,最终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