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软弱的大王(史上最强大王)
历史上哪个朝代号称最软弱的王朝 历史上号称最软弱的王朝是哪个朝代
1、历史上宋代号称中国古代最软弱的王朝。宋也是中国古代最具独特性的朝代。三二○年的大宋王朝,两分天下,一分归于东京,一分归于临安。一样的文化昌盛,一样的武功不竞。
2、尽管陈寅恪先生早有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的评语,软弱的军事,屈辱的外交,这样的王朝还是难以激起国人心中任何的景仰之情,实在是不奇怪的,于是更加追念汉唐精神。倒是有些老外对这孱弱的两宋赞誉有加。
3、李约瑟说:谈到11世纪(的北宋),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而在法国人谢和耐的眼里,南宋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诸如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和技术诸领域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4、然而这前后辉映的两个宋,彼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却先后两度亡于异族。先是在女真人的追击下弃了东京,在靖康耻的屈辱中过了长江;后又在蒙元的入侵中,再弃临安入海,直到梦断崖山。
朝鲜正祖李算在影视剧中很是懦弱无能,历史上其人事怎么样的?
明道洪德显谟文成武烈圣仁庄孝大王李氏名祘,庄献世子第二子。1752年壬申(朝鲜英祖二十八年),九月二十二日生于昌庆宫景春殿。1759年己卯(英祖三十五年)册封王世孙。“壬午祸变”两朝鲜正祖年之后,1764年甲申(英祖四十年)二月二十日,英祖命李祘承孝章世子之嗣,次年命王世孙代理政务。1776年丙申三月十日即位于西内庆熙宫之崇政门。 正祖时期,东亚的头号强国——清国正处于乾隆皇帝统治下的全盛时期。但是朝鲜王朝的一部分士大夫严华夷之辨,以中华正统自居,对清朝的强大和繁荣并不以为然,而且还往往将中国的地震、彗星、水旱虫灾等现象加以夸大,看成是“胡儿无百年之运”的征兆。而且对两国的文化交流也严加限制。 英祖时期,朝鲜对清朝的敌视态度稍有缓和,但是仍然视其为窃据华夏的非正统政权。到了正祖时期,随着政局的变化,这种态度一度又有所抬头。1787(正祖十一年),朝鲜备边司规定“挟带杂文书及我国书册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凡系书籍,涉于左道不经、异端妖诞之说,及杂术方书,一切严防。无论译官及三使臣所属,如有潜贸之事,即其地摘发,烧火状闻。犯者置之重辟”,事实上不止“杂术方书”,而且将中国出版的理学、音韵、诗文、经书、史集、天文、地理、政典、小说等书籍全部列入了禁止携入国境的清单。 此外,天主教也在这个时期开始传入朝鲜。在中国的天主教传教士利用朝鲜政府对西洋天文历法和天文仪器感兴趣的机会,同来京的朝鲜使臣交往,传教士的博学多闻、教堂的庄严崇高、基督教教义表述的新奇观念,也随着这些交往传给了朝鲜使臣。1784(正祖八年),朝鲜使臣李承薰在北京天主教南堂领洗为天主教徒,教名伯多禄(彼得)。他回国之后开始了秘密传教活动,朝鲜的天主教徒组织的地下教会,信徒迅速增加。 但是朝鲜的教会属于自发性质,没有经过教会任命的神职人员,教徒为教徒受洗,不符合天主教教义。由于朝鲜严格禁止西洋人入境,所以北京教区主教决定派遣相貌与朝鲜人相同的中国朝鲜正祖传教士进入朝鲜。1791年12月23日,姚文谟教士历尽艰辛,潜入朝鲜国境,随即开始了传教活动,入教信徒有两班显贵,也有卑贱的士卒。朝鲜政府将天主教视为邪教,不断逮捕处决教徒,在得知有中国传教士潜入之后,更是加紧了搜捕,逮捕、拷打教徒。为了保护广大朝鲜教徒的安全,周文谟决定向朝鲜政府自首,于1801年4月19日在汉城英勇就义。此案被称作“辛酉邪狱”,众多教徒和进步思想家如李承薰、丁若镛等人被处刑和流放。朴趾源、朴齐家等与天主教无直接关联的北学论者也被降职、革职。韩国学者认为,周文谟在朝鲜的活动已经超出了宗教的范畴,通过他的活动,十八世纪末的朝鲜社会在了解和吸收欧洲外来文化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虽然残酷镇压天主教,但是正祖大王还是被公认为李朝五百多年中最有孝心的一位国王之一。尽管被祖父强行过继给10岁就死掉的伯父,但是他对生父庄献世子的惨死始终念念不忘。他将父亲的坟墓从汉城近郊杨州佑姚园迁到了京畿道的水原显隆园,并在陵园附近修建了自己的健陵,以长伴生父亡灵。1796年,他还令丁若镛主持在水原兴建一座新都城,这就是有名的华城。 李祘首先把汉城的朝廷官员和兵民富户迁移到水原。在水原八达山划定城址之后,城墙于1794年动工,使用了37万壮丁民夫兵士作为劳力,在两年之后的1796年9月竣工。实学家茶山丁若镛根据当时代表新思潮的实学精神,以当时最新的技术,包括由清朝传入的西洋筑城技术和西洋式起重机械,修建了水原华城。1997年,水原华城和汉城宗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文化遗产。 1800年庚申,六月二十八日,正祖大王去世于昌庆宫迎春轩。在位二十四年,终年四十九。葬水原健陵。 谥明道洪德显谟文成武烈圣仁庄孝大王,(清朝赐谥恭宣)。李祘的庙号原为正宗。1900年,朝鲜高宗追尊为正祖宣皇帝。
春秋战国时代有没有软弱的大王不敢与秦国开战的?
有啊。
齐王建(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21年),亦称齐废王、齐共王。
齐王建在位期间,齐国因得太后君王后的扶持而得到安定,另一方面由于秦国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笼络齐国,优先进攻韩国、魏国、赵国等国,齐国才得以安享太平。
公元前221年,秦国进攻齐国,齐王建听从国相后胜的建议,投降秦国,齐国灭亡。
当时秦已经灭掉五国,齐国是最后一个,就直接投降了,没敢打。
历史上,最软弱的皇帝是淮?
司马睿,乃是司马觐之子,祖父为司马懿五子司马伷。西晋建立后,司马伷获封琅琊王(封地琅琊为今山东临沂),死后王位传给了司马觐。奈何司马觐短命,在司马睿15岁时就去世了,所以司马睿很快又成了新的琅琊王。司马睿从封地前往京城觐见皇帝时,与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结交甚欢,王导也主动为后者出谋划策。听从王导的建议后,司马睿赶紧回到了封地,整军备战,好在风起云涌的天下大势中安身立命,夺得一席之地。
众所周知,说出"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司马衷就是个痴傻皇帝,连比刘禅都比不上,朝政大权更是悉数由皇后贾南风掌控。就是这对无能夫妇,败光了西晋王朝的祖宗基业,使其迅速灭亡,还将整个中华大地带入了数百年的黑暗之中。在西晋王族内乱时期,司马睿一直隐忍,不断积蓄实力,直到永兴二年(公元305年)才在司马越的威逼下入局争权。之后司马睿任平东将军、都徐州军,留守下邳,王导和司马睿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在东海王司马越勉强一统天下后,司马睿被其改封至建邺,为此司马睿率大批氏族南下,史称"永嘉南渡"。从此司马睿鲤鱼化龙,属于他的时代就此拉开序幕。当他来到建邺后,江东故族并不把这个外来户当成一回事,处处针对他,所幸在当时的天下第一世家琅琊王氏的帮助下,他稳住了南方的局面,真正成为了江东之地的主人。
于是司马睿听从王导的建议,先笼络诸多江东名士代表,并授予其官职,然后又借着这些人进行炒作,结果获得了整个江东地区士族的拥护,实力瞬间大涨,到了不可小觑的地步。在这期间,由于王导出力最多,司马睿也恭恭敬敬地称其为"仲父",琅琊王氏族人自然也跟着沾光,在江东得到重用,这令得他们稳居天下第一世家之位。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司马越病逝,匈奴人趁机围攻洛阳,晋怀帝驾崩,国内局势大变。两年后,秦王司马邺称帝(史称"晋愍帝"),下诏让司马睿等人率七十万大军前来勤王,却不料司马睿打着坐山观虎斗的注意,迟迟不肯出兵。没有军队支援的司马邺很快就撑不住了,无奈之下只得向汉赵投降,西晋王朝至此终结。听闻这一消息后,司马睿并没有立即称帝,而是宣布进位晋王,以等待天时。当了一年的晋王后,司马邺被刘聪杀害,这时司马睿才大张旗鼓地登基称帝,并改元太兴,是为"晋元帝"。
谁也不会想到,不是司马懿嫡子一脉的司马睿,能够当上晋朝皇帝,琅琊王氏的眼光实在是毒辣精准。不过众人也都知道,没有什么特别优势的司马睿能够登上帝位,除去其皇室身份外,都是靠着琅琊王氏的鼎力相助。所以他在当上皇帝后,就任命"仲父"王导为丞相,协助管理朝政事务,所以时人都说天下乃是司马家和王家共有的,王氏其实是在践行"不王而王"的高超哲理。
不过对于寻常百姓而言,司马睿其实更是一个能提供茶余饭后谈资的皇帝,因为其身世实在太过引人争议。从汉朝到南北朝,中原地区都流行着谶纬之书,曹魏时则出现过一本名为《玄石图》的奇书,其中有“牛继马后”的预言。司马懿为此特地请来管辂占卜子孙运势,结果与书上所述完全一致,不过司马懿当初并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等待司马懿出任太傅距离称帝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他突然想起当初那个不祥的预言,再联系到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牛金,瞬间就恍然大悟——敢情这家伙是要挖我们司马家的墙角!于是司马懿授意让人在酒宴上鸩杀了牛金。不过他并没有想到,其孙司马觐袭封琅琊王之后,王妃夏侯氏与王府牛姓小吏私通,诞下了司马睿。所以后世又将司马睿称作“牛睿”,明朝时的李贽更是把东晋称作为“南朝晋牛氏”。不过司马睿到底是谁的儿子,或许永远也不得而知
- 上一篇:世界上最认真的小狗(世界上最认真的小狗是什么)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