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关于世界上练江最脏的信息
练江,是潮汕人民的母亲河(作文450字)(题目:保护母亲河,共建美丽家园)
保护母亲河共建绿色家园倡议书
全体少先队员们:
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古往今来,母亲河见证了华夏民族的悠久历史;母亲河从高山流向大海,哺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面对母亲河壮丽的景色,悠久的历史,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不朽的文章,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可现在,她已经不及以前美丽。气候的变化和无节制地开垦放牧,使得黄土高原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壤结构变得疏松,草木越来越少。大量的泥沙冲进河里,清清的河水失去最初的灵秀清澈。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下降。黄河洪水的威胁一直是民族的“心腹之患”。再说长江吧,30年前,长江中的白鳍豚有1000多头,由于江水的严重污染,繁忙的航运(螺旋桨击打)和乱捕滥捞,白鳍豚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86年,白鳍豚数量约有300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上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进入XX年的时候,估计白鳍豚大概仅剩下二三十头了。这种可爱的生灵,正在以倒计时向我们作最后的诀别。
如今,由于人类大量的乱伐树木,我们的母亲河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周边的大量泥沙流进长江和黄河里,严重破坏了水中生物的家园与生活。还有一些工厂,把大量的污水和脏物排进我们的母亲河里,严重污染了水质。生活在长江与黄河周边的人们大量使用含有泥沙的水,不仅影响了身体健康,还影响了生活。
海纳百川,聚沙成塔,只要人人都保护环境,黄河之水就不会再断流,长江之水就不会再泛滥。 为了让稀有动物拥有一个温暖的家,不会遭受灭绝,为了让母亲河恢复以前的模样。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保护母亲河,共建绿色家园。少先队大队部在此提出倡议:
一、努力学习环保知识,切实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方面的内容,并结合与环境有关的纪念日,在校内校外做好环保宣传,参与社区的环保实践和监督工作。
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提倡绿色生活,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真正做到珍爱生命,不毁坏花草树木;不乱丢杂物垃圾;不用一次性碗筷;支持学校的垃圾分类回收工作。
三、积极、认真参与校园以及居住社区、公共场所的绿化、美化、净化活动,清除或有意识地控制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染。
四、在大大小小的江河旁种一些树木,防止泥土流失。禁止过度捕捞、禁止非法采挖河沙、禁止向江河里倒垃圾、禁止污水排放到江河里、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禁止乱砍滥伐树木。
少先队员们,关注我们的地球家园,保护母亲河;关心我们生存的空间,共建绿色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投入到“保护母亲河共建绿色家园”的活动中去,争做保护母亲河的参与者、争做环保意识的倡导者。争做生态文明的建设者。为保护环境、发展生态而积极行动起来吧!让我们生活中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人更美!让我们为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XX少先队大队部
练江的流域概况
上游绩溪县境,是练江上游,含中山、低山、丘陵区。主要山脊走向及盆谷延伸方向,大致呈南西或北东向。地貌单元多种多样。河源地带为中山区,主峰海拔1000米以上山地,分布于东部的大障山、西部的大会山和中部的徽山。山谷幽深、蛇曲,有仁门峡谷、大障峡谷、逍遥峡谷、桐源峡谷、山云峡谷、黄柏凹峡谷和翚溪峡谷等。往下游先为低山区,主峰海拔500米以上,最低海拔400米。分布在中山的外延地带。谷深一般为200至400米,有大源峡谷、王家源峡谷、扬溪源峡谷、龙丛源峡谷、兵坑源峡谷、戈溪源峡谷等。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多数为海拔300米左右。由砂岩、页岩及中粗粒花岗岩组成。红壤为主,多农业植被,旱园地遍布。部分丘顶呈龟背形或浑园形,坡度小,表层风化壳多处可见。在较高地带,冲沟发育,流水旁蚀显著,溪流两侧有少量冲积、洪积物堆积。盆谷,主要分布在沿河地带。经地壳运动而断陷或下降地带,成为流水汇集、流经之地。流水长期冲刷、侵蚀,地势变低、拓宽,夹带泥沙大量沉积而形成河漫滩,渐演变成阶地或洪积扇,并不断扩大,彼此连接,最后成山间盆谷。盆谷外缘多与低山或中山交接,较大盆地有华阳盆地、芦昆常盆地、荆州盆地、伏岭盆地、胡家盆地、板桥盆地和磡头洪积扇、翚溪洪积扇、平银洪积扇等;较大谷地有登源河谷地、金沙河谷地、孔灵谷地、龙溪河谷地等。
下游歙县境内,地处皖南山区,境内雄峰挺拔,峻岭逶迤,丘陵起伏,溪谷纵横,地貌多样,有黄山山脉高耸于西北,天目—白际山脉屏障于东南,并以渐江、新安江谷地和练江谷地为两大山系的接合部。 主要地貌类型有:中山。有黄山、天目山、白际山三个中山地形区,分别分布境内西北、东北、东南部与邻县交界地区,区内地表切割强烈,山坡陡削,岩石交错,沟壑纵横,山高谷深,山顶多呈尖形,谷底多呈V形。山体由花岗岩、流纹岩、安山岩、砂岩、千枚岩等岩石组成。低山,海拔高635—1000米,相对高300米以上。起伏度较大的低山,主要分布中山外围地区,山体陡峻,岩石组成与中山相同,起伏度较小的低山,主要分布于山地向丘陵或盆地的过渡地带,山体较小,坡度较和缓,岩石组成有花岗岩、浅变质岩、砂岩、石灰岩,总面积166.56平方公里。高丘陵,海拔高635米以下,相对高200—300米。主要分布于低山外沿和盆地、谷地内侧。由砂质千枚岩、千枚状砂岩、碎屑岩类组成,丘顶呈钝尖形,保持一定丘脊方向,一般坡度在30度左右。低丘陵,海拔高550米以下,相对高小于200米,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谷地内侧和底部,岩石组成以浅变质岩、石灰岩、红色砂砾岩为主,呈东西向展布,丘顶平缓,剥蚀强烈,多呈浑圆状,局部裸露,坡度小于20度。谷地,海拔高一般低于200米。多呈带状分布,练江谷地有112.50平方公里,地处于江南古陆中的凹陷盆地,由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组成堆积物的基底,河谷深切,底部常见基岩出露,河两侧为冲积砂砾和多期堆积物组成的多级阶地。 上游绩溪县境内位于北纬30°附近,东距东海160余公里,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多山,地势较高。受地形影响,与同纬度平原地区相比,气温较低,降水较多,日照较少,风力较弱,且表现出垂直分异。春季气温回升快,雨日多;秋季气温下降快,雨日少。春、秋两季短,实为冬、夏之过渡性季节。
下游主要在属亚热带北缘山厚型季风湿润气候。春季,从3月16日至5月20日,历期66天。季内,风向、气温多变,乍暖还寒,忽阴忽晴,是天气变化最多的季节,这是南北冷暖气流强烈搏斗,时进时退,形成拉锯局面的结果。据多年气象资料分析,初春时,太平洋暖湿气流即开始从南向北挺进,形成春暖花开时节,但北方冷空气还在频频南下,常在春分、清明前后排挤暖空气,形成“清明时节雨纷纷”的低温阴雨气候。夏季从5月21日至9月25日,历期128天。季内,温度逐渐升高,暖湿气流控制,梅雨显著;进入盛夏后,天气炎热,大范围降雨很少见,多偏南风和局部雷阵雨,高温湿润,是植物、农作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个别年份,暴雨集中,形成洪灾,或者持续干旱高温,形成旱灾。秋季从9月26日至11月20日,历期56天。季内,温度虽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春温1—2℃,大多属秋高气爽、多晴少雨天气,气温相对稳定。平均雨量只占全年雨量的14%,雨日只占全年雨日的20%,有利于农作物的扬花结子和收获。秋凉以后,因受太阳回归影响,常有“九月重阳”和“十月小阳春”的返温天气;又因冷空气开始南下,也有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的秋分寒天气。冬季从11月21日至次年3月15日,历期115天。季内,北方冷空气南下,温度急剧下降,历年12月气温下降幅度为5.9℃。历年季平均气温为5.6℃,零度以下的天数为12天。总趋势是冷空气占上锋,气候少雨寒冷,多西北偏北风,大雪奇寒和干风冷冻多出现在三九寒天。 绩溪县城,驻华阳镇,清乾隆《绩溪县志》载,华阳镇“汉置,今邑皆其故也”,自置县至今为县治所在地。它位于县境中南部,扬之河自东北向西南流贯全境;面积33平方公里。北部、东部为低山,西部、南部为丘陵,中为盆地。境内为绩溪主要工业带,有机械、链条、水泥、化肥、缫丝、织绸、建材、服装、家具、印刷、徽墨等县、镇企业774个。皖赣铁路、芜屯公路纵贯并行,县乡公路四面辐射,交通便利。为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县城座落翚溪河、乳溪河注入扬之河之交汇处。宋乾隆五年,即南唐后主李煜六年(967),始建城垣。城池呈卵形,北枕五龙岭,南俯隆()田,西跨观山、马山,东临扬之河。中共绩溪县委会、县人民政府、县人大、县政协驻北大街。镇人民政府驻环城东路。
歙县县城,驻徽城镇,位于县中部,地处山水聚合之地。其东面倚山,北西南三面临水,东部为古县城,系山间小盆地;西部为古府城,以斗山、长青山(即乌聊山)与古县城相隔。丰乐、富资、布射、扬之四水在此汇合而为练江,再东流注入新安江;问政山脉自此逶迤向东,与天目山脉相接。城址“山溪之险,天造地设”。徽城历史悠久。据唐《元和郡县志》记载,东汉末年,乌聊山有毛甘故城。汉末至隋,未见有变更县治驻地的记载。隋末义宁中汪华起兵保境,将郡治自休宁县万岁山迁此,并在毛甘城故址筑郡城。
此后,至清末的近1300年中,一直为郡、州、路、府城,而县治则附郭无城将近1000年,直至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知县史桂芳倡筑县城,至三十九年建成。县治始不再附郭。建国后,为便利交通,府城的大、小北门、德胜门,县城的紫阳门、玉屏门已先后拆除,唯有府城的潮水西门及其月城门,县城的新安、问政二门尚存,府、县城垣,尚部分保留。1979年以后,为保护古城,在城西建设新区。民国21年(1932)始设镇,镇下设保甲。32年府城设阳和、中心、黄山、北街、斗山、南街、西街7保,县城设上路、新民2保,城外设西关、北关、古关3保。建国后,废除保甲制,镇下设街道,1950年,府城设西南、中和、新北、斗山4街道,县城设新路1街道,城外设西关、北关、中街、南宫、新安5街道,以及问政1个行政村;1958年,改镇为公社;1965年,恢复镇建制。 龙川胡氏宗祠,在绩溪县瀛洲乡大坑口村南。大坑口古称龙川。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间重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修。祠堂占地1564平方米,长宽比例2比1。祠前广场、望柱、栏板、旗础石和阶墀地坪均花岗石。南向,照壁隔龙川河,左右置青石板桥。三进七开间。前进门楼重檐歇山式,戗角8只,台阶5级,面宽22米。仪门高2.3米,共阔3.4米。门前石鼓、石狮对峙。门楼前后向有10根方石柱、5根月梁和4块额枋。门楼后天井进深13.77米,阔13.10米。东西廊庑各有12根方石柱架,24根月梁。越天井登4级台阶为中进——祭典正厅,进深17.47米,阔22.16米,顶高9.3米。14根围粗1.66米银杏圆柱和大小12根冬瓜梁构成屋架。圆柱由莲花形枣木柱櫍和8边形石磉承顶。东、西序各12扇高3.68米落地隔扇门。上首原有24扇,今存半数。后进享堂上下两层,前有狭长小天井,东西两廊现存高2.65米落地隔扇门24扇。门楼上原悬明代文徵明手书“龙川胡氏宗祠”匾额;正厅前原悬匾额“宗祠”2字,落款为“嘉靖丁末年光泽王”(嘉靖帝叔父)。正厅前原挂木刻楹联两副。匾、联在“文革”中被人卸去。整体建筑融砖、木、石三雕于一体,尤以木雕“多、精、美”著称。有浅浮、深浮、镂空,浮镂相配、线浮并用。内容集吉禽祥兽、花草竹木、山水云霞、天体水族、楼台亭榭、戏文故事、人物博古、风情习俗之大成。专家誉为“木雕艺术厅堂”。1982年10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7月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拨款9.5万元,1987年11月至次年9月12日修缮前进。后又升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适故居,在绩溪县上庄村内。清光绪二十三年(187)建。正屋南向,砖木结构,二进三间两厢,“回”形通转楼。占地208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门面二柱单门一楼式,上嵌砖雕、鸱吻。门前黑底金字“胡适故居”木牌,当代书法家沙孟海题。前进堂前摆设如旧,置条桌、八仙桌、太师椅。上悬“胡适故居”横额,下挂胡适中年画像,两旁对联:“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钱君陶书。东西分列茶几、靠背椅,壁间挂胡适直系亲属图表。西部是胡适与江冬秀结婚房间,房内有木床、桌、椅、橱、凳等。前厢房是胡适童年读书处。东部房间连厢房为胡觉(胡适二兄)使用。正厅两厢房展出胡适家书手稿和部分著作、胡氏宗谱、海内外名士所赠字画、诗词和胡适“全家福”照片。后堂进深较浅,堂前挂胡适父亲铁花画像,东侧有胡适生母冯顺娣照片。上悬朱底金字巨匾,“持节宣威”4字为邑人程东屏书,款落“绩溪县长朱亚云赠,民国三十一年”。故居内12扇落地隔扇门阴刻兰花,4块窗棂板刻花草题字,为墨模高手胡国宾作。故居还陈列胡适各时期照片,胡适手书范缜《神灭论》立轴,张之洞赠胡铁花帽筒,胡铁花七星剑、诰命箱及从台湾带回的海螺。后堂东连厨房。1986年9月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次年11月县人民政府拨款修缮,12月起对国内开放。
小九华,在绩溪县荆州乡东北部。山水幽奇,传“九华山地藏王曾在此苦修,故名”(《中国名胜词典·安徽册》)。小九华山势突兀,涧壑深邃,似游龙数条逶迤奔聚。中一山丘,河水至此曲折潆回,形如半岛,上有地藏殿。对岸山列如屏,前为银屏寺。附近奇峰两座:一在丘东北,危岩倾斜三叠,似重楼复阁,上流飞瀑,下通行人;一在丘西北,石峰傍河湾突起,顶尖侧锐,中丰而曲,下圆而长,有草丛生腰际如垂缨。弯环似刀,俗称“关王刀”。刀锋高39米。锋面古书“万古不磨”4大字,年久湮没。民国27年(1938)农历闰七月,乡人胡锺吾出资,书写“七七纪念”于上。1965年10月,庄子村民张必进等3人又在峰面上书“中国共产党万岁”巨幅标语。沿河石岩交错,横截如坝,多天然岩洞、深潭,俗称“九井十八坝”,数铁釜潭为著。小九华有十景:铁釜深沉、银屏滴翠、刀锋插云、横岩瀑布、狮嘴啸天、双溪烟雨、五龙夺珠、高峰暮霭、九井甘泉、梅岗早雪。历代题咏甚多。“文革”中,殿、寺、佛像尽毁。今胜山秀水依旧,仍是旅游、避暑佳境。
江南第一关,又名瑶瑶岩。在绩溪县伏岭乡东部,海拔424米。是徽杭古道重要关隘,清凉峰主要通道。关脚岩口亭,书“径通江浙”魏体大字。过江南第一桥,自西拾级登关,山势嶒峻,怪石嵯峨,以磨盘石、天冠石、将军石、漏米砻最奇。高峰巨岩,南北夹峙,中隔涧壑,逍遥河水蜿蜒其间。北岩石壁嵌入约2米长花岗石板,筑成栈道,部分石条半悬空际。顶端一孔云天,即为关口。自岩脚至此,凡1400余级。初登者心悸目眩,扪壁缓行,不敢俯视。涧中一川乱石,如兽如瓜,重重堆叠。涧水潆回跌宕,轻吟怒啸,时而涓细飘逸,时而湍急成潭。关门由4根大石条横架天然岩石构成。门楣西刻“江南第一关”,东刻“徽杭锁钥同治二年里人建造邵道棠题”,楷字。门当关而立,山风猎猎,恍若凌空驾虚。入关后,石径稍夷,仍盘旋陡壁间。关东施茶亭旁岩壁上,刻记古道小史:宋宝祐间(1253~1257),大石门胡旦随山势凿石为磴,凡五里余,以便行旅。元大德间(1297~1307),北乡(今北村)程氏视下深险,复伐石为栏,障于旁,往来愈安。明成化间(1465~1487),汪以茂等重修。以后历代均有修补。建国后,附近村民立约组织维修至今。关内有“二程”庙,胡家村胡桂森建。传民国21年(1932)春,北村程灶起、程瑞湖去浙经商,避雨悬岩下,岩崩俱毙,遂筑庙志哀示诫。后由邵在炳出资造石亭于旁。江南第一关得名的由来:相传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于1861年率部经此,赞为天险而命名;一说为明代胡宗宪所取。
大鄣山(大障山),属天目山脉,绵亘今绩溪县大鄣和逍遥乡海拔千米以上山峰50余座,统称大鄣山,面积近80平方公里。《山海经》、《祥符经》皆云:三天子鄣山,又名三天子都、三王山、玉山。大鄣山水“白天池下分三支,结金陵、姑苏、临安三都会,到海而尽。鄣山所以名三天子都也”。(清代,徽州教谕周赞《六声堂记》)。传说远古,黄帝与容成子、浮丘公曾来山中采药炼丹。春秋吴、越于此分界,秦立鄣郡因山命名。“鄣山叠翠”为古华阳一景。山中有天子墓、丞相坟等古迹。主峰清凉峰(古名鄣峰)在逍遥乡东南角,海拔1787.4米,是天目山脉最高峰,也是县境最高点,山势磅礴,沟壑深幽。从江南第一关进山地势较平缓。自然生态完整,有种子植物120科1000余种,31种属国家保护植物;动物丰富,黑麂、梅花鹿、金钱豹、云豹、白颈长尾雉等13种为国家保护动物。人称华东地区又一生物“大观园”。奇松、怪石、云海、天池为清凉峰四绝。有黎明尖、社母娘娘尖,戏台顶、笆篱岩、百丈岩、鲫鱼岭、庖刀背、头髻石、合掌石、骆驼石、狮子石、观音石、仙人踏船、金龟望天门、和尚背尼姑、十八龙潭、迎客松、奇龙松等胜景。峰顶多“小平原”,大至五六亩,小则亩余,箭竹丛生,流泉飞瀑,潭水不涸,中有娃娃鱼、柳叶鱼。晴日远眺,千峰竞秀,雨后初晴,常现“佛光”。山名的由来:1953年夏,徽州驻军护苏联专家登临主峰勘察,以气候特点命名。后,县有关部门多次组织考查。1985年,省、地、县科技人员20余人,联合组成“绩溪县清凉峰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队”,5月17日至6月7日对清凉峰北坡及顶峰4.5万亩山场进行全面考察。1986年2月,安徽省政府批准为自然保护区。
西干,扬之、布射、富资、丰乐四水汇于歙县城西,直泻如练,抵城南则平衍渟蓄,竟川含绿,是名西干。干,岸也,西干,河西之岸也。披云峰、城阳山、紫阳山、龙井山冈峦回互,林木葱笼。太平、紫阳二桥映带左右,长堤垂柳绿绕城郭。城阳山为唐代许宣平隐居之处。紫阳山是宋代朱熹父子读书讲学之所。披云峰以新安古刹著称。唐至德二年(757)即建有僧院二十四处,贞元末建立披云亭,之后筑塔建寺,修亭疏路,代有兴替,是古歙游览胜地。宋元以降,游览、诗会尤盛,题咏尤多,许承尧集成《西干志》七卷。现存民国建汪采白墓,民国修建披云古道和披云亭,宋建长庆寺塔,清建渐江墓。披云亭两层,又名瞭望亭,登亭俯视,满目青山,练水如带,大桥如虹,古城景色尽收眼底;极目远眺,百里黄山群峰,巍峨峥嵘,隐隐可见。凭栏怀古,思绪悠然。
渔梁古街,依山临水,类似古长城建筑风格的新安古道把古城和渔梁连在一起。新安古道是明清徽商往返徽州的必经之道。渔梁是古徽州的重要水路码头之一,渔梁商业街也因此而形成。渔梁街蜿蜓一公里,一色的鹅卵石排列有序,俗称鱼鳞街;一色的木板房屋布于街道两侧,重楼挑檐,鳞次栉比,遮住了一大半街面,站在街上仰望,蓝天仿佛成一线;一色的旧式门板店面,各种店铺、庄号古貌犹存。街南的渔梁坝是古歙的一大水利工程,也是渔梁的一大景观。坝下飞珠溅玉,雪浪滚滚,蔚为壮观。从渔梁坝走百步石阶上岸,过望仙桥就到了新安第一关——新安关。出新安关,过紫阳桥就到理学大师朱熹之父朱松结庐讲学的紫阳山,明代曾在这里建造紫阳书院。
钱塘江的介绍。
钱塘江的介绍:
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 。钱塘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今杭州)而得名,是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1]新安江与兰江是钱塘江的源头,于上海市南汇区和宁波市、舟山市嵊泗县之间注入东海,其中杭州附近河段,称为“之江”或“罗刹江”。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长588.73 千米;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河长522.22 千米。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1、主要支流:
钱塘江的主要支流有:休宁河、洽阳河、桂溪、练江、昌溪、寿昌溪、兰江-衢江-常山港-马金溪、金华江-东阳江、清渚港、分水江、大源溪、渌渚江、壶源溪、浦阳江、曹娥江。其中较大的有兰江、婺江、分水江、浦阳江、曹娥江、渌渚江。
2、干流概括:
钱塘江干流各段随地异名。从发源地始,为大源河。再然后,叫做率水。在屯溪,新安江上游一条重要的支流横江流入了率水。从屯溪的率口往下,一直到浦口,这条河流称为渐江。在浦口,渐江与新安江的二级支流练江交汇。在练江这一段当中,有几条重要的三级支流汇入,分别是丰乐河、富资水、扬之水。练江在浦口与渐江交汇后,注入千岛湖,一直往下流。然后,跌出大坝到达浙江境内,到了建德,先是叫做新安江,进入桐庐县后名富春江。到了杭州闻家堰,这条河流又改叫钱塘江。之后汇入东海。
关于爱护练江的作文
写作思路: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描述,先说一下以前的练江被污染是什么样的,再写一下被爱护的练江又变成了什么样等等。
正文:
从前,练江曾被工业污染了,练江十分痛苦。忽然有一天,练江人看到了这一切,伸出了一双劳动的手,外出打工,有一天,练江人们终于弄齐了钱,把练江治好了,练江人们非常高兴,而且练江人们把那些可恶狠心的人教训了。
不知不觉过了几年,练江竟然变得比以前那个练江好看多了,练江两旁有花草树木,有郁金香花,绽开的花朵是黑色的,微微四散的花瓣如同黑色的丝绒,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小草长高了一米多了。树上长满了绿绿的大叶子。
练江百看不厌的风景,柳树,大树、丁香花等。
练江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练江是活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伴着我心,在追逐,在嬉戏;练江是软的,微风习习,波纹道道,像一块无瑕的翡翠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3年级下册语文小练笔家乡的练江
近几年,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原来不经意间总能发现塑料袋的大街小巷,现在一尘不染;悬在头顶很不雅观的电线也不见了;空气越来越清新了。特别是练江,变得清澈、秀气了。过去,江上漂浮着发黑的水藻和垃圾,又脏又臭,到了夏天,江边的空气很不好。江两岸的坡地上,到处是杂草和一堆堆烂泥,还有居民在上面种菜,一到涨水的季节,两岸的土堤总是要塌陷下来,让人感到很不安全。山水古城总让人感到狼狈不堪。
但是现在的练江换了一个新模样。练江两岸筑起了高高的水泥堤坝,再也不怕涨水了。以前那些岸边的烂泥滩现在建起了一座座小公园,公园里有运动场,还有很多石椅供大家休息。靠近水边那一行行的柳树,在微风的吹拂下自在地舞动长着嫩绿叶子的枝条,犹如长发飘飘的少女。一棵棵桃树开着粉红粉红的花,像一位位妩媚的贵族小姐。一条铺着鹅卵石的小路从公园、穿过,路边开着不知名的野花……
不仅岸边有了变化,练江自身更是大变样了。江里的水藻早被打捞干净了,淤泥挖走了,河床拓宽了,江水清了,鱼儿也多了,就连那些不知名的水鸟也来“游玩”了。你看那些消失很久的野鸭也重新出现了,它们一下子钻入水下,潜一段距离,又钻出来。三三两两挂着红灯笼的游船悠闲地在江中行驶。我站在桥头,沉醉地看着,仿佛进入了图画中。
家乡真的变了,山青了,水秀了,好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呀!
保护潮阳母亲河(练江)作文
漫步在伟大祖国宽广的大地上,每当看到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就让我联想到古老而又辉煌的母亲河——黄河,我爱母亲河的作文.她奔腾翻滚,奔流不息,述说着中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黄河你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炎黄子孙.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镶嵌在世界东方一颗璀璨的明珠.黄河虽比不上珠穆朗玛峰的雄伟壮观,比不上桂林山水的柔美,但是但它气势磅礴,孕育了无数不屈不挠.你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黄河从巴颜克拉山北麓起步,接纳了千溪百川,一路上浩浩荡荡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大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绵延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这蜿蜒的巨龙就象征着我们伟大坚强的祖国.中华文化从这里出发,又迈向了新的阶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仙李白曾这样赞美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我心中的黄河是多灾多难的,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我们的民族曾遭遇过日本鬼子的铁蹄践踏,但在他们的肮脏的刺刀面前,中华儿女英勇抗争,为了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民族尊严,志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最后取得了八年抗战的全面胜利.彰显了我们...
- 上一篇:世界上最难的字(世界上最难的字的笔顺)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