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暴力的地主(世界最大的地主)

bj0012024-11-17奇闻异事0

最有血性的大地主,携6个儿子去抗日战场,结局怎样了?

所谓地主,一般是指家业比较富裕的人,“有地之主”,简称地主。在抗日战争时期,有许多地主为富不仁,欺压百姓,甚至于投靠日本人来保全自己的家业的,所以在后世当中的文艺作品当中,地主的形象是不怎么好的。但是一个群体往往有他的两面性,由于地主比较富裕,所以他们的眼光也往往比较长远,因此也有一些地主在家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

今天要讲的这个地主叫做戴万龄,戴万龄祖上并不是很富裕,在关内生活艰难,当时时局动荡,被封锁的关外渐渐地没有人看守了,于是兴起了一股“闯关东”的热潮,关东由于被人为地封锁了多年,加上是肥沃的黑土地,这时候可谓是遍地都是宝贝,去山里面采人参、抓野味,去河里面抓鱼,无论是做什么,都能养家糊口。

戴万龄祖上来了之后,辛勤劳动,苦心经营,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农民渐渐地打拼起来了一份偌大的家业,到了戴万龄时期,他家有3000多亩土地,同时开着各种手工业作坊,牛马成群,可以说日进斗金都不为过。戴万龄作为一个地主,并没有读过书,却神明民族大义,他从小最爱听的说书故事就是岳飞和杨家将,内心里时常向往做他们这样的人。

命运命运,命在天生,运在自己。向往忠烈的戴万龄没成想到,最后他的梦想居然得到了实现的机会,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占领东北,其实在此之前,日本就一直在东北活动,还有各种各样的土匪、强盗,也暗中与日本人勾结,当地人民的生活被严重影响。为了保护东沙河沿当地老百姓的财产与生命安全,戴万龄像唐朝的程咬金一样,建立了一支私人部队,保护村民。

这支队伍只有几十个人,却都是精锐当中的精锐,能够使得好枪法,在当地可谓威名远扬。张学良灰溜溜地逃回关内,但是东北军当中有很多有血性的男儿不甘心就这样不抵抗做亡国奴,他们积极奔走,私底下组建抗日武装队伍。

东北军“老三营”营长王德林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和戴万龄小时候是好朋友,这时候他想起来自己的老朋友,于是他找上了戴万龄。这一年1932年,已经五十一岁的戴万龄人老心不老,见到自己的老朋友提出抗日救国的想法之后,他慷慨激昂,陈述了自己的一腔报国之心,于是带上自己的家族和队伍和一些勇敢的村民,加入了王德林组建的“国民救国军”。

戴万龄本来有几十个精锐的私人武装,这时候他扩大了队伍,招募到了200多个热血沸腾的东北汉子,这些人都是常年使用火枪的猎户,身体强壮,枪法好,而且有抗日救亡的觉悟。1932年2月20日,刚刚被任命为救国军乡团大队长的戴万龄就发动了第一次战斗,他们攻占了日本人占领的敦化县城。不过由于日本人调动了许多兵力来增援,实力不足的救国军选择避其锋芒,撤了回去。

由于信息被日本人获取,戴万龄火速赶回家让家人撤离,匆忙运走了20多袋钱款,又拉走了几十辆马车的粮食,其他的东西来不及运走则丢在家里,交给他的堂兄弟戴万生来看管。不料日本人很快就赶了过来,在没有找到戴万龄的情况下,他们杀害了戴万生以泄愤,并放火烧掉了戴家大院。

家毁国破,更加让戴万龄坚定了抗日之志气,他带着部队转战到了额穆县一带,他的六个儿子都加入到了战斗当中来,他的妻子、儿媳、女儿、孙女则加入到了后勤和情报工作当中来,这样一支家族队伍,逐渐的变得系统化、正规化,成了一支有足够影响力的抗日武装。

日军打探到戴万龄在额穆县附近,就想前来“剿匪”,戴万龄不惊反喜,刚好利用他们对于额穆县地形熟悉的优势来给日本人打一场出其不意的伏击战,日本人当时非常嚣张,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而张学良的不抵抗又加剧了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歧视,他们认为戴万龄不过是个民间武装,哪里能够跟他们正面对抗。不过戴万龄很快就教会了他们做人,一场战斗下来,日伪军被击毙120人,而戴万龄部不过损失十余人。

要知道当时的日军与国军的战损比一般是一比五,也就是五个国军的死亡才能够换来一个日军的死亡,而戴万龄打出这样的战果,哪怕打死的全是伪军,也可以说相当厉害了。不过爆表的战斗力吸引力日军,而十几个人的伤亡对于总共才200多人的戴万龄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救国军不得不撤退到苏联境内。

然而深爱着这片土地的戴万龄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家园和祖国,他留了下来,加入了东北抗联第五军。1937年后,随着全面战争的爆发,东北的局势更加恶劣,戴万龄和他的五个儿子先后被日本人逮捕杀害,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之下低头,任凭敌人严刑拷打,没有透露自己队伍的半个消息,都是铁骨铮铮的好汉。

只有戴万龄长子戴克勤,因为战斗当中打伤了腿,不得已回到后方养伤,活到了最后,戴家是真正的“满门忠烈”,正是:

海上沐猴起凶心,欲将禽兽逞豪横,

少帅弃兵独富贵,将士人民余恨情!

带家携子入义伍,焚房燃屋坚忠情,

拼将一家俱战死,不屈中国男儿魂!

比尔盖茨成美国最大“地主”,他疯狂“囤地”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是现在他不想要在商业上有什么发展了,想要成为一个地主,所以就会疯狂囤地。

最牛地主戴洪昌:散尽家产,带6个儿子抗日,为何却落得如此下场?

最牛地主戴洪昌:散尽家产,带6个儿子抗日,自己和儿子全部牺牲

导语:提起地主阶级,相信我们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影视作品中那些肥头大耳、满面油光、无恶不作、对底层农民极尽剥削与损害的地主形象,就连现在很热门的"斗地主"游戏都还是把地主作为群起而攻之的对象。但事实上,地主阶级只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一种经济身份,不能完全代表他们的个人品性。我国历史上就有一位非常有血性的地主戴洪昌,为抗日变卖家产,带着六个儿子英勇作战,但最后一家人都为抗日战争牺牲。

善良的地主

戴洪昌出生在战乱不断的19世纪80年代的山东,由于社会很不安稳,戴洪昌一家人就逃难到了吉林的敦化。吉林的敦化在历史上可谓是块宝地,戴万龄家里的大人们很有眼光,认为这启发适合定居,他们一家就在敦化安家了。

定居的敦化有着适合耕种的土地,加上戴万龄的大家庭里的男性很多,丰富的劳动力对于农业耕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戴万龄一家把地种得又快又好,家里的经济条件也越来越好,拥有的土地面积也越来越多。

到戴万龄当家做主时,家底已经十分殷实,成为了一位地主。但戴万龄因为他自幼就与穷苦的农民有很多的接触,对底层百姓有着较深的感情,他并不像我们印象中的地主一样无恶不作,反而十分善良,在发生天灾人祸时就为农民减少租金,还常常拿出家里的粮食帮助十分穷困的农民。

参加抗日

原本可以在岁月静好中安享优渥生活的戴万龄,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毅然决然地投入保家卫国的队伍中。日本发起"九一八事变",戴万龄的结义兄弟东北军营长王德林不甘心做亡国奴,立誓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与侵略者抗争到底。

王德林找到戴万龄,与他一同细细讨论了国内如今的局势,怀有强烈爱国精神的戴万龄不仅当场表示一定倾尽自己的家产资助抗日,还要求王德林能同意他带上家里的六个儿子一起奔赴一线参加战争、保家卫国的要求。

戴万龄在想尽各种办法用自己的家产筹集钱财用于军队花费的同时,还号召了很多村民一起加入军队中,为王德林的军队提供了强有力的助力。

全部牺牲

戴万龄带领着自己的众多儿子,在战场上进退得宜,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但在1937年,戴万龄接到在沙河地区打探敌情的任务,却因为队伍中出现了令人不齿的内鬼不幸被日军俘虏。但戴万龄很有气节,日军没从他嘴里问出一点有价值的信息,遭遇日军残暴折磨的戴万龄就此牺牲。

六个儿子化悲愤为动力,为完成父亲遗愿继续抗争在一线。但不幸的是,全家人都在亲眼见证抗争胜利之前不幸牺牲了。

结语:戴万龄既是地主,更是英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不能以社会刻板印象评价一个人,戴万龄一家都值得我们永远的尊敬与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