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隐形的生物(世界上最奇怪的生物)

bj0012024-11-16奇闻异事0

在动物世界中,十大隐形杀手分别是什么?

第10名 毒箭蛙

别看毒箭蛙体型很小,身长一般不超过5厘米,但是它却能轻易地致人于死地。毒箭蛙的背部能渗出一种粘糊糊的神经毒素,这能使掠食者对它“敬而远之”。据说,每只毒箭蛙可以制造出足以让10个人丧命的毒素。毒箭蛙主要生活在巴西、圭亚那、智利等地的热带丛林里。

第9名 非洲野牛 非洲野牛是生活在非洲大陆的一种大而性情凶猛的水牛,体重一般可达1500磅。硕大而向下弯曲的锋利双角是它们防御和攻击敌人的重要武器。如果只遇到一只非洲野牛,那么你真的还算幸运——如果数千只野牛成群结队地向你这个方向跑来时,真正的危险就降临了!

第8名 北极熊

我们耳熟能详,在各个动物园就能看见的北极熊也是动物界中的“危险分子”吗?

确实,人们在动物园看到的这些北极熊或许憨态可鞠,还让人们有一种想亲近的感觉。但是,野生环境下的北极熊可就截然换了一副面孔。它们把象海豹当成可口的早餐,而且当一只北极熊挥动它那巨大的熊掌时,能轻易地让你人头落地。

第7名 大象

接下来的这种致命动物或许又超出了人们能够理解的范围,一向温顺而且又能充当人类帮手的大象怎么也会出现在这个名单之中呢?

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大象对人都那么温顺友好的。在世界范围内,每年会有500多人死于大象的攻击。非洲象通常可以长到大约1.6万磅重。不必提及它们那长而锋利的尖牙,相比较来说或许踩踏的方式还更能让人们接受。

第6名 澳洲盐水鳄

千万不要把澳洲盐水鳄看成是浮在水面上的木头块,否则这可是个致命的错误!澳洲盐水鳄可以在水中保持静止不动的状态,等待过路者自己送上门来。在一眨眼的功夫里,它会突然扑向猎物,然后将其拽到水中淹死后肢解,最后开始享用“美味”。

第5名 非洲狮

面对着一只非洲狮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威胁?巨大的尖牙,行动迅速,刀子般锋利的尖爪?没错,全都没错!所以你最好希望它还不是非常饿

第4名 大白鲨

大白鲨伤人的惨剧已经发生了不少,因此人们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这种水中的庞大掠食者会跻身这一行列。扩散到海水中的鲜血可以刺激大白鲨,让它进入到一种对食物的疯狂状态,它会用多达3000颗牙齿撕咬水中任何移动的物体。

第3名 澳大利亚箱形水母

让我们一起进入致命动物排名的“前三甲”!谁能想到澳大利亚箱形水母这种柔弱不起眼的海洋生物竟然能超过大白鲨和非洲狮等强大的食肉动物,成为我们名单中的第3名呢!

澳大利亚箱形水母也被称为海黄蜂,这种如沙拉碗般大小的水母触须数量可达60根之多,每根触须又长达4.6米。每只触须上都长有5000个刺细胞和足够让60人丧命的毒素,因此它们也被科学家称为海洋中的透明杀手。最可怕的是,据说这种致命的水母还会主动攻击人类。澳大利亚箱形水母可以把松弛状态下的1米长触角“射出”3米远,缠绕住游泳的人,毒液会阻断人的呼吸,而解毒药只在被攻击后很短的几分钟内注射才能生效。在这种情况下,惟一能免受攻击的方法就是不在这种水母出没的海域中游泳。

第2名 亚洲眼镜蛇

或许这种动物早就在人们的猜测范围之内了。是的,无论怎样眼镜蛇都会被列入到这个名单之中的,因为它确实太可怕了。每年都会有大约5万人因为被蛇咬而死亡,而被亚洲眼镜蛇咬伤致死的人数要占其中很大的一部分。

谁也想象不到的“冠军得主”

最致命的动物杀手第一名马上就要揭晓了,究竟是什么动物,它的威胁能超过鳄鱼、狮子、大白鲨甚至是眼镜蛇呢?或许没有一个人能够猜到这个正确答案——它就是蚊子!

蚊子在夏天几乎随处可见。虽然,很多蚊子的叮咬只让人感觉到发痒,但是有些蚊子却携带和传播着能够引起疟疾的寄生虫——疟原虫。其结果就是,小小蚊子竟然是造成每年超过200万人死亡的原因!它不是第一名谁是呢?

世界上最神秘的生物

世界上最神秘的生物具体如下:

第一个是蒙古死亡之虫。这种生物由两名新西兰学家在蒙古的戈壁发现。蒙古死亡虫,当地居民也称之为“肠道虫”。

第二个是尼斯湖的怪物。很久以前,很多人声称目睹了尼斯湖水怪。关于尼斯湖水怪外形和特点的描述说法不一。

第三个是雪人。雪人是介于人类和猴子之间的一种神秘动物。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的雪人标本可以研究。

第四个是卡帕。这是一种传说生活在日本的河间“精灵”,它的外貌很像孩子,而且有反光皮肤,很像青蛙和普通节肢动物。

第五个是黑猴子。2001年5月,印度首都新德里充满了恐惧的气氛。据说一只大“黑猴子”威胁着当地的人们。有些人认为这是巴基斯坦的阴谋,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印度教的愤怒之神。

第六个是吸食家畜血液的怪兽。它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可以排出山羊等动物的血液。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这个怪兽尸体的证据。

第七个是热沃当怪物。传言热沃当怪物是一种会吃人的凶残野兽,它有巨大的牙齿和尾巴,这超出了人类认知范围。当时,一些目击者称其为狼和狗的杂交种,有的人则认为他们是传说中的狼人。

世界上最透明的生物:丑却很难忘

世界上的动物千奇百怪,也许你不会知道在某个地方的某个角落有着很特别的动物。有些特别的动物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时间机率很少。下面就让为你盘点最透明的动物。

据国外媒体报道,精妙的生理适应性通过进化使多种多样的动物透明如水,同拟态的动物模仿环境一样,透明动物则采取更极端的办法,那就是把自己变透明,好彻底消失,以躲避敌人的攻击。想知道有哪些可爱的动物如此聪明的保护自己吗?跟着我们来看看这十大透明动物奇观吧。

1、透明蛙内脏清晰可见

玻璃蛙(Glass Frogs )

原产于委内瑞拉的玻璃蛙(Glass Frogs ),属于两栖类中的瞻星蛙科(也叫绿骨蛙科)。虽然玻璃蛙背部呈灰绿色,但个别成员的腹部皮肤却是半透明的。通过半透明的皮肤,我们能清晰的看到它的心脏,肝脏以及消化道。它们生活在热带雨林中、溪流沿岸和云雾笼罩的山上。目前,大约有138种玻璃蛙生活在中央雨林以及南美地区。玻璃蛙的成体生活在树上,呈绿色,和身边的绿叶十分协调。有些种类会将卵产在溪流之上的叶片上。当卵孵化出来后,蝌蚪们就会掉入下面的水中,直到在水中长出了四肢后,再跳回树上。有一种玻璃蛙的蝌蚪是亮红色的,它们将自己埋在被水淹没的泥土里和腐烂的叶子里。如玻璃蛙一类的两栖动物被看着是指示物种——它们的数量多少反映出整个环境状况的好坏。现在,由于采伐和农田开垦破坏了它们的雨林栖息地,已经有许多玻璃蛙品种被列入了世界保育联合会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单。

2、透明鱼有个透明脑袋

大鳍后肛鱼(Macropinna microstoma)

美国生物学家在深海发现一种奇怪的鱼,具有一个透明的脑袋和管状的眼睛,被形象地称为管眼鱼,而其学名是大鳍后肛鱼(Macropinna microstoma)。由于此鱼是在1939年发现的,如今生物学家已经知道这种眼睛特别能聚焦光线。不过,它们的形状只能让此鱼具有管状视线,因而视野很狭小。科学家表示,此眼睛能转动,让管眼鱼能直接向前看或透过脑袋向上看,来搜寻猎物头部的微弱轮廓,从而非常适应在漆黑的深海环境下生存。

然而,科学家曾经认为此眼睛只能稳固地向上凝神,这样就不能让此鱼向前看,因此很难捕获到小型猎物。如今,美国加州蒙特雷湾水簇馆研究所的布鲁斯·罗宾逊和肯姆·里森毕奇勒利用遥控设备拍摄了一段视频,详细研究了加州中部海域里的管眼鱼。他们发现,在600-800米深的大海中,遥控设备拍摄的视频显示这些鱼老是浮在水中一动不动,在遥控设备明亮光线的照射下,其眼睛发出鲜艳的绿光。此视频还揭示之前不知道的这些鱼的一个细节:发现它们的眼睛被周围一圈充满液体的透明护罩给保护起来了,此护罩甚至还覆盖其整个头顶。

有关这种鱼的大多数现有描述和插图都没有显示这一层液体护罩,可能是因为当此种鱼从深海被鱼网打捞上来时此脆弱结构容易被破坏的缘故。幸运的是,罗宾逊和肯姆打捞的一条鱼网捕获的管眼鱼在出水时还欢蹦乱跳,从而证实此鱼的体位从水平转向垂直时,它们能转动自己的眼睛。

管眼鱼只有十几厘米长,以小鱼和水母为生。其眼睛中的绿色能过滤掉从海洋表面照射到深海的阳光,以帮助它们发现头顶上的那些发生物光的水母和其它动物。当它们发现猎物如漂浮的水母时,管眼鱼就会转动眼睛,向前和向上游动,进入猎食的状态。

3、透明蝴蝶有透明翅膀

透翅蝶(Glasswing)

产于中美洲的墨西哥和巴拿马地区的透翅蝶(Glasswing),蝶如其名,其翅脉间的组织是透明的,看上去象玻璃一样,可以透过她的翅膀看到翅膀后面的东西。翅膀薄膜上没有色彩也没有麟片,这是造物者送给它的“隐身术”,它可以轻易“消失”在森林里,不易察觉它的存在。但它并不是唯一拥有透明翅膀的蝴蝶,在同科之中,另有几个种类的蝴蝶,同样有着透明的翅膀。

虽然透明蝴蝶对人们来说很稀奇,但其实它在原生地的数量并不少,未被列入稀有物种。透翅蝶身上黄黑相间的条带,使它看上去像胡蜂;不容易被敌人发现捕捉,是生物适应环境以利生存的一种行为。透翅蝶是不能吃的,这使鸟类对它的攻击不大,利于它生存。

4、透明鱿鱼

玻璃鱿鱼(Teuthowenia pellucida)

南半球深海发现的玻璃鱿鱼的学名是“Teuthowenia pellucida”,属于酸浆鱿科(Cranchiidae),一般生活在海洋的中上层。它眼睛上有发亮的器官,身体透明且十分柔软,能像刺猬蜷缩成球状。大部分时间,它们生活在浅海海面靠近,利用透明的身体作为保护色,但常常还是被海中的 鲨鱼 或是海鸟给吃掉了。

5、人工繁育的透明斑马鱼

斑马鱼

图中所示的斑马鱼是科学家2008年成功地培育出一种身体完全透明的斑马鱼,人们可以直接看见斑马鱼体内的各个器官,甚至还可以适时观测斑马鱼体内的癌细胞生长过程,以研究癌症的扩散机制。这种鱼在波士顿的儿童医院里,正在被科学家们作为实时观察肿瘤扩散的活体。科学家通过让两种现存的斑马鱼配对,怀特培育了这只透明斑马鱼,并为它取了个绰号叫“卡斯帕”。在这两种斑马鱼中,一种是缺少反射皮肤色素,另一种则是体内缺少黑色素,它们的后代只有黄色皮肤色素,看上去呈透明状。斑马鱼属鲤科短担尼鱼属,原产于南亚,是一种常见的热带鱼。斑马鱼的基因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是科学家们研究人类生物学和疾病的优良模型。目前,斑马鱼被广泛地用于发育生物学、遗传学、肿瘤学、药物学、毒理与环保等方面的研究,使得人类不断发现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6、透明冰鱼

鳄冰鱼(crocodile icefish)

生长在南极以及南美洲等严寒地区的冰鱼因为吻部形状似鳄,又称为鳄冰鱼(crocodile icefish), 又因为体内缺少红血球及血红素亦称为白血鱼。鳄冰鱼的血液是透明的,因为血液中是没血红蛋白或有生物活性的红细胞。其血液携带的氧气较具红血球的鱼少得多,但其心脏及鳃血管较大,循环血量较大,能从含氧丰富的南极海水中吸取足够的氧,而这些氧被科学家认为是从通过流经皮肤的水体中直接获得的。鳄冰鱼所生活的海域是冰冷的,一般情况下,温度越低,水中的溶氧量就越大,这也为它能进化出如此特别的代谢方式提供可能。鳄冰鱼约有16种,多数分布在南极,主要以甲壳类和小鱼为食。

7、透明片脚类动物

Phronima

在北大西洋深海山脉远征过程中,科学家发现了许多极不寻常的生物,Phronima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像虾一样的小生物,周身透明,里里外外可以看个透。它们试图更好地在阴暗的环境中伪装自己,通过此法来逃过猎食者的眼睛。许多其他类型的深海生物也都采取这种策略。

8、透明虾

透明虾

图中这只透明的幼虾是在夏威夷附近的海域中发现,此虾正骑在一只同样透明的水母背上。

9、透明樽海鞘

樽海鞘(Salp)

这种好似海蜇的动物叫樽海鞘(Salp),以水中的浮游植物(海藻等)为食,通过吸入喷出海水完成在水中的移动。他们身体呈桶状,是透明的管状动物,身长在1厘米到10厘米之间。

10、透明水母

水母

水母是为公众最熟悉的透明动物,身体由胶状物质和水(占其身体的97%)组成,所以它们大都是透明的。自由游泳的水母看上去像一把透明伞,伞状体直径有大有小,最大的伞状体直径可达2米。在蓝色的海洋里,这些游动着的色彩各异的水母显得十分美丽。水母是一种低等的腔肠动物,也是肉食动物。水母的出现比恐龙还早,可追溯到6.5亿年前。水母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大约有250种左右,常见于各地的海洋中。人们往往根据它们的伞状体的不同来分类:有的伞状体发银光,叫银水母;有的伞状体则像和尚的帽子,就叫僧帽水母;有的伞状体仿佛是船上的白帆,叫帆水母;有的宛如雨伞,叫做雨伞水母;有的伞状体上闪耀着彩霞的光芒,叫做霞水母。

乌贼可以隐身,这其中有什么科学依据?

乌贼本名乌鲗,又称花枝、墨斗鱼或墨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目的动物。乌贼遇到强敌时会以“喷墨”作为逃生的方法并伺机离开,因而有“乌贼”、“墨鱼”等名称。其皮肤中有色素小囊,会随“情绪”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和大小。乌贼会跃出海面,具有惊人的空中飞行能力。与鱿鱼和章鱼一样属海洋软体动物,三者均不属于鱼类。

乌贼亦称墨鱼、墨斗鱼,乌贼目海产头足类软体动物,与章鱼和枪乌贼近缘。现代的乌贼出现于2100万年前的中新世,祖先为箭石类。特征为有一厚的石灰质内壳(乌贼骨、墨鱼骨或海螵蛸,可入药)。乌贼身体可区分为头、足和躯干三个部分,躯干相当于内脏团,外被肌肉性套膜,具石灰质内壳。头位体前端,呈球形,其顶端为口,四周围具口膜,外围有5对腕。头两侧具一对发达的眼,构造复杂。眼后下方有一椭圆形的小窝,称嗅觉陷,为嗅觉器官,相当腹足类的嗅检器,为化学感受器。

乌贼的体壁由上皮肤、肌肉等组成,具内骨骼。上皮为单层细胞,其下有许多色素细胞(Chromatophore)。色素细胞呈扁平状,细胞膜富弹性,周围有放射状的肌纤维。由于肌纤维的收缩,使色素细胞扩大呈星状,肌纤维舒张,色素细胞恢复原状、如此可使皮肤改变颜色的深浅。上皮下尚有一种虹彩细胞(Iridocyste)使体表具光泽。

乌贼能像变色龙那样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体色,而且变色速度很快,瞬间就可完成。其实,不只是乌贼,大多数头足类动物,比如章鱼、鱿鱼等,都具有变色隐身的能力。乌贼或者章鱼怎样做到隐身的呢?美国杜克大学的莎拉和约翰森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章鱼通过光敏细胞来感知环境并变色。研究人员用色光直接照射章鱼,发现它们立即由透明转变成蓝色。研究发现,章鱼皮肤中密布着光敏细胞,这些细胞中含有色素。光敏细胞在感知环境颜色的变化后,利用色素进行调色,很快就变化出与环境相同或类似的颜色。

什么动物是隐身的,看不到它的样子?

事情发生在巴西的热带密林里。一位游客在小河旁停住了脚步,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水里的树叶,只见那一片片红色的树叶,漂浮在碧波荡漾的小河中,流光溢彩,晶莹夺目、充满了诗情画意。 这时,有位动物学家正好路过这里,他注意到游客专注的表情后,便走上前去:“先生。你大概在欣赏水上的‘树叶’吧!”“这里实在太美了广游客点了点头,情不自禁地赞美起来,”真不知道这么多漂亮的树叶是从哪棵树上掉下来的?“ 动物学家发出了爽朗的笑声:“朋友,这里面有些压根儿就不是什么‘树叶’。不信的话,你捞几片上来看看。” 那游客听后感到迷惑不解,他把手伸进河水里,正要去捞附近的“树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树叶” 竟开始逆水漂动起来。 动物学家这才把真相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原来,这是大自然变的魔术,如果你不仔细观察,准会受骗上当。 实际上,小河里有两种树叶:一种是真的树叶,这就是红叶树上落下来的老叶;一种是假树叶,是一种叶形鱼冒充的“树叶”。叶形鱼的身体扁扁的,活像一片椭圆形的树叶;它的头部前面长着一个尖形的吻突,好像树叶的叶柄;叶形鱼身上的横测线,犹如从叶柄那儿延伸出来的叶脉。初看上去,这种鱼简直跟真树叶没有什么两样。不过,当地的居民是很熟悉这种叶形鱼的,他们只要看上一眼,就能把叶形鱼与树叶区分开来。他们常把叶形鱼捉来 放在水缸里,观赏它那频繁摆动的鱼鳍;这种鱼的鳍很小,而且是无色透明的,所以在水里游动时,人们就不容易察觉。 有时候,这种鱼会一动不动地躺在河底,就像一片沉落水底的树叶。 叶形鱼为什么要装扮成树叶呢?这是动物的隐身妙法,是动物适应环境、保护自己的一种特殊本领。生物学上把这种本领称为“拟态”。叶形鱼模仿树叶的形状,就可以避开敌害的袭击,无忧无虑地生活在水中。 善于隐身的动物还真不少呢。海洋中有一种鹿角鱼,头顶上长着一个角,草绿色的身上有着梅花鹿似的花斑,扁长的身子像个纺锤,圆圆的小嘴像个瓶口、它们常和海藻生活在一起,特别是休息时,总是把“瓶口‘”贴着海底,那扇子般的尾巴倒竖着,不断地摆动着,活像漂动的海藻。生活在浅海海底的毒鲉,体表红色,有暗色斑纹。 它常将大半个身体埋在泥沙里一动也不动,宛如沙里的石块。 在动物世界中,最有名的隐身高手要数竹节虫了。它的身体细长,三对纤细的胸足紧贴在身体两侧,全身分节明显,生来就像竹枝。平时,它的前足常攀附在竹叶的基部,后足紧抓竹节,纹丝不动地停息着。在竹枝交错的地方,竹节虫便把胸足伸展开来,有时还轻微抖动几下,仿佛习习微风吹拂着竹林。这种昆虫爱吃蔷薇的嫩叶,不过它的食量不大每次只是像吃点心似地略微填一下肚子。所以,竹节虫永远不会挺胸凸肚,始终能保持苗条的身材, 因此也额以惟妙惟肖地模仿竹枝挺拔的外形。 在亚洲东南部的森林里,人们常常可以发现木叶蝶的踪迹。这是一种身长3 厘米,翅膀宽8 厘米的花蝴蝶。在以假乱真方面,这种昆虫也很有能耐。它翅膀两面的色彩截然不同:背面在黑绒般的底色上,镶嵌着红褐色或棕黄色的花纹;腹面是枯黄色的,有好几条网络状的浅色脉纹。 木叶蝶停息在花朵、树干上,或污水塘边的时候,便将双翅平铺在背上,很像一滩变的污泥。遇到鸟类追赶时,它会立即寻找合适的停留场所——阔叶树扁圆形的枯叶枝干,迅速停息下来。此时,它那灰褐色的身体紧贴在枝条上,三对胸足靠在身体两侧,并紧紧抓住树干,双翅合拢竖起,枯黄色的翅面简直与枯叶一模一样。待到鸟类赶来时,一时间真假难辨,只得扫兴地离去。 借助枯叶形状隐身的昆虫,并非只此一种,体色枯黄的枯叶蛾也会模仿枯叶。停息时,它的一对前翅在背上隆起。边缘带齿的后翅自前翅下方伸出来,很像枯叶的边缘;一对颚须尖而长,一起伸向头的前方,宛如离开枝条的叶柄。有的枯叶蛾更加巧妙,翅面上还有不同颜色的斑纹,活像枯叶上的一点点病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