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慷慨的馈赠(世界上最慷慨的馈赠是)
高原小城德令哈,一次你不得不赴的约
这是1988年7月25日,海子乘坐火车去西藏,途径德令哈时写下的一首著名的《日记》。那时候的德令哈还是雨水中荒凉的城,甚至连雨水都难得光顾一次,行人来去匆匆,遍地了无生气。如果不是刀郎到西北采风,唱了一首《德令哈一夜》,估计更少人会知道这个高原上的小城。
我毕业后来到这里,已五年有余。很多人听说我待在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地方,抱着同情的态度安慰我。但远离城市的繁华,并没有让我觉得难以忍受,反倒是无边的旷野开阔了我的胸襟,沉默的雪山滋养了我的性情。我觉得自己诗意而孤独的栖居,从不后悔。虽然很快会离开这里,但是这段经历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温柔时,推窗即可坐拥雪山;发怒时,猛烈的罡风鼓荡天地之间;明媚时,天空那纯粹的蓝让人窒息;暴烈时,阳光向大地猛烈的倾泻着紫外线。这是一次,你不得不赴的约!
德令哈,海拔近3000米,相比生活在内地几十米海拔的人还说,这里的人漫步在云端。这也造成了迥异于内地的气候,简单来说,一年只能分为夏天和冬天。夏天最高温度不超过30度,是避暑纳凉的好地方,冬天虽然最低温度有零下20多度,但是有暖气呀,总体还是比较舒服。海拔高的另一个好处是,下雪不再稀奇,六月飞雪也是常有的事情。
客观来讲,海拔高的缺点也不少。最明显的是氧气稀薄,很多人担心会有高原反应,其实一般身体正常的人都没问题,媒体夸大了高原反应。事实上,如果你因为担心高原反应而不敢赴约,那么恕我直言,你永远也不会成行。哪怕没有了高原反应,还会有其他因素阻止你。大多数人的问题都是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其次,天气特别干燥,如果不补水的话,肌肤会老的快(这是血的教训,因为过于相信自己是个小鲜肉,一年时间变成了沧桑的大叔)。还有紫外线很强烈,这很好理解,离天更近嘛。
德令哈的景色多种多样,都带着一种高原的粗犷。相比于内地的山清水秀,这里的景色更多的是原始的壮美,雪山横卧、大漠无边、沙丘流转、湖水深蓝……自有一种摄人心魄的美。
雪山是大自然对德令哈最慷慨的馈赠,连绵的祁连山脉横亘在德令哈的北面二十公里。每年有好几个月都可以看到雪山,平时只要一下雨,对面就会雪山巍巍。
这里不光是雪山常见,沙丘也是寻常之物。离城十公里,去往机场的高速公路旁,几堆沙丘连绵不绝。
如果你以为这里只有沙丘和雪山,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里还有很多咸水湖,包括有“中国天空之境”之称的茶卡盐湖。除去茶卡盐湖,还有尕海湖、托素湖、克鲁克湖、哈拉湖等。当天空一碧如洗的时候,倒映在湖中,那是一种比海还要深邃的蓝。
这些就完了吗?No!No!这里还有荒凉而广阔的戈壁无人区,在那些连手机都收不到信号的地方,同样也蕴藏着深深的美。
你以为这就是德令哈的全部风景吗?图样图森破啊。此处地广人稀,连道路上车都稀少,在一望无际的荒原上,沿着只有你一辆车的高速公路飞驰,带着心爱的人,多么惬意。
更多的景色,就要靠你自己来发掘了。这一次邀约,让您绝对不虚此行。
德令哈,在蒙古语中是“金色的世界”,那是油菜花的颜色。一到七八月,大片的油菜花热烈的绽放(比内地要迟很多)。放眼望去,满目都是金黄,所以有此称呼。奇怪的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油菜花的生命力顽强无比,哪里不小心掉了几粒菜籽,过一段时间就能长出一片。更神奇的是,哪怕冰天雪地,照样可以无畏的绽放,仿佛注入了高原彪悍的基因。
本地人以面食为主,主要种植小麦,还有少量的青稞。这些都是我们拍摄的好素材。
既然是青藏高原,当然少不了歌里面唱的那美丽的格桑花了,九十月份,各种颜色的格桑花争奇斗艳,微风摇曳,真是高原靓丽的风景。
蒲公英也很多,随风吹散的种子,到处生根发芽。
距离海子写下那首诗,已经快过去30年。这段时期,小城快速发展,面貌焕然一新,早非海子那时所看到的荒凉。人们不再行色匆匆,可以从容的停留此地欣赏德令哈的风景。
当然,这里的人们并没有忘记海子,为他修建了一所诗歌纪念馆,坐落在巴音河畔,每到夜晚,流光溢彩,很是漂亮。
陌生的行人啊,如果你路经此地,请务必驻足片刻,感受一下小城的风光。相信你一定不虚此行。
慷慨馈赠是什么意思
“慷慨馈赠”的意思是:大方地赠送。“慷慨”的意思是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啬。比喻布施财富和布施智慧。“馈赠”的本义是以食物送人,把财物无代价地送给别人,也指赠送的东西、礼品。
1、慷慨:
引证释义:《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我徐信也是个慷慨丈夫,有话不妨尽言。”
2、馈赠:
引证释义:马南邨《燕山夜话·南陈和北崔》:“他对于史可法的馈赠没有当面拒绝,那是因为他尊敬史可法的为人。”
造句:
1、秋风如同慷慨的画家,将五彩颜色填满瓜果庄稼。
2、凡是慷慨的行为都有牺牲。
3、母爱是慷慨的,她把爱洒给了春露,洒给了秋霜;留给了晨曦,留给了暮霭;分给了弃婴,分给了遗孤;而惟独忘了她自己。
4、坦然接受生活给你的馈赠吧,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5、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挚情的爱,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
6、感恩是别人的给予,更是给予别人的馈赠。
世界上最慷慨的人是谁
在慈善家排行榜上位列次席的是美国英特尔公司的联合创建人戈登.摩尔及其夫人贝蒂.摩尔。在2004年为环境保护研究捐献了2.75亿美元之后,他们5年内的捐款总额已达70.46亿美元。美国第二富豪、投资银行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沃伦. 巴菲特,他的妻子苏茜今年7月去世后,他把前妻持有的价值25亿美元的股票全部捐给了他的慈善基金会,使得他在慈善家排行榜上的排名从26位跃升至第三位,年中的捐献总额达到了27.21亿美元。美国金融投资家乔治.绍罗什凭借在2000年至2004年期间捐款23.01亿美元占据了排行榜的第四位。紧随其后的是在最近5年里捐款13.46亿美元的美国世纪公司创始人詹姆斯.斯托尔斯。
排行榜上的新面孔包括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奥普拉.温弗里,她5年内为慈善事业捐款1.51亿美元,成为第一位上《商业周刊》慈善家排行榜的非洲裔美国人。
此外,美国著名演员安杰利娜.朱莉为履行联合国亲善大使的职责,向阿富汗难民捐赠了100万美元,并承诺为柬埔寨捐款500万美元。著名电影人斯皮尔伯格最近几年也拿出了6500万美元资助犹太人基金会及团体。本身罹患帕金森症的影星米歇尔.J.福克 斯捐给医学研究机构的研究基金超过5000万美元。演员比尔.科斯比对于学术界的捐献也超过2000万美元。
世界馈赠礼仪有哪些
亚洲国家的馈赠
亚洲国家虽然因社会的、民族的、宗教的情况有很大不同,但却在馈赠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
(1)形式重于内容。对亚洲国家人士的馈赠,名牌商品或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是上好的礼品。至于礼品的实用性,则屈居知识性和艺术性之后,尤其是日本人和阿拉伯人,非常重视礼品的牌子和外在形式。对日本人而言,越是形式美观而又无实际用途的礼品,越受欢迎,因为日本人有送礼的癖好,送他这样的礼品,他好再转送他人。
(2)崇尚礼尚往来,而且更愿意以自己的慷慨大方表示对他人的恭敬。在亚洲,无论何地,人们都认为来而不往是有失尊严的,这涉及到自身形象。因此,一般人都倾向于先送礼品予他人。而且,收到礼品,在回礼时则常在礼品的内在价值、外在包装上更下功夫,以呈现自己的慷慨和对他人的恭敬。
(3)讲究馈赠对象的具体指向性。选择和馈赠礼品时十分注意馈赠对象的具体指向性,这是亚洲人的特点。一般来说,送给老人和孩子礼品常常是令人高兴的,无论送什么,人们都乐于接受。但若是送他人妻子礼品,则需考虑交往双方的关系及对方的忌讳;如阿拉伯人最忌讳对其妻子赠送礼品,这被认为是对其隐私的侵犯和对其人格的侮辱。
(4)忌讳颇多。不同国家对礼品数字、颜色、图案等有诸多忌讳,如日本、朝鲜等对“4”字有忌,把“4”视为预示厄运的数字;而对9 、7 、5 、3 等奇数和108等数颇为青睐,对“9”及“9”的倍数尤其偏爱(但日本人不喜欢9) 。阿拉伯人忌讳动物图案,特别是猪等图案的物品,而日本人则忌讳狐狸和獾等图案。
西方国家的馈赠
西方国家与东方国家不同,在礼品的选择喜好等方面没有太多讲究,其礼品多姿多彩。
(1)实用的内容加漂亮的形式。西方人对礼品更倾向于实用,一束鲜花、一瓶好酒、一盒巧克力、一块手表,甚至一同游览、参观等,都是上佳的礼品。当然,如果再讲究礼品的牌子和包装,效果更佳。
(2)赠受双方喜欢共享礼品带来的欢快。西方人馈赠时,受赠人常常当着赠礼人的面打开包装并表赞美后,邀赠礼人一同享受或欣赏礼品。
(3)讲究赠礼的时机。一般情况下,西方人赠礼常在社交活动行将结束时,即在社交已有成果时方才赠礼,以避免行受贿之嫌。
(4)忌讳较少。除忌讳“13”和“星期五”这两个灾难数和对一些特殊场合(如葬礼)礼品的种类颜色等有一定讲究外,大多数西方国家在礼品上的忌讳是较少的。
国际交往中馈赠
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社会、宗教的影响和忌讳,送礼成了一种复杂的礼仪。如果运用得当,送礼能巩固双方之间的业务关系;运用不当则会有碍于业务联系。选择适当的礼物、赠送礼物的时机以及让收礼人作出适当的反应,都是送礼时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亚洲国家
日本:日本人有送礼的癖好,因此给日本人送礼,往往采取这样的做法:即送对其本人毫无用途的物品以便收礼的人可以再转送给别人,那个人还可以再转送下去。日本人对装饰着狐狸和獾的图案的东西甚为反感。狐狸是贪婪的象征,獾则代表狡诈。到日本人家里做客,携带的菊花只能有15 片花瓣,因为只有皇室徽章上才有16 瓣的菊花。此外,选择礼物时,要选购“名牌”礼物,日本人认为礼品的包装同礼品本身一样重要,因此要让懂行的人把礼物包装好。
韩国:韩国的商人对初次来访的客人常常会送当地出产的手工艺品,要等客人先拿出礼物来,然后再回赠他们本国产的礼品。
阿拉伯国家:在初次见面时送礼可能会被视为行贿;切勿把用旧的物品赠送他人;不能把酒作为礼品;要送在办公室里可以用得上的东西。盯住阿拉伯主人的某件物品看个不停是很失礼的举动,因为这位阿拉伯人一定会认为你喜欢它,并一定会要你收下这件东西。阿拉伯商人一般都是赠送给他人贵重礼物,同时也希望收到同样贵重的回礼。因为阿拉伯人认为来而不往是有失尊严的问题,不让他们表示自己的慷慨大方是不恭的,也会危另害到双方的关系。他们喜欢丰富多彩的礼物,喜欢“名牌”货,而不喜欢不起眼的古董;喜欢知识性和艺术性的礼品,不喜欢纯实用性的东西。他们忌讳烈性酒和带有动物图案的礼品(因为这些动物可能代表着不吉祥) 。送礼物给阿拉伯人的妻子被认为是对其隐私的侵犯,然而送给孩子则总是受欢迎的。
欧美国家
欧洲国家一般只有在双方关系确立后才互赠礼物。赠送礼物通常是此次交往行将结束时才进行,同时表达的方式要恰如其分。高级巧克力、一瓶特别好的葡萄酒在欧洲也都是很好的礼物。登门拜访前则应送去鲜花(花要提前一天送去,以便主人把花布置好) ,而且要送单数的花,同时附上一张手写的名片,不要用商业名片。
英国:在这里应尽量避免感情的外露。因此,应送较轻的礼品,由于花费不多就不会被误认为是一种贿赂。合宜的送礼时机应定在晚上,请人在上等饭馆用完晚餐或在剧院看完戏之后。英国人也像其他大多数欧洲人一样喜欢高级巧克力、名酒和鲜花。对于饰有客人所属公司标记的礼品,他们大多数并不欣赏,除非主人对这种礼品事前有周密的考虑。
法国:初次结识一个法国人时就送礼是很不恰当的,应该等到下次相逢时再送。礼品应该表达出对他的智慧的赞美,但不要显得过于亲密。法国人很浪漫,喜欢知识性、艺术性的礼物,如画片、艺术相册或小工艺品等。应邀到法
国人家里用餐时,应带上几支不加捆扎的鲜花。但菊花是不能随便赠送的,在法国只有在葬礼上才用菊花。
德国:“礼貌是至关重要的” ,故赠送礼品的适当与否要悉心注意,包装更要尽善尽美。玫瑰是为情人准备的,绝不能送给主顾。德国人喜欢应邀郊游,但主人在出发前必须作好细致周密的安排。
美国:美国人很讲究实用,故一瓶上好葡萄酒或烈性酒、一件高雅的名牌礼物、一起在城里共度良宵,都是合适的。与其他欧洲国家一样,给美国人送礼应在此次交往结束时进行。
拉丁美洲国家
黑和紫是忌讳的颜色,这两种颜色使人联想到四旬斋。刀剑应排除在礼品之外,因为它们暗示友情的完结。手帕也不能作为礼品,因为它与眼泪是联系在一起的。可送些小型家用电器,例如一只小小的烤面包炉。在拉美国家,征税很高的物品极受欢迎,只要不是奢侈品。
- 上一篇:世界上最珍贵的毒液(世界上最贵的毒液是什么)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