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荒野的湖(世界最可怕的湖)
在贝加尔湖自由行大概玩一周,怎么做攻略
在贝加尔湖自由行大概玩一周,这样做攻略:
去贝加尔湖,首先要抵达俄罗斯伊尔库茨克(Irkutsk),距离贝加尔湖最近的一座城,也是东西伯利亚的第二大城市。
到达方式:
1. 火车从中国到伊尔库茨克,北京出发是最方便的,这个小城就位于背包客口耳相传的最浪漫的火车之旅——“一直开到莫斯科”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上,北京→乌兰巴托→伊尔库茨克→莫斯科,这么个顺序,可以吭哧吭哧坐火车,下来在伊尔库茨克转两天,再吭哧吭哧继续火车旅程。不过火车上有那么一两天时间是一直沿着湖开的,也许你在车上就把湖看够了。
2. 飞机从北京出发,比较便宜的是西伯利亚航空(简称S7)和海航。由于卢布下跌,北京—伊尔库茨克的机票价格常年保持在往返含税2500RMB左右,时不时能刷到2000左右的票价,在伊尔库茨克碰见的一个小伙伴,甚至买到了往返1800的票。
关于出行季节:四季看四景
看雾凇:12-1月
看蓝冰:2-3月最佳,此时湖水彻底封冻,能拍出国家地理级大片哦。
看冻湖融化:4月
避暑乘凉:7-8月
看黄叶:10月,十一期间就很不错
贝加尔湖,形状为新月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迄今有2500万年历史;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湖,其平均深度730米,最大深度为1642米;被誉为“西伯利亚的蓝眼睛”。湖中的动植物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淡水湖里的都多,其中1083种还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特有品种。最令科学家感兴趣的是生物的古老性,其中有很多西伯利亚其它淡水湖已绝迹的物种。
夏季,碧波荡漾,游客可泛舟其上,或在湖中的最大岛——奥利洪岛安排经典的游览线路;冬季,乘坐狗拉雪橇在湖面上奔跑和在冰洞中钓鱼是更好的选择。环湖,还有为时一整天的火车一日游观光线路,乘坐列车全方位领略贝加尔湖的静谧和迷人风光。
伊尔库茨克—奥利洪岛大约需要6个小时,路况不是太好,比较颠簸,建议准备睡觉药或晕车药,在车上睡一觉。
岛上游览路线主要有三条:北线、南线、东线
北线:最精华的旅游线路,沿途可以参观人脸山、三兄弟山、爱情石、合波角等
南线:沿湖时间最长的线路,可以近距离的接触贝加尔湖
东线:坐车距离最短,是条徒步线路,将穿着森林到达岛的另一端。
奥尔洪岛,亦作Ol'chon。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中最大的岛屿。信奉萨满教的布里亚特人认为,这里是世界的五个萨满能量极点。由于与世隔绝,奥利洪岛成为北亚地区萨满巫师们的最后一处僻护所。成吉思汗时期,蒙古萨满曾在这里躲避灾祸,之后佛教在布里亚特广泛传播,18世纪遭遇迫害时布里亚特萨满也曾在此处避难。今天人们仍在在奥利洪岛上和贝加尔湖岸边举行传统萨满仪式并供奉祭品。岛上的“首府”是胡日尔村,岛上的住宿餐饮都集中于此。岛上地形复杂,怪石嶙峋,最著名的莫过于这地标一样的存在——萨满石。如果走北线包车,整个行程的高潮即是柯伯伊角(CapeKhoboy),是位于奥尔洪岛的最北面的一座壮观的岩石,非常壮观。
上岛交通
1、去中央车站坐巴士(不认识路的话可以找前台预定下出租车)每天九点多有一班车到奥利洪岛。票价510卢,注意,把大件行李存在宾馆,一般宾馆寄存行李都是免费的,几天都可以。如果带有大件行李,上车还是要收费的,直接到车站售票口买就可以。 从奥利洪岛回伊尔库茨克市,就在你去的时候下车的地方,买票上车就可以了。
2、直接给小巴运营公司写邮件,告知上岛时间、人数、入住酒店即可,到时候司机会来酒店接人。
环贝加尔湖小火车在伊尔库茨克火车站乘坐,早上8点左右发车,环绕贝加尔湖游玩,中途停留几站,留有游览时间,晚上10点左右回到伊尔库茨克。冬季环湖列车会有时间调整,车次减少,一般为周末发车,建议提前查好时间。
票价:一等座成人4500卢布,儿童3000卢布;二等座,成人4000卢 布,儿童2800卢布;夏季环湖火车车票分为一等座和二等座,春季、秋季和冬季只有一等座车票餐费:早餐350卢布,午餐750卢布,晚餐600卢布,三餐1700卢布
利斯特维扬卡(Listvyanka)是贝加尔湖畔的一个小镇,位于贝加尔湖和安加拉河的交汇处,要去贝加尔湖玩的大部分游客都会在这里中转,夏季在此乘摆渡船,冬季在此乘坐狗拉雪橇,人们称它是贝加尔湖的大门。
利斯特维扬卡不大,镇上只有2000多人口。紧靠湖边的大道称做“高尔基大街”,五个和湖岸垂直的山谷,是小镇居民住的地方,很多都是原汁原味的小木屋,每个山谷就是小镇的一条街,每个木屋也都有自己的门牌号。
在这座小村落中,可以看见贝加尔湖岸边渔民最纯真的生活方式。村里有一座小型的博物馆,是了解贝加尔海豹的最佳去处,贝加尔湖特有的鱼类也是博物馆展出的另一亮点。
交通:在中央市场后面的中央车站,可以做小巴小镇,车票120卢布,大概50分钟。
关于Greenline这条“绿线”是伊尔库茨克规划的城区游览路线,一条线穿起了城内大大小小的景点,如果有时间精力,可以考虑按照上面标示的数字逛下来。要注意,这条线并不只存在于地图上,而是真真正正地画在了伊尔库茨克的地面上
绿线必达:喀山圣母大教堂
伊尔库茨克喀山大教堂(Kazanskiy Sobor Irkutsk)坐落在市区,是伊尔库茨克唯一的一座东正教教堂,也是伊尔库茨克市内70几座教堂中最精美的一座。
喀山大教堂建筑呈红色,外形华丽,色彩鲜艳。圆顶、窗框和房顶有好看的蓝色点缀。不仅外观宏伟,教堂内部更是精美绝伦。东正教是画像崇拜,所以在教堂里面没有雕塑,有的就是丰富而精美的壁画,一幅一幅,高高在上地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来自天堂的故事。
交通:4路电车到Улица Юлиуса Фучика站下车
门票:免费
东非大裂谷的裂谷湖泊
裂谷底部是一片开阔的原野,20多个狭长的湖泊,有如一串串晶莹的蓝宝石,散落在谷地。中部的纳瓦沙湖和纳库鲁湖是鸟类等动物的栖息之地,也是肯重要的游览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其中的纳瓦沙湖湖面海拔1900米,是裂谷内最高的湖。南部马加迪湖产天然碱,是肯尼亚重要矿产资源。北部图尔卡纳湖,是人类发祥地之一,曾在此发现过260万年前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东非大裂谷还是一座巨型天然蓄水池,非洲大部分湖泊都集中在这里,大大小小约有30来个,例如阿贝湖、沙拉湖、图尔卡纳湖、马加迪湖、(位于东、西两支裂谷带之间高原面上)维多利亚湖、基奥加湖等,属陆地局部拗陷而成的湖泊,湖水较浅,前者为非洲第一大湖。马拉维湖(长度相当于其最大宽度7倍,最深达706米,仅次于俄罗斯的贝加尔湖,为世界第四深湖)、坦噶尼喀湖(长度相当于其最大宽度的10.3倍,最深处达1470米,为非洲第一、世界第二深湖)等图尔卡纳
肯尼亚北部地区是一片望不到尽头的沙漠,这里由于干旱荒凉,人烟稀少,几乎不生长任何农作物,只是稀疏地分布着一些荆棘和灌木丛,当地居民以游牧或者半游牧业为主。然而,当你乘飞机飞越这片土地时,凭窗俯视,眼下仿佛有一颗巨大而又美丽水晶珠在茫茫荒野上跳跃着,这就是非洲著名的内陆湖泊——图尔卡纳湖,又名碧玉湖。图尔卡纳湖曾经被称为“卢多尔湖”,卢多尔夫是奥地利太子的名字,1975年改用湖区西岸马赛族的图尔卡纳部落的名字。
图尔卡纳湖同样是东非裂谷带上许多湖泊中的一个。湖区呈条带状,南北伸延256千米,向北一直抵达到埃塞俄比亚边界,东西宽50至60千米,面积6400多平方千米,湖南海拔375米,它不仅是肯尼亚境内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之一。
由于图尔卡纳湖处于干旱地区,水源不足,湖盆周围的侵蚀作用比较微弱,因而到今天仍然停留在孤立隔绝的状态之中。由于湖水不能外流,形成了一个面积巨大的碱水湖泊,湖水具有明显的滑腻感,表现出较强的去污能力。其实在那久远的年代里,图尔卡纳湖曾经同尼罗河是相通的,只是因为后来的地壳运动,相互之间才渐渐失去联系。今日的图尔卡纳湖,其南部是一片深水区,最深处可达120米左右。
湖心有南、北、中并列的3个小岛,岛上长满了翠绿的草丛。图尔卡纳湖水碧绿,水性清凉,非常有趣的是,除南部湖水中含盐度高可以提取各种盐类外,其他浅水区的湖水只是略带咸味,仍然可以入口饮用。尤其是湖区内的水产异常丰富,鱼的种类众多,鱼儿的个头也比较大,有的鱼长约数米,重达百十来斤。特别是湖中盛产鲤鱼,鲤鱼的数量众多,个头也比较大,有的长达10多米,发怒时能够顶翻湖水中的木船。
由于图尔卡纳湖是因断层陷落形成的,湖区四周耸立着许多座火山。这些早已熄灭的“死火山”,形同一个个巨大的圆锥傲然挺立在东非高原上,显得格外壮观醒目。由于这些火山昔日多次喷发,火山风化物已经形成一层厚厚的暗棕色土壤,土质肥力非常强,加之气候湿热,非常适宜各种植物生长。火山山腰及湖滨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树木和牧草,碧绿的香蕉、芭蕉丛,鲜嫩的青藤架,巨大的芒果树以及椰子树、棕榈树等,满山遍野,比比皆是。树木、草丛中栖身着成群成群的羚羊、斑马、野鹿等动物。白天,湖区四周一片寂静;黄昏,羚羊纷纷钻出草丛,斑马追逐嘶叫着来湖滨饮水,湖畔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图尔卡纳湖很早以前就有人类居住,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从1967年以来,考古学家们在湖区东岸的库彼福勒区不断发现大批古人类化石、旧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其中石器的年代竟然远达200多万年以前。图尔卡纳湖滨地区一直是非洲著名的游牧民族--马赛族人的活动区域,这个民族的居民性格勇猛顽强,待人憨厚朴实,而且迄今仍然保持着许多引人入胜的传统风俗习惯。 维多利亚湖位于两大裂谷之间。该湖大部分在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境内,为两国与肯尼亚界湖。面积69000平方千米,是非洲最大的淡水湖,仅次于北美的苏必利尔湖。它还是尼罗河主要水源。1860年,英国探险家斯皮克到此考察尼罗河的源头时,遂以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名字命名该湖泊。
维多利亚湖湖岸线曲折。常年有卡盖拉河等众多河流注入其中,湖水唯一出口是北岸的维多利亚尼罗河,在那里形成了每秒达600立方米里本瀑布。著名的尼罗河支流白尼罗河就发源于此。维多利亚湖水产丰富,尤以非洲鲫鱼、尼罗河鲈鱼最为有名。 “坦噶尼喀”在班图语中意为“汇合”或“聚集”,是指无数溪流在此汇合以及许多部落群居在沿湖。坦噶尼喀湖位于东非大裂谷区的西部裂谷部位。它属于标准的裂谷型湖。断裂作用形成了湖岸四周的高崖峭壁。蜿蜒曲折的湖岸线长达1900千米。湖泊深1470米,是仅次于贝加尔湖的世界第二深湖。面积33000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五大湖。为非洲的布隆迪、刚果民主共和国、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四个国家共有。
坦噶尼喀湖由于它丰富而洁净的水源,使它成了鱼与鸟的家乡。湖中至少有300种以上属丽鱼科鱼和150种非丽鱼科的鱼类。多数都生活在湖底。这里的非洲鲫鱼最为有名,鸟类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也很多,有白胸鸦、红喉雀、斑鸠、白鹭、黄莺、灰鹳、鹦鹉……等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红鹤。
坦噶尼喀湖景色秀丽,气候宜人,周围植物生长繁茂,野生动物成群出现。湖中多鳄鱼和河马,周围有大象、羚羊、狮子、长颈鹿等。 “马拉维”在当地尼昂加语中是“火焰”的意思。湖面狭长,面积308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73米,最深处达706米,其水量相当于300个鄱阳湖,属世界第四深湖。大部分水域位于马拉维共和国境内。
马拉维湖栖息着10个科的500多种鱼类,其中属于该地所特有的鱼类超过90%。这里的各种鱼类在研究生物进化上的重要性就如同雀类之于加拉帕哥斯群岛。
马拉维湖国家公园里的哺乳动物包括河马、豹、弯角羚、薮羚、山羚、黑斑羚、灰色的潜水羚羊、大狒狒、绿长尾猴和大河猪等。公园里的岛屿是成千上万的白胸鸬鹚的重要栖息地,沿滨还生活着许多鱼鹰。爬行动物则以湾鳄、蜥蜴和形形色色的蛇类为主。
马拉维湖湖岸俊俏,烟波浩渺。周围山峦迭障,青翠遍野,云蒸雾绕,胜似仙境。1984年马拉维湖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为什么可可西里被称为伟大的荒野
可可西里位于青海西部、西藏北部、新疆与西藏和青海两省的毗连地区。总面积达到25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湖南省的面积。因中部的可可西里山而得名。
可可西里是中国大地上最伟大的一片荒野。这里雪山绵亘,有着众多美丽的湖泊、雪山和冰川。他的伟大之处在于这个人类生命的禁区却养育了众多的珍惜的动物和植物。
可可西里的诞生
可可西里地区的地层中的海相沉积物、红色砂岩、泥灰岩像无声的文字,成为地质变迁的时代记录者,对世人倾诉着他们的 历史 。
乌兰乌拉山西段长达2千米的海相侏罗纪剖面中蛇绿混杂岩,大量的放射虫和海绵化石,表明了3亿年前可可西里是古特提斯海的一部分。
白垩纪开始陆地地貌发育,成为山间湖盆,沉积了红色碎屑岩层,反映当时干热的环境。
始新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可可西里形成了宽缓褶皱和断层。其后,地壳相对稳定,在外力的风化侵蚀下形成夷平面。
中新世火山喷发活动强烈,形成了广泛的泥灰岩沉积。
上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可西西里地区地处高原腹地,大面积整体抬升了4千米,是青藏高原地区上长速度最大的区域,也是中国西部现代构造最活跃地带和中强地震的主要发育场所之一。
地貌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可可西里,地势高亢,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最高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海拔4200米。
从垂直方向看,可可西里从上向下有冰雪覆盖的极高山,中小起伏的高山和高原宽谷湖盆三层。
昆仑山挺立在可可西里的北部,为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极高山。横卧于南部的唐古拉山和绵延在中部的可可西里山脉,主要为中小起伏的山地,山地之间还有广阔的盆地,多为台地和平原。
山地起伏和缓,河谷盆地宽坦,是青藏高原上高原面保存最完整的地区。
可可西里地区冻胀作用、冰融作用、寒冻风化作用等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冰缘地貌。
冻帐丘
由于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层的遏阻,在薄弱地带冻结膨胀,使地表变形隆起,称冻胀丘。
石环
地表物质是粗细混杂的砾石块和沙土,在冬季,地表冻结,沙粒层孔隙中的水分便结冰膨胀,使得包括砾石在内的整个地面上升。
到春天解冻时,沙土中的冰先融化,接着地面下降,沙土充填周围孔隙。之后,砾石解冻,却由于没有足够空间,再也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
这样循环往复,砾石便完全露出了地面。
等到含水较多的沙土再次冻结,地面便出现了微微凸起的膨胀中心,地面上的砾石当然就会被挤压到边缘,形成近似圆形的石环。
气候
可可西里高海拔让这里年平均温度在零下4度到零下10度,最低温度可达零下46度。最高温出现在七八月份。由于空气稀薄,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很大,白天温度可以达到20度以上,夜晚气温会下降至零下十几度。
可可西里位于我国西部,由于海洋气流难以进入,所以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在179~475毫米,主要集中在5_9月。可可西里位于西风带,高空西风强劲,可可西里地区大风日数可达200天左右。由于温差较大、山谷地形等的影响,夏季的天气复杂多变。时而阳光普照,时而雨雪交加。
湖泊
高山上的冰雪融水不断向可可西里盆地内流淌,盆地内地势平缓,排水不畅,加之永久冻土阻止流水渗入地下,于是积水成湖。
可可西里地区面积超过200平方千米的湖泊就有7个一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总面积达3825平方千米,相当于600个西湖一平方千米以下的湖泊,总数更是超过7000个,湖泊分布极为密集。
这里的湖泊形成年代较久,同时又深处内陆干旱和寒冷的气候影响,因此多是封闭的内陆湖,冰雪融水是其主要来源,湖泊多为咸水湖和半咸水湖。
由于湖水的深度和矿化度各不相同,使得湖泊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浅蓝色,蓝绿色,靛青色。
可可西里地区的这个世界罕见而壮观的湖泊群,不仅滋润着动植物的生长,更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化的“晴雨表”。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加速,均在这些湖泊的身上有所体现。观察表明,可可西里地区的一些湖泊近年来湖水有所上升。
植物
每年的6月春天渐渐的来到了可可西里,荒芜的大地上绿色显露出来。
可可西里的所有植物都必须在大约100天时间内匆匆完成从发芽、生长到开花、结籽甚至死亡的全过程。
可可西里地区由于气候寒冷,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0 ,因此不能生长树木甚至灌木,植被类型属于高寒草原,连草也长不高, 20厘米左右,形状也与低海拔地区草原不同,呈匍匐、垫状、丛生,或莲座(有点像倒扣的碗盆或碟状),叶面多缩小成刺,被毛,能够适应高寒、干燥、大风等极端气候。
可可西里地区草的覆盖度低,由于高原低温,植物生长十分缓慢,一旦破坏很难恢复。不过,也正由于低温,草叶呼吸作用弱,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蛋白质含量高,适合高原动物生存需要。
7月几乎是一夜之间,草丛中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可可西里开花植物的花朵,相对茎叶而言,都特大,这也是典型的高山花卉特征。高原上紫外线特别强烈,花瓣的颜色特别丰富,且花型奇特。
植物的繁茂使得可可西里生机勃勃。但是它们一旦被破坏恢复起来很困难。
动物
可可西里最典型的动物有藏羚羊、藏棕熊、藏野驴和藏野牛等。
藏羚羊号称“高原精灵”,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是可可西里的象征。它也是世界范围内受严格保护和禁止贸易的物种。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藏羚羊开始遭到大规模猎杀,据统计,在我国1999年开始大力打击盗猎分子之前,从20世纪80到90年代平均每年至少有2万只藏羚羊被猎杀。1998年青海省林业厅公布,可可西里藏羚羊已经不足2万只了。
如今在可可西里地区生活的藏羚羊的数量已经恢复到6万只。
藏羚羊形体类似山羊(但它属牛科,羊亚科),因为它要躲避猎豹、狼等天敌的猎杀,必须身形修长,便于奔跑。
为适应高原气候,除了需要生长保暖的毛绒等外,高原动物都具有特别强健的心肺功能,血液中也有更多血红蛋白以携带更多的氧气。尤其藏羚羊的鼻部特别宽阔,鼻腔两侧特别鼓胀,像两个圆形皮囊,能吸进和储存更多的氧气。
藏羚羊最为独特的行为,是雌性藏羚羊每年都季节性千里远行,从周围地区到可可西里几个固定地产羔。
卓乃湖被称为藏羚羊的产房。科学界对这一现象至今还没有弄清楚,为何只有雌藏羚要独自迁徙,又为何要选择卓乃湖一带产羔。
脆弱的生态
几千万年的演化,这些动植物终于摸清了可可西里的脾气,有了自己的一套生存技能,但这个脆弱的生态环境极易被打破,全球变暖,冰川不断融化对可可西里来说将会引起连锁反应。
2011年9月1场暴雨导致卓乃湖溃决。此后几年人们发现这一带沙尘暴频频出现,而且每年雨季,卓乃湖都有溃决现象,这种湖水外泄可能会淹没或冲毁藏羚羊的迁徙通道。湖岸裸露,草地退化,藏羚羊的大产房岌岌可危,藏羚羊又会做何选择呢?
- 上一篇:世界上最卑贱的人电影(世界上最卑贱的人电影免费观看)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