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稀罕的宴会(世界最贵的宴席是什么宴席)

bj0012024-11-12奇闻异事0

历史上真的有“满汉全席”吗?

真的有满汉全席,但是满汉全席轻易不作设宴。它的来源一开始并不能算是宫廷宴席,而是江南的富商招待官员用的,并且不是源于清朝。

江南是鱼米之乡,自古以来都较为富裕,而古时候重农抑商,但是商人逐利,不管在哪个朝代都富得流油,只是地位上却是极低,因此要花心思去讨好部分官员,而讨好嘛,自然也就是砸钱,给稀罕物件,在招待上,各种没吃过的稀罕玩意就成了主流。

到了后来,清朝的时候,因为游牧民族对设宴这事没有系统的规定,在清兵入关之后,有部分官员就以这些汉人的文献为基础,给皇室提交了设宴的计划,皇帝觉得这可的啊,于是大笔一挥,允了,定名“满汉全席”。它的宴席类型大概分为6种,分别是廷臣宴、万寿宴、蒙古亲藩宴、九白宴、千叟宴、节令宴。

满汉全席虽然都是108道菜,但是在各种宴席类型上来分的话,是不相同的,不同的宴席有不同的佳肴类型,但是不变的是,每一道都是珍品。而现在的动物保护上了级别,满汉全席中的菜品,注定是不能呈现了。

在中国,美食的传承自古至今,只要有记录的菜品,都是有真实存在的,虽然有很些许奇葩的吃法,但是在正统的食谱里面,目前文献所记载的每一道菜,都有其做法其出处,饮食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质疑虽好,但打脸的更多。

新华社批小学生“豪华生日宴”堪比婚宴,这样的排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

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妈妈加班然后晚上回家的时候给我带了一小块蛋糕,那时候给的还不是一整个蛋糕,只有小小一个切角和一根蜡烛,那是我过的第一个生日,那一小块蛋糕成为了我整个童年最稀罕的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过生日的方式也越发的丰富了,从只有一家人和小蛋糕,逐渐变为一群朋友和一个小时候想都不敢想的大蛋糕,还有些家长夸张到花好几万为孩子置办堪比“婚宴”的生日宴。山西太原的李女士今日就给自己的女儿办了一场18席的12岁生日宴,宴席过程中有大摇臂拍摄,有小丑和魔术师表演,排场大的网友都不敢相信这只是给小孩的生日祝福。

如此大的排场不禁让网友们深思其中对孩子的影响,小编认为过大的排场会助长孩子的攀比心理。12岁的小孩对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和想法,李女士如此大手笔的花上好几万让孩子享受这个12岁的生日,那么在将来几年的生日里孩子想要的只会更多。甚至在进入青春期后,孩子会不自觉地与身边的朋友攀比,今年有好几万的生日宴会,那么他就会想明年要一个几十万的生日宴会才会更加开心。长此以往,李女士就不知道该如何收场了。

大排场的生日会会混淆孩子对金钱的认知,以及容易给孩子灌输铺张浪费的思想。在小编看来生日宴最好的庆祝方式就是请自己的妈妈吃一顿,小时候不懂事就会求着妈妈给自己礼物,等到长大了才知道妈妈到底受了多少苦,这个时候就很想反过来给予母亲一些回馈,让妈妈觉得把我带到这个世界来是美好的。

孩子虽然是我们的心头肉,但切忌过分的宠溺,李女士大排场的生日宴就是铺张浪费、过分宠溺的表现。我们应当从小就给孩子灌输正确的金钱观念,让他们懂得勤俭节约的意义,金钱随时自己的,但资源是大家的,勤俭节约的品质和理念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

世界十大顶级美食都是什么?

世界十大顶级美食分别是:日本松茸、香港一哥鲍鱼、威斯汀酒店百吉饼、意大利阿尔巴白松露、龙虾煎蛋卷、克拉夫特和牛肉眼牛排、孟买布拉西尔海鲜珍宝咖喱、夕张王甜瓜、多米尼克克罗拉007皇家披萨、艾玛斯鱼子酱。

1、日本松茸

在大阪梅田的阪神百货店售卖的鲜松茸价格竟高达100克10万日元合计人民币5980元。鲜松茸的吃法在日本也是从简为主,自己在家烹饪往往会选择松茸饭的方式把切成薄片的松茸和米饭搅和在一起煮煮好后,一屋子都是松茸的香气。

2、意大利阿尔巴白松露

两块总重达950克的松露拍出9万欧元。松露为生长在松树、栎树、橡树下的天然菌类,由于生长环境的要求苛刻,存世稀少,身价昂贵。

3、艾玛斯鱼子酱

艾玛斯鱼子酱是一种产自伊朗的极为稀罕的食物。鱼子酱本就是金贵的食材,但艾玛斯鱼子酱的稀有程度更让其身价倍增。想找到出售这种鱼子酱的商店都仿佛“大海捞针”一般困难。

目前唯一一家已知的可以买到艾玛斯鱼子酱的商店是伦敦皮卡迪利的CaviarHousePrunier。这个商店的艾玛斯鱼子酱按千克出售,采用24克拉金罐包装,价格是25000美元。

总之,世界十大顶级美食哥哥都对得起这个称呼,但从价格就让人望而却步。

探秘诺贝尔晚宴:世界上IQ最高的人参加的顶级奢华盛宴

女神Frigg的日常八十八

在饭店吃饭,问老板wifi密码,老板说:“LYP82NLF。”

我说:“好难记。”

老板笑着说:“来一瓶82年拉菲,好记!”

我一边念“来一瓶82年拉菲。”一边输入密码。

刚输完,服务员问:“能打开了吗?” 我说:“能打开。”

只听嘭的一声,服务员笑着说:“您的82年拉菲,三万二千元,已替您打开了,谢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吃饭的时候就好好吃饭,别老捅咕那破手机!

诺贝尔晚宴:奢华的 美食 盛会

除了Noma餐厅精美的顶级北欧菜肴让 美食 家们趋之若鹜之外,北欧厨师们每年还会为世界 美食 奉上一场饕餮盛宴,即诺贝尔颁奖晚宴。

据说这场只有0.0001%的人能参加诺贝尔晚宴,是世界 美食 发展的“风向标”,它所倡导“天然、奢华、简约”的新北欧 美食 风格,会在这场晚宴上为每位现场嘉宾淋漓尽致的呈现出来。

举世瞩目的诺贝尔晚宴,每年会在宏伟宽敞的斯德哥尔摩市政厅里举行。

到了晚上正式晚宴,所有皇室成员与获奖者及家人入座主桌,瑞典及各国政要悉数出席。

201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者屠呦呦女士在诺贝尔晚宴上的位置

一直以来诺贝尔颁奖晚宴都秉承一个优良传统,那就是:奢华。这种奢华不仅表现在选择食材的考究程度和烹制食材时的精致程度上,而且还表现在盛佳肴所使用的器皿上。

而那些被精美餐具盛着的诺贝尔晚宴三道 美食 ,则在诺贝尔颁奖晚宴之后的第二天,成为世界 美食 家到瑞典必点的美味之一。

诺贝尔晚宴呈现的 美食 集视觉艺术与美味于一身

诺贝尔晚宴上的咖啡杏仁味樱桃蛋糕

诺贝尔晚宴主菜

诺贝尔晚宴:有派头有噱头

一位曾将参加过诺贝尔晚宴的女士则说表示“诺贝尔晚宴是我参加过的最美丽的晚宴。礼服沙沙作响,珠宝闪耀,香槟酒冒着汽泡,整个市政厅里弥漫着烛光、鲜花与香水的味道。晚会不像我想像地那样僵硬老派,反而是既亲密又华丽。”

所以说,诺贝尔晚宴作为瑞典最具代表性的宴会,只是从受欢迎程度上来看,还是很得人心的。

那么不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有可能参加诺贝尔颁奖晚宴吗?当然有可能。

首先,你可以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至亲好友。诺贝尔颁奖晚宴在第一年举行时,只有130位客人,且全部都是男性;参加晚宴的最多人数纪录来自2001年,那是诺贝尔晚宴百年庆典,有1600人参加。

晚宴的主角是各位得奖者们以及他们的亲朋好友,有些得主只带夫人出席,也有的借机把七大姑八大姨都带出来见见世面。198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卡米洛·何塞·塞拉(Camilo José Cela)就是最夸张的案例。他曾经带着他村子里的村长、邻居和八方的亲戚一行68人来吃瑞典国王的这顿饭。不知道是不是这阵仗吓坏了组委会,之后,便有了一项新规定: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不能邀请超过14名家属。

如果和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关系没有那么亲密,那你便需要有一点运气。每年,晚宴都会提供一些入场券门票,价格在1800瑞典克朗左右,因为这些门票太热门,一放出来便被瞬间秒杀。当然也会有极少数幸运儿,被政府的抽奖抽中,获邀参加。

诺贝尔颁奖晚宴每年的菜谱都不同,不到最后一刻,你很难猜到12月10日的晚上吃什么。

拟定菜单的工作从每年的4月份开始,由10位厨师向诺贝尔基金会递交提案,然后把挑选范围缩小到3份菜单,并由10人在9月份进行品尝。选定主菜和甜食之后,还要品尝配餐的葡萄酒等。为了准备诺贝尔盛宴,40位厨师要在市政厅的大厨房里连续忙碌3天,因为3天前他们才能拿到菜单,并且决不能向外透露一个字。

2014年的晚宴,前菜和主菜的主厨是2012年瑞典年度大厨Klas Lindberg;甜点厨师是曾负责王储维多利亚公主结婚蛋糕的Daniel Roos,他们带领43位优秀厨师共同奋战,为1350位贵客悉心准备每道菜。

既然在瑞典举行,当然会强调展示瑞典特色的菜肴,今年的前菜是将帝王蟹切段、与用香橼腌制的花椰菜、豌豆放在碗中,盖好。待晚宴开始后,由侍者持大壶将花椰菜汤淋在上头,汤汁恰好比食材略低。主菜是红鹿肉,听起来高大上,在“鹿比人多”的瑞典,鹿肉也算不上什么稀罕的野味。不过,据说诺贝尔颁奖晚宴上的鹿是瑞典国王亲自宰杀的哟!

饭菜讲究,配酒也不能马虎。第一道酒是香槟,在历次诺贝尔奖晚宴上,入选次数最多的是Pommery(23次),其次是Charles Heidsieck(15次),Mo?t Chandon排在第三(12次)。而主菜用酒,瑞典人喜欢波尔多(Bordeaux)。

从1901年首次举办诺贝尔宴会以来,先后上过70多款波尔多红酒及甜白葡萄酒,进入本世纪以来,来自“新世界”的葡萄酒明显增加,2005年上了澳大利亚奔富酒庄2001年RWT系列红酒、2010年上了美国加州威斯特酒庄2005年珍藏级赤霞珠红酒、2011年的选择是加州加里法雷尔酒庄2008年黑比诺红酒。

精美的菜肴当然要配合名贵的餐具,一直到1991年90周年纪念,诺贝尔颁奖晚宴才开始有了特制餐具,这套金边瓷器为骨瓷,每套成本为6000瑞典克朗(约合665美元)。餐具上有色彩图案和诺贝尔字样,只在一年一度的颁奖宴会上使用,平时被锁在市政厅的保险柜里。

宴会结束后,餐具和酒具往往会拖到第二年年初才清洗,这个古怪且听起来有点恶心的举措主要是因为使用的餐具太多(给每位宾客要配备十几把镀金刀叉、十多只金边碗碟,还有全手工制作的十几种酒杯),宴会结束时,服务人员太疲乏,容易打碎这些餐具。据说,2001年诺贝尔晚宴100周年时,就打碎了7件。

对于诺贝尔晚宴的组织者来说,吃什么不算难题,安排位置才最可怕,毕竟给1300名客人排座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得主特别要求要和王室成员坐在一起,也有的希望和自己的太太同坐。

有意思的是,诺贝尔基金会最经常收到的来自得主的要求是“希望不要和自己的同事坐在一起”,搞了一辈子研究的科学家们至少有一个晚上是不需要谈工作的。

晚宴中还有一项潜规则,如果你是受到邀请的嘉宾,在吃饭的时候,你和身边人的相隔距离为60厘米;如果你是通过申请参加晚宴的屌丝,那你和身边人的相隔距离则只有40厘米。

所以,要完全享用一顿瑞典国王的诺贝尔晚宴,最好的方式,还是去拿个诺贝尔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