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窝囊的军队(世界上最窝囊的人)

bj0012024-11-07奇闻异事0

曾经拿破仑时代的法国王牌陆军,为何在二战中如此窝囊?

法国历来就是欧洲大陆上的强国。在拿破仑和一战时代,法国军队都表现出了相当强悍的战斗力。尤其是他们的陆军部队,更是一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存在。然而到了二战,面对纳粹德国的进攻,法国人引以为傲的陆军却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法国也在开战不到40天的情况下,便宣告投降。

那么,明明在拿破仑时期和一战时所向披靡,为何法国陆军在二战中就不行了呢?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在拿破仑时期,整个欧洲就只有俄国和英国没有被法国控制。法国陆军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几乎是一路摧枯拉朽。如果不是俄国的寒冬和法军的补给问题,恐怕拿破仑会将整个欧洲大陆统一。当然,法国陆军能有这样的表现,和拿破仑的指挥是分不开的。拿破仑是一个天生的统帅。在他的战术中,非常强调骑兵和炮兵的协同合作,而这也是法国军队战无不胜的制胜法宝。在利用兵种打出配合的同时,拿破仑尤其喜欢采取纵队战术。

纵队战术能让军队随时变换不同的队形,让骑兵的冲击力和炮兵的杀伤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拿破仑在战争中多次运用这个战术,最终效果也都非常理想。在一战中,面对德国百万军队的侵略,法国陆军有效地利用了堑壕、铁丝网和马克沁机枪三大法宝,使得德国军队的推进举步维艰。再加上法国军队有着强烈的保家卫国意识,爆发出了惊人的意志力和战斗力,而德国则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中。因此到战争最后,德国军队始终没有跨过凡尔登。

一战后,法国陆军被称为“欧洲最强陆军”。可见,这是一个多么高的评价。但是到了二战中,法国军队却变得非常弱。这是怎么回事呢?和拿破仑时期及一战时期相比,法国军队这时候出现了三个短板:一是不再有优秀指挥官,二是战略方针出现了问题,三是普遍的厌战情绪。由于有一战的胜利经验,因此,军方出身的法国元首贝当,并没有对德国军队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贝当看来,德国短时间内,绝不可能卷土重来。

当然了,为了防止半个世纪或是未来可能爆发战争,贝当也建议在法德之间修一条固若金汤的防线。1928年,法国投入50亿法郎,开始正式修建马奇诺防线。1940年,马奇诺防线正式完工。在防线之中,大炮、壕沟、堡垒、发电站、医院等设备一应俱全。甚至在大的隘口,还有有轨电车通道。不过,这条防线仅仅是防御法德边境。像法国和比利时边界的阿登高地,就没有修筑防御工事。之所以不在阿登高地修,一是因为阿登高地地形崎岖,不适合大部队运动作战。

二是由于比利时方面强烈反对。万万没想到,后来德国军队正是从阿登高地攻入法国的。在马奇诺防线完工后,贝当对于抵御德国是相当有信心的。众所周知,贝当是一位防守大师,他始终坚信防御就是最好的进攻方式。而这也帮助法国在一战中取得了胜利。不过,贝当并没有意识到,他所熟悉的战争,早已在二十年多年间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一战中,坦克刚刚发明,并没有被投入到战场之中。所以士兵推进的堑壕战就成了战争的主要形式。但随着希特勒上台后,德国迅速发展重工业,德国陆军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建立了一支以坦克为主的装甲部队。这也就意味着,虽然马奇诺防线会在堑壕战中成为德国人的梦魇,但在坦克装甲的攻击之下,马奇诺防线的威能会大打折扣。并且后来德国人也压根没有进攻马奇诺防线,这就让法国最引以为傲的防御武器成了摆设。除了领导无能及战略战术失误外,法国军队的表现差,也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

一战之后,法国上下弥漫着厌战情绪。上至国家领导,下到军队士兵,全都受这种情绪影响。从士兵层面来说,法国士兵因为向往和平而失去了一战时期的锐气,战斗力大不如前。而反观德国军队,则是铆足劲想要洗刷一战的耻辱。此消彼长之下,战争就出现了一边倒的局面。从国家领导层面来说,由于全国反战,因此主和派的政客得到选票获胜。

主和派上台后,一直采取着小心谨慎的“绥靖政策”。任由德国在周边地区胡作非为,不予理睬。在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沦陷后,法国还以调停的名义,和英、德、意签订了“永远友好”的和平条约。当斯大林预感到德国的威胁,找上门来结盟时。法国又希望将祸水东引,拒绝了结盟事宜。这一事件,导致苏联转而和德国签订条约瓜分波兰,最终酿成了大祸。(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等)

40万大军攻打5万残兵,27万逃跑13万投降,为何这么窝囊?

40万大军攻打5万残兵,27万逃跑13万投降,这个军队就是意大利。

过去打战, 其实兵器武器这类的并不发达,所以打仗的时候一般都会采用人海战术。如果一个军队的士兵很多,那么就有很大的优势。即使士兵的战斗力一般,那么也可以靠人海战术把对方累死。意大利曾经拥有40万大军,跟对方5万残兵对抗,竟然落得惨败的下场,其实这主要是因为意大利在军事实力实在太弱导致的,而且当时的军队没有有魄力的领导者。虽然拥有40万大军,但是在跟对方对战的时候,敌方只要有一次出乎意料的攻打或者进攻,都会让意大利吓得屁滚尿流。

意大利是一个综合国力很强的国家,有很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是它的军事力量确实最弱的。在二战的时候,意大利和德国一起签订了同盟条约,德国的兵力很强,在欧洲战场上打败了很多的对手。

而在一次战役中,德国的军队已经把法国打得落花流水,只剩下5万的残兵在逃亡了。希德勒就派最弱的意大利军队去收拾这个残局。当时的意大利可是拥有40万大军的军队,要收拾5万残兵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但是让意大利想不到的是,这五万残兵还在奋力抵抗。看到对方的战斗力还如此的顽强,意大利军队就开始害怕了。虽然拥有比对方高八倍的士兵人数,但是却没有打仗的经验。所以看到对方有反扑的势头,就吓得意大利的士兵落荒而逃。这都是因为意大利空有很多的士兵,但是却没有会利用士兵的人。一遇到一点反击,就吓得倒退,也不会鼓舞士兵的士气。这群大军就像是一群散沙,所以很难跟其他的军队抵抗。

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第四师团战斗力真的如历史所说战斗力很弱吗?

大家在讨论日本军团的时候,一定逃不过一个军团 那就是日本第四师团,别的日本军队都是以强悍和作战不怕死为荣。大阪第四师团简直是一股清流,第四师团也称「 ”大阪师团”或者「 ”窝囊废师团”或者「 ”大阪菜贩子部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军队大肆攻击亚洲的国家,士兵凶狠和疯狂程度超过当时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军队,尤其是日本军队自杀式冲锋的行为很是出名。但是第四师团就是日本军队里面的一个异类,可以说日本大多数指挥官都不愿意接受的军队,可以说是日军里面最窝囊的师团,但是现在日本还保留着这个师团的番号,难道这个师团真的这么废物吗? 大阪第四师团成立于1888年,士兵主要由大阪的菜贩商人组成,是日军中的资格最老的师团之一。第四师团又名大阪师团。是日军在二战爆发前17个常备师团之一,是陆军的甲种师团。 要知道第四师团是17分常备师团之一,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在日俄战争期间,第四师团曾经攻下第一师团没有攻下的阵地,至于第一师团战斗力大家可以搜一下,绝对强悍。第四师团擅长的是山地作战,日本很多的山地师团山地联队不少都是由第四师团改编出来的。 别的师团都是以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著称,但是第四师团是以智力见长。太平洋战争中第四师团的第8联队在攻克巴丹-科雷吉多尔之战中出了大力,得到了本间雅晴中将的通令表扬。在日军的战史中记载:"不如该说大坂人是会用脑子战斗的军队,如果发现没有胜机他们就不会勉强从事,而是退回去寻找下一次胜机。 1942年,第四师团被调至菲律宾参与对巴丹半岛美军的进攻作战并在两周内攻下了美军认为三年内日军无法攻下的巴丹要塞,而同一地区的科雷吉多尔要塞第四师团更是仅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美军甚至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日军的炮火像长了眼睛一样把己方碉堡一个个炸平。 这些都足以说明这只部队的战斗力强悍,但是为什么第四师团一直被黑呢? 第一,这支部队都是由大阪菜贩子和小商贩组成,商业头脑很灵活,基本上不会和人硬碰硬,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像别的师团发疯的冲锋。 第二,正因为第四师团和别的师团的不同,遭到很多军国主义将领的不喜欢,认为这只部队没有武士道精神。 第三,在日本投降之后,和别的师团不肯接受战败命运不同,第四师团投降的异常顺利,别的师团回国都是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灰头土脸的,但是第四师团是面色红润,身体健康的回国,回国的第二天甚至去美国军营门口贩卖战利品。第四师团是日军南方军中战死最少、装备物资保留最完整的部队。 第四,我们认为的第四师团战斗力渣一样的存在,基本上是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在文章《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中,详细描述了第四师团的种种佚事。几乎都是没有根据的瞎侃。都是段子。 现在日本陆上自卫队目前依然保留着第4师团的番号,如果真想说的那么废物,按照日本的做法早就撤了,不可能留到现在。

建军300多年,几乎从未打过胜仗,堪称史上最窝囊的海军

公元1725年,为了救一名落水的士兵,俄国沙皇彼得大帝感染了风寒,弥留之际留下一份遗嘱,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沿黑海和波罗的海向南北扩张,尽可能地迫近君士坦丁堡和印度,以获得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的出海口。这份遗嘱规划了沙俄数百年来的扩张策略,历代沙皇秉承彼得大帝的意志,不断向外扩张,最终成为一个横跨亚欧两洲、雄踞三大洋的庞大帝国。 截止19世纪末期,沙俄从清 *** 手中夺得海参崴,至此沙俄已拥有除印度洋以外三大洋的出海口,基本完成了彼得大帝的遗愿。出海口有了,俄罗斯帝国舰队也能大展宏图了,然而这支舰队自建立以来就差强人意,300年来几乎没打过什么胜仗,还有几次全军覆没的经历,与俄罗斯世界前三军事强国地位完全不相称,堪称海军史上最窝囊的海军。 1696年10月20日,俄国杜马通过了建设海军法案,建造了2艘战列舰、4艘火船、23艘炮舰和1300艘平底船,这一天也被作为俄罗斯海军的成立日。1700-1721年的大北方战争期间,波罗的海舰队成立;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黑海舰队成立;加上后来改名为西伯利亚舰队的鄂霍茨克区舰队,俄国布防三大洋的海军战略基本达成。 在克里米亚战争前,俄罗斯海军被称为世界第三大海军,仅次于英国皇家海军和荷兰海军,然而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拥有14艘120门炮战列舰、12艘84门炮巡洋舰和4艘60门炮巡洋舰以及大量辅助舰船的黑海舰队不敌英法联军舰队,被围歼于塞瓦斯托波尔内。战后俄国开始大力建设蒸汽舰队,率先使用鱼雷击沉敌舰,再次成为世界第三舰队。然而在1905年的对马海战中,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被日本海军大败,28艘主力舰被击沉或被俘,损失总吨位达27万吨,而日军仅损失了3艘鱼雷艇。 经此一战,俄罗斯海军再次元气大伤,在此后50多年的时间里发展缓慢。二战期间,波罗的海舰队被芬兰和德国的水雷困在港口动弹不得,黑海舰队丢失了克里米亚的重要军港塞瓦斯托波尔,北方舰队游走在摩尔曼斯克航线上,仅能自保而已。整个战争期间,苏军舰队毫无建树。 冷战时期,苏联靠着强大的国力建立起了一支以核潜艇为核心的海军,核潜艇数量为世界第一。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俄罗斯无力支撑庞大的军费开支,将大量的航母和核潜艇退役拆解。如今,俄罗斯仍然保持着一支庞大的海军力量,以重型巡洋舰和驱逐舰为主,实力不可小觑,只是不知战力如何。假如开战,能不能取得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洗刷建军300年来从未取胜的不光彩历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