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古老的岸炮(世界上最古老的大炮)

bj0012024-11-07奇闻异事0

历史上各国装备的海岸炮火力有多大?

这是法国人的双联装240mm/L-45海岸炮,位于法属西非殖民地首府达喀尔,据说达喀尔部署了九门240mm炮(这意味着该炮还有单装炮塔版),构筑起强大的岸防体系。法国人的这些重炮都是延用的“丹东”级战列舰的二级主炮。达喀尔事件时,240mm海岸炮让英国人吃了点苦头,虽然港内的主教战列舰八门380mm主炮火力更为强大,但孤悬海外的该舰由于得不到弹药补给且逃出法国大陆时本就弹药不多,因此舰长马赞上校小心翼翼的节省着弹药,将英舰放进了再齐射,没有发挥施奈德380mm舰炮的远射优势,于是法国守军对英国战列舰的火力压制任务就大部分由港内的240mm海岸炮承担了,虽然在较远距离上难以洞穿“巴勒姆”号和“决心”号战列舰的主装甲,但扫荡甲板面和上层建筑还是很有威胁的,“巴勒姆”号身中多发240mm炮弹,同时“决心”号又受到法国潜艇鱼雷偷袭得手,英国人这才悻悻而去,对于达喀尔保卫战而言,法国人的240mm海岸炮功劳不小!

巴西人的一座双联305mm海岸炮,似乎位于里约,暂不清楚该炮的出处,不知是单独从英国买进火炮,还是在两艘“米纳斯,.吉拉斯”级战列舰退役后挪用的舰炮遗物。

西班牙1930年之前曾向英国买进了一批1926型381mm海岸炮,零散部署在卡塔赫纳、加的斯港、塞维利亚等重要港口,部分重炮甚至依然在役,上图就是卡塔赫纳的一尊炮于2007年进行的一次试射,也是米国“衣阿华”级战列舰退役后世界上最大口径的火炮试射。

西班牙部署在巴塞罗那的英制维克斯152mm海岸炮

岸防炮有意义吗?一个国家的海岸线都几百几千公里的,要多少炮防啊?

岸防炮是用于近岸防御,主要用来打击敌人的登陆部队。海军现在用的岸防炮其实就是76式130毫米双管舰炮。是中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配套的火炮武器系统,是在66式130毫米双管岸炮基础上研制的。1966年开始研制,1968年开始进行舰炮及其随动系统的设计,由第一重型机器厂负责生产。舰炮系统最初采用数字式指挥仪,随后,改进的炮指——IA型指挥仪采用了多微机分布式控制系统,使其主要参数都以表页显示,并配以720所设计的343炮瞄雷达。1975年和1980年,76式130毫米双管舰炮的陆上实验和海上定型试验基本完成,1987年11月经国家批准定型,命名为76式双130毫米舰炮系统。后来又进行部分改进,性能有较大提高。但是不管精度怎么提高,射程毕竟有限啊。再说了,不是我轻敌,要对付中国这样的大国,你就是让号称霉菌第四军种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来都是一个不可想象的任务。既然登陆我国需要敌军重兵集团的集结和大量运输、护航舰队的支援,我们的情报部门就是再笨蛋都不可能没有觉察吧。到时候调集陆军部队去防守海滩都比这几门炮强,大家可以看看台湾,他们可是晚上睡觉都得睁一只眼防登陆的。国军有岸防部队属于正常,但是对于我们已经具备一定实力的解放军来讲,要不要都可以。即使咱们假设真的有敌国部队登陆我国海岸。这样的国家反正不会是菲律宾那样的国家吧。咱们就以霉菌为假想敌,假设霉菌冲破海上封锁线,岸防炮也起不到多大作用,因为它不仅射程有限,还有一个重大缺点就是机动性太差!驻守金门的国军之所以用,就因为金门弹丸之地。多布置几门就可以不留死角。海岸较长的国家和地区不宜使用。国军在台湾本岛的部队都不用,他们抗登陆主要依靠坦克和机动发射的反坦克导弹。再说一旦海空力量被摧毁,靠几门岸防炮恐难力挽狂澜!当年北洋水师军舰沉没之后,威海卫的炮台根本无法阻挡日军进攻。总之,依本人愚见。岸防炮是早先我国海空实力极度弱小时期的产物。是被动防御的体现。但是当前与我们蓝水海军的目标相距甚远,甚至可以说不合时宜,应当退出历史舞台了

提问:伯克级驱逐舰首舰叫什么!

首舰叫阿利·伯克号。

因为大口径舰炮对中国海军,尤其是对海军对地攻击有巨大意义。

看看下面这篇文章,这是我费好大劲从网上找的。

作 者 : 灵云ら苍月 原创作品。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沙群岛不断对中国发出挑衅,南海局势再度趋向紧张。这两个强盗咄咄逼人的举动再次引发了中国网民的极大愤慨,军事讨伐、武力收复被占领土的呼声再次高涨。其中谈论较多的就是登陆战中,海军对登陆部队的火力支援。而这就引出一个话题,就是中国海军对岸支援武器。目前,网友关注的主要是对陆攻击导弹或舰载远程火箭炮,却很少有人谈及一种古老武器——舰炮。而灵云认为,舰炮尤其是大口径舰炮的发展,对中国海军有巨大意义。而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类似型号的前提下,地炮上舰是一种非常迅速有效的方法。在此,灵云欲以自己所知和网友们就此进行一下分析。因为灵云能力有限,所写的肯定有不足之处,还请网友们多多指教。

舰炮是海军水面舰艇传统武器,更是人类最古老的海军舰载火器。舰炮诞生后,迅速取代弩炮和抛石机传遍世界。从那时起到现在一千多年,舰炮发展经历了材质从青铜到生铁,再到钢制,从前膛装弹的滑膛炮发展到后膛装弹的线膛炮。口径不断加大,身管不断加长,射程不断提高威力不断增强。在鱼雷和导弹武器出现前,舰炮始终是各国海军战舰的绝对主战武器。由于鱼雷射程短,因此在反舰导弹实用化前,大口径舰炮始终牢牢占据着舰载武器的王座!在航母和舰载机实用化前100多年间,如山般的庞大钢铁巨舰加上骇人的大口径巨炮,这一威武组合曾经是世界强国和强大海军的象征!

一直到二战,各种口径的舰炮始终是各国海军对海、对陆攻击和防空的绝对主力。二战后,以苏联“冥河”反舰导弹和美国“黄铜骑士”舰空导弹为代表,各国海军陆续进入导弹时代。舰炮的作用逐渐被各种导弹所取代。尤其是各强国海军的反舰和中、远程防空任务基本被导弹取代。

本来,随着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导弹武器的迅猛发展,舰艏的大口径舰炮已经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各国海军的舰炮一般主要以中、小口径为主。尤其是以小口径高速炮为多,主要担负防空尤其是末端反导为主要任务。尤其随着远程岸舰导弹和航空兵、轻型导弹艇的发展,大口径舰炮在对地攻击中的难度越来越大。很长时间里,“舰炮无用论”一直大行其道,已经很少有人把舰艏炮和对地/海攻击联系在一起。

但实战中各国发现。海军战舰要支援登陆部队,必须提供持续的高密度、高强度火力支援,这就势必要消耗大量弹药。导弹性能足以满足需要,但其异常昂贵的价格却不可能满足大量需要。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口径重炮的性能突飞猛进。尤其是随着弹药技术和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新一代大口径重炮在射速、射程、杀伤力和打击精度等性能上有了质的飞跃。已经可以在低烈度条件,在确保战舰自身安全情况下进行对地、海攻击。即可以大面积覆盖轰击,也可以对某个“点”目标进行精确敲击。而且大口径主炮也具有了防空能力,可以攻击远距离空中目标。于是,各海军强国重新纷纷研制新型大口径舰炮。在沉寂几十年后,早以被人们淡忘的大口舰炮终于重出江湖,而且发展势头迅猛。

灵云认为,大口径舰炮对中国海军,尤其是将对海军对地攻击同样有巨大意义!

中国是舰炮的起源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装备舰炮。宋朝,人类历史上第一种通过燃烧火药发射弹丸的金属身管火炮——火铳诞生不久,就和突火枪装备在中国战舰上。在明朝中期前,中国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舰炮武器。尽管后期逐步落伍,但一直到清朝前期,通过仿制加改进,中国舰炮技术依然处于世界前列。但由于闭关锁国等因素,从清朝中期开始,中国舰炮与战舰一道,迅速落后于世界水准。到鸦片战争时,中国与西方如英国在舰炮(包括火炮)的射程、威力和火力持续性等已经出现巨大差距,根本无法同对方相抗衡。不得不长期依靠进口。

灵云认为,如果从进入蒸汽机战舰时代算起。到目前为止,历代中国海军加在一起所拥有过的最大口径舰炮,应该是清朝北洋舰队“定远”级铁甲战列舰上的德制“克虏伯”305毫米主炮。北洋舰队也是有动力海军时代,中国大口径舰炮的巅峰时期。而人民海军所拥有过的最大口径舰炮,当属起义后的国民党海军“重庆”号巡洋舰上的英制152毫米舰炮。“重庆”舰沉没后,人民海军再没拥有过口径130毫米以上的舰炮!我们应该看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人民海军大、中型水面舰艇的舰炮口径一直没有一个统一标准,长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成立后至今60多年间,在舰主炮上几经变化。缴获、进口与国产货混杂,先后有100毫米、130毫米、76毫米、85毫米和57毫米等众多口径,甚至还长期保留有大量二战时期的美制76.2毫米老舰炮。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中国在舰炮领域已经取得相当大的发展。目前,老式舰艇如“旅大”级、“江卫”级上的老式130毫米、100毫米舰炮已经开始陆续退役。被国产双管100毫米自动炮取代。新一代国产大、中型舰艇主炮已基本统一在100毫米和76.2毫米这两大口径。新一代国产单管100毫米和76.2高速主炮已经成为中国海军制式装备。国产新型单管100毫米和76.2高速主炮,分别发展自法国100毫米舰炮和俄国AK-76舰炮。这两种火炮即可以防空,也可以轰击海、地面目标。弹种多,配备有精确制导炮弹。具有射速高、用途广、性能先进可靠等优点,而且拥有隐身炮塔,性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这两种新型舰炮性能非常先进。但灵云认为,他们依然有很多不足。他们的射速非常高,加之弹种等原因可以看出,主要是用来执行防空任务。从技术角度看,他们口径大、弹药威力大、射速高、火力猛,用他们来执行防空打击战术飞机一类大、中型目标完全够用。但问题是,这种“高射速”是相对的,打大目标绰绰有余,对付小型高速目标尤其是超音速反舰导弹却颇有不足。这种目标速度极快,具有极强的突防能力,留给战舰和火炮的反映时间非常短。

对抗这类目标,需要的是火炮在短时间内,以极高的射速发射大量弹药。尽管大口径弹药可以靠威力部分弥补不足,但毕竟还无法满足需要。而灵云认为,以目前海军舰队强大的多层次、大纵深立体化中、远程区域防空网,敌机突破后来扔炸弹的几率已经很小。而如果飞机真的到了突破防空网临空投弹的地步,到如此近的距离上,中等以上口径火炮反倒力不从心——太近了!而这两种舰炮对地能力上又颇为不足。尤其是这两种中等口径舰炮的射程相对有限,甚至不如越南部署在南威岛上的130毫米岸炮(灵云注:极可能是中国当年援助的)。

而另一方面,中国海军大概是当今世界所有强国海军中,对地支援任务最沉重的。南沙、台湾、钓鱼岛等,无一例外的都涉及到海军对登陆部队的火力支援。从目前情况看,中国海军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一些老旧战舰如516“九江”舰被加装了多具122毫米舰载多管火箭炮,被改装为火力支援舰。陆军自行火炮则集结在商船甲板上对地轰击。海军甚至试验了更强悍的300毫米远程火箭炮!火力支援舰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海军对地支援能力的不足。但问题在于,这种专用舰船数量毕竟有限。而新建战舰如054系列,为追求隐身能力,几乎不可能在舰体上部署舰载火箭炮(灵云注:垂直发射火箭炮如“神鹰400”是最有希望的)。因此很难满足中国海军日益繁重的需求。最实际的还是大口径舰炮。

从目前国际发展主流看,大口径舰炮已经成为海军强国发展方向。灵云认为,整个中国海军现役威力最强的舰炮,依然是配合“现代”级重型导弹驱逐舰引进的总共6门俄制AK-130全自动双管重炮!AK-130即可以对空,也可以对海/陆。采用一个大型半球型炮塔,炮塔以下是自动供弹系统和一个庞大的弹药库。拥有一套包含火控雷达、红外/光电瞄准装置和闭路电视等的计算机化火控系统,采用水冷炮管。即可以全自动射击,也可以人工操控。作为口径达130毫米的重炮,其射速竟然达到变态的每分钟70发!他很可能是当今世界上口径最大的速射炮。而他的每发炮弹重达33.4公斤!也就是说,这个怪物可以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向某一地密集的倾泻数百发弹药,足以将一片比篮球场还大的场地瞬间打成一片火海!

AK-130性能先进,具有射速高、射程远、威力大、用途广等优点。他的到来,在短时间内极大的提高了中国海军的舰炮火力。目前,AK-130的弹药已经实现国产化。而且中国军工人员为拓展其用途,还专门为这个怪物研制了多种新型特种弹药,如130毫米子母弹和末制导炮弹。但他也有很多缺点。首先,高射速是他的大王牌。但为追求高射速而使用了双管,这就增加了不少重量。加俄制武器一贯“傻大黑粗”的缺陷,一整套AK-130舰炮全重达35吨!如此庞然大物,只能安装在驱逐舰以上的大、重型舰船上,根本无法普及。一些网友认为,国产版的AK-130可以采用单管以减轻重量。但灵云认为,这样就会牺牲射速优势。而最重要的,AK-130毕竟是“舶来品”。目前,中国海军一共只有6门,数量过于稀少根本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舰队需求。而且至少到现在,还没有我国仿制AK-130的确切信息。

随着南海等地区局势的日益激化,中国海军对大口径舰炮的需求只可能越来越大!研制大口径舰炮,对未来中国海军的发展有巨大价值。灵云认为,舰炮是一项细致的系统化工程,中国海军以往没有发展过口径超过130毫米的舰炮。因此如果搞一个全新口径,无论是时间还是效费比上都是不划算的。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在现役装备中选择一种成熟的进行改装。受舰体空间狭小等限制,对候选者的体积、重量等都有相当苛刻的要求,而威力等还必须够用。经过对比灵云认为,最合适的就是国产最新型PLZ-05式155毫米履带式自行加榴炮。

PLZ-05式155毫米履带式自行加榴炮,其前身就是著名的出口型PLZ45型155毫米履带式自行加榴炮。是目前已知的国产最新型履带式自行火炮系统,已经开始批量装备部队,最终他将取代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成为制式装备。主要装备陆军师级机械化部队,配合坦克等装甲部队作战。这是第一种国产52倍口径身管的155毫米履带式自行火炮。52倍口径是目前世界主流方向,而155毫米52倍口径更是各国发展的重点。新05式自行加榴炮的诞生和服役,标志着中国陆军在大口径自行火炮技术上,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作为最新装备,05式自行加榴炮集合了中国近年取得的众多新技术,性能相当先进。首先是射程远。这一方面得益于身管的加长,更得益于中国在火炮弹药技术上的突破。05式采用低阻全膛底排高爆弹的射程达53公里。如果采用最新型火箭复合增程底排弹,其射程居然达到甚至可能超过可达70公里!此前,也只有朝鲜陆军的M-1989型“谷山”170毫米重型自行加农炮依仗口径大、身管长和火箭增程弹等勉强可以媲美。而韩国抄袭N国技术,被其吹成“亚洲第一,世界第二”K-9,使用最新弹药的最大极限射程还不到50公里(灵云注:K-9在射程上远无法同“谷山”相提并论。客观讲,中国05式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可以在射程上战胜“谷山”的火炮)!目前,中国05式的射程世界第一,西方还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产品。

同时,05式自行加榴炮弹种十分丰富。除常规的底凹高爆榴弹、底排高爆榴弹和最新型火箭复合增程底排弹外,还拥有双用途子母弹、反装甲末敏弹、激光/红外/GPS-北斗末制导炮弹等特种弹药。十分特殊的,是05式还拥有一种炮射无人机。这是一种一次性多用途小型无人机。平时装在密封容器里,外形和重量于一般155毫米炮弹类似。使用时由火炮射出,当然,由于其内部装置比较娇贵,所以发射药用量要少于常规炮弹。到达目标上空后,依靠自身动力飞行。机上设备包括小型彩色电视摄像机、卫星定位系统和数据传输设备等。其用途包括侦察、目标捕获-识别,以及对敌方毁伤情况等。可以在侦察后将数据传回后方,为己方下一步打击行动提供参照。炮射无人机的装备,极大的提高了05式火炮的独立作战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战场感知能力和作战灵活性。

05式自行加榴炮弹电子系统相当先进。包括跑管后的初速雷达、红外、光电观测系统、射击指挥自动化系统和现代化数字式中央火控系统等。整套系统极大的提高了射击精度和效率,从待发到开火反应时间不超过1分钟。此外,还拥有发展自俄国2C19自行火炮的自动装弹机,保证了射击速度。极限射速达到每分钟8发,而且配合火控系统,具备多弹同时着地命中同一目的能力。此外,他的炮塔上还拥有一部直瞄镜,因此还具备直瞄射击的能力。而实战证明,装甲目标如主战坦克一旦被这种155毫米重炮直射命中,不存在生还可能。轻者被击毁,重者会当场解体散架!05式自行加榴炮弹是一个完整、复杂的作战系统。除炮车自身外,一套完整的05式自行加榴炮弹作战单元还包括多部独立的辅助车辆。包括弹药输送车、指挥车和维护车等,还拥有一部专用的反炮兵弹道定位雷达,未来极有可能会追加附属的战术中型无人机。05式自行加榴炮弹除了电子系统和微电机技术与西方还有一些差距外,在射程等性能还占有明显优势。综合性能已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对韩国K-9等拥有绝对压倒性优势,是无可争议的、当今亚洲最先进的履带式自行火炮!

灵云认为,无论从任何方面看,PLZ-05式155毫米履带式自行加榴炮都非常适合改为舰炮。

首先,AK-130之所以无法普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体格庞大笨重。舰艇上空间狭小,因此如果要向中等吨位的舰艇如护卫舰普及,舰炮的体积、重量必须要尽量小。与AK-130的35吨相比,05式自行加榴炮包括炮塔、火炮、底盘、发动机等在内,战斗全重只有35吨。而且,由于运输等条件制约,自行火炮体积、重量不能太大,受到相当严格的控制。重炮尤其是炮尾、弹药、自动装弹机、人员、火控设备等都要集成在狭小的车体和炮塔内,而空间还不能太局促。因此,05式自行加榴炮的结构,尤其是炮塔部分可以说非常紧凑。

灵云认为,如果要装舰,显然就不再需要底盘等“下半身”,而只需要炮塔和火炮“上身”。体积和重量就近一步减轻。说白了,就是要把05式自行加榴炮的炮塔移植到舰艇上。而炮塔本身就是一个独立、完善的模块,拥有全套的通信指挥系统、电子火控系统、弹药库和供弹装置。体积小、重量轻,占用空间非常小。比较一下,灵云认为其上舰后,整套系统重量不会超过一门国产76毫米舰炮!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上大型舰船,还非常容易地整合到吨位小的中型舰船如护卫舰上!甚至可以安装在1000多吨的轻型巡逻舰如056级上(灵云注:前提是必须可以有效克服其强大的后坐力)。这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这将意味着海军大量中型舰船也可以获得这种大口径舰炮,实力将获得巨大提升!这在技术上没有困难。

其次,05式自行加榴炮本身就拥有自动装弹机。尽管和舰上设备有很大不同,但却为下一步改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一旦上舰,势必要对供弹系统进行改进。而中国在这一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完全可以满足需要。而且通常,舰炮的自动供弹系统在储弹量、供弹速度和可靠性上,都远超相对简单的陆炮。现在,其射速已经达到每分钟8发。灵云认为,一旦上舰配上舰用自动供弹系统,05式自行加榴炮的射速将极大的提高,足以达到每分钟20发甚至更高!而且精度高,即可以点射也可以覆盖,足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向单位面积内的目标造成毁灭性打击!

同时,05式自行加榴炮射程远,弹药品种齐全。射程远将赋予海军舰船更远大打击能力,可以在越南的岸炮射程外对其进行猛烈打击,这对保护海军舰船安全来说尤为重要。而他的多种弹药将使海军可以打击不同类型目标,赋予海军更加灵活的打击能力。尤其是其炮射无人机,可以赋予海军一种新的战术侦察手段。

当然,舰艇和陆上环境有根本性不同。因此05式自行加榴炮上舰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自行火炮不是坦克,不需要在高速移动和颠簸中射击。因此他的射击环境都是“四平八稳”的,对稳定性要求较低。但战舰经常要在恶劣海况和气象条件下作战,舰体颠簸摇晃非常严重。这种情况下还要求舰炮能正常工作。因此,上舰后的05式自行加榴炮必须对火炮稳定系统、伺服机构以及指挥—控制系统做较大改进。05式自行加榴炮采用的是分装式弹药,而现代全自动舰炮采用的大多是整体式弹药。这就需要对供弹机构作出改进。此外,05式自行加榴炮有很大的后坐力。在路上可以靠底盘等抵消,上舰后则必须做相应改进。这点非常重要,将直接影响到他能否普及到轻型舰船上。目前,国内这些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完全可以满足需要。

最重要的。灵云认为,如果海军将其改造一种陆炮为舰炮,技术上和武器自身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是最重要的!这不仅可以确保上舰后的性能,而且可以有效缩短研制时间加快研制进度,更直接关系到研制过程的成败。05式自行加榴炮是完全国产武器,这就可以确保装备的规模性和持续性,可以大规模普及而不必担心受制于人。最重要的,中国研制、发展、使用155毫米火炮已经多年,技术上早以完全掌握并驾轻就熟,已经推出多个品种并早已大批量服役。可靠性完全可以得到保证。

而且,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在很大程度上,后勤保障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武器本身。05式自行加榴炮是利用国产成熟技术,在总结PLZ45型的经验教训后研制的。服役后表现非常出色,是一种非常成熟、可靠的武器系统。目前,152毫米榴弹炮已经逐步退役,155毫米火炮已经被中国陆军确定为新一代师级主炮并开始大批量服役。在后勤保障等方面已经建立起一套完善、可靠的系统。同时,极有可能接替130毫米加农炮,成为海军新一代岸炮。这种武器来自陆军,很多东西与陆军火炮是相通的。如果海军选用这种武器,将可以在装备维护、零部件采购、后勤保障等方面,与陆军作到最大程度的通用化!这无疑具有极高的效费比。

大口径舰炮是新一代海军的发展方向。繁重的任务需求,尤其是南沙日益险恶的局势也表明。中国海军非常需要这样一种武器,以提高自身对地打击能力。以预见,一旦155毫米舰炮得到普及,对中国海军对地/海攻击能力的提升将是极大的!陆炮上舰,将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改为舰炮,无疑是一种非常实际而又高效的方式。他不仅技术简单而且花费小。最重要的可,则是他的特性使他可以大规模普及在各种吨位的舰艇上(灵云注:800吨以下的舰艇仍有难度),这对于中国海军来说尤为难得。中国在大口径舰炮技术上是相对薄弱的。陆炮上舰是一种非常现实的选择。研制一种全新口径的舰炮不仅时间长,而且技术难度和经费压力是非常高的。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墨守陈规、费时费力的开发一个新种,还不如打破思路放开思想另辟蹊径。而这种思想,对整个中国军队武器发展同样具有巨大意义!!!!〔作者:灵云ら苍月 〕

二战时期威力最猛的火炮种类是什么?

1、二战时期威力最猛的火炮种类是多拉大炮。

多拉大炮是一门超射程炮,是希特勒上台后秘密研制的超巨型火炮,多拉大炮身管长32.48米,全长42.9米,口径800毫米,火炮全重1329吨。这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巨炮,炮膛内可蹲下一个士兵,德军称这门炮为“多拉大炮”。它发射的炮弹有两种,一种是榴弹,弹重4.81吨,射程47千米;另一种是混凝土破坏弹,弹重7.1吨,射程38千米。1942年5月,德军围攻苏联的塞尔斯托波尔要塞,久攻不下。“多拉大炮”被调往前线。6月7日,“多拉大炮”共发射48发炮弹,塞尔斯托波尔要塞成为一片废墟。攻下塞尔斯托波尔要塞后,“多拉大炮”又参加了斯大林格勒攻城战,最后落入苏联红军之手,结束其一生。

“大多拉”作为德军最高统帅部的王牌,由一名陆军少将担任总指挥。射击时则由一名上校具体指挥。直接操作大炮的士兵多达1400多名,加上两个担任防空任务的高炮团、警卫人员、维修保养人员,共需4000多人。作为对比,依阿华级战列舰有9门406毫米主炮,每发炮弹的重量才是1200多公斤,就足以在地面上炸出足球场那么大的大坑,一发炮弹就足以摧毁一个炮兵连,更不要说多拉大炮的7.1吨重炮弹威力了。在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战斗中,火炮特别是“大多拉”炮立下了汗马功劳。“大多拉”火炮向该要塞的7个主要目标共发射了48发巨型炮弹。剧烈的爆炸声似电闪雷鸣,惊天动地,一股股浓烟从要塞升起。炮弹降落之处,立即化为废墟,尤其是其中有一发炮弹击毁了在席费拉亚湾北岸埋在岩石下30米深的一个巨型弹药库。令德军和苏军都为之震惊。尽管人们认为“大多拉”的真正效力与制造它的成本不成比例,即效费比很低,但“大多拉”在克里米亚的出色表现令参战的将士终身难忘。

2、不是舰炮无论在射程、破坏力上讲都是最好的。

上述的列车炮在射程和破坏力上是最大的。

舰炮在设计安装时要考虑军舰的抗冲击力和承受力,有最大上限。相对于陆地,不考虑地质,一般都可以把土地的抗冲击力和承受力设定为无穷大。

历史上舰炮口径最大的大和级战列舰460毫米(它的作用就是打飞机),而多拉大炮是口径800毫米。

3.并不是陆军火炮或者岸炮威力尤其是射程都不及舰炮。

因为第二问的回答,所以在固定土地上的陆军火炮或者岸炮都要优于舰炮。一般而言,除非是舰长脑子坏了或者是岸上的登陆部队陷入困境或者得到了绝对的制空权、制海权,军舰是不会冲上前与岸防炮对射。

加莱海岸防线上的一门要塞炮可以直接打到英国的土地上。

所以诺曼底登陆奥马哈海滩的时候,美军军舰怕损失,一开始没有给登陆部队火炮支援。登陆部队受困于海滩上,由于海滩登陆部队长时间没有任何联络传来,海军指挥官意识到奥马哈海滩上的形势可能已经极为严峻,于是17艘驱逐舰不顾触雷、搁浅和被155mm海岸炮炸翻的危险,前进至距海滩仅730米处,在近距离为登陆美军进行火力支援。而美军的敢死队此时也爬上了霍克海角,结果发现所谓155mm海岸炮居然是电线杆伪装的。没了后顾之忧的海军肆无忌惮地向德军据点倾泻炮弹,先前被堵在海滩上的美军也在精锐部队第一师的带领下开始冲锋。

4.纠正你一个错误,在诺曼底登陆的时候,美军没有海军陆战队参战。美国的海军陆战队正在准备塞班岛作战。

诺曼底登陆的部队都是陆军。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英美舰队也想先用舰炮或者航母飞机或者英国机场的飞机对法国海岸进行地毯式轰炸,将德军的岸炮以及暗堡摧毁殆尽,再进行登陆。

第一,因为战略欺骗,为了让德军以为登陆区是在加莱海岸,所以在诺曼底海滩丢一枚炸弹,就要在加莱海岸丢两枚炸弹,让德军以为诺曼底不受重视。

第二,德军也知道盟军要来炸,所以军事重点也都隐藏得相当好,比如盟军霍克海角部署有六门155mm海岸炮,为了防止军舰损失,没有安排炮击和轰炸,计划在登陆时由登陆部队解决,但是后来发现居然是电线杆伪装的。

第三、侦察工作还不够及时周密,特别是未能迅速查明德军精锐的第352步兵师的去向,使得在奥马哈海滩登陆的美军遭到顽强抵抗,蒙受巨大的人员伤亡。

第四、空军兵力使用不当,造成了兵力兵器的严重浪费。在6月6日登陆前的航空火力准备中,出动2500架次重轰炸机,投弹1万吨,这种从高空轰炸小型、点状的海岸防御工事,效果很不理想。在7月7日对卡昂的轰炸中,对面积约3.5平方公里地区集中投弹达2500吨,如此猛烈的轰炸所造成的大片废墟瓦砾甚至严重阻碍己方地面部队的推进。

5.战列舰当中不是英国海军的战列舰舰炮射程最远。

设计射程最远是意大利维内托级战列舰。仰角36度,穿甲弹

最远的舰炮命中停泊船只记录,马萨诸塞号,西非卡萨布兰卡炮击让·巴尔,28千米命中;

最远的舰炮命中航行舰只记录,沙恩霍斯特号,挪威海炮击光荣号航母,24千米命中;

最远的海战火炮对射命中记录,英国厌战号,地中海炮击意大利军舰,23千米命中

6.你说的应该是巴黎大炮

起初命名为“威廉大炮”,后因为炮击巴黎而闻名,故得名“巴黎大炮”。

巴黎大炮”的设计与制造堪称世界一流,其主要特点是射程远,堪称世界之最。这种大炮的口径虽然只有210毫米,但身管却长达34米。若把炮身竖立起来,其炮口要超过10层高楼的楼顶。从3月23日至8月9日,3门“巴黎大炮”从不同位置向巴黎共发射了300多发炮弹,其中有180发落在市区,其余的落在了郊外,造成200多人死亡、600多人受伤。“巴黎大炮”一开始设计出雏型作测试时,先是发现他的长径比(即炮管长除以口径宽,约为172),对于当时钢材的负担太大,在头几次测试中,没打几发就让炮管因热及炮管太长的因素而下垂,艾贝哈德博士为了在测试期间尽快地解释这个问题,设计了一个简易支撑系统,就在大炮的两侧竖立起两根高二十几公尺的铁架,再用数条钢索绑在铁架与炮身上、但是可以从铁架调整钢索、以方便在进行不同角度试射时的需要,最后在量产时为了使用上的方便性(整备时间要尽量短),这项支撑系统简化为如同下图的钢性支架。红色警戒中的法国巨炮来源于此.

7.二战当中日军没有发展巨型迫击炮,日军最大口径的迫击炮是97式81mm曲射步兵炮和九九式81mm伞兵曲射炮。

你说的应该是120或者155毫米岸炮。真的。

另外,你的悬赏分没有,问题又太多,该加分啊!

何谓加农炮

加农炮是拉丁文Canna的音译名,原文即管子的意思。加农炮是一种身管较长、弹道平直低伸的野战炮,它最早起源于14世纪,到16世纪时,欧洲人便开始把这种身管较长的炮称之为加农炮,当时身管长为16~22倍口径。18世纪,身管长一般为22~26倍口径。二次大战前后,口径在105~108毫米之间的加农炮得以迅速发展,炮身长一般为30—52倍口径,初速达880米/秒,最大射程30公里。本世纪60年代,炮身长为40~70倍口径,初速达950米/秒,最大射程达35公里。60年代以后,加农炮基本没研制新型号,性能仍保持在60年代水平。

加农炮按口径可分为:小口径加农炮,75毫米以下;中口径加农炮,76~130毫米;大口径加农炮,130毫米以上。按运动方式可分为:牵引式、自运式、自行式和装载到坦克、飞机、舰艇上载运式4种。反坦克炮、坦克炮、高射炮、航空炮、舰炮、海岸炮均属加农炮之类。

加农炮炮管长度一般为40~70倍口径,所以射程较其它类型的火炮都远,例如,美国175毫米自行加农炮,最大射程32.7公里;而口径比它大的203毫米榴弹炮,最大射程却只有29公里。因此,加农炮特别适合于远距离攻击敌纵深目标,也可作岸炮对海上目标轰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