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牛讨债者(最大的讨债公司)

bj0012024-10-29奇闻异事0

蔡智平的发家史?

80年代初,他只身一人闯荡大西北,经营过低压电器、皮毛、服装等生意,1986年通过招聘,他成为西安红旗商场的总经理,捧起了铁饭碗,每月工资1400元。

1988年初,正值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初期,当时温州已有许多人自己做起了小老板。朋友对蔡智平说:“还在西安赚那1400元干什么,回来我们一起做大生意。”对上海怀有一种莫名感情的蔡智平,当时就意识到:要做,就到上海做,但他又舍不得手上捧着的铁饭碗。于是,他遣妻子和一位朋友先到上海创业。在浦东北蔡,他们承包了一家濒临倒闭的羊毛衫厂,做起了兔毛衫。由于是“门外汉”,不了解兔毛的性能,他们织出来的兔毛衫一洗全缩成了大人不能穿、小孩又嫌大的“废品”。这样一年下来,他们不仅把本全赔了进去,还欠债70多万元。这年的腊月二十八,当怀揣着工资的蔡智平从西安赶到羊毛衫厂时,看到的是讨债者围堵工厂的情景。蔡智平掏空了口袋,费了好多口舌,才算暂时劝退了讨债者。三个人靠剩下的10块钱,熬过了大年初一。大年初二,他们开高价雇用了一辆振华出租车直奔乐清,连路上的午饭都是司机掏腰包垫付的。到了家,他们第一件事就是四处借钱,一天下来,才总算凑足了钱付清了车费、饭钱。

欠债70多万元,这么大的缺口光靠蔡智平的工资无论如何也无法弥补,他们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不过,蔡智平认一个理:在哪里倒下去就应该从哪里爬起来。1989年春节过后,蔡智平联络了一些在红旗商场工作时结识的朋友,开了两次“人情会”,凑起了37万元。红旗商场的铁饭碗是保不住了,蔡智平面对现实,辞去总经理一职,回到上海重振旗鼓。接过羊毛衫厂的蔡智平意识到,羊毛衫这一行竞争十分激烈,而且上半年有一个生产空档,需要有新产品来填补。他通过向国营工艺编织厂的技术人员拜师学艺、讨教技术,将那些尚在实验室里的样品拿来参照,率先在上海生产出了第一批丝麻衫,因为它漂亮新颖,所以迅速引起业内广泛兴趣,一炮打响,全国各地的客户纷至沓来要求进货。就这样,到1989年底,他将所有的债务全部还清,还节余将近200万元。1990年至1992年,蔡智平的丝麻衫生意越做越红火,常常是一件丝麻衫刚熨好一只袖子,就被客户从蒸烫机上“抢”走了。他们每天只睡5个小时,忙得连将钱送银行存起来的功夫都没有。1990年,他们就已盈利1000万元。

败也轻纺,成也轻纺

到1993年,蔡智平的原始资本积累已十分可观。这时,广东、福建、浙江等地,正如火如荼地兴办大市场,形成了一股市场热。当时,浙江柯桥轻纺城一个10平方米的小商铺转让价高达300万元,一个席位被爆炒到几十万元。

很偶然的一次,蔡智平在报纸上看到一则信息:上海将要在曹安路兴办全国最大的轻纺市场,重振上海轻纺龙头老大的地位。他认为,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按照当时的市值计算,该市场约有5000个摊位,每个摊位售价30万元,共计15亿元,这些钱用来买一架“空中客车”也绰绰有余了。于是,蔡智平和其他10个温州股东,开始陆续向上海市轻纺市场投资。到1994年上半年,11位股东共投资接近4000万元,蔡智平个人投资达2500万元。1994年底,由11家股东合作的上海市轻纺市场破土动工,并于1995年初建成开业,这是上海成立的第一家大型专业市场。

全国各地的市场都是“先有市,后建场”,而上海市轻纺市场却是一家“先建场,后兴市”的市场。由于种种原因,上海轻纺市场在开业之初就陷入了经营困境,不仅有场无市,生意清淡,经营户无心经营,而且欠债7000多万元,上海轻纺城面临关闭的境地。区政府被迫作出决定:如果轻纺市场在短期内无法改观,将宣布破产。面对这个“烫手山芋”,其他股东都不敢碰。要么让投资的2500万元付之东流,要么继续投入资金让市场兴旺起来,已经拥有4000多万元家底的蔡智平,再一次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1996年,在嘉定区政府适时作出政企分开,“谁投资、谁管理、谁得益”决定的前提下,蔡智平决心再放手搏一回,“舍不得金蛋子,打不到金凤凰”。他举债2.7亿元,收购了其他股东的股权,控股成立了上海市轻纺市场发展有限公司。蔡智平主路舞到了外滩陈毅广场,震动了整个上海滩。为了吸引客源,蔡智平投入了500万元,建立轻纺客运站、轻纺停车场,开辟了6条通往市区的公交线,还购进了大、中、小客车65辆,免费接送顾客,开上海免费班车之先例。对于内部管理,他也时刻不放松,盯住每一位摊主,14天不营业就收回其经营权,使其逐步规范。2001年年初,为迎接中国进入WTO组织,市场进一步提高经营档次,引进了全国70%的家纺品牌布艺集团入驻上海市轻纺市场。

通过一系列措施和良好的市场管理,上海轻纺市场已走上了一条兴旺的道路。在硬件上,上海市轻纺市场已达到第5代市场的水平,营业面积有9.7万平方米,批发零售装饰布艺、服装、面料、床上用品、鞋帽和皮装等10余大类数万种商品,市场营业额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年交易额近20亿元。它已经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经营窗帘装饰布、床上用品等家纺类产品品种最多、最齐全的市场。我国加入WTO后,他们及时调整策略,建立轻纺商情网,搭建起一个虚拟交易平台,并辟出5万平方米营业面积,引入澳大利亚、韩国等国际著名轻纺厂商入驻。不久,这里便是集电子商务、商品展示、国际贸易于一体的轻纺产品交易中心。据估算,目前上海市轻纺市场的摊位,每平方米价值达3万元,而且还在不断地上涨。

黄世仁的徒弟

黄世仁的徒弟是:黄涧。因为黄涧是一个被父母所遗弃的孩子,当时黄世仁捡到了尚在襁褓当中的黄涧,给他起名为“黄涧”,收它为徒,希望他如山谷涧息的清风一般,不为世俗的事情所困扰。

面对讨债者,当年于欢的做法值得原谅吗?

当年于欢对讨债人员做法其实值得原谅,毕竟是在非常人道主义的情况下进行了自卫反击,应该说于欢的防卫是正常的!是任何人在此种情况下都可能做出的一种正常行为。

讨债者起诉

曾经震惊世界的汝母杀人案一审判决认定于欢属于正当防卫,因此对他进行了减刑,而那部分被判刑的讨债者则在出狱之后对于还又进行了二次的起诉,他们认为于欢在这个过程之中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而且于欢母亲依然没有承担起欠债还钱!

正当反击

而在当时非常紧急的情况下,相信任何人都无法理智的面对眼前的行为,毕竟自己的亲生母亲受到了他人的凌辱,而且又是打又是骂又是侮辱,对人来讲,这是一种绝对忍受不了的行为,相信任何人在场,所做的事情都会跟离婚一样,拿起那把水果刀刺向对方,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于欢的行为属于正当反击。

值得原谅

有一点是肯定的,于欢的行为非常值得被原谅,至少他的反击是正当防卫,而且是正当反抗的,因此于欢不应该受到过重的刑事处罚,因为如果他受到了公正的刑事处罚,那以后在面临同样的情况下,任何人可能都不再敢进行反抗了。这就像之前的昆山反杀案一样,电动车难反杀了宝马男试想,如果所有人都是被动的委曲求全,那么类似的奔驰男,类似的玛莎拉蒂男很有可能会频繁的出现,最终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讨债8年无门,枪杀老赖,讨债之路有着怎样的血和泪?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了欠钱的是大爷这种说法。这也说明了现在借钱给别人再去要债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最近发生的讨债讨了八年,最后枪杀老赖的事情真的让人非常震惊。借钱还钱这么一件事竟然能弄的搞出人命。我觉得不管无论如何都要冷静一些,不要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不过在最新警方通报的里被害者的儿子说已经还了钱,不存在父亲不还钱而被杀这种事。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借钱的那一方到底是经历了什么而走上要杀人的这条道路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这次的事件也确实表现出了一种讨债之路非常艰辛的情况。就拿我个人来说吧,就曾经在讨债路上有过很多难过的事。

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借钱也是借一点小钱给朋友。但是对普通人来说小钱也是钱,能借给朋友那就说明我真的很信任借钱的朋友。但是我没有想到借钱这件事能够毁了我和朋友的友谊。我是一个不喜欢去要债的人,但是当时他已经过了还我钱的日期很久了,而且也一直没有联系我。但我还是没有去要,只是和其他朋友说了这件事,结果他们跟我说那个借我钱的朋友昨天还在发和女朋友出去玩的照片。我一看原来是屏蔽我的朋友圈,那既然有钱出去玩我就去找他要钱了。结果他说好像他不会还钱一样有必要来追帐吗?然后说最近手头紧给我打了一半,我想既然给了一半那就宽限他几天。最后我再去找他的时候发现我被拉黑了。

在这件事之后,我就决定绝对不会再轻易地借钱给我朋友,免得最后钱没了朋友也没了。

信威集团董事长王靖:靠“忽悠”起家,骗得280亿,连累15万彩民

大厦起拍价为3.84亿元,但一整天过去,无一人出价,信威集团北京总部大厦最终流拍。

谁也没想到,曾经一路高歌猛进,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的信威集团,如今会落到无人问津的下场。

这一切都要归咎于一个叫做王靖的男人,他曾是风光无限的信威集团董事长。

从洗浴中心老板到信威集团董事长,再到“老赖”,王靖的一生不可谓不跌宕起伏。

但随着信威集团从神坛跌落,王靖再也无法续写他的传奇。

1972年,王靖出生在北京。

普通父母、普通家境、普通出身,意味着他很大可能只会成为一个普通人。

王靖本科就读于江西中医药大学,但是四年本科学业还没完成,他就从学校里跑了出去。

1993年,21岁、大学还没毕业的王靖摇身一变成为了北京“昌平 养生 学校”校长。

“昌平 养生 学校”听起来挺像一回事儿,但实际上就是一个被包装过的洗浴中心。

王靖这个所谓的校长其实就是洗浴中心的老板,他在这个位置上总共待了五年。

九十年代末,王靖意识到洗浴中心的生意不可能长久,他必须提升一下自己。

于是王靖从北京远赴香港,学习金融投资相关的知识。

从来没接触过这方面知识的王靖,在香港收获颇多,感觉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1998年,自以为学成的王靖回到北京,开了一家公司,专门为客户解答金融投资的疑问。

至于这家公司的盈利状况如何,王靖从来没有公开向外界透露过。

据王靖自己透露,他开了这家公司之后没多久,就嗅到了柬埔寨的商机,远赴柬埔寨“淘金”去了。

王靖口中的“淘金”就是字面意思。

彼时柬埔寨的金矿生意蒸蒸日上,王靖也想去分一杯羹。

在柬埔寨,王靖声称自己承包了一些金矿和宝石矿,盈利状况良好。

“我们在东南亚两个国家做矿业投资,目前拥有金矿、钾盐矿、宝石矿,其中金矿估值就在50亿美元。”

不过,所有关于王靖发家的信息,均出自他个人之口,真假无从考证。

在外界看来,王靖身上蒙着数层神秘面纱,看他就如同雾里看花,怎么看都看不清楚。

他被称为“神秘商人”,像一个空降的富豪一般,很快就引起了金融界的注意。

在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跟王靖绑定在一起的信威集团,则是出身风光的国企。

信威集团曾是大唐电信旗下的子公司,为大唐电信赚取了不菲的收益。

2010年,信威集团陷入经营危机,公司高层无力挽救亏损局面,导致信威被大唐电信扫地出门。

就在这时,王靖入主信威,出身洗浴中心的他以“神秘富商”的身份,成为信威集团的董事长。

王靖至今还记得,他第一天去信威集团上班的时候,遇到的状况有多让他难堪。

由于连年亏损,信威集团的财政早就出现了赤字,欠下的外债更是一只手都数不清。

每天都有愤怒的讨债者围在信威大厦的门口,讨要原本属于自己的债务。

王靖本来以为,自己去上班那天,会受到夹道欢迎,为此他还特意打上了新买的领带。

然而,他刚刚走到信威大厦门口,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群吵吵嚷嚷的讨债者。

“连房租和水电费都交不起了,信威还是早点关门走人吧。” 带头讨债的人大喊道。

王靖顿时感觉面上无光,此时他才意识到自己接到了一个烫手山芋。

但是丢面子归丢面子,自己接下来的活,硬着头皮也要干完。

事实证明王靖确实有两把刷子,他入主信威当年,就让信威岌岌可危的经济状况转危为安。

信威从不断亏损的泥沼中被拉了出来,当年的营收高达5.69亿人民币。

王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实际上他并没有谈成多少单子,他的依仗是柬埔寨的一笔30亿的超大订单。

这笔订单是信威集团与柬埔寨信威签订的一笔设备订单,总价值为30亿。

当然,柬埔寨信威自己是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支付订单的,他们之间采用一种“买方信贷”的模式。

简单解释一下就是,柬埔寨信威和信威集团签订完合约之后,由信威集团提供担保资产。

柬埔寨信威凭借这些担保资产申请到国内的贷款,然后再用这些钱来购买信威集团的设备。

兜兜转转之下,由信威集团提供担保贷款获得的30亿被打入信威集团的账面上,成了盈利。

其实,这种模式在电信公司扩展市场的时候并不少见。

但其中的蹊跷之处在于,柬埔寨信威本身就是由 北京信威的子公司重庆信威出钱在柬埔寨设立的。

换句话来说,柬埔寨信威也是信威公司的下属公司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买方信贷就成了欺骗 游戏 。

除了2010年的5.69亿营收外,柬埔寨信威在之后的两年里分别为信威集团带来了9.92亿和8.28亿营收。

有了这些钱,信威集团的经营状况急转直上,信威集团的股价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升。

身为信威集团董事长的王靖更是一战成名,柬埔寨项目被称为王靖“点石成金”的项目。

与此同时,王靖不断扩大信威集团的国际市场,将买方信贷带到了俄罗斯、乌克兰等地。

但和柬埔寨信威相同的是,信威集团的所有买房无一不经营惨淡,完全没有偿还贷款的能力。

在信威集团谈下的所有项目中,负责放贷的都是国开行。

信威集团用这种方法从国开行手里“骗取”了280亿元的贷款。

2015年6月30日,王靖和信威集团同时迎来高光时刻——这一天,信威集团的市值超过了2000亿。

此时王靖的净资产也达到了102亿美元,这个身家让他在全球富豪中排在前200位。

凭一己之力扭转了信威集团的经营状况后,王靖开始把目光放在能让他扬名立万的项目上面。

2013年6月14日,王靖高调宣布自己将“参与”尼加拉瓜运河发展项目。

按照王靖的说法,信威集团准备为这个项目投资500亿美元。

这个投资数字是什么概念呢?2005年,全中国对外投资的总金额也不过是572亿美元而已。

八年之后,王靖大手一挥,一个人向外国投资了500亿美元。

王靖说,这笔钱将全部用于尼加拉瓜运河项目的建设中,建成后,尼加拉瓜运河将会挑战巴拿马运河的地位。

自从大航海时代以来,人们就深刻地认识到了海上航道对商业来往的重要性。

如果王靖的计划真的成功的话,这条运河将会为信威集团带来不可估计的巨额利益。

毕竟,王靖用高达500亿投资换来的是尼加拉瓜运河长达100年的经营权。

这意味着从建成之后起,一百年内从尼加拉瓜运河经过的船只,都会为信威集团创造经济利益。

尼加拉瓜运河的修建计划由来已久,但由于运河工程浩大,将耗费无数人力物力,绝非一个企业能完成的。

美国先前一直对尼加瓜拉运河项目虎视眈眈,却因为各种客观原因而不敢接手。

这个宏伟的计划一出,王靖的声望达到了顶点,外界纷纷猜测这是官方在背后推进。

面对这些说法,王靖并没有明确表态,最后还是外交部发言人出来辟谣。

正当王靖和他的信威集团威望日盛的时候,这个浩浩荡荡的运河项目却被媒体曝光,被称之为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在面对媒体时,王靖信誓旦旦地说道,已经派了500个相关技术人员到达运河现场。

同时他还宣布,国内还有大约600人随时待命,远程为运河修建提供各种技术上的支持。

可当记者跨越千山万里,远赴运河修建现场进行实地拍摄时,才发现500人缩水成了30人。

更可笑的是,这条号称修建完成后总长度达286公里的运河,截止记者到达时,尚未开工。

工程现场唯一一个有近期修葺痕迹的,竟然是一条总长度仅为11公里的砂石小路。

这条小路满打满算投入的资金不过是20万美元,比起王靖口中的500亿美元可谓是九牛一毛。

更滑稽的是,王靖连20万美元都出不起——这条路修完成之后,信威集团一度发不起修路工人的薪水。

尼加拉瓜总统的儿子听说这件事情后,亲自跑到中国来,找到王靖,请他支付薪水。

这丢人都丢到国外去了。

除了运河外,王靖对太空也有超乎常人的兴趣。

2014年,王靖代表信威集团和清华大学签订了联合研发卫星合约。

在信威集团的资助下,清华大学研发的卫星飞上了太空,这颗卫星上有抹不去的信威集团的印迹。

2016年,王靖又找上了“老朋友”尼加拉瓜,表示自己愿意出资帮助他们研发卫星通信系统。

尼加拉瓜总统又一次相信了王靖画下的大饼,和他达成合作意向。

但直到现在,尼加拉瓜的卫星系统也没有影子,王靖牵头的其他项目也通通烂尾。

王靖为信威集团制造了诸多噱头,归根结底目的只有一个——造势,然后借壳上市。

2014年9月,信威集团借壳上市成功,其股价更是在股市上一路飙升。

王靖为信威集团精心打造的“人设”在此时终于发挥了作用,人们开始盲目追随这只股票。

王靖说: “单独的一笔订单可以让企业活过来,却不能让企业变得足够大。”

为了让信威集团长久地存活下去,他把信威集团和国家的发展前景捆绑在一起。

信威集团的大会议室墙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报效国家”字幕,这是王靖专门为信威集团挑选的。

信威集团从早到晚都播放着红歌,早晚各不相同,比真正的国资企业还要“红”还要“专”。

王靖的这些做法,蒙骗了一众追随他的人,谁也没想到,满口家国仁义的王靖,竟然是一个惊天大骗子。

2015年,王靖曾以395亿身家名列胡润IT富豪榜第七名。

在他前面的,分别是马云、马化腾等知名IT大佬。

值得一提的是,与他并列第七的是贾跃亭,而这两个人最后的下场,都充满了戏剧性。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的巧合。

2016年,一篇揭露信威集团在柬埔寨项目中“左手倒右手”的文章在网易 财经 上被发表出来。

文章详细描述了信威集团在柬埔寨项目中耍的把戏,并且称信威集团恶意向公众隐瞒自己的惊天债务。

文章一出,舆论哗然,本就处于舆论中心的信威集团和王靖立刻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信威集团的公关部门开始运作,他们宣称文章中的所有内容都是虚构的。

但资本家永远无法堵住悠悠众口,在巨大的质疑声中,信威集团的股价大幅度跳水。

没过多久,信威集团宣布将进行内部重组,在此期间将会暂时停牌。

当时的股民面对信威集团的停牌面面相觑,大家都在心里祈祷,这千万不能是一个骗局。

然而停牌两年后,信威集团还是给出了一个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15万个将自己身家性命压在信威集团身上的股民,每一个都血本无归。

据统计,这些股民平均每个人亏损了23万人民币,不少人都被信威集团逼得倾家荡产。

“中国A股史上最坑的上市公司造假事件”,很快震惊了整个A股市场和金融行业。

而这背后的罪魁祸首王靖,却在信威集团停摆之后销声匿迹,再也没有传出任何消息。

从王靖利用本不属于信威的资产为信威“堆积”信用时,结局其实就已经注定。

这栋“虚假大厦”迟早会随着真相揭开,而面临轰然崩塌的局面。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这句话用来形容王靖,再恰当不过了。

从大学毕业到彻底失联,王靖兜兜转转二十五年,最终还是回归到了“普通人”的位置。

只是这个折腾的过程,是以十五万个家庭的血汗和国家的280亿元贷款而作为“燃料”进行的。

-完-

1新浪 财经 :《挖运河、放卫星、一夜暴富,普通人王靖的幻梦人生》

2.东方财富网:《唏嘘!“中国最神秘商人”惨成老赖,曾是洗浴中心老板,控制2000亿市值公司》

3.网易 财经 :《信威集团控制人王靖:480亿身家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