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内卷的动物(内卷最严重的国家排名)
翻车鱼是如何内卷的
翻车鱼通过躺平内卷。
翻车鱼,整体像个扁平的椭圆,身体很短,两侧很肥厚,一般的成年翻车鱼体长在1.8米左右,最长甚至可以长到3米,是硬骨鱼中最大的,从远处望去,翻车鱼好像只有一个大大的脑袋加一个很小的尾巴,所以在有些地方翻车鱼也被称为头鱼。
但它却是海洋第一傻,由于身体太圆,全身退化得就剩个鱼头,没有尾鳍,导致翻车鲀游泳技术很差,速度很慢,逃跑起来还没80岁老大爷快,所以即使被啃食掉一大半,也能淡定游来游去,全身武力值为0,逃不掉就直接躺平,只能靠生的多延续种族香火,不过还好翻车鲀皮糙肉厚,厚厚的鱼皮没有神经的,感觉不到疼。
关于翻车鱼
翻车鱼主要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水域,所以在全球各大洋中都有分布,甚至在北冰洋的边缘也有它的“足迹”。翻车鱼是一种外观比较奇特的鱼,它们身体宽大、扁平,喜欢平躺在海面上,远远的看上去就像是一辆车侧翻了一样,它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
除了翻车鱼,它还有多个俗称,比如磨盘鱼、月亮鱼、太阳鱼,其中磨盘鱼是因为它们平躺在海面上,皮肤粗糙呈灰色与我们常见的磨盘有些相似,而月亮鱼则是因为它们喜欢在海面上觅食,而食物主要以水母和浮游动物为主,在夜晚这些猎物是会发光的,所以远远看上去,翻车鱼就像是被群星环抱的月亮一样。
至于太阳鱼的叫法则是因为翻车鱼属于大型的鱼类,它们与其他鱼类一样无法调节自身体温,所以,在白天,它们非常喜欢在海面上漂浮着晒太阳,同时在海面上漂浮着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清理自身的寄生虫。
由于翻车鱼的速度较慢,所以它成为了40多种寄生虫的寄生寄主,这些寄生虫大部分在体表,在海面上漂浮,有利于海鸟们帮助清理体表的寄生虫。
四川熊猫后,云南的大象也安排了,动物界有多“内卷”?
动物界为了争夺人们的宠爱,内卷的程度也非常严重。
一,四川用玩偶变熊猫。
提起一四川,虽然你会想到很多好吃的,但是最标志性的特色还是四川的熊猫。熊猫也被誉为我们中国的国宝。四川人民在拍摄短视频的时候商演了非常奇特的“变装”,虽然手里拿的是一只玩偶,可是下一秒就变成了四川的招牌动物熊猫。其实,四川人民也是在用这种程度变相的宣传熊猫。毕竟熊猫是四川的特有动物。这算是显示了自己的主权。
二,云南人民直接安排大象。
看到四川人民发出熊猫的变装视频之后,云南人民更是表示不服。你们虽然有熊猫,可是我们的大象也不差呢。而且网友们都一致认为,四川网友的行为其实就是变相的把压力给到了云南人民。可是,云南人民也是毫不示弱,还是同样的拍摄方法,可是下一秒就变成了一头乖巧呆萌的大象。大象也确实是云南的代表动物,特别是西双版纳,这个地方前去旅游的游客都会骑一骑大象。感受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
三,熊猫和大象的内卷开始了。
云南人民安排大象的视频之后,网友们开始在评论区带节奏了,四川熊猫对阵云南大象,到底谁输谁赢呢?原来,内卷不只是存在人类之间,动物界的内卷,也如此的激烈。其实这都是玩笑话,不管是四川的熊猫还是云南的大象,都是我们非常喜欢的动物。我们在拍摄视频的同时,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关心动物爱护动物,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并不是一定要拿来作比较,比出一个高下。除了熊猫和大象之外,还有很多可爱的动物,比如说麋鹿,长颈鹿和斑马……下一个内卷的动物是谁呢?
最喜欢内卷的动物
人类“内卷”,动物也“内卷”——能把自己卷成“球”。犰狳、穿山甲、刺猬、球马陆、球鼠妇等,在遇到危险时能迅速卷成紧密球体,保护其腹部、四肢等脆弱部位。
大连蛇岛疯狂“内卷”,一平方公里2万多条蛇,岛上的蛇越来越毒,你咋看?
很多人一听到蛇就会感到毛骨悚然,别说亲眼见到蛇了,更难以想象一座岛上全是蛇会是什么样子。根据《The Reotile Database》收录,世界上一共有三千多种蛇类,除了南北极以外,基本全球都有蛇的分布。
而蛇岛,则是一种世界上都有分布的岛屿。国外有南美洲巴西蛇岛、越南蛇岛等等,我国则有仙女湖蛇岛、泸沽湖蛇岛、大连蛇岛等等。
大连蛇岛是最为神秘的蛇岛之一,也是全世界唯一只生存单一蝮蛇的海岛。岛上的2万多条蝮蛇为黑眉蝮蛇,属于剧毒蛇类,仅0.1克蛇毒即可致人死亡。
大连蛇岛那么多毒蛇哪来的?
严格来说,大连蛇岛的面积连1平方公里都不到,只有0.73平方公里。而就在这样一座小岛上,却有2万多条毒蛇。
这么多的毒蛇,到底是怎么来的?我们先来了解下大连蛇岛的诞生。在大约6亿年前,蛇岛跟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还是连成一片的。
这时的蛇岛,空气湿润、绿树成荫,动植物在此自成一片天地。直到大约2.5亿-0.7亿年前,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被隔开,出现渤海湾。
在大断裂的压力下,一座座山峰被挤压出来露出海面,成为岛屿。大连蛇岛,就是其中一座。由于造山运动,它变成了孤岛,如今距离陆地最近的地方有7海里。
从蛇岛成为孤岛起,岛上的生物开始了残酷的竞争。很多食草动物被食肉动物吃完后,后者开始自相残杀。
蝮蛇不是从其他地区带过来的,而是岛上的原住民。之所以能在凶残的斗争存活至今,是因为它们有独特的生存技巧。蝮蛇忍耐力极其强大,岛上的动物厮杀时,它们就躲进洞穴;没有食物,就忍着憋着,逐渐适应了恶劣的环境,在蛇岛繁衍生息。那么问题来了,蛇岛早已不是当年的“动物乐园”,2万多条蝮蛇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它们吃啥呢?
两万多条蛇吃什么?
一座孤岛,有什么东西可供蝮蛇存活几千万年呢?大连蛇岛隶属于“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老铁山,则是我国境内有名的候鸟迁徙栖息地。
候鸟飞累了,就会落到这里觅食,此时,大连蛇岛上的蛇也就有了食物。没错,蛇岛蝮蛇最主要吃的是候鸟。每年的春季,候鸟叽叽喳喳落满枝头;一到秋天,它们也会在迁徙途中在此歇脚。在环境的驱使下,蛇岛蝮蛇形成了冬眠和夏眠的习惯。大连蛇岛的蝮蛇,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兼具冬眠和夏眠习性的蛇。跟冬眠不同,夏眠时它们的心跳不会降低。
据了解,每年春秋两季在老铁山歇脚的候鸟多达千万只,其中会有10-20万只被吃掉。蛇岛蝮蛇会利用自己的两个武器捕猎候鸟,一是眼鼻之间的颊窝,二是毒牙。颊窝是高敏度热感器,当候鸟从蝮蛇面前飞过或停留,它们就能及时察觉并捕猎。
毒牙则是毒蛇制服候鸟的武器。准备捕食的蝮蛇,会盘成弹簧的姿势,一旦候鸟进入方圆10厘米内的区域,它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出击,死死咬住猎物。
咬住猎物后,蝮蛇将毒素注入其体内,猎物很快就一命呜呼了。如果候鸟体型小,蝮蛇直接就在树上解决掉了;如果体型较大,它会跟鸟一起坠落地面,从鸟的头部开始吞食。
蛇岛蝮蛇耐饥饿能力很强,一年吃一次食物就可存活。当然,如果想要繁殖和更好地生存,多积累营养是必须的。
蛇岛蝮蛇过的是神仙日子吗?
蛇岛蝮蛇的生活,听起来有那么几分“与世无争”的意思,每年春秋两季坐等候鸟降落,之后就冬眠夏眠,仿佛过着神仙日子,但事情可没那么简单。停留在岛上的候鸟虽多,但并不都是蝮蛇能猎食的。它们最大能吞吃的鸟类是鹌鹑,再大的比如斑鸠,就吃不进去了。
而且,不是所有的蝮蛇都能成功捕食。诚然,有食物果腹的蛇可以挨过长时间的饥饿,但不能不吃。一些蝮蛇若一只鸟都没吃到,就会迅速消瘦甚至死亡。除了食物的挑战,岛上还存在蝮蛇的天敌。在大连蛇岛上,存在着“蛇鹰之战”和“蛇鼠之战”。
老鹰吃蛇,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过有些老鹰在捕食蛇岛蝮蛇时也“翻车”了,死于剧毒的毒素。而蛇鼠之战,则有些复杂。专家指出,大连蛇岛形成的时候,岛上已经没有鼠类,现在岛上的鼠名为“褐家鼠”,是跟随近岛渔船误入蛇岛的。
岛上的褐家鼠生存能力、繁殖能力都很强,不只吃草籽、树根,还会去海边吃海胆、小海螺。不过,目前岛上鼠的数量不算多,不会危害蝮蛇的种群。按理来说,蛇是鼠的天敌,但是在大连蛇岛上,却有一些老弱病残的蛇在冬眠时,成为褐家鼠的美味佳肴。
蛇岛环境恶劣,生存战争十分激烈,而这,也是它们疯狂“内卷”,变得越来越凶猛的原因。
曾一度濒临灭族
如今大连蛇岛有2万多条蝮蛇,但是在历史上,它们曾一度伤痕累累。现在的蛇岛是受到保护的,在成立保护区之前,由于大肆捕杀和岛上资源被破坏,蛇岛蝮蛇只有不到1万条。例如1937年,日军侵占辽宁大连时,就丧心病狂地捕猎数千条蝮蛇。
1958年,蛇岛发生森林火灾,岛上的蛇也受到了伤害。直到1980年,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岛上的蝮蛇有了政府保护,生活才有了保障。
1989年,蛇岛大旱,整个夏季3个月没下过一场雨,岛上的草也变得干枯。蝮蛇能耐饥,却不能长期不饮水。为了让蝮蛇有水喝,保护区的护蛇人求助海军运水过来,并且往岛上灌满了800个水盆。之后,护蛇人开始涵养水源,以免蛇岛再次遇到类似的窘境。
除了应对类似的危险情况外,护蛇人还会给蛇岛蝮蛇做“蛇口普查”,方便统计数量以及其他科考工作;为了冬眠的蛇不受褐家鼠危害,他们还采用捕鼠夹的方式打鼠。
出于科研的需要,工作人员有时会取蛇毒,但他们是按计划、科学地取用,不会伤害到蝮蛇。保护区建立之初,各方面条件都非常艰苦,后来才慢慢好起来。护蛇人多年如一日地观察蛇、搞科研,有的人还被咬出了蛇毒抗体,却始终没有放弃。在保护区的监护下,大连蛇岛也重焕生机,蝮蛇数量逐年增加。
- 上一篇:世界上最牛的华尔街(华尔街大佬排名)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