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奇妙的鹿(世界上最奇怪的路)
堪达罕是一种什么动物
堪达罕是驼鹿。
大兴安岭的森林中有一种奇怪的生物,它长着马脸和驼峰,身高可达两米,两扇大角挂在耳边,但它既不是马也不是骆驼,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鹿,满语称作“犴(àn)达罕”。
这种生长在北方的奇特动物,实际上就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驼鹿。它们也是我国大小兴安岭特有的物种,南方人一般见不到,在海岸另一边的北美洲也有分布。别看它们一个个长着需要成年人仰视的身高,但其实它们的性情非常温顺,平日里没事就喜欢在森林里的洼地、湖泊沼泽旁散散步、觅觅食。
驼鹿的相关信息
驼鹿长得牛高马大是为了适应严寒的气候。一只成年驼鹿重量可达550公斤,最高的身高可达2米。大长腿是为了方便在雪地里跋涉,并且它们还天生自带具有双层隔热功效的皮大衣。它们抗寒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即使是新生驼鹿宝宝,在零下30度的极寒天气里也能愉快生活。
它们怕热不怕冷,温暖的气候对他们来说就是噩梦。因为它们的皮毛只有保温没有散热功能,当气温上升至零下5摄氏度左右时,它们就开始冒汗了。最有效的散热方式就是平躺在雪地上。当看到驼鹿在水中嬉闹时也不要惊讶,它们通过泡澡的方式来降温,因此也练就了游泳健将的本领。
越南野外再现“鼠鹿”,这个以前被认为灭绝的动物有多神奇?
"鼠鹿“是非常神秘的一种动物,这种动物的个头还是比较小的,大概只有兔子那么大。这种动物的长相其实和老鼠差不多,但是看起来又有点像鹿,所以被称为”越南鼠鹿“,由于这种动物背上的颜色是银色的,所以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银背麝香鹿“。其实现在的科学家掌握这种动物的资料是非常少的,而且很少有人能够看到活物。
现在这种动物已经濒临灭绝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银背麝香鹿赖以生存的栖息地环境已经越来越差了,而且现在也有很多非法打猎的人,比如说现在在很多的丛林当中都会发现有人食用钢丝网捕猎,这种钢丝网就很容易伤害到这些小动物的。
这种动物的重量也是非常轻的,大概只有10斤左右,有些甚至还不到10斤。这种动物在行走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用自己的两个蹄子尖来走路的,而且严格的来说,这种动物既不属于老鼠,又不属于鹿的种类,一般这种动物都是生活在越南南部,因为这边的气候是比较适合这种动物生存的。
前一段时间有人在越南的野外发现了5只鼠鹿,这次的发现对科学界来说是非常震动的,因为之前很多科学家一直认为这种动物已经完全灭绝了。通过这一次的发现,就证明现在这种动物依旧存活在世上,只不过数量肯定是非常稀少的,所以为了这些濒临灭绝的动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好环境。
吉林鹿场有一只长相奇特的小鹿,与普通小鹿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吉林通化的某个鹿场里有一只五个月大的小梅花鹿,这只梅花鹿的头上长了一只腿,不过这只小鹿并没有任何的健康异常。他们家养老已经有几十年了,这还是第一次见过。这只小鹿的父母和它的兄弟姐妹都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肯定是出生之前在母体中受到了污染从而导致了畸形。
动物的畸形在自然界中还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导致的,也可以是两种共同作用下导致的。遗传因素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动物的父母体内携带了能够产生发生变异的隐性基因,但是并没有在父母那一代显现出来,不过随着生育,隐性基因就会变成显性基因从而在自己的后代中出现。这种不良基因的获取在它们祖辈的那一代中获取的基本是很难查证的。
环境因素也会导致基因突变,在母体中进行胚胎发育的时候,就会产生畸形的现象。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化学药品的污染,这些药品通过空气,食物或者水进入动物体内后,导致母体在受孕的过程中,腹部中的胎盘吸收了这些有毒物质后,在腹部发生基因突变,最终产生畸形的个体。生活的环境中如果存在放射源,同样也是导致产生畸形的个体。不过这些因为药物和放射源等因素产生的畸形个体的动物,它们的寿命都是非常短暂的。
但是这头小鹿的情况明显就不符合以上的特点,所以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细胞的增生,胚胎细胞在分裂的过程中发生了意外的损伤,损伤的部位在愈合的过程中发生了增生现象,因为动物在胚胎的时候,脚和头的位置很近,所以有可能脚部的细胞生长到头部上去了。其实这种现象很罕见,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畸形,一般通过切除手术就可以治愈,而且不会影响正常的生命体征。
麋鹿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视牛,尾似驴。麋鹿又被称做“四不像”。(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为一
外形特点(2自然段):麋鹿外形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被称为“四不像”。生活习性(3-4自然段):它的角独一无二,站着的时候每个角尖都朝向后方。麋鹿的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它们的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麋鹿经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传奇经历(5-7自然段):3000多年前,麋鹿就出现在中国。汉朝以后,麋鹿逐渐减少。1865年,在北京发现少量麋鹿。1900年,列强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麋鹿在中国又一次几乎绝迹。1967年,麋鹿在外国繁衍生息,怎加到400多头。1986年,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我国林业部门的努力下39头麋鹿回归故土。看我打这么多字,给点分吧~~~~~~~~~(_)~~~~这是老师说的500%准确
哪种鹿不论雌性都有角
驯鹿不论雌雄都有鹿角。
在所有鹿类中,驯鹿是唯一雄雌都会长角的。驯鹿的蹄子扁平宽大,悬蹄发达,与生活在沼泽湿地的麋鹿相似,但驯鹿的宽蹄是为了适应在冰天雪地中行走。
中国没有真正野生的驯鹿,大兴安岭鄂温克人所养的驯鹿,估计有几千头,它们与西伯利亚及北欧各少数民族养的驯鹿,习性上基本相同,都是属于半饲养、半野生的状态。在寒带或近寒带地区生活的少数民族需要驯鹿,有点像青藏高原上的人需要牦牛一样。
鹿的种类
1、驯鹿。
驯鹿,又名角鹿。是鹿科驯鹿属下的唯一一种动物。身长约200厘米,肩高100-120厘米。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复是其外观上的重要特征。
2、驼鹿。
驼鹿是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动物,驼鹿属下共有2个物种8个亚种。驼鹿的名称取意于其肩高于臀,与骆驼相似。它又称堪达罕、犴,驼鹿在北美洲称为“moose”,而在欧洲称为“elk”。
3、长颈鹿。
长颈鹿是一种生长在非洲的反刍偶蹄动物,拉丁文名字的意思是“长着豹纹的骆驼”。它们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陆生动物。
4、马鹿。
马鹿是仅次于驼鹿的大型鹿类,共有10个亚种,因为体形似骏马而得名,身体呈深褐色,背部及两侧有一些白色斑点。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茸角的第二叉紧靠于眉叉。
5、梅花鹿。
梅花鹿是一种中小型鹿,体长125至145厘米,尾长12至13厘米,肩高70至95厘米,体重70至100千克。毛色夏季为栗红色,有许多白斑,状似梅花;冬季为烟褐色,白斑不显著。颈部有鬣毛。雄性角长达30至66厘米。
㺢㹢狓 :长着斑马腿、马身、梅花鹿耳朵、长颈鹿脸的奇特动物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哺乳纲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长颈鹿科 Giraffidae
属:㺢㹢狓属Okapia
㺢㹢狓(拼音:huō jiā pī,注音:ㄏㄨㄛ ㄐㄧㄚ ㄆㄧ)是一种一直到1901年才在非洲扎伊尔森林发现的大型哺乳动物。它是长颈鹿科中的一种偶蹄动物。它与长颈鹿有亲缘关系,是长颈鹿唯一的尚未灭绝的近亲。不过第一眼上它看上去更像一匹马,由于它的后部有黑白交替的条纹,它看上去非常像一匹斑马。过去曾经有人以为狓是长颈鹿与斑马交配产生的,但实际上它与斑马不是近亲。生物学家相信长颈鹿的祖先在脖子变长之前其模样跟狓相差不远。狓的分布地区是非洲中部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北的雨林。
㺢㹢狓的拉丁语属名Okapia取自当地人对它的名称o'api,其种名johnstoni是为了纪念首次获得狓颅骨的哈里·约翰斯顿。
特征
狓的皮毛是巧克力色的,有红色和绛红色的丝绒光泽。臀部和腿的上部则有水平的黑白条纹。有人认为这些条纹是在密集的热带雨林中作为“跟着我”的标志,让幼兽可以紧跟母兽,此外它们还可以作为伪装。小腿白色或淡棕色。面部黑白色。颈和腿显然延长,但没有达到长颈鹿的地步。雄兽有两只短的、带鹿茸的角,雌兽无角。狓的舌头是蓝色的,很长(约30厘米),很灵活。狓使用它们的舌头来卷取树上的嫩叶。狓还可以使用它们的长舌头来清洁它们的眼睛和耳朵。耳朵是狓赖以发现它们天敌豹的武器,因而长得很大。
成年的狓重约200至250千克,身长1.9至2.5米之间,尾长30至42厘米,肩高约1.5至2.0米之间。雌兽平均比雄兽大一些。
生活习性
除绿叶和嫩叶外狓还吃草、蕨类植物、果实和真菌。
狓是昼行性动物,一般单身,只在交配时会碰到一起。怀孕期为421至457日。每次只生一幼兽,一般在8月至10月间出生,幼兽出生时重14至30千克。哺乳期约10个月,成熟期为4至5年。被关养的㺢㹢狓的寿命在15至30年以上。
狓每天只需要睡60分钟,每次只要5分钟,它们始终保持警戒。
狓使用每只脚上的腺分泌一种沥青似的物质来标志它们走过的地方,并使用尿来标志它们的疆域。
分布
狓只分布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和北部的密集的热带雨林中,比如维龙加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区内。
历史
刚果热带雨林中的当地人始终知道狓的存在,他们使用陷阱猎取狓。古埃及人也知道狓的存在,在欧洲人发现狓后不久人们在埃及发现了一幅有狓的壁画。后来亨利·莫顿·史丹利到那里去探险时当地人报道说在密林中有与史丹利带来的马类似的动物。当时有许多人猜测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动物。有人甚至称它为“非洲独角兽”。当时英国在乌干达的总督哈里·约翰斯顿爵士看到了一些这些动物的足迹,他就已经发现这些足迹不是住在森林里的马的足迹,而是偶蹄动物的足迹。
直到1900年伦敦动物学学会才获得了一些当地人猎取的狓皮毛。当时动物学家们给这个未知的物种取名为Equus johnstoni,也就是说将它规入马属。但是1901年6月一具几乎完整的皮毛和两具颅骨到达欧洲后,动物学家们认识到将它们分为马属是错误的,并很快就认识到这些动物与欧洲冰川期的短颈长颈鹿的化石的相似之处。直到1909年白人才捕获了一头活的狓,此前有不少猎人多年徒劳地互相竞争成为第一个猎获一头狓的白人。1918年第一头活的狓被运到欧洲安特卫普。1937年第一头活着的狓通过安特卫普到达美国。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首次繁殖了人工圈养的。这个动物园也负责协调美国动物园和水族馆协会的狓幸存计划。今天有约45头狓圈养在动物园中。
状况
由于狓非常胆小,又生活在一个处于内战国家的密林中,因此人们对于它们的野生习性所知甚少,对于它们的野生数量也只有猜测数据。粗略估计(但是非常不可靠)目前有一至两万头野生动物。
虽然狓未被列入受威胁的动物,但是它们受到生活环境被破坏和偷猎的威胁。动物学家依然在刚果努力研究狓的野生习性。1992年设立了狓野生生物保护区。刚果内战既威胁到狓,也威胁到了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㺢㹢狓野生生物保护区
㺢㹢狓野生生物保护区,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北部的伊图里热带雨林中,苏丹和乌干达两国的边界线上。占地约14,000 km²,包含伊图里热带雨林三分之一的面积。
流过保护区的埃普卢河
㺢㹢狓野生生物保护区在199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登录名称为俄卡皮鹿野生动物保护地,由于当地存在武装冲突和非法狩猎、淘金等行为,1997年又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
历史
㺢㹢狓野生生物保护区在1997年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保护区的主要威胁是由于刀耕火种的农业造成的森林开伐和动物的商业捕杀行为。采金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也同样有损害。
截止2005年,在国家东部进行的战役向保护区内部转移,造成区内工作人员的疏散和逃离。虽然本土姆巴提人和班图人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然而,由于很多人移民进入该地区 ,而刚果民主共和国政府缺乏相关的维护资金,造成生态环境恶劣。人们希望在该地区发展生态旅游,可以增加维护资金,提高公众意识。
地理
㺢㹢狓野生生物保护区占地1362625公顷,海拔在500-1000米之间。平均温度为24℃,不同时期气温的波动幅度在2℃以内。8-11月为这一地区的雨季,全年降水量大于50毫米。年平均日光照射时间可以达到2000小时以上。
植物
㺢㹢狓野生生物保护区植物种类较多,经过详细的调查发现,包含下层林木,混合森林中共有130种藤蔓植物和302种树木。沼泽森林、混合森林、姆巴森林和二级森林是保护区内森林中最常见的四种类型。
沼泽森林主要生长在排水通路周围,以狭长带状分布。混合森林和姆巴森林中的树木较高,一般在30-40米,两者不同的是,混合森林存在栎树和朴属植物等大型林木遮挡保护区的情况,而姆巴森林的树冠浓密却较为平整。二级森林生长在曾经被采伐过的地
- 上一篇:生宝宝世界上最疼(世界上生孩子最疼的人)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