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调(世界上最伟大的旋律)

bj0012024-10-24奇闻异事0

小提琴世界十大名曲

1、纪念曲

创作者:德国小提琴家德尔德拉

纪念曲顾名思义是纪念某人的。全曲曲调比较鲜明,音色柔丽,哀而不伤却能引起听众的怀念之情。

传说是音乐家德尔德拉路过舒伯特之墓的时候。灵感迸发,将这首曲子写在了车票上,回家后潜心研究,补完了全曲。

2、圣母颂

创作者:德国小提琴家维尔海姆

这首小提琴曲是由舒伯特同名的歌曲改编而成的。这首曲子将最完美,最慈爱,意境最崇高的圣母形象融入到歌曲之中。曲调之中满含对圣母的虔诚和真挚,仿佛将圣母肖像置于人前。

3、云雀

创作者:罗马尼亚作曲家旦尼库

这首曲子的旋律极其明亮欢快,还是用来钢琴伴奏,使得整首歌曲非常富有动感,仿佛山中云雀就在耳边鸣叫。

4、沉思

创作者:法国作曲家马斯涅

这只小提琴曲是歌剧泰安司的幕间曲,为法国作曲家马斯涅所做。整体宁静典雅,是一首小提琴冥想曲,饱含了渴望憧憬。

5、爱之喜悦

创作者:克莱斯勒

二十世纪最富盛名的小提琴家克莱斯勒的代表作,使用了三段式曲调。整体风格十分喜悦欢乐。充分表现了小提琴的华丽和灵秀。

6、匈牙利狂欢节

创作者:匈牙利小提琴家胡拜

匈牙利狂欢节这首小提琴曲是匈牙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胡拜的代表作,本曲为多段式作品,既有狂欢的场景又有深沉华丽的旋律,整体曲调是非常震撼人心的。

7、门德尔松E小调协奏曲

创作者: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

门德尔松E小调协奏曲可以说是世界上登台演奏最多的小提琴曲了,自从创作出来就广受听众称赞。曲调正如作曲家一样,像一位高贵温柔的绅士,完美展现了小提琴的双音技巧。

8、吉卜赛之歌

创作者: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特

吉卜赛之歌运用了吉卜赛人的音调风格,整支乐曲自由奔放,充满了激情,是全世界小提琴爱好者都喜欢的一首乐曲。仿佛随着热爱迁徙的吉卜赛人来了一场随心所欲的旅行。

9、引子与幻想回旋曲

创作者:法国作曲家圣桑

是一首需要技巧的乐曲。这首乐曲整体风格是非常别致的,引子部分忧伤,中段的西班牙舞则流畅热情,接下来的快弓乐段则非常考验演奏者的技巧,乐曲越往后越精彩,将小提琴的多样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10、魔鬼的颤音奏鸣曲

创作者:意大利小提琴师塔尔蒂尼

这首小提琴曲可以说是小提琴历史上古典的巅峰之作了。传说是小提琴演奏家塔尔蒂尼在睡梦中遇到了魔鬼,魔鬼教了他这种演奏技法,才写出来了这首曲子。这首曲子以庄重深沉的曲调,雄浑的气势征服了无数听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提琴曲

为什么说《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五)

勃拉姆斯是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1833年5月7日生于汉堡,是汉堡一个低音大管乐师的儿子,早年曾师从戈塞尔、马克逊学钢琴。其家庭生活和贝多芬不同,虽然贫寒,却仿佛很幸福。勃拉姆斯原打算成为乐队演奏员,但不久即显示出钢琴方面的才华,父母盼他成为钢琴神童,这一野心遭到勃拉姆斯之师戈塞尔的反对。由于家贫,勃拉姆斯15岁就在小酒店演奏,还编写一些娱乐性小曲。

勃拉姆斯一生交游颇广,尤其得到舒曼夫妇及约·阿希姆的赏识与支持。从青年时代开始,他就对舒曼的夫人克拉拉产生了远远超过了友谊的感情。1853年舒曼在《音乐新报》发表《新的道路》一文,热情推崇勃拉姆斯,尽力提携这个德国音乐界的后起之秀。因此,勃拉姆斯对舒曼的知遇之恩非常感激。1855年,当他开始写作《c小调钢琴四重奏》时,舒曼已经进了恩德尼希疯人院。在照顾克拉拉的日子里,勃拉姆斯和她的关系更为密切了,但这也越来越使他感到这种爱情是不正当的,因为他对舒曼像对父兄一样尊敬。从道义上说,他对克拉拉的爱更是不可容许的,何况克拉拉比勃拉姆斯大了14岁,而且这种爱也不可能填补克拉拉失去舒曼的精神缺憾。感情和理智的冲突日益尖锐,使勃拉姆斯在精神上感到莫大的痛苦。勃拉姆斯同克拉拉·舒曼的友谊是终生的,而且当克拉拉·舒曼在1896年去世以后,勃拉姆斯也只再活了一年。

1857年起勃拉姆斯任利佩·德·特莫尔德亲王的音乐指导,这只占用了他的部分时间,因此这时期勃拉姆斯得以创作两首管弦乐小夜曲,即《g小调钢琴四重奏》的第一稿,并写完《d小调钢琴协奏曲》。1858年至1859年勃拉姆斯在代特莫尔德担任合唱指挥,这对他后来的合唱曲写作甚为有益。汉堡始终是他的主要居住地,一直到1863年应邀担任维也纳合唱团指挥为止都是如此。在这以前不久,勃拉姆斯谋求汉堡爱乐乐团指挥之职而未能成功,因而接受维也纳的聘请,此后即在奥地利首都度其余生,只在巡回演出及节假日时返回汉堡。1865年其母去世,这对于1857年以来他一直在写作的《安魂曲》的一部分有所启发。这部作品完成于1868年,歌词取自路德的德译本《圣经》。1872年勃拉姆斯被任命为维也纳音乐之友社的艺术指导,以接替鲁宾斯坦。1858年,他爱上了女中音歌手冯·西博尔德,但这次恋爱也没有成功,他不得不再一次陷入痛苦的世界。

1864年,勃拉姆斯在汉堡遇见了一个维也纳的青年女歌手,名叫贝尔塔。奥地利姑娘特有的温柔妩媚和天真烂漫,比起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北方姑娘来,自有一种神秘的魅力。贝尔塔令他一见钟情了。从她身上,勃拉姆斯感到他注定要终老于此的奥地利的土地是那么可爱。他曾跪倒在格累台纳夫人面前,求她发出邀请,让他和这个姑娘会面。他和贝尔塔的爱是两厢情愿的,但在谈婚论嫁的时候却遭到了不可克服的障碍。贝尔塔嫁给了法柏先生。

1871年勃拉姆斯写作了《凯旋之歌》,献给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德国的俾斯麦,在《c小调第一交响曲》中对此也有表现,后因对德国统一后的严酷现实感到失望,勃拉姆斯在1885年完成的《第四交响曲》等作品中流露明显的消极因素。1875年,勃拉姆斯离开音乐之友社,在海德堡附近度假时写作《第一交响曲》。勃拉姆斯作为贝多芬之后的交响曲作家,严肃认真地负起了他的责任。《第一交响曲》在他20余岁时即已开始创作,直到43岁方告完成。该曲在卡尔斯鲁厄首演后,很快就被誉为“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1896年他出席了在波恩举行的克拉拉·舒曼的葬礼,这次旅行损害了他久已衰退的健康,经诊断肝已硬化,翌年逝世。

勃拉姆斯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曲家,其作品古典风格与浪漫风格并重,极少采用标题,交响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主导风格,然而带有自己的特点。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世界名曲,与巴赫、贝多芬并称为德国音乐史上的“三B”。他重视奥地利民歌,曾作有90余首改编曲,所作形式繁多的重奏曲提高了室内乐的地位。他还作有200余首歌曲、一批钢琴小品与主题变奏曲、协奏曲,其中以《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他的4部交响曲有很深的音乐造诣,其中《第一交响曲》和《第四交响曲》最为有名,他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也是一首雅俗共赏的作品。

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作为一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作曲家,并没有过多地表现出浪漫主义作曲家的气质,更多的却是继承了古典乐派的传统和风格,力图追随贝多芬那种严肃深刻的内涵和严谨完美的形式。他于1876年创作的《第一交响曲》就表现出了这种艺术创作趋向。这部交响曲无论是在总体构思、结构原则,或是在音乐风格和音乐主题上都比较接近贝多芬的交响曲。尤其是这部作品体现出了贝多芬音乐中那种通过斗争而取得胜利、获得欢乐的音乐逻辑。德国钢琴家兼指挥家封·彪罗把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称作“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其用意就是借此强调勃拉姆斯对浪漫主义作曲家创作经验的摒弃,对贝多芬传统的继承。

勃拉姆斯的21首《匈牙利舞曲》算得上是脍炙人口了,尤其是其中的第五首,即使是平时不听古典音乐的人也一定听到过。其实这21首舞曲几乎每首都十分精彩,经常作为音乐会演出的加演节目。也许是受匈牙利的吉卜赛人影响,《匈牙利舞曲》曲调狂放不羁,自由纵横,跌宕起伏,与中正平和之声大异其趣,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听起来才觉得十分美妙。无论曲子中抒发的情调悲伤也好,快乐也好,线条都是奔放明快的,让人有一种冲动,要和一位美丽的吉卜赛少女一起纵情舞蹈。

世界十大名曲是哪十大曲子?

 世界十大经典名曲欣赏:《那不勒斯的塔兰泰拉舞曲》

《那不勒斯的塔兰泰拉舞曲》。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罗西尼于1830年至1835年间创作的音乐曲集《音乐夜宴》中的第八曲,原为女高音独唱曲。

世界十大经典名曲欣赏:《意大利随想曲》

《意大利随想曲》。曼陀凡尼乐队的保留曲目,由《塔兰泰拉舞曲》、《我的太阳》、《弗朗西斯卡》、《桑塔露齐亚》、《玛丽亚?玛丽》、《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等六首曲子的主旋律组成,是其演奏会中最受欢迎的曲目之一,在中国献演时也不例外。

世界十大经典名曲欣赏:《威尼斯狂欢节》

《威尼斯狂欢节》。法国著名长笛演奏家、作曲家热南所作,原为长笛曲,其中部分旋律引用了威尼斯的古老民歌。乐曲所描绘的明朗而欢快的节日风景经曼陀凡尼改编后显得更为栩栩如生了。

世界十大经典名曲欣赏:《伦敦德里小调》

《伦敦德里小调》。爱尔兰民谣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后由奥地利作曲家克莱斯勒改编成小提琴曲。伦敦德里又叫德里,是爱尔兰岛北部的一座小城。乐曲纯朴动人,充满温馨情调。

世界十大经典名曲欣赏:《闲聊波卡》

《闲聊波尔卡》。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波尔卡代表作之一,1858年为其在俄罗斯的演出而专门创作,乐曲生动地描绘了妇女们愉快生活的场景。

世界十大经典名曲欣赏:《船歌》

《船歌》(选自《霍夫曼的故事》)。法国著名的喜歌剧作曲家奥芬巴赫所作,原为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的二重唱曲,后被改为多种音乐演奏形式,“船歌”又称“威尼斯船歌”,它也是一种音乐体裁的名称。门德尔松及肖邦亦有类似体裁的作品。

世界十大经典名曲欣赏:《印度之歌》

《印度之歌》。由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1896的发表的歌剧《萨特阔》中第四场印度商人的唱段改编而来,因其充满异国情调的旋律而让人难以忘怀。

世界十大经典名曲欣赏:《晨曲》

《晨曲》。英国作曲家埃尔加写于1901年的小品,与另一首《黄昏之歌》相对应,原曲是为小提琴及钢琴所作。

世界十大经典名曲欣赏:《蓝色的多瑙河》

“圆舞曲之王”、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7年的名曲,合唱曲与管弦乐曲的版本并存,乐曲描写了多瑙河的秀丽景色,被誉为是奥地利的“第二国歌”,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必演曲目。这首已流传百余年闻名全球的作品,原先是声乐圆舞曲,于一八六七年在维也纳完成,同年二月十五日在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举行的音乐会上首次演出。合唱部分由该协会合唱团担任,指挥鲁道夫?魏因乌尔姆。同年三月十日,在施特劳斯管弦乐团表演的星期日定期演奏会上,举行了只用管弦乐队演奏(不带合唱)的首次演出,指挥由作曲家本人担任。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曲名取自无名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小结:这些名曲的作品人都非常著名,他们都有很多流传世界的名曲。这些名曲,很多也是拥有上百年的历史。

小提琴世界十大名曲?

小提琴世界十大名曲有: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西班牙小提琴与乐队交响曲》

1、《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它歌唱生命,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这首乐曲在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成为许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

2、《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是卡米尔·圣-桑题献给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的两部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它创作于1880年,翌年这位西班牙小提琴大师在家举行的私人音乐会上首演此曲。

3、《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在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中,保存至今的仅《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两部,而经常被演奏和最受欢迎的也只是《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这部协奏曲作为帕格尼尼闯荡欧洲而得以成功的作品。作品创作大致是在1811至1817年间完成的。

4、《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66年,于1866年4月24日在德国的科布伦茨首演,由年仅28岁的布鲁赫本人亲自担任指挥。整首曲的旋律带有一些甜蜜的伤感,充满了旋律上的创意与形式上的自由,再加上其技巧难度恰到其所,该曲被列为三大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5、《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德国作曲家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作于1838~1844年间,1845年首次上演。这一首是最为著名的,与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