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严峻的大事(世界上最严重的事件)

bj0012024-10-24奇闻异事0

美国疫情如此严峻,为何还要发布通知让海外人员全部回国?

美国要打仗了,必须召回全部海外人员。这里的美国要打仗,即使指美国国内可能爆发的大规模危机,又是指美国可能发动的对外战争。在新冠肺炎疫情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之下,美国必须集中全部力量对抗。

一旦打开开战模式,美国已经越来无暇顾忌在外的美国人。趁着美国这台战争机器还没有完全启动,美国就需要将全体海外人员召回来。一旦全面开战,在外的美国人回不来,事情就会非常麻烦。毕竟,2020年11月3日要举行美国总统大选,川谱也不希望对手用这一点攻击自己。

美国要对内“开战”。 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经超过了30万,达到了305820例,占到了全世界新冠肺炎总病例数的1/4还要多!目前,美国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失控。

首先,美国新增确诊病例一天超过30000例,而且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

其次,美国新冠肺炎死亡人数超过了8200人,死亡率即将到达3%,且越来越高;

第三,美国纽约市平均每4分钟因为新冠肺炎死1人,医疗资源也已经告罄。纽约市的今天,可能就是大多数美国城市的明天。

在此背景下,美国即将对内“开战”。所谓的对内“开战”,也就是美国要集中全部力量解决新冠肺炎疫情问题。例如,美国总统川谱已经不顾什么“自由、民主、人权”了,准备调集美军进入纽约市维持治安。

在此背景之下,美国必须召回海外人员。一旦美国开启双向封国模式,海外人员也就很难回来。为了自己的选情考虑,川谱也不得不紧急召回海外美国人。

美国也要对外开战。 一旦美国爆发大规模的 社会 危机与经济危机,美国就有会加速衰落,国家凝聚力都会出现问题。在此背景之下,发动一场局部战争,既能够起到凝聚美国内部人心,又能够起到遏制对手的作用。

如果美国发动一场局部战争,在海外的美国人非常容易成为敌人的“人质”。1979年的伊朗人资危机,让美国总统卡特失去了连任的机会,川谱一直非常“瞧不起”卡特,不会犯与卡特同样的错误。

那么,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会让美国彻底衰落下去吗?观察室认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的冲击是史无前例的!美国人一直自认为天下第一,全世界也都这么认为。

结果,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市竟然出现死者遗体来不及处理的惨剧。如此一来,美国的外强中干就被全世界所知。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而言,就是其衰败的起点,失去霸权的起点,甚至是分崩离析的起点!

欢迎大家留言,你认为美国会不会在“狗急跳墙”之下发动局部战争转移焦点?

4月3日,美国国务院领事事务局发布推文:呼吁在海外的美国人尽快回国。

而且非常急迫,用的单词是:NOW,还特意用大写标粗,按英文的语境,中文翻译就是“立刻”回去!

这条推文发出来,很多人都蒙了,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大事?竟然全球大规模的召回美国公民。还特别提醒,不要延迟回国,能很快所有交通工具都无法使用。

此外,这条推文还附了一个链接,是美国最大级别的警告——不要旅行!该警告称,建议美国公民避免所有国际旅行,除非准备无限期留在国外。

这是个非比寻常的通知,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很多人的疑问是,美国是不是要有大动作了?

要知道,现在美国疫情全球最严重的,单日新增3万多,累计死亡7152人,当天新增死亡1094人,新增病例和新增死亡人数都是全世界第一!

不出意外的话,明天美国将会突破累计确诊30万大关,在全球遥遥领先

在美国最危险的时刻,却把所有在外美国人都召集回国,事出反常必有妖!世界人民都需要警惕了。

……

美国这个异动举动,在国内被媒体广泛报道,于是网上也充满了各种猜测。

猜测一:战事要开打?

一见到美国撤侨,总让人联想到战争。 历史 上,美国要打击某国之前,一个常规的举动,就是撤离该国家的美国侨民!

比如今年1月3日,美国无人机斩首伊朗二号人物后,向在伊拉克的美国公民发出了离开伊拉克全境的通告。

再往前是2011年4月25日,美国要求通告要求美国公民离开叙利亚,但当时并没有打起来;直到2018年,美国才把叙利亚揍了一顿。

需要注意的是,那两次美国要求公民离开战乱之地;而这一次,是要求全球的美国公民回国!

理论上,为了转移国内疫情的矛盾,美国动用军事力量来转移视线,有一定的可能性。但要把公民全部召回来,这是想打多大的仗?

以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他要报复某个国家或国家集团,需要担心美国人被全部扣为人质吗?美国军费比后面10个国家加起来都多,这根本不符合逻辑!

况且,过去这些年打了这么多场战争,现在美国财力能不能支撑它再来一场,还是个巨大的疑问。所以美国发动战争,可能性非常小,几乎为零。

猜测二:封国断航?

这个猜测更靠谱一点,现在美国疫情严峻,下一步可能会采取断航封国的措施,为防止海外美国公民回不了国,所以赶紧召集回国!

美国已经是全世界疫区风暴中心,强大如美国,竟然也“招架不住”疫情。下一步,即便美国不主动停飞,其他国家也可能勒令美国停飞,不如趁早回去。

还有一点,美国选择先下手为强,可能他们真正意识到了,这次新冠肺炎危害比想象中更大!大家试想一下,如果美国举全国之力,还看不到拐点。

那么印度和非洲呢?这个病毒不分分种族,不分群体的,高温也不管用。以印度和非洲的医疗条件,如果在这20-30亿人口上大爆发,将变为人间炼狱!

目前印度封城才20天,国内已经大面积失业,很多打工者无法维持生计,只能步行回家,少则几十公里,很多则是几百公里,扶老携幼,让人动容。

但问题是,这种大规模的迁徙,就是流动的病毒传染源。印度这种隔离办法,不但不能持久,而且效果到底多大?一旦失控大的话,对整个世界影响是不敢想象的。

……

今天还有一件大事,巴菲特割肉航空股,抄底的达美航空,亏损50%离场。

这种罕见事情,在巴菲特87年人生中,是绝无仅有的。因为他的价值投资,就是在股估值低的时候入场,“别人恐惧我贪婪”,现在航空股史上最便宜!

老巴不惜代价抛售,原因只有一个,他应该得到了消息,美国要全面“封国断航”,接下来3个月或者半年,甚至一年时间国际航班将完全停止。

这种情况下,美国航空公司要不倒闭,要不被政府接管。接管后政府会大量持股,稀释掉巴菲特的股权,这就是他割肉的原因,不止损可能要归零!

现在全球的经济体,实际上已经开始了封国措施。而美国这次正式“封国”,象征意义极大,也会成为压倒很多国家的稻草

一旦全世界封锁,多国可能大乱,引发民族仇恨,最终可能引发战争!

美国现在疫情最严重,但美国新增这么凶猛,是因为强大医疗体系和先进的 科技 ,让所有患者都能及时得到治疗,这反而可能控制得住。

怕就怕像印度这种不检测的,简直是疫情的黑洞,未来感染人数破亿都有可能,这绝非危言耸听!

所以,美国现在把海外美国人接回去,是怕疫情爆发得不到好的治疗,同时切断新的传染源,并非是要开战了。

但在疫情冲击下,未来世界会如何演变,谁也没法预测。美国强大的军力摆在那里,它的军舰和航母,依然在中东,依然在太平洋,在全世界很多地方“游荡”!

疫情过后,面对经济的巨大损失,面对国内 社会 矛盾的撕裂,甚至可能的一系列 社会 动荡,美国会作出如何选择呢?

我们有句老话,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战争虽然有点危言耸听,但这段时间见证了太多 历史 ,不得不防。

我们除了对疫情严防死守,还必须准备好,可能的局部军事冲突,做好万全之策的准备!

我是医心雕龙,我来回答!美国疫情如此严峻,为何还要发布通知让海外人员全部回国?关于美国此次全球范围内撤侨,网络上的猜测甚嚣尘上,很多人认为美国人可能要打仗,毕竟美国目前国内矛盾重重,可以通过战争来缓解矛盾,但我却不这么认为!

和以往不同,美国此次是全球撤侨,并不是既往战争时局部地区的撤离,比如二战时欧洲撤侨,伊拉克战争时中东撤侨,而美国这次是全球撤侨,并不针对某个地区,这可能与疫情全球播散有关,除非美国想同全球开战,但这在国力上也不允许,毕竟一个俄罗斯就能要他半条命。

而且,美国现在国内的疫情严峻,目前确诊的病例已超30万,死亡的人数也将破万,全国多个州已经进入灾难状态,这种形势下,国内不足以支持打仗。

还有,美国军队也是这次疫情的重灾区,先后有两艘航空母舰因为新冠病毒丧失战斗力,军队中有很多人感染,并且已经出现了死亡病例。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在此次疫情中,美国并不适合打仗。

从网上的消息来看,美国这次撤侨带有一定的突然性,4.5号,也就是昨天,美国国务院网站上突然出现了一条推文,文中用了一个加粗加大的NOW!意思是赶紧回来,并且文末还加了一个链接,意思是:此时不回来,以后很可能回不来了。

这个消息非比寻常,让很多人产生疑惑,美国人到底要干什么?难道要有大动作?

毕竟事有反常必有妖,但我觉得,美国此次借着疫情从全球大规模撤侨,可能与先前特朗普号召的美国优先原则有关。

总所周知,美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早在二战时期就是世界的工厂,为打赢法西斯贡献了大量的物力,但他的世界工厂的地位在战后几十年被我国取代了,很多制造业已经转移至我国,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对此美国 社会 也怨声载道。

特朗普作为一个商人,上台时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就任时发出了美国优先的原则,意思是将制造业重新搬回美国,恢复其世界工厂的地位,但因为种种的原因,一直无法实施。

因为疫情严峻,已经波及世界上200多个国家,比两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影响还要广,虽然人们在竭力遏制病毒的扩散,但因为没有特效药及疫苗,各个国家的压力都很大,目前能做的就是控制病毒的传播速度,为疫苗的来临争取时间。

美国对于这方面肯定是心中有数,在此情形下,如果保持外界的沟通只会加重本国的疫情,还不如先找回侨民,然后切断与外界的联系,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毒的扩散速度,为新冠疫苗的研制争取时间,并且目前美国目前在海外的侨民不下千万,这些人大部分都与制造业有关,此时将他们全部召回,一旦实施封国,这些人可以在国内重拾制造业。

1986年发生了哪些大事?

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高技术发展计划。这个计划是以政府为主导,以一些有限的领域为研究目标的一个基础研究的国家性计划。

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邓小平同志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和朱光亚极力倡导下,做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重要批示。

2、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时39分(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6时39分)发射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上空。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因其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SRB)的O型环密封圈失效,毗邻的外部燃料舱在泄漏出的火焰的高温烧灼下结构失效。

使高速飞行中的航天飞机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于发射后的第73秒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挑战者号的残骸散落在大海中,后来被远程搜救队打捞了上来。

3、汉城亚运会在韩国汉城举行

第10届亚洲运动会于1986年9月20日-10月5日在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举行。共有27个国家和地区的4839名官员和选手参加,运动员们将在25个项目上争夺270块金牌。

中国体育代表团以94金高居金牌榜第一,韩国以93金力压日本,名列金牌榜、奖牌榜第二位。亚运会的设施、场馆、体育馆均按奥运会的标准建设。

中国派出了385人的代表团参加20个项目的角逐,获得94金,坚定了其亚洲霸主的地位。中国“体操王子”李宁和印度“短跑女皇”乌莎并列金牌数第一。

韩国乒乓球运动员刘南奎获本届运动会最佳运动员称号。

4、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泄漏及爆炸事故

1986年4月26日,当地时间1点24分,前苏联基辅州靠近白俄罗斯边界的普里皮亚特市的切尔诺贝利(Чорнобиль,Chernobyl)核能发电厂(原本以列宁的名字来命名)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事故共造成31名工作人员死亡,数千人受到强核辐射,数万人撤离,对欧洲环境造成了深远影响。

5、法赫德国王大桥建成通车

法赫德国王大桥(阿拉伯语:جسر الملك فهد‎),又名巴林道堤桥,大桥1981年开工,历时4年多,于1986年11月25日建成通车,位于波斯湾中的巴林湾,是连接巴林和沙特阿拉伯间的跨海公路大桥。大桥的命名是为纪念沙特阿拉伯的国王法赫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986年

2010年世界政治大事

2010年世界十大新闻

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

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这是目前全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贸区,涵盖19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6万亿美元,贸易额4.5万亿美元。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使双方资金、资源、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流动效率显著提高,为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二、海地发生强烈地震重建艰难

1月12日,加勒比岛国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粗略估计造成20多万人死亡,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为海地200年来最严重灾害。灾后重建进展缓慢,至今仍有约130万灾民住在临时帐篷里。10月,海地又暴发霍乱疫情,数周内蔓延全国。截至12月22日,霍乱疫情已导致近2600人死亡,超过12万人接受治疗。地震、飓风、霍乱以及政局动荡,使海地人道主义局势日益严峻。

三、东北亚安全局势持续紧张

3月26日,韩国“天安”号警戒舰在朝鲜半岛西部海域(黄海)爆炸沉没,104名官兵仅58人生还。5月20日,韩国公布调查结果称,“天安”号遭到朝鲜小型潜艇鱼雷攻击而沉没,朝方称其与这一事件毫无关系。11月23日,朝韩在有争议的“北方界线”附近相互炮击,造成韩方4人死亡。朝方称,交火事件由韩国向朝鲜领海发射炮弹而引起。11月28日至12月1日,韩美在朝鲜半岛西部海域举行联合军演,美国核动力航母“乔治·华盛顿”号参加。12月3日,为期8天的日美史上最大规模联合军演又在日本周边海域展开,东北亚安全局势一年来持续紧张。

四、冰岛火山灰致欧洲航空瘫痪

4月14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下一座火山喷发,火山灰在高空向东向南飘散,在挪威、波兰、德国、法国、比利时、英国以及俄罗斯等多国上空聚积,导致欧洲空中交通一度瘫痪,波及全球空运。火山喷发一周内,欧洲取消约10万架次航班,经济损失达数十亿欧元。持续约40天的火山喷发还对冰岛畜牧业和旅游业造成严重影响。因冰岛火山喷发后形成大量烟尘,法国戴高乐机场从当地时间15日23时开始关闭。

五、美墨西哥湾漏油酿生态灾难

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墨西哥湾水域爆炸起火并最终沉没,导致11人死亡和大量原油外泄。事故发生后,堵漏工作一波三折,不断受挫。9月19日,美国政府宣布漏油钻井被永久性封堵。其间,400多万桶原油流入大海,酿成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对墨西哥湾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六、新兴国家全球经济地位上升

4月25日,世界银行决策机构发展委员会表决同意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重,使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重提高到47.19%。11月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会通过份额改革方案。2012年前,IMF将向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代表性不足的国家转移超过6%的份额。世行和IMF在治理改革上相继取得突破,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和IMF第三大份额贡献国,在两大机构中获得更多话语权,国际地位进一步上升。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

4月27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再次下调希腊信用评级。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信用评级也先后被下调,去年年底在希腊首先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呈蔓延之势,严重冲击欧元稳定和欧元区经济复苏。5月2日,欧元区启动希腊救助机制;11月,债台高筑的爱尔兰也不得不接受外部援助;市场还担心葡萄牙、西班牙和比利时成为下一个受害者。为应对债务危机,欧元区多国被迫采取财政紧缩政策,引发民众强烈不满。

八、全球首个人造单细胞生物诞生

5月20日,美国基因专家克雷格·文特尔领导的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培育出了全球第一个完全由人造基因组控制的单细胞细菌。这一成果向人为创造简单生命形式迈出关键一步,并有助于推动新型生物燃料合成工艺的研究。这一成果有望开启基因工程新纪元。

九、智利矿难救援创造奇迹

8月5日,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塌方事故,33名矿工被困井下700米深处,在艰难的条件下团结自救,顽强求生。智利举全国之力,在国际社会帮助下展开救援行动。经过两个多月努力,于10月13日将被困矿工全部救出。此次救援规模和难度之大、矿工井下生存时间之长,世所罕见,创造了世界矿难救援史上的奇迹。

十、美量化宽松政策引发他国质疑

11月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在2011年6月底前购买6000亿美元美国长期国债,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这项政策在全球引发广泛质疑与批评。批评者认为,美联储“大印钞票”以刺激经济复苏,实际效果难以预料,并将导致美元流动性泛滥和贬值、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热钱”涌向其他国家,危及国际经济和金融稳定以及全球经济复苏。

2010年中国国内十大新闻

上海世博会成功举行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5月1日至10月31日举行。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在184天时间里,来自246个国家、国际组织的参展方共同谱写了一曲人类文明的激情乐章。参观人数达到7308万人次,创造了世博会历史上的新纪录。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

6月29日,海协会与海基会在重庆举行第五次领导人会谈,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推进了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进程,明确了两岸经济往来自由化目标,构建了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化平台。这是两岸关系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实施

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纲要明确了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提出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根据纲要,我国将推进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扩大教育开放。

隆重庆祝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9月6日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指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印证。中央将一如既往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

战胜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害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当地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强烈地震;8月7日23时40分,特大泥石流灾害袭击舟曲……2010年,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异常严重,造成重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顽强拼搏,奋力夺取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谋划“十二五”发展蓝图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成功举办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11月12日至27日在广州举行。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运动员刷新3项世界纪录、15项亚洲纪录和27项亚运会纪录。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199枚金牌、416枚奖牌,连续八届名列亚运会金牌榜首位。2010年广州亚残运会12月12日至12月19日举行。这是亚洲残疾人体育组织重组后举办的首届亚洲残疾人综合性运动会。

天河一号成为全球最快计算机

11月17日,国际超级计算机TOP500组织正式发布第36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榜。“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峰值速度4700万亿次、持续速度2566万亿次每秒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世界第一,实现了中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综合技术水平的历史性突破。

我国粮食连续第七年增产

国家统计局12月3日发布公告,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4641万吨(10928亿斤),比上年增产2.9%。这是我国粮食连续第七年增产。我国粮食总产已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万亿斤水平。粮食稳产,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央提出“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来自国内外和自然界的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坚持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适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经济社会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12月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2011年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进一步为宏观经济政策定调。

1940年世界上发生了哪些大事

1、1月,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系统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

2、5月10日——温斯顿·丘吉尔就任英国首相。

3、5月31日,延安军民举行盛大的欢迎会,欢迎以南洋华侨领袖,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为首的代表团访问延安。

4、6月16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马其诺防线弃守。贝当元帅成为维希法国总理。

5、6月18日,自由法国领导人戴高乐将军在伦敦发表广播讲话,号召国民继续抵抗纳粹德国。

6、8月13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列颠空战爆发。

7、9月27日,德国和意大利接受日本加入轴心国,签署《三国公约》,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正式形成。

8、11月7日,塔科马大桥倒塌。悬索桥,主跨2800英尺,全长5000英尺(1524米)。通航净空195英尺(59.4米)。通车日期:1940年7月1日。

9、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安庆乡(现雷锋乡)简家塘一户贫苦农民家里。这一年系农历"庚辰"年,父母给他取乳名叫庚伢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940年

2007年十件国际大事

一、巴以政坛变化双方冲突加剧 1月,以色列前进党领导人奥尔默特接替病重的总理沙龙,哈马斯在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中获执政地位。以巴政府互不承认并相互敌视,美国等西方国家调解力度降低,导致巴以冲突此起彼伏。以色列于6月和11月对加沙发动“夏雨”和“秋云”军事行动,造成上千巴勒斯坦人伤亡。以色列和一些西方国家中止对巴经援,使巴经济雪上加霜。巴各方组建联合政府的努力未取得成果,巴政局出现剧烈动荡。 二、埃及客轮红海失事千人遇难 2月2日,埃及“萨拉姆(和平)98”号客轮在从沙特阿拉伯杜巴港开往埃及塞法杰港途中发生故障后在红海沉没,船上1000多人遇难,380多人受伤。调查显示,客轮在事发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埃及总检察长指控客轮沉没事件中的6名责任人犯有玩忽职守罪,对他们正式提起诉讼,并对逃逸海外的事故船所属公司的老板发出国际通缉令。另外,埃及行政法院还将59名涉嫌玩忽职守人员移交纪律法院审判。 三、伊拉克安全局势恶化 2月以来,伊拉克安全局势不断恶化,伊境内反美力量活跃,暴力袭击频仍,教派冲突愈演愈烈,数以万计的伊拉克人在冲突中丧生,约42万人逃离家园。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已有60万伊拉克平民死于暴力活动,驻伊美军已有近3000人死亡。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伊拉克已经陷入内战。伊拉克乱局对美国内政治产生重大影响,美国民主党在国会中期选举中重新夺回参众两院的控制权,对伊政策持强硬态度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辞职。 四、黎以武装冲突造成灾难 7月12日,以色列以营救被绑架士兵为由对黎巴嫩发动大规模军事入侵行动,黎巴嫩真主党武装顽强抵抗。持续34天的血腥冲突造成约2000人丧生,近百万人沦为难民,黎巴嫩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0多亿美元。8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701号决议。8月14日,黎以双方实现全面停火。黎以冲突加剧了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的对抗,中东局势更趋复杂动荡。 五、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 7月14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受伊朗核问题等影响,一度创下每桶78.40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此后,随着全球原油库存增加,市场对原油供应紧张的担忧缓解,油价开始大幅回落,曾跌破每桶60美元。10月20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决定削减原油产量,以阻止油价持续大幅下跌。目前纽约市场油价在每桶60美元上下波动。油价回落有利于世界经济持续增长。 六、冥王星不再列为太阳系行星 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决议,不再将地位备受争议的冥王星列为太阳系行星,从而使太阳系行星数目由传统的9颗减为8颗。按照大会表决通过的行星新定义,太阳系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冥王星被归入矮行星。行星和矮行星是两种不同类别的天体。 七、安倍执政后迅速访华 9月26日,安倍晋三当选日本首相,接替小泉纯一郎。10月,中日双方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和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达成一致,为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安倍成功访华,中日两国领导人就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实现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大目标达成广泛共识。中日关系已打开持续五年的政治僵局,走上正常发展轨道。 八、核不扩散努力遭遇重大挫折 10月9日,朝鲜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悍然实施核试验。10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谴责朝鲜核试验,要求朝鲜放弃核武器和核计划,立即无条件重返六方会谈,并决定针对朝方核、导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领域采取制裁措施。这一年中,伊朗核问题持续升温,联合国安理会介入和美、俄、中、英、法、德六国所作的努力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12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对伊朗的核计划和弹道导弹项目实施制裁,但伊朗表示拒绝执行这一决议。 九、联合国产生新一任秘书长 10月13日,第61届联合国大会举行全体会议并通过决议,正式任命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激烈的联合国秘书长竞选尘埃落定。接替现任秘书长安南的潘基文将是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是继缅甸的吴丹之后第二位来自亚洲国家的联合国秘书长,任期自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十、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 11月4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中国和48个非洲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以及国际组织代表出席。中非国家领导人本着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宗旨,共商推动中非关系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大计,一致同意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峰会审议通过的《北京峰会宣言》和《北京行动计划》对今后中非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求采纳